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承乾失败以后,李世民改立李治为太子,长孙无忌是什么态度

李承乾失败以后,李世民改立李治为太子,长孙无忌是什么态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2422 更新时间:2024/1/19 10:35:18

在立太子这件事上,李世民和他老爹李渊一样,都犯起了糊涂。为什么说他们犯糊涂呢?分明已经立了一个太子,偏偏又跑去宠爱另外一个儿子。

这你让大臣们怎么想?皇帝难道要易储吗?于是不少大臣开始两边站队。不管你一辈子有多么努力,如果你站队站错了,那么对不起,我们国家从来不缺少人才。

李渊在位期间,先立李建成为太子,紧接着又开始重用二小子李世民。结果酿成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以后,又开始宠爱嫡次子魏王李泰

结果造成了魏王李泰想要学习李世民,走上了夺嫡之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李世民的这俩儿子也开始走到了兵戈相向的那一步了。

一、李治成为太子,纯粹是捡漏。

魏王李泰深得李世民的宠爱,所以李泰身边也聚集了一大帮大臣,这帮大臣就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在站队,他们赌李世民一定会易储,改立魏王李泰为太子。

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尽人事才能听天命,为此魏王李泰一帮人,开始各种制造舆论,说太子李承乾的坏话,一两次还好,可次数多了以后,李世民也觉得李承乾有些不靠谱。

老爹都开始对你不满意了,你如果还坐以待毙,岂不是要跟大伯李建成一样了吗?李承乾可不想就这么被废了,他要主动把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因此李承乾得到了一票拥护者的帮助后,果断发起了兵变。他想要通过武力夺取皇位,把李世民变成太上皇,和当年的李渊一模一样。

可李世民不是李渊,他是身经百战之人,这点小场面怎么可能吓倒他?他连袖子都没有撸,随便划拉了两下,就把兵变给解决了。

这个时候怎么处理李承乾,成了一个大问题,杀了吧?李世民舍不得,不杀吧?这哥们是个造反分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最终李世民杀掉了包括侯君集在内,所有支持李承乾造反的人,唯独留了李承乾一条命,将他贬为庶人。至于魏王李泰,因为他有夺嫡的心思,也被李世民给贬谪到了外地。

嫡子当中,只剩下了晋王李治了,李世民似乎没有其他选择。否则就要从庶子里去挑,这也不是李世民所期望的。

二、长孙无忌不足以左右李世民的想法。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算起来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长孙无忌作为朝中文臣之首,必然是要支持长孙家族的后裔做继承人的。

因为他表态了,手下那帮大臣们才能跟风表态。李承乾、李泰和李治都是长孙无忌的外甥,其实选哪个都无所谓。只要别选到其他女人的儿子就行。

为此在李承乾下台以后,长孙无忌果断推荐李治做继承人。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李治仁厚,将来好控制。

长孙无忌很有信心,他觉得自己肯定活得比李世民长,将来找个好控制的皇子做继承人,自己也能够继续大权在手。毕竟在李世民这种有能力的皇帝手底下干活,实在是太累了。

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心里的想法,所以李世民不想被这帮人所摆布。在李承乾下台以后,他甚至已经允诺过魏王李泰,将会立他为太子。

那么是什么打动了李世民呢?主要是长孙无忌的那一番道理。长孙无忌认为,这三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外甥,他都希望他们好好活着,可不管立李承乾还是李泰,其他两个孩子都活不成,因为他们戾气太重。唯独立仁厚的李治,其他俩孩子才能活下来。

这话实在是太有道理,排除李治有装模作样的可能,这件事这么办,显然是最合适的。李世民是被这番道理给打动了,而不是因为受到了长孙无忌的胁迫。

三、李治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不过的确保住了那两个孩子的小命。

李治成了太子以后,李承乾和李泰彻底失去了希望。李承乾最惨,被罚到了深山之中面壁思过。而李泰在地方上依旧是王爵,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

李世民很满意地就要去世了,他觉得自己的后事安排十分到位,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他的好儿子李治,和自己的小老婆武才人居然眉来眼去的。

在病榻前,这两个人就已经眉目传情了,等到李世民去世以后,李治迫不及待地前往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与她幽会。

一来二去以后,李治再也离不开武则天,所以在王皇后的鼓励之下,李治索性把武则天弄进了自己的后宫。

曹丕不是个东西,随便玩弄曹操留在铜雀台的女人,但是这是野史记载,没什么实在的根据,可是李治把自己的小妈列入自己后宫的行列,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可笑的是,居然还有人为李治平反,说他和武则天那是真爱,既然是真爱,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如果他们不是人,的确可以这么做,可他们偏偏是人,这么做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后来李治更是把李唐的江山交付给了武则天,差点把老李家的王朝给灭了,要是李世民知道了,非打烂他的屁股不可。

总结:关陇集团才是掣肘李世民的关键。

一个长孙无忌不算什么,但是整个关陇集团就有些可怕了。李世民他们家本身就是关陇集团的一员。早在北魏宇文泰在长安一带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开始,历经了西魏、北周、隋朝再到唐朝,关陇集团已经成为了贯穿这些王朝最重要的贵族力量。

长孙无忌说话或许不管用,但是关陇集团的成员如果都支持李治的话,那李世民也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就算你是皇帝,一时半会儿也动不了他们的根基。

