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茶入画之唐代篇,资深茶人阎立本、周昉的茶画怎可不知

以茶入画之唐代篇,资深茶人阎立本、周昉的茶画怎可不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1464 更新时间:2024/1/1 8:48:32

导语:茶与画的融合,无论是在中国茶文化史上,还是绘画史上,都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茶有禅意,茶禅一味。很多画家通过对有关茶的内容的描画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或者寄予自己对生活的情感,耐人寻味,就跟品尝一杯佳茗一般。所谓“宾主设礼,非茶不交”。

以茶待客,是历代中国人社交的首选。喝着茶的中国人,进一步是繁器重礼的大唐权贵,退一步则是隐遁散叶间的明清道僧。在此之间,便是《撵茶图》中那同坐松月下、对饮花鸟间的群贤雅士,又或是《清明上河图》中那一肆一馆里斗茶寻欢的一介黎民。

茶画的兴起,既是经济繁荣的物质表征,亦体现了文人雅士闲情逸致的格物情怀。它将水墨与茶情茶意完美结合,再现了历朝的茶饮风尚,更以此记录了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变迁。观茶画,仿佛能听到那茶水涓涓作响,嗅到那沸腾的氤氲茶雾在空气中飘香。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茶入画,画释茶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绘画所表现的内容总是有其时代特征,在茶文化成为一个独特文化的唐代,兴盛的茶事活动,自然会在当时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它反映唐代社会上人们饮茶的风尚。

画家挥毫离不开墨,墨的品性和茶相近,两者均有沉静、安详、细腻之趣味。明代画家文征明诗日:“方床睡起茶烟细,矮纸诗成小草斜”。

魏野诗:“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苏轼说:“茶可于口,墨可于目,茶与墨,两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

茶香清和,墨香优雅,前者助兴,后者泄情,两者皆画家之宝物,不可缺一。画是雅兴之物,画家才情所致,山水以清新淡雅、宁静深远为上品,是文人隐逸文化的直接写照,寄情山水,萧然忘羁。

人物画以超凡脱俗,画世外高人为上品,用笔冼练,豪情奔放,如伯牙鼓琴,有高山流水之声,“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

花鸟画以信手拈来、笔墨清雅为上品,须有“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之平和旷达之风雅。

历代画家画茶是寄一份清雅淡泊、悠闲自适的隐士情怀。“苦味隽永,栖神物外”。

对茶品的赞赏不是偶然的,仅仅实用是提高不到美的境地,文人好事,给茶品定性,予以了精神的界面,又乐此不疲,故而品茶形式呈多样性,文人所好也是画家所好,历代茶画甚多是其必然。

唐代茶画与茶帖

目前已经发现唐代茶事的绘画作品,是唐著名画家阎立本题为《萧翼赚兰亭图》的绘画作品,和唐人佚名《宫乐图》及周昉《调琴啜茗图卷》为最著。诗碑则以袁高《茶山诗》与杜牧《题茶山》顾渚山石刻传名。茶帖则以唐代书法家怀素《苦笋帖》传之于世。

这些有关唐代茶文化之绘画、碑帖作品,充分显示唐代茶文化活动之兴盛。无论宫廷、民间对茶事活动,皆颇为讲究。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该画描绘了唐太宗遣萧翼赚兰亭序的史事。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

画面上,机智而狡猾的萧翼和疑虑为难的辨才和尚,其神态惟妙惟肖。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

矮几上,放置着其他茶碗、茶罐等用具。这幅画不仅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而且再现了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

唐人佚名《宫乐图》

《宫乐图》亦称《会茗图》,是唐代传世的名作之一。作者未详。此画描绘了唐代宫廷贵妇们聚会品茗、奏乐的场面。图中12人,或坐或站于长案四周,其中有弹琵琶者,吹觱篥者、吹笙者……

画面左边另有立者二人,居上者持拍和乐,居下者侍奉茗饮。长案正中置一大茶海,案台上四周以茶海为中心,分别摆放着两只八瓣花形带有座子的果子盘,十八只六瓣花形碟,五只双耳环,四只茶碗。

另有两只茶碗正在两仕女的手中,一位平端待饮,一位作一饮而尽状。茶海中有一长柄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仕女们有的边啜茗边听乐,有的在轻声交谈,有的摇曳手中的团扇。雍容自如,悠然自得,恬静宜雅的宫廷贵族生活瞬间凝固在画面上。

周昉《调琴啜茗图卷》

画中描绘五个女性,其中三个系贵族妇女。一女坐在磐石上,正在调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盘,另一女坐在圆凳上,背向外,注视着琴音,作欲饮之态。

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听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边,画中贵族仕女曲眉丰肌、秾丽多态,反映了唐代尚丰肥的审美观,从画中仕女听琴品茗的姿态也可看出唐代贵族悠闲生活的一个侧面。

怀素《苦笋帖》

苦笋与茶,都是苦中有平淡清甜,说禅笋一味也未尝不可。怀素通过书法充分体现了茶笋与禅的种种缘分。虽然只有14个字,但是全帖“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近观此帖,一字一句由淡到浓墨色分明,单纯明朗,却又尽显奔流直下 的狂草书势,尤其是后一行字,几乎是一笔书成。细看笔画,怀素挥毫的动作仿佛清晰可见:“茗”字,草头逆势起笔,取险成势,果敢铺毫,两点为“口”,神完气足,宛若金石有声……

结语:

