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书 阎立本《步辇图》:美图修修,还你一个大国气象

读书 阎立本《步辇图》:美图修修,还你一个大国气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汇报 访问量:4789 更新时间:2023/12/26 19:52:29

▲《步辇图》宋摹本,阎立本(唐),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东晋顾恺之用一幅《洛神赋图》打下了人物画的江山,带人物画走向成熟,那么守护人物画地位的任务在这个时候,就交到了阎立本的手中:能不能让人物画再创辉煌,更上一层楼,就看你的了。

阎立本是谁?为什么是他来开场?

在当时的长安街头,流传着这么一句诗:“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左相”指的是将军出身的姜恪,而“右相”说的便是阎立本了。既不是凭政绩,也不是凭战功,而是凭一笔丹青做了当朝宰相, 实在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正职到底是宰相,还是画家。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用画家,阎立本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把中国人物画的水准又拔高了一个层次。而这座难以逾越的山头,名字就叫作《步辇图》。

和《洛神赋图》一样,《步辇图》也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榜单。它记录的是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议亲的场景。°这门亲事我们都非常熟悉——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联姻。但如果你稍微了解那段历史就会发现,这幅画好像有股说不清的奇怪。印象中是我们把文成公主送去和亲,怎么到了这画上面,唐太宗还能笑得出来呢?

真相还是假象,让我们重回那段历史,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距今1400多年前,唐高祖李渊结束了中原地区300多年的混乱局面,国力正强。而与此同时,相隔千里之外的西藏地区,也有一个勇猛的少年在努力地开疆拓土。他一口气兼并了十多个部落和部族,统一了西藏高原,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这个少年就是松赞干布,《步辇图》中唐太宗的准女婿,也是他派使臣前来商议亲事的。但在一开始,唐太宗压根儿就不想把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因为无论你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在唐朝人的眼里,西藏的生活还是要艰苦得多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尚且停留在原始人茹毛饮血的阶段,吃 “烧烤”,穿兽皮。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这路途遥远,文成公主要是真嫁过去了,这辈子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

松赞干布不止一次派特使来大唐提亲。第一次,唐太宗看上了另一个小国,把松赞干布婉拒了。4年过去,松赞干布不死心再次提亲,这次他带着军队和5000两黄金,沿着唐境一路厮杀,扬言:“若不许嫁,则兵伐唐都,如蒙见允,则汉藏和好,永息烽烟。” 说白了就是, “要么收下这黄金,要么就灭了你大唐! ”虽然吐蕃未必是大唐的对手,但考虑到战争所耗费的粮食、兵力、财力……一桩和亲相当于10万雄兵,更能为边疆带来超过10年的和平。唐太宗犹豫了两年以后,权衡之下,还是同意把文成公主许配给他。

这对松赞干布来说,简直开心得要上天了。娶了个公主,相当于有了大唐这个大靠山,不仅能稳固他的政权,还能加快西藏近百年的发展,彻底改变藏民艰苦的生活状态。因此,这桩和亲的意义尤为重大, 双方都特别重视。尽管站在国家大局的角度上,唐太宗不得不做出让步,但你说他是打心底里心甘情愿,我是不太相信的。史书上也许找不回场子, 但或许我们还可以在艺术上把场子重新找回来。

于是,一张史上最强的“照骗”《步辇图》诞生了。对于老百姓而言,虽然他们大多不识字,但是都看得懂图。画家可以通过人物和画面来表现历史事件,进行教化宣传。而隋唐时期,绘画还只是贵族玩的东西,画什么样的画自然是要看贵族们的审美爱好。换句话说,阎立本作为宫廷御用画师,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思考如何用画笔塑造皇帝伟岸的形象,并记录历史等。

那么,他又是如何在这场吐蕃与大唐的议亲现场树立并记录盛唐的大国气象?看到《步辇图》的第一眼,想必不用我过多解释,双方不一样的出场方式就已经为这场议亲奠定了基调。在阎立本的设计记录下,唐太宗李世民在9位侍女的簇拥下闪亮登场。侍女们有的负责抬辇,有的负责拿扇,有的负责张伞。而另一边的吐蕃使臣禄东赞,只有个可能是朝中翻译官的角色紧随其后。

