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欧阳询唯一传世真迹,数百年后重见天日,堪称楷书学习绝佳范本!

欧阳询唯一传世真迹,数百年后重见天日,堪称楷书学习绝佳范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画相约 访问量:704 更新时间:2023/12/9 11:53:01

在演艺圈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鄙视链:话剧高于电影高于卫视电视剧高于小成本网剧。其实这样的鄙视链存在于各个圈子,就连书法圈也不例外。

如果按照书法家的成就和名气来排列,那每个人心中的排列顺序我想都不一样,但是如果按照书法载体来分的话,争议我想就会少许多。

按照书法载体来排序,那一定是:纸本真迹高于摹写纸本高于碑刻。

纸本真迹无疑是最能真实地展现书法家笔下作品原有的风韵的,纸本的他人摹写卷要次之,碑刻就相差更远。

因为在尺牍或纸张上写字和在碑上刻字毕竟是相距甚远的两件事,碑刻所托之人也不一定有很高的书法技艺,在篆刻在石碑上的过程中,其中神韵便又折损三分。

因为在古代纸张异常珍贵且难以保存,所以唐代以前的书法传世真迹甚少。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的话,那作为楷书五大家之一的欧阳询便只剩下一部作品:楷书《古四十六行》,又名《敦煌遗书》。

我们的书法家好像每一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带有遗憾:羲之《兰亭序》真迹不见天日,唐太宗李世民的天下第一部碑刻《温泉铭》原石刻也不知所踪……

《敦煌遗书》和其他被封存在敦煌几百年的众多作品,它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纸本真迹难以保存,它们在敦煌的石窟当中熬过了几百年的日月更替,也躲过了几百年的战火纷飞,敦煌的黄沙将它们保护得很好。

不幸的是,千年以后重见阳光的那一日,也是决定了他们要与祖国分离命运的那一日。

一百多年前,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打开了,许多唐代的佛经真迹和文书典籍被发掘出来,其中就包括这一帖欧阳询的真迹《敦煌遗书》。

众多的宝物吸引来了不少的“探险家”,比如法国人伯希和。他将藏经洞中的文书以“车”为单位“买走”,带回了法国。

属于欧阳询的遗憾不仅如此,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损坏多处,作为碑刻的《皇甫君碑》在明代断成了两截。

《敦煌遗书》是欧体楷书“于平正中间险绝”的风格,笔法结构十分老练,是欧阳询的楷书成熟之作。这一帖最适合大家学习的范本书帖却要远赴法国才能一睹其风采。

《敦煌遗书》作为欧阳询真迹,放在哪儿都是珍宝,我不知道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法国人才愿意将这一卷楷书还给我们。

更多文章

  • 欧阳询楷书集字《岳阳楼记》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欧阳询,岳阳楼记,楷书,虞世南,欧体,集字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

  • 欧阳询和赵孟頫的书法结合,会产生什么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欧阳询,书法,行书,楷书,书法家

    成亲王,清朝皇族爵位,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是乾隆帝的第十一个儿子,嘉庆皇帝的哥哥,在嘉庆年间担任军机处行走。开始学赵孟頫的书法,后来也学习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并广泛地临摹晋、唐、宋、明各家书法,因而形成了端正清丽、劲俏流畅的风格。成亲王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图文源自

  • 【书画欣赏】 唐 欧阳询 楷书《上天垂象》,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欧阳询,上天垂象,书法,楷书,九成宫,书画

    从这件作品落款“贞观元年、欧阳询书”信息看,贞观元年是指唐太宗执政的第一年,即公元627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成于贞观六年(632年),那么此作比《九成宫》早了5年,公元627年,欧阳询已经70岁高龄了,此时他的书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此作笔画凌厉,更像是他早年不成熟的作品,所以从时间点上判断,

  • 欧阳询这幅楷书,李世民到死都要陪着!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李世民,欧阳询,昭陵,楷书

    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为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十月立,在陕西醴泉县。据《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一尺零五分,宽四尺四寸,凡三十六行,满行七十七字,全文约二千八百多字,所存最古之本有八百多字。此碑为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陪葬碑之

  • 你还在学田楷吗?看看欧阳询这件险绝神作,才是学唐楷必经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欧阳询,唐楷,楷书,书法,皇甫君碑,王羲之

    近些年不少人跟在“二田”背后亦步亦趋,恨不得拿上尺子一板一眼量着写字。殊不知这样千篇一律的写法无论如何也写不出真正的书法作品。但是不论“田楷”如何名声大噪,他们都没有否认一个事实:祖师爷其实是欧阳询。“田楷”之所以不被中书协承认,之所以饱受争议,之所以赶不上欧阳询,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并没有变化。没有变

  • 陕西这位省长,堪称欧阳询再世!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欧阳询,书法,楷书,虞世南,皇甫诞碑,书法家

    曹鸿勋(1846.2.3~1910.9.9),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另号铭帛,室名益坚斋。山东潍县(今潍城区)西南关新巷子人。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状元,官至陕西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级别)。曹鸿勋自幼便开始学习书法,他的书法在清代末年堪称一绝,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高于他的政绩。幼习唐人楷书

  • 欧阳询的好字,真的不可学吗?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欧阳询,楷书,王羲之,书法,梦奠帖,行书

    前几日本号推了一篇文章,根据当代书法家张旭光的言论观点,题目拟为,随即引来各家公号的疯狂转载。观点可以讨论,论证也可商榷,一家之言,有其当代的书法观念背景。欧体,当目前的书法语境下,概念其实是有点模糊的。很多书友学习书法,其实都是从欧体入手,或者说都是有田蕴章教授及其弟的推广而拥有了广泛的影响。但田

  • 200年前的一部欧楷,写得比欧阳询还好,非田楷所能比!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欧楷,欧阳询,楷书,隶书,书法,九成宫醴泉铭

    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肇始于汉末,东晋时楷书逐渐成熟,其时有钟繇、卫夫人等楷书名家。楷书以提按停顿代替了隶书的摆动笔法和圆转使笔,将隶书连续均匀的书写过程转变成了以单一笔画为单位的,起笔、收笔、弯折处动作集中,有明显的延缓甚至留驻、停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楷书中的“顿笔”,这也成为了楷书书法的一大特色。

  • 一部从未出版的欧阳询真迹,据考证为其81岁所写,这才叫标准汉字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欧阳询,楷书,虞恭公碑,九成宫碑,书法,化度寺碑

    宋拓陈镛藏本《虞恭公碑》宋拓陈镛藏本《虞恭公碑》宋拓陈镛藏本《虞恭公碑》宋拓陈镛藏本《虞恭公碑》宋拓陈镛藏本《虞恭公碑》当代学习欧楷的朋友很多,但许多朋友走了弯路却不自知,这里的弯路,基本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学今人而不学古人,学习书法有一条不便的铁律,那就是“取法乎上”,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今人不能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高清附释文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九成宫,书法,虞世南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年)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高247cm,宽120cm,厚27cm,约1200字。《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欧阳询(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