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韩愈”方孝孺:为建文尽忠,为理想赴死,激怒朱棣十族遭殃

“小韩愈”方孝孺:为建文尽忠,为理想赴死,激怒朱棣十族遭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故史 访问量:555 更新时间:2023/12/14 6:35:01

方孝孺是明朝初期,建文帝身边的一个知名大忠臣,出生在台州府宁海,他的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一个奉公守法的循吏。

小时候地方孝孺就展现出十分机警聪明的一面,两颗眼珠子总是炯炯有神,每天所读过的书籍,加起来有一寸那么厚,当时乡亲们就给其人送外号“小韩愈”。

长大后便开始跟着大儒宋濂一起学习,当时宋濂门下的那几个弟子,表现都明显不如方孝孺。在此期间,方孝孺产生了一种轻视文辞写作的思想,同时以明王道,致天下作为自己最为崇高的理想。

在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方孝孺通过举荐进入朝廷,成功受到朱元璋的接见,老朱对他的言行举止很是欣赏,便嘱咐太子朱标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应该将其用到老为止。但此次方孝孺并没有被成功授予官职。

十年后,方孝孺又因为别人的推荐,得以在宫廷与朱元璋见面,老朱依旧表示现在依旧不是任用你方孝孺的时候,但既然来了,便给了他一个汉中教授之职,负责每天给众儒学生员讲学。

一直到朱允炆即位之后,才将方孝孺征召为翰林侍讲,当时建文帝每逢有重大政事都会考虑同方孝孺商量。喜欢读书的他,平时遇到一些疑难杂句也会向方孝孺请教。此外,朝廷在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诸多典籍的时候,建文帝都任用方孝孺来担任总裁。在靖难之役中朝廷所发出的诏令、檄文等都是出自方孝孺的手笔。

到了建文三年的时候,燕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成功攻占了大名府,朱允炆这边为了平息众怒,只能够将齐泰黄子澄一起免职,并贬出了京城,实际上是让他们在外面尽可能地募兵。

朱棣听说此消息后,上书请求朱允炆命盛庸、吴杰、平安诸将停止军事行动 。就在这个时候,方孝孺上书建议朱允炆:“燕军长期驻扎在大名府,天气暑热降雨,他们很快就会感到疲惫的。此时,应该火速命令辽东诸将进入山海关,进攻永平府,真定府诸将过卢沟桥直捣北平,那是燕王朱棣的老巢,他一定会回军救援。这时主力部队再紧紧追随其后,战局就可以扭转了。而现在陛下可以先假意同意朱棣的要求,这文书往来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他受得了。

朱允炆同意了方孝孺的主张,并命令他起草诏书,答复燕王,大体内容表示朝廷已经完全赦免燕王的罪行,希望他能够及时罢兵回归自己的属地。同时又写下传布的谕旨数千字交给薛岩,让他拿到燕军之中,秘密散发给众将士。可是薛岩最终怂了没有照做,而燕王朱棣这边,也一眼识破了朱允炆的想法,自然也没有照做。

到了建文四年五月,燕军已经到达江北,方孝孺再度向朱允炆建议,表示:“可以派人前去以割地向燕王作许诺,拖延几天,等到东南一带的军队征召过来,就可以同其隔江决战,而朱棣的北方军不善水战,未必能够获胜。

朱允炆也照做了,他派遣燕王的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中,陈述割地议和的条件,燕王朱棣又再度识破了朱允炆想要拖延时间的想法,任由庆城郡主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不作理会。

最终朱棣成功渡过了长江攻破了南京城,朱允炆自焚而死,方孝孺也被抓进了监狱。

在最初的时候,朱棣的军队刚刚从北平出发之时,其麾下的重要大臣姚广孝特意嘱托称,方孝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一定不要杀他,要不然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也就断了。

朱棣点头应承,所以如今他也只是将方孝孺抓进监狱而已。

有一次,朱棣想要让方孝孺帮忙自己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当即悲痛大哭,声音响彻大殿。

朱棣走下卧榻慰问道:“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只是打算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

方孝孺反问道:“周成王在哪里?”

朱棣应道:“他已经自焚而死。”

方孝孺又问道:“为什么不立周成王的儿子?”

朱棣答道:“一个国家必须要依赖成年的君王。”

方孝孺再问道:“为什么不立周成王的弟弟?”

朱棣不耐烦了,直接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情!”

如此,方孝孺自然表示自己坚决不肯起草继位诏书。朱棣龙颜大怒,不顾他与姚广孝的约定,直接将其车裂于街市,享年四十六岁。现在广泛说法,认为方孝孺就是因为在拒绝起草继位诏书这件事情上,直接用言语激怒了朱棣,导致其动用了“灭十族”的酷刑。

使得他方孝孺成为历史上,唯二的受到“灭十族”酷刑的,另一个受到此种刑罚的,还有准备在早朝行刺朱棣的,建文朝御史大夫景清!

