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诗学杜甫韩愈,所作佛诗众多却看不透,新法废除后抑郁而终

王安石诗学杜甫韩愈,所作佛诗众多却看不透,新法废除后抑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臣史记 访问量:2184 更新时间:2023/12/8 9:32:18

王安石变法很多人都知道,而王安石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革新家,他变法的本质是为了国家和百姓,但是到下面人实施的时候,就忘记了为国为民的宗旨,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除此之外,王安石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对北宋诗文发展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风的转变

王安石一生所作诗文千余篇,能看到他早期和晚期的诗风变化差异极大,心态的变化和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让他晚期所作诗文更有一番韵味。

在其早期作品的当中,此时王安石意气风发,在诗中坦率地抒发自身情感,字里行间带有很明显的唐诗之风,最突出的就是有杜诗和韩诗的特色。

王安石其实并不想以一名写诗的文士自居,他一直都把自己当作扶世的政治家,尤其是在他坚持变法期间,能看出他诗文里浓重的政论色彩。

既然选择了推行变法改革,又有神宗支持,面对如山一般的异议谴责,王安石作《众人》一诗蔑视众人。诗中王安石看似不屑一顾,却依旧隐隐透露着担忧抑郁的情感。

其实王安石诗风的转变,在他第一次罢相之后便有所变化,在他刚刚受召返京还没到位的时候,就开始想着“明月何时照我还”。

儒家建功立业的思想,对早期时候的王安石影响颇深,那时他还是一个锐意进取,一心变法想要改变国家衰败现状的政治家。

在王安石人生晚期退出政坛之后,明显感觉出他诗风的转变。因为不再忙于政事,让他有更多时间来纵情于山水,研究诗词韵律和佛家学说。

所以在王安石晚期时候的作品中,委婉含蓄又充满了灵性,不像早期时多和政治有关,他所作的佛诗也大多出自于晚期时候。

诗学杜甫韩愈

要说王安石对谁的诗文研究最深,那无疑是杜甫,他对杜甫的崇拜是显而易见的。正因此,在王安石的诗作当中,才饱含杜诗那种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独特风格。

在《老杜诗后集》的序言当中,王安石说有客人送给他二百多篇世间没有流传的古诗,他看了后就知道这些诗绝非是一般人所能作出来的,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上便能断定,作这些诗的一定是杜甫。之所以杜甫之后的人达不到这种境界,完全是他们还不懂什么才是诗。作诗到底有多难,难不成只有杜甫才能把诗写好吗?

想要达到杜甫的诗作水平谈何容易,但是王安石做到了,他确实触及到了杜甫的层次,从《登飞来峰》和《望岳》的末两句当中,便能看出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安石在诗文的章法、句法上面,他借鉴了韩愈的作品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王安石多次批评过韩愈,只能说他不赞同韩愈的行为和观点,不代表他否认韩愈的诗作水平。

韩诗的特点是“以文为诗”,王安石在这点上开创了江西派的先河,更是推动了宋诗的演化进程。

佛学对王安石的影响

王安石传世诗作有1600篇之多,其中有不少涉及佛学的诗作,同柳宗元的幽寒不同,王安石的诗意更显悠然自得。

王安石《题半山寺壁二首》:“我行天即雨,我止雨还住。雨岂为我行,邂逅与相遇。”

这一首寥寥二十字的诗文当中,诗句浑若天成,简单平凡中却别有一番滋味,蕴含着万物皆有定数的佛性学说。

除此之外还显示出王安石写诗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他毫不避讳一首诗当中出现同一个字眼,但是在交错回环之中又有不嫌其繁的妙趣。

两个字出现了三次,不仅仅是这一首当中的“我”、“雨”,在王安石的其他诗作当中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存在。

比如在《天童山溪上》中,“溪”、“树”两字也出现了三次,可见王安石深谙佛家学说,每随缘起自禅深,随性间便作出这无章之妙笔,王安石无愧于大家之名。

王安石所作佛诗数量众多的原因,同他长期和寺庙僧人之间相互来往有关,谈佛说道互赠诗歌自然是少不了的交往手段。

不过王安石虽然研究佛学,但他却始终也没达到那种不执著于万物的境界。王安石被贬后看似“空”,实则依旧对新法念念不忘,在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后便抑郁而终。

更多文章

  • 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叛将,韩愈为何抹杀他的功劳?韩:你不懂我心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韩愈,李塑,蔡州,裴度,诗人,宋朝,唐朝,节度使,唐宪宗,李愬雪,散文家,平淮西碑

