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易中天:读王维诗三首

易中天:读王维诗三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天空有些暗 访问量:1447 更新时间:2024/2/12 4:02:21

写山景,维首屈一指。

王维的山,宁静致远。

本诗写山,是近景。

主题则只有一个字:静。

静到什么程度呢?

桂花落下来都能感知。

当然,是春天里迟开的桂花,也就是春桂。

这并不容易。桂花非常细小,落在地上几乎没有声音,照理说听不见。当时又是晚上,月亮还没有出来,因此也看不见。有人认为靠的是触觉和嗅觉。但,桂花落在身上能有多少重量?飘落之时的芳香跟挂在树上又有什么区别?难道诗人嗅觉之灵敏,竟然能够捕捉到落花飘香的轨迹?恐怕靠不住。

那么,桂花落了,怎么知道?

大约也只能是听见的。

听得见,则是因为闲。

闲,其实是心静,何况四周也静。春花不再怒放,鸟儿也各自还巢,小动物们都睡了,寂静的山中听不到半点声息,桂花飘落时那窸窸窣窣极其轻微的声音便变得清晰可辨,真真切切,同时也更让人觉得这深山空旷幽密,静谧朦胧。

这就叫: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人闲,所以听得见桂花落地。

夜静,所以更显得春山安宁。

〇 李华摄影

也就在这不知不觉时,月亮升起来了。

月亮应该是又大又圆银光闪闪的,这才会惊醒那些原本已经入睡的山鸟,出自本能地叫了起来。时鸣,就是时不时,也是你一声我一声。那些清脆的鸟鸣落入春涧,甚至会激起浪花。

但,本诗的主题不是“静”吗?

当然是静,却并非一点声音都没有。完全没有声音,那可不叫静谧,得叫僵死。实际上,正如听得见足音才是空谷,听得见鸟鸣也才是静夜,只要不是百鸟齐鸣锣鼓喧天就好。

这就叫:此时有声胜无声。

更重要的是,月出峰峦,满谷生辉,这才空灵而不空洞;鸟鸣树梢,声落春涧,也才清寂而不死寂。更何况月光柔和似水,桂花轻盈如梦,又何妨有一首小奏鸣曲来作背景音乐呢?

诗之精妙,莫过于此。

前面那首写春涧,主题是静。

现在这首写秋山,基调是清。

空山清寂,初秋清爽,月光清澄,泉水清澈。

一切都那么恬淡闲适,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

〇 李华摄影

是啊!宁静空疏的山中,一场新雨将青松翠柏和竹林荷塘都洗得干干净净。秋季的蓝天原本高远,何况还是皓月当空之际;林中的空气原本清新,何况还在雨后初晴之时。泉水潺潺,流淌于岩石之上;月光朗朗,洒落在松叶之间,真是何等幽清明净!

但,这是空灵,不是空洞或空虚。

实际上,远离尘嚣的山野充满别样的情趣。竹林深处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完衣服回家了;池塘里面亭亭玉立的荷叶突然间两两分开,则是渔舟在顺流而下。这是劳动人民本来的生活,因此自然而然毫不刻意。不刻意,就任何时候都能够看见春光,什么地方都可以居留了。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是这个意思。

还是山中,还是王维,只不过是在冬季。

冬季水少,所以白石露出;冬季天寒,所以红叶稀疏。这本是寻常之事,只因为以平常心看待,平常语道出,反倒富有诗意。

重要的是还有背景。

背景就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它们构成了秦岭山中无边无际的浓绿,就像沾衣欲湿的春雨。当然,雨是没有的,所以叫“山路元无雨”(元就是原)。衣服也不会湿,只是感到凉意,而那凉意又是空气般无所不在的,所以叫“空翠湿人衣”。

〇 李华摄影

此时,回头再看那露出磷磷白石的清浅小溪,挂着晶莹露珠的经霜红叶,岂非毫无萧瑟枯寂之感,反倒别有情趣?

