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维最澄澈空灵的一首诗,字字禅意,抚慰世人1200多年!

王维最澄澈空灵的一首诗,字字禅意,抚慰世人1200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诗词世界 访问量:313 更新时间:2024/2/11 12:47:45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

“别想太多,好好生活。也许日子过着过着就会有答案,努力走着走着就会有温柔的着落。”

对时常深陷焦虑、迷茫旋涡的当代人来说,“别想太多,好好生活”有时就是一味最好的良药。

它让我想到了唐代诗人维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两者表达的,其实是同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人生走到无路可走的境况时,便索性就地坐下来,看流水淙淙,观行云变幻。

不着急,也不焦虑,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是公元758年,王维57岁。

日月不居,盛年难再。

对王维来说,人生终是走到了薄暮时分。

此时此刻,他回头去望,茫茫的50余载光阴,历历分明,却又何以恍惚地竟如大梦一场?

他想起了15岁时初到长安的自己,“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何等意气风发;

他想起了玉真公主饮宴上,凭一曲行云流水的《郁轮袍》,赢得满堂喝彩的自己,官场的大门被他以才华轻轻叩响;

他想起了21岁即高中状元,被所有人视为天纵英才的自己,往后的万里长空,等待着他尽情遨游;

可,当然地,他也想起了步入官场时大失所望的自己,小小的一个太乐丞,小小的一个黄狮子,竟差点要了他的命;

也许是前半段的人生太顺遂,以至于人生的后半段,灾难接踵而来。

深爱的妻子难产离世;仕途受挫,迟迟不得重用;安史之乱如平地飓风般涌来;被迫在安禄山处担任伪职,以至于饱受骂名......

浮沉生死,一一历尽。

当他以为留得住那些荣光与显耀时,那荣光与显耀如细沙般,自他手缝悄悄流逝、不见;

当他以为灾难与痛苦终将无穷无尽时,那灾难已然随历史慢慢平息,而痛苦则在时光的淘洗下,变得宁静淡然。

人生走至薄暮时分,他终于彻悟:

繁华落尽,万千悲喜,原来终归一梦。

心灵的寂静澄澈,原来才是真正的“常”,真正的“不变”,真正的“永恒”。

于是,有了这一首字字禅意、澄澈空灵的《终南别业》。

诗人说,中年以后,我便存有了较浓的好道之心,然而直到晚年,才得以安家在终南山边陲。

每当兴致到来的时候,我便常常独来独往地到处游玩。

有了赏心乐事,不再希求旁人知晓理解,而只求自己味得其趣。

时常漫无目的地走,走着走着,便走到了水的尽头。

既无路可走了,便索性盘腿坐下,看天上云雾万千变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乡村老翁,便随意与之闲话家常,每每忘了归家。

全诗共40字,字字写的却都是“自然”。

是外界大自然的那个“自然”,也是内心全然无拘无束、随意自在、悠闲从容的那个“自然”。

兴致来了,想走便走;兴致尽了,想归便归。

没有固定的目的地,信步游走。

走到哪里便是哪里,走到哪里便喜爱哪里。

无路可走了,便把这无路可走处当作难得的风光;

无处可行了,便把这无处可行处当作修行的高台。

心灵足够宽广深远,便无一处是绝境,便处处都有柳暗花明。

这便是王维了,半生入世,换来的是一遭彻悟。

而这一遭彻悟,从此影响了千千万万世人。

或许有人要说了,作为普通人的你我他,个个都身受七情之苦,个个都免不了六欲之磨,个个都有无数的羁绊与不舍。

能够做到全然出世、全然彻悟的,终究少之又少。

但,那又如何呢?