▲《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在9位侍女的簇拥下登场

大唐气象,在双方代表出场的一刹那就被妥妥地立住了。而阎立本要的不仅是在整体气势上压倒对方,更是着眼于细节上的设计。抛开《步辇图》现有的画面不说,我们想象一下放在过去,洽谈两国姻亲,怎么都得是在大殿之上,百官之前,这才配得上它作为一个正式外交场合应有的规格。这样一想的话,《步辇图》就着实画得有点“随意”了。这群随行的侍女实际上来自“尚寝部”,在唐朝属于五品女官。这场景,与其说是两国议亲,倒更像是某天双方一不小心在宫里的某条小路遇上了,停下来打了声招呼。

再看议亲现场的两位主角——唐太宗和禄东赞,那就更有意思了。一件圆领大黄袍,外加一顶幞头,唐太宗居然直接把他平时用于休闲娱乐的便服穿了出来。而他平时出席正式场合时,其实是另一种样式。我们可以参考阎立本的另一件作品《历代帝王图》。画中,帝王的穿搭标配是一种黑色套装,叫作“冕服”。这套冕月服上的装饰纹样也极为讲究,从天地万物中提炼出代表着天地间至善、至美、至大的“十二章纹”。同时,冕服配套有一顶自带流苏的帽子——冕旒,这种帽子串着玉珠,是专门用于参加祭祀、典礼等重要场合所戴的冠,是帝王的象征。所以很显然,要是按照两国议亲这样重要的外交场合的标准,《步辇图》中唐太宗的穿搭其实是“不合时宜”的。相比之下,吐蕃使者禄东赞就显得规矩正式了许多。

▲阎立本的作品《历代帝王图》摹本局部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当然,两国议亲这种喜庆的场面,根据我们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一定是少不了红色的装饰。红色作为正色之一,是尊贵的象征。西域使节穿戴红色?不妥,抢了我们的主场优势,且红色也与他的身份不符。唐太宗穿戴红色?那也不太合适,显得大唐对这门亲事很满意似的。于是,我们看到唐太宗最终穿上了同样尊贵的赭黄袍接见使节。至于更为喜庆的红色,阎立本则安排给了负责引见的礼官。而且,为了不让这红色过于突兀,他还将红色也安排进了宫女的服饰、唐太宗头顶的罩盖顶,让整体画面更加和谐的同时,也凸显了唐朝的大国气象。

但这些都还不是阎立本最妙的设计。要说整幅《步辇图》最意味深长的,还得是他们各自的表情。表情虽然细微,稍纵即逝,但却最能在不经意间透露一个人内心真正的想法。在这幅记录了两国外交场合的《步辇图》中,无论是场合、衣着,还是人物的动作、体态和表情,都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一个瘦弱低矮,谨小慎微,一个霸气侧漏,自然随意,而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大唐朝廷和吐蕃之间到底孰强孰弱,相信你已经有了答案。

关于这幅画,至今历史上还留有种种猜测。有人说“画的风格不像阎立本的作品”“画得不符合事实”……的确,一直以来绘画总是在追求对真实的记录。虽然这幅画不是照片,表面看起来与历史甚至存在着一些出入,但却精准地画下了人物的情绪、心理状态。或者说,这幅画完美记录了唐朝面对这次和亲的态度。表面上我们是在商议两国的亲事,但从画面布局、细节来看,大唐和吐蕃的主从关系却已经在阎立本的画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步辇图》画成一年后,文成公主入藏。随她一同入藏的,有金银、玉帛、瓷器,以及谷物种子等农产品,还有医疗、教育、农业、瓷器、造纸等各方面技术的顶尖手艺人。可以说,她把大唐最为精华的部分都复制了一份带到了西藏,增进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友好交流,也见证了汉藏的融合与繁荣。

对于阎立本来说,如何把人物画得更传神些,早已不是他唯一关注的问题了。如何在画面中设计戏剧性的情节丰富人物关系, 呈现另一种大唐气象,或许才是他之所以能超越前人的不同所在。

而《步辇图》的问世,则是向所有人宣告——大唐盛世,来了!

(本文摘自《大话中国艺术史》)

《大话中国艺术史》

意公子 著

读客文化 | 海南出版社2022年出版

李白、苏轼、唐伯虎、王羲之……你熟悉的历史名人,你不熟悉的艺术故事;陶器、玉器、青铜器、山水画、书法……一本书囊括150件中华艺术品;原始艺术、青铜时代、秦汉艺术……一口气讲完一万年中国艺术史。3种器具、4帖书法、9幅名画、45位艺术名家,解码中国艺术的深沉内涵。

  作者:意公子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更多文章

  • 阎立本的名画中,发现孙权手持一件“怪”器,破解诸葛亮扇子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孙权,刘备,吴国,诗人,唐朝,阎立本,诸葛亮,史说三国