可以与本诗并读的,还有张旭的《山中留客》:

这首诗并不难懂。云雾含水分,当然“入云深处亦沾衣”。但这是实写,王维的却是心理感受。

比较而言,王维的更好。

——本选自易中天著 李华摄影《读唐诗》

标签: 王维易中天桂花鸟鸣本诗

更多文章

  • 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有画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王维,山居秋暝,诗人,此诗

    王维是一名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画家,诗自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的山水田园诗描写山水景物,表现田园生活,既有浓厚的诗情,也有鲜明的画意。在王维诗中,诗情与画意往往交融一体,互为生发,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山居秋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是其代表作,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 《王维说》第一期首发:王维与王维的千年对话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诗经,忠和,华夏,诗人,唐朝,画家,王维说

    5月8日,传扬诗酒文化,诗经、酒经、食经、药经,弘扬国学经典的短视频系列栏目《王维说》正式推出了第一期内容,分为了上、中、下三篇,目前已在全网上线。栏目创办人兼主讲人是优秀青年歌手——王维。王维,青年歌唱家、词曲创作人、《诗经》文化传承者、“诗酒茶禅”文化传播者,日常与大家分享国学文化,奉行“忠和”

  • 《千家诗》155 王维《竹里馆》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王维,竹里馆,鹿柴,千家诗,终南别业

    竹里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王维的一首古诗——《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这首《竹里馆》,大多被视作一首山水小品,

  • 李白、王维都走过的“终南捷径”

    历史解密编辑:西安文旅之声标签:李白,王维,玉真公主,唐玄宗,长安,隐士

    古代隐居于终南山的人众多,如东方先贤老子、药王孙思邈,有的人隐居是因为不愿与官场之人同流合污或官场失利,转而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而有的人隐居的原因比较特殊,是想凭借隐居之举抬高自身声望、提升身价,以此来谋求官职。01终南捷径的来历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在终南山住了几十年。唐玄宗知道

  • 从王维到石涛,感受国画里的冰天雪地!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王维,石涛,山水画,水墨,梁楷,蓝瑛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局部)雪景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明代沈周在看到王维《万峰积雪图》后,曾写出如下题文:城中十日暑如炙,头目眩花尘土塞。僧楼今日见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古栟修柳枝袅矫,下有幽簧侧从碧。隔溪胶艇不受呼,平地贯渚无人迹。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自

  • “怪咖”孟浩然是如何俘获李白、王维等大咖“芳心”的?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王昌龄

    盛产诗人的唐朝,孟浩然堪称是一名“怪咖”。他是一位追求诗意、随性和自由的“翩翩少年”,喜好流连于山水田园之间,却功利心异常强烈,追求仕途之路坎坷。他恃才傲物,为人并没有那么平和,却和很多大名鼎鼎的文豪成了好朋友: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给他们写诗,他们也给孟浩然写诗,世人曾这么形容:杜甫给李白写了

  • 心浮气躁之时,读读王维这首《鸟鸣涧》,短短20字,使人回归平静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王维,鸟鸣涧,陶渊明,诗词,苏轼,之时

    导言:心浮气躁之时,读读王维这首《鸟鸣涧》,短短20字,使人回归平静情绪是一个对我们非常重要,并且又非常难控制的东西,控制好情绪,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不骄不躁,不悲不喜,或许我们的生活将充满更多的快乐。当我们心浮气躁就不下心来之时,与其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所措,还不如静下心来读一读诗词,一边体会诗

  • 品读唐诗:除山水诗外,王维的这首爱情佳作更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王维,辋川集,竹里馆,杜甫

    王维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写诗,现存诗400余首。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这首思乡诗就是王维17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当时独自在京城求取功名,远离家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以东,所以称当时

  • 李白最“仙”的一首诗,比王维还像山水派!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王维,李白,道士,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现代网络上的流行语或流行的网络签名语,有很多都是出自经典的古诗词。比如“多情自古空余恨,我手持了弯月刃”、“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一生一世一双人”、“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等等。用古诗词作为个性签名,既显文艺才学又能很好地表现心情愿望,让人读了很是心动。还有很多通过改

  • 大唐“诗佛”:王维的一生,都在这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王维,李白,画家,唐朝,唐玄宗,白居易,艺术家,使至塞上,大唐“诗佛”

    公元701年,大唐诞生了两位绝世诗人——一位是“诗仙”李白,而另一位就是被尊称为“诗佛”的王维,但王维的成名比李白和杜甫都早。王维出生于东晋门阀世家太原王氏,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山东五大姓”之一,和王绩、王勃、王昌龄等诗人是一家。(此处“山东”为地域泛称,非行政区划。唐朝时的“山东”大体包括现在的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