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中得来的那一点点领悟、那片刻心灵的宁静,好去把那个叫“生命”的东西,继续热火朝天、兴高采烈地过下去。

想起曾在网上看过的一段话:

“我现在的人生态度就是:能抓住的东西就好好珍惜,实在抓不住就干脆拉倒。

很多事情真的没办法强求,与其让自己在得与失之间活得那么拧巴,倒不如试着放松下来,告诉自己一切没什么大不了。”

一时得不到,一时做不成,一时忘不了,都没关系,真的。

大不了耐下心来,往后退一步;大不了放大胆子来,往前进一步。

实在走不动了,就停下来歇一歇,顺道看看沿路风光。

歇够了,便打起精神重头再来。

世道不薄赤忱人。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总有一日,桥会坚固,隧道会光明。

你知道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诗词世界出品、魏无忌主创图书《满堂花醉三千客》《笑死了!刷了1400年的大唐诗人朋友圈》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转载本文详见本号菜单联系方式。文中图片来自版权网站,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诗人王维诗词彻悟

更多文章

  • 王维经典诗八首,堪称“诗中有禅”真意境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王维,诗词,苏轼,鸟鸣涧,此诗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宋代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风格鲜明。他的山水诗、边塞诗,意境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精品。《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 李白与王维:道不同,不相为谋

    历史解密编辑:岛主历史观标签:李白,王维,孟浩然,玉真公主,杜甫,王昌龄

    李白的一生,好诗、好剑、好酒,更好交友。于是,便诞生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名句,比如:“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写给贺知章“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写给孟浩然“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写给杜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写给王昌龄不难看出,李白性情豪放、人缘极好,与同时代的诗

  • 韩愈值夜班,写了一首清新小诗,写景抒情不输于王维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韩愈,桃花,苏轼,小诗,唐朝,宋朝,于王维,柳宗元,欧阳修,唐宋八大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主要文学成就还是体现在散文方面,当然在诗歌创作方面也不少精彩之作。韩愈四十七岁那年,被擢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为五品官职,负责官吏的

  • 仙佛缘何难同框?李白王维为何没有交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国标签:李白,王维,孟浩然,杜甫,玉真公主,王昌龄

    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 观历史之风云 察今日之得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朝代,唐刀、唐装、唐人的称谓延传至今,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唐诗,那时的长安城,随便抓个人都能写上几句,李杜、小李杜、王孟、元白,这些大诗人比现在的明星还火。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为什么李白和王维同处一个时代,同为诗歌高手,

  • 王维《鹿柴》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王维,鹿柴,诗作,空山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是诗人,也是卓然成风的画家。他的每一首诗作都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经由衷地赞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鹿砦(ZHAI四声)

  • 大文豪李白与王维是同年,为何他们没有交集?专家:相互瞧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白,王维,唐玄宗,孟浩然

    公元8世纪的元年,李白和王维纷纷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或许没有想过,他们的到来,会让一千三百年后的年轻人们爱恨交织。原因很简单:因为几乎每个人的小时候,语文老师都会要求他们背诵李白、王维的诗歌——如果背不起来,后果是很严重的。不过,当我们长大后会发现:原来,李白和王维的诗歌,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们美感

  • 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副司长王维友被查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纪委,王维友,法规司,农村部,副司长,农业农村,腐败问题

    新京报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监察组、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副司长王维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黄石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编辑 陈艳婷

  • 杜甫喜欢李白,李白爱着孟浩然,孟浩然倾心于王维,王维又爱着谁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杜甫,王维,李白,孟浩然,元稹

    1928年为《新月》杂志所写的《杜甫》一文中,闻一多先生这样说:“我们当对此大书特书。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和老子(假如他们真是见过面的话),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可纪念的。那就像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闻一多先生所说的这两人,指的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大唐天宝三年(公元74

  • 王维身为“公务员”的巅峰诗作,句句恭维滴水不漏,简直公文模板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王维,长安,苏轼,应制,唐朝

    空青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引】安史之乱以前,王维还不是一个那么佛系的男人。当然,王维的佛学是有家教渊源的。但生活在唐朝的文人们,普遍都会受到两种甚至三种宗教的思想影响。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求仙、佛家的色空,共同形成了这一时代的思想特色和文学特色。各人因受影响的程度不

  • “诗佛”王维:人活着先要对自己慈悲,放过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有画说艺术标签: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王昌龄,苏轼,放过自己,诗佛,艺术家,画家,唐朝

    最近在读王维的诗集,越读越觉得王维严重被世人低估,甚至经常被人忽略,因为王维的一生,没有像同时代其他大诗人比如李白杜甫那样多的故事,一个没有太多故事的人,注定很难火起来。王维的热度虽然没有同时期其他诗人那样红火,但并不代表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要低人一筹,他和同时期的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但是宋代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