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鸿勋(1846.2.3~1910.9.9),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另号铭帛,室名益坚斋。山东潍县(今潍城区)西南关新巷子人。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状元,官至陕西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级别)。
曹鸿勋自幼便开始学习书法,他的书法在清代末年堪称一绝,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高于他的政绩。幼习唐人楷书,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书法家学得出神入化。楷书习欧、虞,行草宗董其昌、赵文敏,隶书法汉碑,得其神髓,几可乱真。
01
临《九成宫》
原碑(局部)
拓本(局部)
02
《十笏园记》
03
《重修玉清宫碑》
欧阳询(约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即位,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册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贞观初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