    唐代有一位大画家,名叫阎立本,他曾经画过一幅历史人物肖像横卷,也叫《历代帝王图》,只不过这副横卷早已经迭失,只有摹本留了下来。这卷摹本目前珍藏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这套《历代帝王图》一共画了13

  • 唐 阎立本 | 萧翼赚兰亭图(2版本)

    历史解密编辑:闻是文化标签: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王羲之,兰亭序

    版本1版本2唐 阎立本 | 萧翼赚兰亭图《萧翼赚兰亭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绘画,原本已佚。现存三本宋代摹本,北宋摹本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南宋摹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一本宋代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竖版北宋摹本和南宋摹本大体相同,都是以辩才和尚与萧翼为中心,图左一老一少正在煮茶。不同之处在于,北

  •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领衔,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唐卡,故宫,诗人,唐朝,画家,阎立本,步辇图,赵孟頫,松赞干布,西藏文物

    澎湃新闻获悉,4月28日,“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开幕式。除了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之外,还有大批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文物藏品。此次展览是2021-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援藏项目“基于故宫与西藏文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成果展示,也是反映元

  • 唐 阎立本:锁谏图卷解析荐赏

    历史解密编辑:闻是文化标签:阎立本,罗聘,画家,白描

    作品:锁谏图卷画家:阎立本朝代:唐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尺寸:纵32厘米,横208厘米材质:纸本,墨笔赏 析此画最成功之处在于针对人物的神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只见陈元达双手持笏,紧抱大树,嘶喊着进谏之言,尽忠、尽职的焦急心情溢于言表;两名侍卫拉住陈氏的腰带与上衣奋力外扯,他们虽然胡须飞扬,双眼圆睁

  • 阎立德、阎立本散记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谈标签:阎立本,阎立德,历代帝王图,李世民,步辇图,李渊

    倡导理性阅读提升人文素养文/张震阎立德、阎立本是唐代著名的建筑家、画家,兄弟二人是雍州万年人,今陕西省西安市,其祖上追溯六代均为官宦。父亲阎毘是北周附马都尉,武帝宇文邕的女婿,母亲清都公主和父亲阎毘都是鲜卑族人。史书上极少有人说阎立德、阎立本是鲜卑族人,主要原因是到了北周后期和隋唐时期,鲜卑族人已基

  • 除了画家,阎立本还有别的什么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阎立本,李世民,画家,李渊,宰相,狄仁杰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提到阎立本这个名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确,在中国古代绘画历史上,阎立本是能够排进前十的顶级大画家。他所创作的《步辇图》,更是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作为故宫的镇馆之

  • 宿缘:画圣阎立本葬于江西水南寺,千年后寺中老狗听经化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狐奇谈标签:老狗,禅师,慧能,宿缘,唐朝,诗人,画家,阎立本,水南寺,唐高宗,步辇图,江西省

    阎立本,是唐太宗时的著名画家,朝廷号为“丹青神化”,后面官拜右丞相。赫赫有名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昭陵六骏图》,以及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等皆出自他的手笔。唐·阎立本·《步辇图》上篇:阎立本舍宅为寺唐高宗“废王立武”后,武则天如愿以偿登上皇后宝座,并开始

  • 阎立本:一个从艺术家成为宰相的例子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宰相,唐朝,诗人,画家,阎立本,狄仁杰,房玄龄,艺术家,杜如晦,长孙无忌

    阎立本出身河南阎氏,这是一个大家族。外祖父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这背景不是谁都能比的。阎立本是一个艺术家,他擅长书法和绘画,甚至就连建筑他也很精通,可他还做到了宰相的位置,真是个人才。唐高祖武德年间,阎立本在秦王李世民府上任库直。库直是随侍帝王左右的亲信,必须由名门的亲贵子弟担任,而且必须是有才者居之。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 :唐.阎立本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太宗,绘画,画家,唐朝,诗人,阎立本,房玄龄,杜如晦,肖像画,步辇图,职贡图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6

  • 唐朝书画家阎立本,一幅小楷经书奠定了在楷书界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阎立本,楷书,颜平原,柳公权,欧阳询,书法

    唐朝涌现出很多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但是有一个人不但在绘画上造诣深厚,在书法上的实力却不容小觑。阎立本出身贵族,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其父是石保县公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其母是北周武帝之女清都公主。良好的家庭背景给阎立本创造了学习氛围。阎立本善画道释、人物、山水、鞍马,尤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