    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活捉叛将吴元济,为平定淮西之乱立下首功,也为唐宪宗的削藩大业奉上了一份厚礼。就在普天同庆之际,李愬的部下石孝忠却怒砸《平淮西碑》,并且打死了阻拦他的士兵。《平淮西碑》是韩愈奉唐宪宗之命撰写的纪功碑,全文一千八百字,碑高三丈,立于汝南北城门外。它既宣扬了平叛将士们的赫赫武功,也宣誓了

  • 韩愈:幼年父母、哥哥接连去世,寡嫂供其读书,科考六次皆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韩愈,读书,裴度,宪宗,宣州

    提起韩愈,想必我们大家就十分熟悉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学成就毋庸置疑,《师说》作为我们必学文章,它的作者韩愈从此走进了我们的视线。韩愈的经历极为坎坷,幼年的时候父母双亡,参加科考6次都失利,即使如此,韩愈也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最后成为了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父母

  • 韩愈:重责己轻待人,君子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韩愈,周公,舜者,良士,重以,诗人,唐朝,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韩愈 韩愈〔唐代〕毁谤之风盛行,道德败坏。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古人就警示过,现在也仍然还这样。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

  •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973期——韩愈(唐)《芍药》

    历史解密编辑:阳天爱生活标签:韩愈,书法,诗词,苏轼,芍药,诗人,宋朝,柳宗元,李少波,欧阳修,网络展,散文家,书写经典,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今天内容:诗词原文: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韩愈,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

  • 少为孤儿、仕途坎坷、遭佛家诅咒——唐宋八大家 韩愈.

    历史解密编辑:小杜探历史标签:韩愈,苏轼,皇帝,裴度,宰相,苏辙,唐朝,宋朝,诗人,唐宪宗,唐宋八大家

    韩愈三岁丧父,科举不利,为官多次被贬,惹恼天子险被赐死,得罪佛教信众、被诅咒入饿鬼道不得托生……但他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不但文章被千古传诵,其韩文公祠亦历经千年香火不断,事迹为百姓传颂。“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所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为一家,所以

  • 百代文宗韩愈:命运给我一副烂牌,我却将它打成了王者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韩愈,唐宪宗,苏轼,欧阳修,古文

    在潮州,至今依然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据说唐朝时的潮州有一条鳄溪,里面有很多鳄鱼,严重影响当地老百姓的生命。有一位文人贬官至此地,关心百姓疾苦的他写了篇文章祭祀鳄鱼,鳄鱼纷纷离开鳄溪。这位文人是谁?竟能让鳄鱼闻风而逃?苏轼崇拜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王安石仰视他:

  • “小韩愈”方孝孺:为建文尽忠,为理想赴死,激怒朱棣十族遭殃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方孝孺,朱棣,韩愈,朱允炆

    方孝孺是明朝初期,建文帝身边的一个知名大忠臣,出生在台州府宁海,他的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一个奉公守法的循吏。小时候地方孝孺就展现出十分机警聪明的一面,两颗眼珠子总是炯炯有神,每天所读过的书籍,加起来有一寸那么厚,当时乡亲们就给其人送外号“小韩愈”。长大后便开始跟着大儒宋濂一起学习,当时宋濂门下的那

  • 有韧性的生命,不平凡的一生,韩愈这一生是幸还是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韩愈,孟郊,贾岛,为官,唐朝,唐宪宗,散文家,艺术家,唐宋八大家

    历史上的很多文人才子都是出身平凡,多年苦读才找到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或者是原本出身名门,少年成名但之后依然遭遇了很多坎坷磨难,韩愈是属于前者,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大才子,但是他曾经经历了特别多的曲折,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为官的机会,还没有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就被贬谪,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但

  • 有人读韩愈有感,想出一上联无人能对!康有为听闻后说:下联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韩愈,苏轼,下联,诗人,康有为,科学家,鲁迅先生,祭鳄鱼文,唐宋八大家

    一个老和尚读史后写出一句千古绝对:【恶溪恶鱼,退之退之】!几百年无人能对,直到清末才被康有为对上!传说有一个老和尚能诗能画,文采飞扬,一天他读书读到唐代大文豪韩愈的《祭鳄鱼文》,老和尚被韩愈一文吓退鳄鱼,拯救当地百姓的事迹所感动,一下子想到了一句绝妙的上联:【恶溪恶鱼,退之退之】恶溪指的是韩愈当时所

  • 唐朝时潮州鳄鱼为患,韩愈写文章警告鳄鱼:快搬家,不然就灭了你

    历史解密编辑:陌生的他呀标签:韩愈,文章,鳄鱼,祭鳄鱼文,唐宪宗,潮州

    说起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师说》、《马说》等著名作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等名言更是流传千古。其实,韩愈还曾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名字叫《祭鳄鱼文》。曾几何时,中国古代东南沿海也曾遍布巨大的咸水鳄,可如今只剩下战斗力成渣的扬子鳄,或许与这篇《祭鳄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