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太子之争中,李建成是怎么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在太子之争中,李建成是怎么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知行视之 访问量:3453 更新时间:2023/12/8 4:06:36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

  一,挑拨父子君臣关系

  决定“夺嫡之争”胜败的最关键因素就是皇帝,而李世民与李渊本来就存在一定矛盾。于是李建成阵营便使用各种方法来挑拨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关系,让李源怀疑李世民有“不臣之心”,主要由齐王李元吉和支持李建成的后宫嫔妃来进行。

  李世民和李渊吉有一次跟着李渊离开长安避暑,结果发现了一匹非常难驯服的烈马。李世民便亲自尝试驯服这匹烈马,过程十分惊险,好几次都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受重伤。等把这匹烈马驯服后,李世民跟李元吉说道:“死生有命,这匹马没什么可怕的。”

  没想到李元吉竟然在李渊面前打“小报告”,还把李世民的这句话改成:“我有天命,事无所惧。”这样一来整个事情的性质就全变了,勃然大怒的李渊在听了李元吉的谣言后把李世民叫来狠狠地斥责了一顿,也不给李世民解释的机会。

  时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的李世民为了奖赏军功,把陕东地区的一块良田赐给了宗室将领李神通。可是李渊的嫔妃张婕妤的父亲也看上这块地,向李神通讨要没有结果。张婕妤便请求李渊干涉,并把事情篡改成李神通仗着李世民的势力抢夺张婕妤父亲的良田。

  于是李渊命令李神通将良田交给张婕妤的父亲,可是性格倔强的李神通以“秦王之命在先”为由拒绝。李渊觉得李神通敢这样“抗旨不尊”一定是因为李世民的支持。生气的李渊便把李世民找来,当面问道:“是我的命令(敕)大还是你的命令(教)大?”

  李渊的这句话几乎是在质问李世民有没有“抗上谋反之心”,性质的严重程度可不是所谓的“良田所属权问题”这么简单,搞得李世民也不敢再继续申辩下去。事后李渊还跟宰相说:“我的二儿子多年在外领兵作战,让人给教坏了……”

  二,削弱秦王府力量

  李建成削弱秦王府主要是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收买拉拢李世民秦王府的部将和谋臣。不过这个方法的效果很差。李世民的部将要么是像尉迟敬德一样坚决拒绝,要么就是像常何一样变成了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阵营的卧底。

  第二个方法是迫害李世民的部将和谋臣。杜如晦就曾经让李建成的支持者在路上给暴打了一顿,差点丢了性命。而尉迟敬德不仅遭到过李建成的刺杀,还被李建成以“谋反”的罪名诬陷入狱。要不是李世民的全力营救,尉迟敬德就成了大唐的“冤杀功臣”了。

  第三个方法是将李世民的部将和谋臣调出秦王府。唐朝的法律规定朝廷官员不允许与亲王交往,否则严惩不贷。于是李建成便通过任命秦王府的官员担任朝廷官职的办法,将秦王府掏空。这也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夜,房玄龄和杜如晦要扮成道士偷偷潜入秦王府的原因。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还试图利用突厥入侵的机会,将秦王府精兵强将划归到齐王李渊吉的麾下,从而一举将李世民最重要的政治资本彻底消灭。而李建成的这个计划也把李世民逼入了绝境,直接引发了“玄武门之变”。

  三,直接攻击

  直接攻击的第一种形式是试图从肉体上消灭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太子洗马魏征等人都是这个主张。在武德年间的“太子之争”中,也确实发生过几次针对李世民的刺杀,比如“东宫毒酒事件”。不过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刺杀并不是李建成直接授意的。

  第二种形式是试图通过政治攻击的方法,让李渊废除李世民。李建成阵营曾经暗中抓捕李世民安置在洛阳的心腹张亮,试图通过张亮来揭发李世民的“不轨行径”。幸亏张亮是条硬汉子,在酷刑与利诱之下依旧宁死不屈,李世民才躲过一劫。

  最厉害的一次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夜,太史局密奏李渊“太白形于日侧,见于秦分,主秦王当有天下!”这是直接攻击秦王李世民意图谋反。李世民因为这个密奏感到性命不保,在李渊面前失声痛哭,直接引发了“玄武门之变”。

更多文章

  • 李渊给李建成和李世民下了个套,李建成钻了,李世民为啥没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突厥