在经历浩瀚的历史岁月后,中国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长盛衰,乃在于其生命之广袤和无限丰富内涵,及其永消歇的功能。透过文化多彩丰沛的事,全面传递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气氛,曲折地映现出时代的兴衰与社会的朦胧身影。折射出的风俗美、艺术美,广泛地渗透在物质、精神、社会生活各方面。

而大唐朝之强盛,造就相容并蓄的文化胸襟,恢弘的文化心态,饮生活之普及,从单纯的品饮到艺术的融入和提升,以美妙的词,和与之相宜的线条、色彩,表现于诗、 文、绘画或书法之事艺文,仅表达独特之审美感受,也结合之各种题材,发抒自己的人生抱负,抨击社会的时弊,感悟生活中之酸甜苦辣。

标签: 阎立本周昉画家仕女绘画宫乐图

更多文章

  •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开幕 阎立本《步辇图》真迹亮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唐卡,诗人,唐朝,画家,阎立本,步辇图,西藏文物,故宫博物院

    本文转自:人民网“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现场。 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 (韦衍行)4月28日,“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展览将于4月29日至7月30日在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对观众开放。 本次展览以“花卉”象征西藏与内地各民族相互交融的过程,分为“花开满路——

  •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展出阎立本《步辇图》、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书画真迹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画家,唐朝,诗人,赵孟頫,步辇图,阎立本,西藏文物,故宫博物院,帝师胆巴碑卷

    今天,“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举办,旭日慈善基金会特别支持。于2023年4月29日至7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对观众开放。 图说:展厅现场。(新民晚报记者杜雨敖摄,下同) 展览分为“花开满路——西藏地方与内地的

  • 戏说历史唐朝宰相阎立本的副业竟是怕失业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皇帝,杨坚,魏征,画家,诗人,阎立本,宇文邕,隋炀帝,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画家阎立本在长安出生他妈是公主,阎立本的太姥爷是北周的创立者宇文泰,阎立本的亲姥爷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邕十七岁当皇帝属于丫鬟拿钥匙当家不做主,权势比自己大30岁的堂哥宇文护说了不算,宇文邕就想了个办法除掉宇文护,找了两个人一个叫阎庆就是阎立本的爷爷,另一个叫杨坚也就是后来的隋文帝。为了表示

  • 唐太宗见太液池有只怪鸟,急召阎立本作画,为何这幅画没流传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旧约影馆标签:宰相,隋朝,唐朝,诗人,唐太宗,阎立本,太液池,宋徽宗,步辇图,官宦世家

    唐太宗游览太液池时,突然看到一只怪鸟,惊奇不已,他便急召宰相阎立本作画。这故事流传千古,其中的画,却因为一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您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唐太宗在位期间,常常召集侍

  • 读书 阎立本《步辇图》:美图修修,还你一个大国气象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阎立本,步辇图,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步辇图》宋摹本,阎立本(唐),故宫博物院藏如果说,东晋顾恺之用一幅《洛神赋图》打下了人物画的江山,带人物画走向成熟,那么守护人物画地位的任务在这个时候,就交到了阎立本的手中:能不能让人物画再创辉煌,更上一层楼,就看你的了。阎立本是谁?为什么是他来开场?在当时的长安街头,流传着这么一句诗:“左相宣

  • 阎立本的名画中,发现孙权手持一件“怪”器,破解诸葛亮扇子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孙权,刘备,吴国,诗人,唐朝,阎立本,诸葛亮,史说三国

    唐代有一位大画家,名叫阎立本,他曾经画过一幅历史人物肖像横卷,也叫《历代帝王图》,只不过这副横卷早已经迭失,只有摹本留了下来。这卷摹本目前珍藏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这套《历代帝王图》一共画了13

  • 唐 阎立本 | 萧翼赚兰亭图(2版本)

    历史解密编辑:闻是文化标签: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王羲之,兰亭序

    版本1版本2唐 阎立本 | 萧翼赚兰亭图《萧翼赚兰亭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绘画,原本已佚。现存三本宋代摹本,北宋摹本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南宋摹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一本宋代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竖版北宋摹本和南宋摹本大体相同,都是以辩才和尚与萧翼为中心,图左一老一少正在煮茶。不同之处在于,北

  •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领衔,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唐卡,故宫,诗人,唐朝,画家,阎立本,步辇图,赵孟頫,松赞干布,西藏文物

    澎湃新闻获悉,4月28日,“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开幕式。除了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之外,还有大批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文物藏品。此次展览是2021-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援藏项目“基于故宫与西藏文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成果展示,也是反映元

  • 唐 阎立本:锁谏图卷解析荐赏

    历史解密编辑:闻是文化标签:阎立本,罗聘,画家,白描

    作品:锁谏图卷画家:阎立本朝代:唐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尺寸:纵32厘米,横208厘米材质:纸本,墨笔赏 析此画最成功之处在于针对人物的神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只见陈元达双手持笏,紧抱大树,嘶喊着进谏之言,尽忠、尽职的焦急心情溢于言表;两名侍卫拉住陈氏的腰带与上衣奋力外扯,他们虽然胡须飞扬,双眼圆睁

  • 阎立德、阎立本散记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谈标签:阎立本,阎立德,历代帝王图,李世民,步辇图,李渊

    倡导理性阅读提升人文素养文/张震阎立德、阎立本是唐代著名的建筑家、画家,兄弟二人是雍州万年人,今陕西省西安市,其祖上追溯六代均为官宦。父亲阎毘是北周附马都尉,武帝宇文邕的女婿,母亲清都公主和父亲阎毘都是鲜卑族人。史书上极少有人说阎立德、阎立本是鲜卑族人,主要原因是到了北周后期和隋唐时期,鲜卑族人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