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家诗》155 王维《竹里馆》

《千家诗》155 王维《竹里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2196 更新时间:2024/1/31 10:15:49

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王维的一首古诗——《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这首《竹里馆》,大多被视作一首山水小品,认为它表现的是一种高雅的情致,比如《唐诗鉴赏辞典》就描述说,这一月夜幽林之景色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而《唐人绝句精华》则评论说,虽写景色而诗人幽静恬淡,亦缘而见;在我们的课本里也是讲他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总体而言,大多是从恬淡闲适的角度来解读此诗,但是呢,也有论者认为恰恰相反,因为《竹里馆》所表现的并不是隐居者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诗中道出的反而是诗人一种潜隐在心底的痛苦,是其始终无法消释的沉郁和幽愤的心情,实际潜在着一种感愤的深意。(复旦大学邵明珍在《重读王维——从《竹里馆》说开去》就是持这样一种观点。)

那么一首同样的诗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理解呢?这其实啊,就涉及对诗的表层意象的解读,以及对诗人生平与人生经历的探讨了。《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候创作的一首五绝,收入王维的《辋川集》,其中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就是《鹿柴》。这两首诗被公认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鹿柴》和《竹里馆》写的都是辋川风景。《鹿柴》是辋川二十景中的一景,这个“柴”这个字通假通“寨”,就是栅栏的意思,别墅里有篱笆、有栅栏的就叫做“柴”,这里当是指地名。《地方志》像《陕西志》就记载,王右丞祠在蓝田县辋川鹿苑寺,鹿苑寺就是这里所说的鹿柴。竹里馆也是辋川一景,房屋周围都有竹林,所以叫竹里馆。

我们先来看看《竹里馆》写到了什么,诗人写了月夜、幽林,又写了弹琴、长啸,写了诗人在幽深竹林中的悠然自得。要特别注意环境的设置,这里是其他人不知道的,只有天上的明月伴随着他、照耀着他,这不仅是以声响衬托出寂静的绝佳描写,不仅渲染出一幅极有画面感的山水图,更是让我们在这美到极致的自然之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气质,还有诗人的思想。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鹿柴》和《竹里馆》还是属于写景诗,我们要真正理解此时的王维,了解他在《竹里馆》《鹿柴》中想要表达一些什么,一是要知道他的人生经历,二是需要同时对读一首他的七律——《终南别业》。

《终南别业》是王维的代表作,我特别喜欢这首诗,这首诗将他晚年的心态揭示的更为真实细致。这首诗之所以特别有名、特别精彩,便是因为颈联那一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我在中国诗词大会里也说过,我个人最喜欢的人生境界就是王维的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表现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古诗词里按照平仄格律应该读“坐看(kān)云起时”,当然中小学有时候会把它统读,不太讲究这个,在此我做一下说明。

那么王维的这种人生境界,是如何修炼得来的呢?王维的祖父王胄,曾任朝廷乐官(协律郎),王维小小年纪便体现出了很强的音乐天赋;而的父亲王处廉曾任汾州司马,尤擅诗文,亲自教导兄弟的诗文创作;王维的母亲则擅长画画,王维从小就跟母亲学画,一笔水墨更是超逸绝群,因此在多种艺术领域里,王维都能够齐头并进,这和他的家教实在关系太大了。当然他的家教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可以说从幼年一直影响到他晚年,那就是他的母亲笃信佛教,是当时著名的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少年丧父的王维在母亲的影响下,对佛教、禅宗别有领会,钻研至深,所以你看王维名维字摩诘,他的名字就来自于佛教的维摩诘居士,可见它与佛教的渊源了。

少年时的王维丰神玉朗、姿容秀丽,更何况多才多艺,胸中还有一份豪侠之气,对佛理、佛法尚缺乏人生的领悟。15岁时入京复试,他口中吟唱的是“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那时他对边塞充满了向往,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可是人到中年,他经历坎坷,却也终于出使塞外,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那时已经雄心不再的王维,依然还能写下“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样的豪侠诗篇。可见王维虽然号称“诗佛”,但他的身体里、他的精神世界里,大概也一直住着一个“幽并游侠儿”的大好男儿。

他的出身,他的才学,他的精神气质,原来大概都应该是昂扬、奋发、向上的,可是人的性格与气质终究与人的境遇息息相关,遇到什么样的人,经历怎样的事,冥冥中决定着人的个性表现与精神气质。王维因其才学备受岐王李范的赏识,据《集异记》记载,岐王还为王维策划了与玉真公主的见面,希望他能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这段记载虽为后世史学家质疑,但21岁的王维确实在开元九年中了进士,风光一时。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于王维而言,与皇家贵胄的亲密关系,既可能是他仕途上的助力,也有可能是他仕途上的陷阱。