结果这个问题在武则天这里就被化解了,武则天开始肢解分化关陇集团,继而一个个开始消灭他们。最终使得李唐王朝的皇权,不再受他们的掣肘。

参考资料:《旧唐书》

更多文章

  • 大唐统一天下十大功臣:没有长孙无忌,也没有秦叔宝和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爱吃回忆的呀标签:秦叔宝,程咬金,长孙无忌,李渊,李世民,王世充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王朝,公元617年5月李渊在太原起兵一路势如破竹攻入长安,618年5月李渊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唐,但这只是大唐立国的第一步,当时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据,大唐真正扫平群雄统一天下(不包括突厥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应该是在624年辅公祏重新叛唐兵败被杀才算完成实质上的统一。从617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怎么排名的?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水分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长孙无忌,李世民,凌烟阁,李勣,高士廉,李靖

    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实在是太多,以至于排名的时候,老李也是很头疼。毕竟大家都是老同事,把你排在前面,把他排在后面,总要说出个一二三来,要不谁服气呢?因此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能顶着压力,搞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来,实属不易。这显然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那么老李是怎么安排的呢?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分别有多

  •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通往皇后的道路上,是如何绕过长孙无忌阻挠的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武则天,长孙无忌,皇后,李治,李勣

    导语:武则天是家喻户晓的一位知名女性,她原本只是一个''平民'',而后''逆袭'',最终成为一位万人之上的皇帝,听着就很传奇。她原只是唐太宗后宫的一位才人,被赐为''武媚娘''。在她一步步高就并且成为皇帝的过程中,难道唐朝宫中就没有人阻拦?难道就没有人制服得了一位柔弱的女性?不是不说武则天的政治头脑

  • 李恪的最后岁月:痛骂长孙无忌不得好死,想起李世民训诫他不要狂

    历史解密编辑:过期的童年标签:李恪,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治,李承乾

    李恪英武,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唐太宗李世民生平有过14个儿子,但他的这些儿子们几乎都没有好下场,要说其中最倒霉的莫过于三子吴王李恪。李恪生于619年,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身负两朝皇室血脉。这样的出身也是少有,而李恪这个人文武双全,在诸皇子中也算是很不

  • 三朝元老长孙无忌为何被唐高宗逼死?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李治,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恪,武则天

    在唐朝史上长孙无忌可是一个大人物,长孙无忌为唐朝付出了很多,最终被授命掌管凌烟阁。唐高宗最后能顺利登基其实也有这个人的一份帮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李治却以谋反罪将其革职放逐,而且还在三个月将其逼死,这样的一位大功臣却以这样的一个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真的令人唏嘘不已。现在大多数人都以为长孙无忌的悲

  • 在凌烟阁24功臣中战功卓著的秦琼为何屈居最后而长孙无忌位列榜首

    历史解密编辑:微尘杂谈标签:秦琼,长孙无忌,凌烟阁,李世民,侯君集,尉迟恭

    熟读隋唐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在李唐王朝建立过程中,为国效力的文臣武将时,让专门的画师给有功的大臣画像,并将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上供后世瞻仰,既然是多人画像那就必然会有顺序,也就是排名,这也是后世争论的焦点之一。在隋唐时期的文臣武将中,不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小说中秦琼都是战功赫赫,可谓是整个隋唐

  • 同样是李世民的亲戚,武则天杀长孙无忌,为何不杀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李世民,武则天,程咬金,长孙无忌,李治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时期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一方面长孙无忌是李世民老婆长孙皇后的哥哥,也就是说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其次,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之变中不仅出谋划策,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跟随李世民一起去到玄武门卖命,所以最后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毫无悬念排名第一。后来李世民去世之前,把长孙无忌、诸遂良和

  • 为何说立李治为太子是李世民极大失误?拥立者长孙无忌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李治,李世民,长孙无忌,武则天,高阳公主,李恪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妻族势力功不可没,大舅哥长孙无忌亲自参战,是忠实的拥趸者。李世民登基后,长孙家族收获了百倍红利,长孙无忌更是位列凌烟阁功臣排行榜第一名,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视。一代名君李世民励精图治,任人唯贤,但是他过于重用长孙无忌,让无能的李治接班是一生中最大的失误,直接导致江山旁落武氏

  • 李世民的凌烟阁24功臣,长孙无忌排名第一,秦琼排在倒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李世民,秦琼,长孙无忌,王世充,凌烟阁,李渊

    文|飞鱼说史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这是古代帝王打江山和守江山的一条规律,尤其对于开国帝王来说,功臣们自然也就成为了所谓的“他人”。江山稳定之后,这群人也是帝王最先想要解决掉的人物。刘邦建立了西汉,之后却把刀子对准了异姓王;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之后上演了杯酒释兵权;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更是把开国功臣收

  • 长孙无忌未参与夺嫡且为国戚,大权在握故能推李治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李治,长孙无忌,李世民,太宗,房玄龄,晋王,李承乾,唐高宗,唐朝,历史学家,科学家

    李治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唐太宗的第九子。贞观二年(628年)六月生于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贞观七年(633年),遥授并州都督。长孙无忌拥立李治为太子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李承乾被废,李泰、李治作为长孙皇后亲生的嫡子,都有资格继立储君。李泰的条件比较优越,他比李治年长九岁,手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