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无忌:历经三朝、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为盛唐做了热身运动

长孙无忌:历经三朝、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为盛唐做了热身运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局小乖简史 访问量:632 更新时间:2024/1/9 7:01:49

唐朝因其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最夺目的宝石,这一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风气空前开放、文化多元化,使之跻身同期的世界强国之列。

长孙无忌:历经三朝、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为盛唐做了热身运动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在长孙无忌的辅佐下,为唐朝步入盛世做了一系列的热身运动,是其得以延续百年辉煌的基础。身为历经三朝的元老,长孙无忌不仅改变了李世民的命运,还对唐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朝末年追随唐高祖次子,遂成为天策府核心人物

长孙无忌年幼时遭到同父异母的兄长排挤,和其母亲、妹妹一同被赶出家中,之后在舅舅高士廉的抚养下长大。

他与李世民相识已久,在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尚未发动兵变之前,两人就已经是非常好的朋友。后来长孙无忌的妹妹嫁与李世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

隋末年间,统治者荒淫无道、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打造极其华丽的宫殿、主动征讨周边国家,无数的丁役为之丧命。严重的剥削之下,百姓生存艰难、怨声载道,社会矛盾尖锐,多地爆发农民起义。

长孙无忌:历经三朝、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为盛唐做了热身运动

时任隋朝官员的唐高祖李渊,也难以忍受隋炀帝的荒唐与残暴,在次子李世民的建议和鼓动下,决定奋起反抗。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晋阳起兵后,便前往投效,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由于博学广识、擅长谋略,他成为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

公元618年,李渊成功推翻隋朝的统治,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短短的一年时间,天下改朝换代。由于多次立功、表现突出,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当时唐朝刚刚建立,局部地区仍然存在割据势力,领土仅限于关中、河西地区,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统一。

唐高祖很看重李世民,也十分相信他的能力,于是将统一天下的重任交付于他。随后的三年时间内,李世民多次亲自出征,长孙无忌从旁协助、出谋划策,接连平定和收复了多个地区。

虽然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不得不承认,江山却是由李世民打下来的。

长孙无忌:历经三朝、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为盛唐做了热身运动

任务完成、得胜回来后,李世民深得民心,被封为天策上将,赐天策府。唐高祖还特许他在府中设置官职,招贤纳士。

长孙无忌在战役中立功无数,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和信任,地位不断提高,在天策府众多的谋臣中,他可以说是资历最老、最核心的一员。

太子一党企图谋杀李世民,长孙无忌力主先发制人

早在晋阳起兵之时,李渊就曾答应过李世民,事成之后会立他为太子,结果唐朝建立后,李渊却没有兑现承诺,立了李建成为太子。

李世民在外征战多年,却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这让长孙无忌一直耿耿于怀、为其不平。不过李世民羽翼尚未丰满,还有重任在身,绝对不是夺权的时机。

长孙无忌:历经三朝、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为盛唐做了热身运动

战功赫赫的李世民在朝中逐步建立起威信,也很受百姓爱戴,风头甚至超过了唐高祖。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世民的势力日渐增强,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太子李建成联合齐王李元吉,多次对他痛下杀手,丝毫不顾念兄弟亲情。

虽然李世民死里逃生,但是这让支持他的大臣们感到后怕。长孙无忌在与房玄龄商议后,认为如果再不及时反击,恐怕所有与李世民同在一条船上的人,都将遭到毒手,到那时天下也会大乱。这之后不久,房玄龄就被太子等人革职,逐出秦王府。

其实长孙无忌早已看出太子会对李世民不利,只是此前一直不敢开口,如今生死存亡之际,眼看身边的大臣一个一个消失,他必须帮助李世民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整个家族都会陷入危机。于是他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除掉太子和齐王。

然而李世民却迟迟不愿下手,担心背负千古骂名,结果就在犹豫期间,太子已经在准备刺杀他的计划。

长孙无忌:历经三朝、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为盛唐做了热身运动

李世民在收到消息后,一改原来的态度,决定采纳长孙无忌的建议。统治者需要顾虑的东西太多,有时候很难下定决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候身边人的建议就非常重要。

李世民虽然想得到太子之位,却在屡遭迫害的情况下依旧不愿意残害手足,他的妇人之仁很可能会使身边的人一起陪葬,如果没有长孙无忌苦口婆心的劝说,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唐太宗。

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经过深思熟虑后,李世民秘密召集长孙无忌等人,谋划发动政变之事。公元626年,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心腹大臣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将太子和齐王杀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之变。

虽然是铤而走险之举,但换来的结果还是非常值得的。李世民被立为太子,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随侍左右。没过多久,唐高祖李渊主动禅位于李世民,兜兜转转这天下终于牢牢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

长孙无忌:历经三朝、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为盛唐做了热身运动

李世民顺利登基,即后来的太宗皇帝,长孙无忌的妹妹被册封为皇后,他升任大将军,负责平定国内的叛乱。公元626年,长孙无忌任宰相之位,继续辅佐唐太宗。

长孙无忌不仅是功臣,还是皇亲国戚,唐太宗非常尊重和信任他,还有意对包括他在内的几位有功之臣进行分封。但是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分封对国家的统一有百害而无一利,在他看来,这与流放没有两样。

唐太宗之后还将长孙无忌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地位不是一般的高,他也对皇室忠心耿耿。历来宰相专权都是令皇帝头疼的事情,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僭越之举。

长孙无忌一生功勋卓著,为唐太宗立下汗马功劳,除此之外还亲自主持修订了《唐律疏议》,这部律法创造性地在每条律法后都加上了注解,非常详细具体。

长孙无忌:历经三朝、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为盛唐做了热身运动

唐朝成立初期,在经历了隋炀帝的肆意挥霍和战乱后,国家经济遭到破坏。《唐律疏议》与唐太宗修养生息、安邦治国的为政理念相辅相成,不仅维护了社会秩序,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础,此后宋朝、清朝的律法也都以此为参考。