王维中举之后,任太乐丞,主要负责皇家音乐和舞蹈的排练。对于王维来说这样的工作实在构不成挑战,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出人意料的因此贬官了,被贬到济州司仓去做参军。罪名则是他在彩排狮子舞的时候,说他私自看伶人舞黄狮子,因为黄颜色的黄和皇权的皇相谐音,所以自唐代尤其唐高宗之后就规定,黄色为皇家专用,这实在有些莫名其妙。但对于王维的仕途来讲,却是灭顶之灾呀,其中原委也引发过多种猜测。后来因唐玄宗封禅泰山,大赦天下,王维终于有了回到长安的机会。可是经此一难,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王维,已经对红尘和仕途有了一种怀疑。

后来一代名相张九龄执政,因赏识王维的才学,先任命其为右拾遗,后又提拔他为监察御史,并让他出使塞外,王维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写下著名的《使至塞上》和《观猎》,当然还有那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是张九龄终究也被逼走了,唐玄宗不复当年的求取进取之心,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乱政,忽然之间,“渔阳鼙鼓动地来”呀,推倒了盛唐的“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天宝15年,也就是公元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出逃未及,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因为这一段经历,战乱平息之后,像王维、还有他的好友储光羲都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幸好王维在被俘时作有《凝碧池》一首,说“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表现了一片忠心,再加上他的好友裴迪为他作证,而王维的弟弟时任刑部侍郎的王缙,平藩有功情求削籍(1.革职。2.指旧时妓女从乐籍上除名从良。)为兄赎罪,王维才最终得以宽谕。

经此死里逃生,人生大难之后,王维的心境彻底的逃禅入佛。晚年的王维大隐隐于朝,无欲无求之后反倒官位越做越高,终至尚书右丞,所以后人又称其为王右丞,而他自己在俗事中的心事,却几乎全部都放在了那座辋川别业。辋川有盛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其中除《鹿柴》、《竹里馆》外,还有“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辛夷坞》等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而这首名为《终南别业》的五律,则可以视作总说他晚年逃禅入佛,虽名在朝所却身在山隐者心境。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确实是他的现实状况,却是人生不得已的选择,在皇权贵胄、仕宦命运的捉弄下,在生死沉浮、人生际遇的夹缝中,本来就好佛求道的王维,终于放下了内心里那个曾经豪侠昂扬的自我,选择了一个恬淡、幽静、无为的自我,而这种选择却不必向他人、向世界陈说,所以诗里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所谓“空自知”的空,也就是万事皆空的空啊,是王维晚年诗作中最常出现的一个字了。所谓“空山新雨后”,所谓“空山不见人”,所谓“日暮澄江空。”(《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所谓“夜静春山空”。有人就统计,王维诗作中带空字的诗歌多达数十首,大概是他此时已放空了自我,放空了尘俗,放空了万丈红尘中对纯净内心的种种干扰,所以才能脱口而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经历了无数的痛苦挣扎之后,当走到这样的人生境界之时,便可在山间小路,若闲庭信步,不知不觉便到了溪水的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可拥有如此超越心境的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来,看天上风起云涌,云卷云舒,一切都是那样自然,一切都是那样惬意,白云流水,天地山川,还有其间的那个诗人,一切都是坦荡荡,一切都是刚刚好。但是王维的心中是否一点儿都没有痛苦和挣扎呢?我们可以来看看这首诗的尾联啊,“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就是说,偶然在林间遇到了个乡村野老,并与他聊天谈笑,聊到每每忘记了回家,仿佛我们能看到两个老人聊天的样子,听到他们聊天的笑声。看到这里我们会感受到写《竹里馆》时的王维内心深处或许是有对“竹林七贤”的仰慕,有与阮籍比照以表达难以言说的隐忧和愤慨,但是这个时候的王维和那个乡村野老,去掉了俗世中一切的身份、一切的角色,甚至去掉了红尘中一切的负累、一切的烦恼,便只剩下自然的性情和愉悦的灵魂了。

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无论是《竹里馆》、《鹿柴》,还是郦老师特别喜欢的这首《终南别业》,这些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实在是苏东坡评论的最好印证了。这样的画面、这样心境也就成了后世无数代人莫不渴求能够达到的人生境界,而对王维而言,在那诗与画的背后,隐藏的也正是中国许多诗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志趣与情趣的结合,人生追求与恬淡放空的结合。也正因为这样不同的情感与思想的杂糅,使得他们的诗歌多义性格外突出,也就使得后世的解读呈现出了多元的样貌。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深入体会诗人的生活阅历,触摸诗人的情感世界,进而得出你们的人生感悟和人生体会。好了,今天我就讲到这,同学们下次再见!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更多文章

