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诗佛王维”:晚年一首诗,参破红尘,人生的归处尽在此间

“诗佛王维”:晚年一首诗,参破红尘,人生的归处尽在此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回不去的往昔 访问量:4652 更新时间:2024/2/11 12:39:01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明月,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写在前面 -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皆取自梵语。

因受母亲影响,王维几岁开始就吃斋念佛,很早便有隐居归隐田园之心,也一度隐居淇上,奈何妻子早逝,对他打击颇大,后又入朝为官,仕途也颇为坎坷。

正所谓: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在盛唐,王维的名气比李白还要大,他是岐王李范的客宾,也因此结识了玉真公主,还留下了一段美妙的情缘。

而且王维是一个全才,他精通音乐,擅长书法绘画,写诗是他所有技能中最弱的一项,他的山水画被誉为“南宗鼻祖”。

让王维闻名京师受王公贵族推崇的,是他的音乐才能,因此21岁中进士后,王维就出任了太乐丞。

作为盛唐顶尖的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一枝独秀”,孟浩然虽与王维并称“王孟”,在诗的意境方面却稍逊一筹,所以苏东坡评价孟浩然“韵高才短”。

而评价王维则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后人更是誉王维“诗佛”之美。

这也和他淡然世俗名利、半官半隐有关,60岁时王维升任尚书右丞,再往前一步就是当朝宰相,可王维却屡次上书,辞掉了所有官职,归隐终南山辋川别业。

在那里,王维写下了很多经典诗篇,诸如名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也是王维晚年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禅心”,悟透红尘。

- 诗文赏析 -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出自王维的《酬张少府》

61岁时,王维回归辋川别业,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年。致仕前,他用自己的功名换胞弟王缙回京,同时给所有的亲友都写了辞别信,于同年7月在终南山安然离世。

这首诗是长安万年县令向王维求教“人生之道”,王维在回信中酬唱之作。

注释

张少府:唐人称县尉为少府;

晚年:年迈之时;

自顾:自视、自念;

长策:良计;

空知:徒然知道;

旧林:这里比喻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即辋川别业;

解带:表示不拘礼节和闲适的心情;

穷通理:人生的道理;

渔歌:隐士的歌;

浦深:河流的深处;

诗词大意为:

人老了,就特别喜欢安静,不想理会世俗的烦恼,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忖也没有更多的能力去报效朝廷,只求能归隐山林独善其身;

清风微醺,在山林间解带敞怀,很是自在,独自在明月的伴照下抚琴,别有一番意味。世间万物都是如此,你问我人生的道理,我会告诉你,不妨去听听河岸深处,袅袅传来的渔歌之声,很多事或许就想通了。

王维擅吟诗,爱抚琴,一生修禅,诗中意境况味深幽,有隐士之风范,又不失佛家之理。在这首诗里,更体现出了王维随遇而安的淡然心性。

前四句诗人谈了自己致仕的原因,一是觉得自己老了,该去享受一下安静的生活;二是自己一生为官,到了此等年纪,已经没有了更多的余热,所以选择了回归山林。

诗中说“旧林”,是因为王维在安史之乱前就提出了致仕,适逢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构陷贬去荆州,而张九龄于王维有恩,所以王维早就准备好了辞官,只是一直未得到允准。

公元744年,王维蓝田的辋川别业已经落成,那时候他刚入不惑之年。

诗的后四句,为王维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当时的生活状态,深具佛理。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小和尚为老禅师,“茶中有什么佛理?”,老禅师告诉小和尚说“吃茶去!”

此间王维对张少府所言便是此理,大道至简,想知道人生的意义,不如深入山林,沿着河流去聆听隐士的渔歌之声。

融入自然,去感受天地万物,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比如我们常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然而能真正放下红尘琐碎的人却没有几个,要么有钱的时候没有时间,要么有时间却没有钱。

这世上几乎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有勇气迈出第一步,才是新的生活秩序的开始。

故,王维这首诗虽短,却写清了人生的归处,放下即是所得。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标签: 王维孟浩然隐士张九龄

更多文章

  • 王维最澄澈空灵的一首诗,字字禅意,抚慰世人12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诗人,王维,诗词,彻悟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别想太多,好好生活。也许日子过着过着就会有答案,努力走着走着就会有温柔的着落。”对时常深陷焦虑、迷茫旋涡的当代人来说,“别想太多,好好生活”有时就是一味最好的良药。它让我想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者表达的,其实是同

  • 王维经典诗八首,堪称“诗中有禅”真意境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王维,诗词,苏轼,鸟鸣涧,此诗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宋代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风格鲜明。他的山水诗、边塞诗,意境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精品。《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 李白与王维:道不同,不相为谋

    历史解密编辑:岛主历史观标签:李白,王维,孟浩然,玉真公主,杜甫,王昌龄

    李白的一生,好诗、好剑、好酒,更好交友。于是,便诞生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名句,比如:“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写给贺知章“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写给孟浩然“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写给杜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写给王昌龄不难看出,李白性情豪放、人缘极好,与同时代的诗

  • 韩愈值夜班,写了一首清新小诗,写景抒情不输于王维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韩愈,桃花,苏轼,小诗,唐朝,宋朝,于王维,柳宗元,欧阳修,唐宋八大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主要文学成就还是体现在散文方面,当然在诗歌创作方面也不少精彩之作。韩愈四十七岁那年,被擢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为五品官职,负责官吏的

  • 仙佛缘何难同框?李白王维为何没有交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国标签:李白,王维,孟浩然,杜甫,玉真公主,王昌龄

    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 观历史之风云 察今日之得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朝代,唐刀、唐装、唐人的称谓延传至今,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唐诗,那时的长安城,随便抓个人都能写上几句,李杜、小李杜、王孟、元白,这些大诗人比现在的明星还火。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为什么李白和王维同处一个时代,同为诗歌高手,

  • 王维《鹿柴》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王维,鹿柴,诗作,空山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是诗人,也是卓然成风的画家。他的每一首诗作都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经由衷地赞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鹿砦(ZHAI四声)

  • 大文豪李白与王维是同年,为何他们没有交集?专家:相互瞧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白,王维,唐玄宗,孟浩然

    公元8世纪的元年,李白和王维纷纷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或许没有想过,他们的到来,会让一千三百年后的年轻人们爱恨交织。原因很简单:因为几乎每个人的小时候,语文老师都会要求他们背诵李白、王维的诗歌——如果背不起来,后果是很严重的。不过,当我们长大后会发现:原来,李白和王维的诗歌,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们美感

  • 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副司长王维友被查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纪委,王维友,法规司,农村部,副司长,农业农村,腐败问题

    新京报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监察组、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副司长王维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黄石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编辑 陈艳婷

  • 杜甫喜欢李白,李白爱着孟浩然,孟浩然倾心于王维,王维又爱着谁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杜甫,王维,李白,孟浩然,元稹

    1928年为《新月》杂志所写的《杜甫》一文中,闻一多先生这样说:“我们当对此大书特书。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和老子(假如他们真是见过面的话),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可纪念的。那就像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闻一多先生所说的这两人,指的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大唐天宝三年(公元74

  • 王维身为“公务员”的巅峰诗作,句句恭维滴水不漏,简直公文模板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王维,长安,苏轼,应制,唐朝

    空青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引】安史之乱以前,王维还不是一个那么佛系的男人。当然,王维的佛学是有家教渊源的。但生活在唐朝的文人们,普遍都会受到两种甚至三种宗教的思想影响。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求仙、佛家的色空,共同形成了这一时代的思想特色和文学特色。各人因受影响的程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