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邑之战:李世民、李建成联手,唐军旗开得胜

霍邑之战:李世民、李建成联手,唐军旗开得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2873 更新时间:2024/1/19 5:36:22

626年,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之间关系恶化到极点,双方剑拔弩张,宫廷政变一触即发。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亲率十余位“凌烟阁功臣”在玄武门外伏击。李建成、李元吉过于自信,没有防备,被李世民突袭。李建成,被弟弟李世民射死;李元吉,逃跑时被尉迟恭射杀,此为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退位让贤,李世民继承大统。接着,李世民将李建成与李元吉十几个儿子全部处死;太子妻妾、齐王妻妾,大多纳入自己后宫,其中以齐王妃杨氏最出名,她还给李世民生育子女。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内斗,酿成宫廷政变,血流成河。

曾几何时,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情谊非常深,他们曾联手作战,在霍邑击毙隋朝悍将宋老生。霍邑之战,唐军旗开得胜,为李渊进军关中,攻取长安打下基础。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为躲避起义军,干脆跑到扬州游山玩水,消极应对局势。此时,河北起义军、瓦岗军、江淮起义军纵横各地,隋朝疲于应付,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因兵力抽调,防守十分空虚。天下大乱,正是英雄成就帝业之时,李渊胸怀大志,自然不愿意错过这机会。

李渊,出身关陇贵族,与隋炀帝是表兄弟关系,此时镇守太原,兵强马壮。农民起义军纵横中原之际,李渊以防备突厥、刘武周为由,大量招募兵马,为起义做准备。617年6月,李渊杀死忠于隋朝的太原留守高君雅、王威,然后起兵参与中原群雄逐鹿。

太原起义后,李渊将军队分成四部分:李元吉镇守太原,李建成率左军,李世民率右军,李渊亲自率中军,浩浩荡荡杀向长安。

进军长安,李渊面对的第一位劲敌就是镇守霍邑的隋朝悍将宋老生。霍邑,也就是今天的霍州市,位于山西中南部,是隋朝阻止唐军南下的第一道关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时,宋老生镇守霍邑,麾下精兵三万;屈突通镇守河东,兵马近十万,两人一起夹击李渊。

宋老生善于防守,李渊军团连续发动强大攻势,都惨败而归。唐军受挫霍邑,北方突厥、刘武周集团又虎视眈眈,伺机南下攻打太原,威胁李渊大后方。此时,天公又不作美,大雨连绵,道路泥泞,唐军粮食运输遇到了困难。李渊集团内部许多人都动摇了,他们想返回太原,不再继续南下。

李渊集团人心不稳,也好理解。唐军家属都在太原,随时可能被突厥、刘武周一锅端,将士怎会有心打仗呢?《资治通鉴》载:“不如还救根本,更图后举”,动了回家的念头。

将士无心作战,李渊也动摇了,他准备返回太原,另做打算。李渊想撤兵,李建成、李世民不同意,认为一旦撤兵,全军就会溃散;就算撤回太原,也只能是困守孤城,被隋军、突厥、刘武周围攻,灭亡乃早晚之事。《资治通鉴》载:“兵以义动,今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何得不悲哀。”李世民当场哭起来,坚决反对撤兵。

李建成、李世民不但反对撤兵,还提出攻取霍邑建议。李建成、李世民认为:宋老骁勇善战,却有勇无谋,只要使用“激将法”,在城下连续挑衅,他必然会带兵冲出,与我们决战。如果宋老生坚守城池,我们就散布流言,说他准备投降唐军,让他处境被动。只要宋老生敢野战,我们就有把握取得胜利。

李建成、李世民这么一说,李渊觉得有道理,于是放弃撤兵打算,还让他们去追回早先撤退的部队,继续围攻霍邑。《资治通鉴》载:“招集将佐谋北还,被二子劝止。”“恐宋老生固守不出,采纳二子用轻骑诱其出战之计。”

李建成、李世民将部队追回来后,李渊便开始部署军事行动:李世建成率军攻打东门,引诱宋老生出战;李世民率军埋伏在南门外,截断宋老生退路;大将殷开山率军主力跟进,与李建成、李世民夹击宋老生。部署完毕,李渊亲率数百精锐骑兵来到城东,支持李建成作战。

一切部署完毕,李建成率精锐骑兵抵达东门,大骂宋老生,使用“激将法”,引诱隋军出战。宋老生怒不可遏,直接打开城门,迎战唐军。此时,宋老生还比较理智,他没有远离城池,而是背靠城池列阵,不给唐军机会。如此,李建成便佯装败退,引诱宋老生追击。

李建成佯装败退,宋老生认为唐军不堪一击,便亲率主力追击,中途遭遇殷开山埋伏,双方厮杀,唐军处在下风。此时,李世民、段志玄赶来增援,从侧后发起突袭,隋军阵脚大乱。宋老生不敌,往南门撤退,结果不慎坠入护城河,被唐军斩首。宋老生阵亡,隋军无心作战,霍邑被李渊攻占。