  • 李白、王维都走过的“终南捷径”

    历史解密编辑:西安文旅之声标签:李白,王维,玉真公主,唐玄宗,长安,隐士

    古代隐居于终南山的人众多,如东方先贤老子、药王孙思邈,有的人隐居是因为不愿与官场之人同流合污或官场失利,转而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而有的人隐居的原因比较特殊,是想凭借隐居之举抬高自身声望、提升身价,以此来谋求官职。01终南捷径的来历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在终南山住了几十年。唐玄宗知道

  • 从王维到石涛,感受国画里的冰天雪地!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王维,石涛,山水画,水墨,梁楷,蓝瑛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局部)雪景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明代沈周在看到王维《万峰积雪图》后,曾写出如下题文:城中十日暑如炙,头目眩花尘土塞。僧楼今日见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古栟修柳枝袅矫,下有幽簧侧从碧。隔溪胶艇不受呼,平地贯渚无人迹。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自

  • “怪咖”孟浩然是如何俘获李白、王维等大咖“芳心”的?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王昌龄

    盛产诗人的唐朝,孟浩然堪称是一名“怪咖”。他是一位追求诗意、随性和自由的“翩翩少年”,喜好流连于山水田园之间,却功利心异常强烈,追求仕途之路坎坷。他恃才傲物,为人并没有那么平和,却和很多大名鼎鼎的文豪成了好朋友: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给他们写诗,他们也给孟浩然写诗,世人曾这么形容:杜甫给李白写了

  • 心浮气躁之时,读读王维这首《鸟鸣涧》,短短20字,使人回归平静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王维,鸟鸣涧,陶渊明,诗词,苏轼,之时

    导言:心浮气躁之时,读读王维这首《鸟鸣涧》,短短20字,使人回归平静情绪是一个对我们非常重要,并且又非常难控制的东西,控制好情绪,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不骄不躁,不悲不喜,或许我们的生活将充满更多的快乐。当我们心浮气躁就不下心来之时,与其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所措,还不如静下心来读一读诗词,一边体会诗

  • 品读唐诗:除山水诗外,王维的这首爱情佳作更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王维,辋川集,竹里馆,杜甫

    王维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写诗,现存诗400余首。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这首思乡诗就是王维17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当时独自在京城求取功名,远离家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以东,所以称当时

  • 李白最“仙”的一首诗,比王维还像山水派!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王维,李白,道士,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现代网络上的流行语或流行的网络签名语,有很多都是出自经典的古诗词。比如“多情自古空余恨,我手持了弯月刃”、“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一生一世一双人”、“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等等。用古诗词作为个性签名,既显文艺才学又能很好地表现心情愿望,让人读了很是心动。还有很多通过改

  • 大唐“诗佛”:王维的一生,都在这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王维,李白,画家,唐朝,唐玄宗,白居易,艺术家,使至塞上,大唐“诗佛”

    公元701年,大唐诞生了两位绝世诗人——一位是“诗仙”李白,而另一位就是被尊称为“诗佛”的王维,但王维的成名比李白和杜甫都早。王维出生于东晋门阀世家太原王氏,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山东五大姓”之一,和王绩、王勃、王昌龄等诗人是一家。(此处“山东”为地域泛称,非行政区划。唐朝时的“山东”大体包括现在的山西

  • 读懂王维的终南别业,才算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佛系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王维,终南别业,李白,王昌龄,孟浩然,宋之问

    不知道年轻的朋友会不会喜欢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拿我自己来说,年纪越大似乎越喜欢王维诗里的意境和感觉。尤其是那首《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更多时候会出现在旅行的场景里。有人把旅行称为“诗与远方”,这虽然有点“装”的

  • 《秋夜独坐》王维 |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王维,秋夜独坐,诗人,神仙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诗词文本从《王维诗集》《唐诗正音》题目作:“冬夜书怀”,误译文独自坐着悲伤双鬓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将近二更。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头上白发始终难以变黑,炼丹中仙药也至今

  • 李白、杜甫、王维同时为其写诗,歌颂功德,他却临阵投敌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白,杜甫,王维,哥舒翰,唐玄宗,唐朝

    导读:唐诗与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两颗明珠。唐朝被称作诗的时代,期间涌现出许多流传至今的著名诗人。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都是唐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文至今仍被口口传颂,令人诧异的是有如此盛名的诗人,还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还同时为一位名将作诗歌颂。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唐朝这位名将,一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