整体看来,长孙无忌对唐朝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同李世民一起安内攘外,稳定国家秩序。在关键时刻,果断劝阻李世民主动出击以求自保,如果不是他,可能李世民可能已经死在了李建成的手下。

李世民顺利登基后,他又为国家政治出谋划策,巩固王朝统治,唐太宗是明君,他更是难得一遇的忠臣贤士。

更多文章

  • 李承乾失败以后,李世民改立李治为太子,长孙无忌是什么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治,长孙无忌,武则天

    在立太子这件事上,李世民和他老爹李渊一样,都犯起了糊涂。为什么说他们犯糊涂呢?分明已经立了一个太子,偏偏又跑去宠爱另外一个儿子。这你让大臣们怎么想?皇帝难道要易储吗?于是不少大臣开始两边站队。不管你一辈子有多么努力,如果你站队站错了,那么对不起,我们国家从来不缺少人才。李渊在位期间,先立李建成为太子

  • 大唐统一天下十大功臣:没有长孙无忌,也没有秦叔宝和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爱吃回忆的呀标签:秦叔宝,程咬金,长孙无忌,李渊,李世民,王世充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王朝,公元617年5月李渊在太原起兵一路势如破竹攻入长安,618年5月李渊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唐,但这只是大唐立国的第一步,当时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据,大唐真正扫平群雄统一天下(不包括突厥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应该是在624年辅公祏重新叛唐兵败被杀才算完成实质上的统一。从617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怎么排名的?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水分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长孙无忌,李世民,凌烟阁,李勣,高士廉,李靖

    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实在是太多,以至于排名的时候,老李也是很头疼。毕竟大家都是老同事,把你排在前面,把他排在后面,总要说出个一二三来,要不谁服气呢?因此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能顶着压力,搞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来,实属不易。这显然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那么老李是怎么安排的呢?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分别有多

  •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通往皇后的道路上,是如何绕过长孙无忌阻挠的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武则天,长孙无忌,皇后,李治,李勣

    导语:武则天是家喻户晓的一位知名女性,她原本只是一个''平民'',而后''逆袭'',最终成为一位万人之上的皇帝,听着就很传奇。她原只是唐太宗后宫的一位才人,被赐为''武媚娘''。在她一步步高就并且成为皇帝的过程中,难道唐朝宫中就没有人阻拦?难道就没有人制服得了一位柔弱的女性?不是不说武则天的政治头脑

  • 李恪的最后岁月:痛骂长孙无忌不得好死,想起李世民训诫他不要狂

    历史解密编辑:过期的童年标签:李恪,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治,李承乾

    李恪英武,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唐太宗李世民生平有过14个儿子,但他的这些儿子们几乎都没有好下场,要说其中最倒霉的莫过于三子吴王李恪。李恪生于619年,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身负两朝皇室血脉。这样的出身也是少有,而李恪这个人文武双全,在诸皇子中也算是很不

  • 三朝元老长孙无忌为何被唐高宗逼死?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李治,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恪,武则天

    在唐朝史上长孙无忌可是一个大人物,长孙无忌为唐朝付出了很多,最终被授命掌管凌烟阁。唐高宗最后能顺利登基其实也有这个人的一份帮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李治却以谋反罪将其革职放逐,而且还在三个月将其逼死,这样的一位大功臣却以这样的一个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真的令人唏嘘不已。现在大多数人都以为长孙无忌的悲

  • 在凌烟阁24功臣中战功卓著的秦琼为何屈居最后而长孙无忌位列榜首

    历史解密编辑:微尘杂谈标签:秦琼,长孙无忌,凌烟阁,李世民,侯君集,尉迟恭

    熟读隋唐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在李唐王朝建立过程中,为国效力的文臣武将时,让专门的画师给有功的大臣画像,并将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上供后世瞻仰,既然是多人画像那就必然会有顺序,也就是排名,这也是后世争论的焦点之一。在隋唐时期的文臣武将中,不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小说中秦琼都是战功赫赫,可谓是整个隋唐

  • 同样是李世民的亲戚,武则天杀长孙无忌,为何不杀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李世民,武则天,程咬金,长孙无忌,李治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时期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一方面长孙无忌是李世民老婆长孙皇后的哥哥,也就是说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其次,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之变中不仅出谋划策,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跟随李世民一起去到玄武门卖命,所以最后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毫无悬念排名第一。后来李世民去世之前,把长孙无忌、诸遂良和

  • 为何说立李治为太子是李世民极大失误?拥立者长孙无忌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李治,李世民,长孙无忌,武则天,高阳公主,李恪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妻族势力功不可没,大舅哥长孙无忌亲自参战,是忠实的拥趸者。李世民登基后,长孙家族收获了百倍红利,长孙无忌更是位列凌烟阁功臣排行榜第一名,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视。一代名君李世民励精图治,任人唯贤,但是他过于重用长孙无忌,让无能的李治接班是一生中最大的失误,直接导致江山旁落武氏

  • 李世民的凌烟阁24功臣,长孙无忌排名第一,秦琼排在倒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李世民,秦琼,长孙无忌,王世充,凌烟阁,李渊

    文|飞鱼说史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这是古代帝王打江山和守江山的一条规律,尤其对于开国帝王来说,功臣们自然也就成为了所谓的“他人”。江山稳定之后,这群人也是帝王最先想要解决掉的人物。刘邦建立了西汉,之后却把刀子对准了异姓王;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之后上演了杯酒释兵权;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更是把开国功臣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