标签: 方孝孺朱棣韩愈朱允炆

更多文章

  • 有韧性的生命,不平凡的一生,韩愈这一生是幸还是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韩愈,孟郊,贾岛,为官,唐朝,唐宪宗,散文家,艺术家,唐宋八大家

    历史上的很多文人才子都是出身平凡,多年苦读才找到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或者是原本出身名门,少年成名但之后依然遭遇了很多坎坷磨难,韩愈是属于前者,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大才子,但是他曾经经历了特别多的曲折,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为官的机会,还没有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就被贬谪,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但

  • 有人读韩愈有感,想出一上联无人能对!康有为听闻后说:下联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韩愈,苏轼,下联,诗人,康有为,科学家,鲁迅先生,祭鳄鱼文,唐宋八大家

    一个老和尚读史后写出一句千古绝对:【恶溪恶鱼,退之退之】!几百年无人能对,直到清末才被康有为对上!传说有一个老和尚能诗能画,文采飞扬,一天他读书读到唐代大文豪韩愈的《祭鳄鱼文》,老和尚被韩愈一文吓退鳄鱼,拯救当地百姓的事迹所感动,一下子想到了一句绝妙的上联:【恶溪恶鱼,退之退之】恶溪指的是韩愈当时所

  • 唐朝时潮州鳄鱼为患,韩愈写文章警告鳄鱼:快搬家,不然就灭了你

    历史解密编辑:陌生的他呀标签:韩愈,文章,鳄鱼,祭鳄鱼文,唐宪宗,潮州

    说起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师说》、《马说》等著名作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等名言更是流传千古。其实,韩愈还曾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名字叫《祭鳄鱼文》。曾几何时,中国古代东南沿海也曾遍布巨大的咸水鳄,可如今只剩下战斗力成渣的扬子鳄,或许与这篇《祭鳄鱼文

  • 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为什么会写一首悲催的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江阳沽酒客标签:韩愈,苏轼,裴度,柳宗元,唐宪宗,宰相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我是泸州地方人文学者(学习及传播推广者的简称)江阳沽酒客。你有没有读过这首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

  • 韩愈的自嘲?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韩愈,庄子,唐诗,穷鬼,功名,诗人,宋朝,唐宋八大家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性情豁达,特别喜欢开玩笑。他不仅对别人开玩笑,还经常自嘲。韩愈他自己说呢,他说他身体素质差,不到40岁,他的牙就活动了。他居然专门写“落齿”诗,是说什么呢?说“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韩愈就饶有趣味的来记录他的牙是怎么一颗一颗掉的,然后他还悟出了

  • 韩愈眼中的春天与雪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韩愈,春雪,白雪,苏轼,晚春,春天,宋朝,唐朝,诗人,柳宗元,唐宋八大家

    今天是阴历二月十二,正所谓早春二月,眼下,除了迎春花和玉兰花已经开放外,其他的花还在孕育当中。似乎,北方的春天总是要晚来一些。自古以来,人们尤其是文人墨客都喜欢春天。而当白雪遇上了春风,纷纷扬扬,飘落在柳芽上,孕育着生命,孕育着希望,春风飘雪,雪落人间,因为一场雪,每一个角落都突然间变的可爱起来,自

  • 韩愈到了华山腿发软,王履登华山写成游记,浅谈古人爬华山!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韩愈,华山,王履,泰山,恒山,嵩山

    当媒体询问登山探险家乔治.约翰特.里.马洛里为何执拗地攀登圣母峰,他如此回答:面对山岳的高耸巨大,有人崇拜敬畏,有人兴致勃勃、期待探索未知。亚洲位于欧亚大陆东侧,板块聚合之处形成无数高山。而中国、日本、韩国及台湾等地,由于文化受我国阴阳五行的论述影响,习惯将境内高耸奇峭的山凑数为五。像是日本有越前五

  • 韩愈,一代文宗的勇毅与坚守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财富网标签:韩愈,裴度,节度使,杜甫,论淮西事宜状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韩愈心情复杂,因为他很“闲”。任中书舍人不到半年,便改官太子右庶子,从起草诏书转为服务太子,由繁忙变为闲适。他饮酒赋诗,无关政事,曰“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送孩子去城南读书,“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对于贬损李

  • 能吃人掀船!和刺史争雄!被韩愈喝退的岭南巨鳄到底是个啥?

    历史解密编辑:流浪自然标签:韩愈,诗人,唐朝,宋朝,祭鳄鱼文,岭南巨鳄

    唐元和14年,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表》触怒天威,被贬到岭南潮州任刺史。当时的潮州天高皇帝远,自己和皇帝的关系又已经这么僵,换做常人,可能就彻底躺平了。但韩刺史没有就此沉沦,反而脚踏实地的做了不少实事。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为民实事就是驱退当地为虐的鳄鱼,在千古雄文《祭鳄鱼文》里,韩刺史历数当地鳄鱼之过,

  •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勇夺三军之帅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韩愈,裴度,宰相,苏轼,宋朝,柳宗元,唐宪宗,艺术家,唐宋八大家

    引言:说起唐宋诗词,人们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辛弃疾。而说起唐宋散文,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唐宋八大家”。那么这里说到的“唐宋八大家”,都是哪八个人?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以及曾巩。“唐宋八大家”这个名称,最早出自哪里?明代有一个文人叫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