    武德七年,李渊不知道哪根筋抽住了,忽然想把首都迁到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邓城(今河南省邓州市)一带,派宇文士及先去勘察地形。朝中大佬裴寂等人都赞成,萧瑀虽然不赞成,但是不敢明显反对。奇怪的是李建成李元吉都赞成,只有李世民坚决反对。此事起因是突厥侵扰。虽然说李唐开国之初用和亲和纳贡暂时安顿住了突厥,

  •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还有后人吗?李白真的是李建成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李建成,李白,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福

    以正史来说,李建成是有后的。彼时,李建成的亲子,除长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夭,其余六子,包括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虽皆在武德九年(626年)那场玄武门之变被李世民诛杀。但是,之后李世民为了在后世不落个杀兄弑弟的恶名,就在贞观十三年(639

  • 李建成占据先天大义,为何还会输给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建成,李世民,李渊,东宫,玄武门之变,秦王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处死隋炀帝杨广,大隋已经名存实亡。不久之后,被李渊扶持起来的隋恭帝杨侑被迫禅让帝位于李渊,李渊就此登基称帝,建立大唐,并立李建成为太子。然而李建成虽为太子,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高枕无忧,因为当时他的弟弟李世民军功太高,以至于李渊对李世民封无可封,最后,只能封了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准许

  • 假如李建成当了皇帝,会不会改变唐朝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李建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靖,李渊,魏征

    提起大唐盛世,就不能不提唐太宗李世民,提起李世民,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玄武门之变。历史不能重新来过,但是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中国会不会有大唐盛世呢?中国封建王朝会有怎样的发展呢下面且听郝哥分析一下。一、势均力敌的阵营李世民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光靠他自己肯定不行,孤木

  • 一手好牌,李建成怎么就给打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建成,李世民,李渊,李元吉,秦王,王世充

    文/ 子玉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终有一战,变数只在于双方的斗争方式是选文还是选武而已。大业十三年(617)年底,在西进长安的途中李渊曾想调走李世民的谋臣杜如晦,房玄龄在第一时间给李世民讲明了其中的道理:“您要是想做一个藩王,要不要杜如晦都无所谓,但如果您想经营四方,那杜如晦可是王佐之才,没人能代

  • 李建成家宴上,李世民喝酒中毒,李渊知道后却并没有责怪李建成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建成,李世民,李渊,李元吉

    武德九年六月庚申,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得力干将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以及十个侄子,从而在夺嫡之战中取得胜利,并在两个月之后成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之后开启了贞观之治,成为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不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始终是李世民身上的一个污点。实际上,李世民也不愿

  • 李渊既然认定了李建成,为何还要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历史解密编辑:小李维修标签: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高祖

    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李渊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立李建成为太子,这在礼法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偏偏又出了一个变数,那就是手握重兵并且始终野心勃勃的李世民,也有意去争夺那个位置。既然李渊从一开始就认定了李建成,也一直在扶持和培养李建成,那他又为何让李世民手握重兵?司马光在通鉴中写了这么一句话:“然高祖

  • 李建成为什么会最终输给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世民,李建成,李渊,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刘黑闼

    不论是史书中还是演义中,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形象总是不成器,给人一种负面的印象,但因为李世民首开皇帝影响史书的先河,所以史书记载常常令人怀疑。从魏征这样一个直臣能给李建成打工和李建成死后还有手下冯立和薛万彻主动为其报仇就可以看出,李建成不是一个庸人。李建成在李渊起兵后,带领大军打赢了开局第一仗西河之

  • 李世民与李建成两人实力相当,不过李建成还是差了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皇帝,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军事制度,书法家,元帅

    历史上的人物,有悲剧人物就有喜剧人物,一切都是对应的,就像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一样,关键就看我们选择的参照标准是什么,参照标准不同,一切也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历史上一直以来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就是关于李建成与李世民两人的。有人觉得要是李建成当上皇帝,可能干得比李世民更好,事实上真的如此么?今天我们就结合史料来

  • 如果李建成当上皇帝, 他会做的比李世民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智谈科技标签:李渊,元帅,军衔,隋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唐太宗,开国皇帝,玄武门之变

    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像李世民这样的皇帝,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也是不多见的。李建成是什么东西?随便拉出个人来,就能比李世民还强吗?要说李建成是屁事不懂的傻瓜白痴,那是胡说。李建成随着父亲李渊起兵,也打过仗,也治理过地方,也立过一些功劳。如果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建成继位的话,他是可能做一个好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