霍邑之战,是李渊太原起兵以来,攻占的第一座城池,唐军旗开得胜。此战,李建成、李世民兄弟联手,不但让父亲李渊放弃撤兵打算,还提出破敌之策,并联手进攻城池,证明他们之间平日多有沟通,感情也不错,在重大军事问题上保持一致。可惜,兄弟之间的感情,在皇位宝座面前太过脆弱。

参考书目:《新唐书》、《资治通鉴》

标签: 李世民李建成唐军霍邑李渊李元吉

更多文章

  • 李建成为何会败给李世民?李渊的这一顾虑,成就了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李渊,皇帝,唐朝,元帅,军衔,李世民,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在隋唐演义当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个经典角色,他就是李世民。可以说李世民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生存下去,赌了一把。而李世民赌的这一把不单单是自己,还包括但不限于大唐帝国的江山,以及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帝王顺序延续。有人总是说李世民赌的这一把赌对了,所以他是李世民,但是我们不妨想象

  •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到底败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李建成,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渊,长孙无忌,隋炀帝

    玄武门之变 如果像总结年度关键词那样,总结一下唐朝的关键词,那么“玄武门”应该能进入十强。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完成了鲤鱼跃龙门的突变;武则天在这里,从一代女皇变回了老李家的优秀儿媳;唐玄宗李隆基在这里,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并在这里把它给实现了。在这些风光的背后,自然也有很多人当了背景墙,李建成就是其中

  • 唐朝大将墓碑被发现,揭开玄武门内幕,学者:李建成不死才怪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李渊,李密,军衔,元帅,隋朝,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唐朝大将,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杀死,然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从而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后世还是非常不解,李世民虽然拥有不少亲信,但李渊、李建成、李元吉也有不少党羽,甚至可以说京城是他们的地盘,那么李世民是如何成功发动政变的呢?到了20世纪初年,法国探险家伯希

  • 李建成的后人:从皇位继承者,沦为刀下鬼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李建成,皇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武则天,李渊

    唐朝武德九年,西元 618 年,改变唐朝皇位世系走向的玄武门之变发生了。伴随着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谋害的同时,李建成一系的的儿子,也都悉数遭到了李世民的追杀。根据《旧唐书》记载,太子李建成有六个儿子。长子是李承宗,在很早的时候就丧生了。其余的五个儿子,则在玄武门之变后,都被李世民处决。而李建成的这五个

  • 真实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子,魏征跟随李建成,已经说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李建成,魏征,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隋炀帝

    都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要说唐朝李世民的话,也是很多后人心目中的偶像,对于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太多的人也都把责任推到了李建成的身上。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魏征是什么样的人,魏征大家也都知道,是那种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物,他能跟着李建成,就说明了一切。李建成是那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人,他的

  • 李建成麾下的王牌大将,李世民都十分忌惮,却被一神婆给忽悠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雾漫了江南标签:罗艺,李渊,军衔,唐朝,元帅,李建成,李世民,窦建德,刘黑闼,唐太宗,女皇武则天

    隋朝后期群雄割据、逐鹿中原,唐高祖李渊反应最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翻隋朝建立唐朝。此时大唐还没有统一华夏土地,外有突厥时常来犯,内有窦建德、刘黑闼等人拥兵自重。就有这么一个人,关乎整个华夏局势的平衡,成为李渊和窦建德都想收服的对象。当他加入李唐阵营后,李唐用了最快的速度统一了九州,此人也成为了太子

  • 李建成雄才伟略,大唐龙兴之时李建成战功超过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建成,李世民,李渊,秦王,杨勇,玄武门之变

    《唐书纪事》系列贴文第1期/王福星原创/严禁转载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李建成作为主力,李世民作为副手,兄弟二人联手打了大唐龙兴第一战,攻下了河西郡。李渊兵发长安的时候,李建成和李世民各领一路人马,打进了长安城。这个时候的李建成,战功还是略胜李世民一筹。李渊打进长安之后,效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李渊立了

  • 玄武门之变真相:以多打少,李建成不死才怪

    历史解密编辑:珠连电影标签:李渊,太子,元帅,军衔,唐朝,隋朝,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的清晨,在刚刚建国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宫的玄武门外,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来临。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齐王李元吉正准备从长安城北门玄武门进宫朝见高祖李渊,二皇子秦王李世民带领人马赶来,射死李建成,杀死李元吉,并诛杀两家老小,进而带兵进宫朝见李渊说二人谋反。李渊随即下诏改李世民为太子。这就是中国

  • 李建成是否天生具有继承大唐江山的合法性?

    历史解密编辑:萧遥笙标签:李建成,李世民,唐玄宗,韦皇后,李显,李渊

    李建成作为李渊的长子,是符合嫡长子继承法统的,是天然的第一继承者不二人选。而且这种继承制度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只要这种制度存在,王公贵族和大臣就很好站队,就会直接一边倒靠向太子一边,不但巩固了太子的实力,同时也打消了其他皇子想夺位的念头。不过可惜的是李渊没有控制好老二李世民,这才导致了后面的玄武门之变

  • 在太子之争中,李建成是怎么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知行视之标签:李渊,军衔,隋朝,唐朝,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神通,唐太宗,太子之争,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一,挑拨父子君臣关系决定“夺嫡之争”胜败的最关键因素就是皇帝,而李世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