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少为孤儿、仕途坎坷、遭佛家诅咒——唐宋八大家 韩愈.

少为孤儿、仕途坎坷、遭佛家诅咒——唐宋八大家 韩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杜探历史 访问量:779 更新时间:2023/12/25 20:34:48

韩愈三岁丧父,科举不利,为官多次被贬,惹恼天子险被赐死,得罪佛教信众、被诅咒入饿鬼道不得托生……但他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不但文章被千古传诵,其韩文公祠亦历经千年香火不断,事迹为百姓传颂。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所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八人因其文章诗词,并称唐宋八大家。而韩愈位列八大家之首,不仅因为出生年月,更加因为其性格才学。但是年少时的韩愈,可算不上是个学霸。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不是秦皇岛海边那个昌黎)。

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官至“秘书郎”,大概相当于明清翰林院掌管图书经籍的官。韩愈三岁时,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其后韩愈由其兄长韩会抚养,但是十三岁时,韩会也早逝。韩愈随寡嫂郑氏避乱宣城,生活动荡不安。年幼的韩愈清楚自己的处境,自觉发奋读书,根本用不着别人监督、鼓励。

唐第九代皇帝唐德宗贞元年间,韩愈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连续三次落榜之后,终于在第四次登进士科。但是唐代的科举制度,中了进士并不代表就能做官了,韩愈继续参加吏部(组织部)的“博学宏词科”。这是一个决定工作分配去向的考试,顾名思义,考试内容要求考生既要有渊博精深的学识,又要有优美恢宏的文笔。

韩愈考了三年“博学宏词”,均告失败。这可能也是韩愈后来提倡说理清晰、内容实用的古文,反对讲究韵律、华而不实的骈俪文的原因之一。

挂着进士头衔却无用武之地,屡试不中的韩愈离开长安,来到东都洛阳,成为宣武节度使董晋的幕僚。后董晋逝世,韩愈转投节度使张建封。之后韩愈回到长安,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并且终于通过。

跟重要的话说三遍不同,每逢重要的考试,韩愈都要考四次。屡试不中的原因倒不是韩愈没有才学,而跟他为人直爽坦率、敢于仗义执言,行文讲究逻辑性、实用性,摒弃华而不实的辞藻韵律有关。

文字方面,我们所熟知的《师说》便出自韩愈笔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不但文章了得,军事方面也可谓有勇有谋。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时,韩愈随宰相裴度出征平叛,任行军司马。期间他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奇袭蔡州,必可擒拿吴元济。裴度还在犹豫间,另一统帅李愬采用相同的计谋雪夜突袭蔡州,果然生擒叛贼吴元济。

之后镇州兵变,韩愈时任兵部侍郎,代表朝廷前去军中宣抚,安抚军心,并且还要去化解镇州旁边的深州之围。韩愈出发时,大家都觉得他很难回来了。当时的宰相元稹就说:“韩愈可惜”。因为在叛乱的藩镇是不怎么在乎天子的,去兵变的地区非常危险。之前淮西节度使叛乱,朝廷派颜真卿(就是那个大书法家)去平叛,不幸被俘,拒降后被杀。

唐穆宗在下旨之后也有些后悔,派人追上韩愈让他要审时度势,不要轻易深入,性命要紧。但韩愈说:“止,君之仁;死,臣之义。”皇帝让他止步,这是对他的仁爱;但是即使送死也要去,这是臣子的道义和责任。

到镇州后,发动兵变的节度使王庭凑手下将士拔刀开弓迎接韩愈。韩愈到客房后,将士仍手执兵器围在院中。王庭凑对韩愈说:“之所以这么放肆无礼,都是这些将士干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韩愈严厉地说:“皇上认为你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你为节度使,却想不到你竟指挥不动这些士卒!”

在其后的谈判中,韩愈理直气壮,有胆有谋,有礼有节,不辱使命的完成了朝廷的任务。这种胆识和勇气不是随便哪个文人都有的。近代曾国藩曾赞扬韩愈: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

也因为这种耿直而敢言的性格,韩愈在仕途之中得罪了不少人,为官被贬几乎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最著名的进谏《谏迎佛骨》表,不但差点为他惹来杀身之祸,而且还得罪了一众佛教信徒。到现在都有传言,韩愈被打入饿鬼道不得托生。不过韩愈本是儒家,佛家安排他“被下地狱”,以他的性情修为是绝对不会服从分配的。另外,韩愈多次平叛、化解兵戎,救无数生灵于水火,如此功业,相信佛祖也有足够的胸怀容得下他吧。

“谏迎佛骨”是中国历史上儒教和佛教矛盾斗争的重大事件。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与本土的传统思想不相适应,经过几百年的磨合,佛教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

韩愈的大老板唐宪宗也笃信佛道,他得知凤翔法门寺中有护国真身塔,内有佛指舍利即释迦牟尼的指骨一节。史载此骨长一寸八分,莹净如玉,以金廓棺盛之。从隋唐以来,一直受到朝廷重视,太宗曾为之建寺宇,施予重塔。武则天时又以金盒宝函珍藏。中宗、肃宗、德宗等历代皇帝都对之礼敬有加。按惯便应该每三十年一度,开塔迎佛骨于宫中供养,才能保证国泰民安。于是唐宪宗也搞了个迎佛骨活动。皇帝带头,大臣百姓当然更加踊跃。有钱的倾囊施予,更有甚者自残以表虔诚。

八重宝函与佛指舍利

1987年发现于陕西法门寺

看到国君做这种明显是宣扬佛教、劳民伤财的活动,韩愈非常不满,进《谏迎佛骨》表,摘部分白话译文如下:

臣某陈说:我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从后汉时传入中国,上古时从来没有。上古时,黄帝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帝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虞舜和大禹,也都活了一百岁。那个时候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寿,然而中国并没有佛教。那以后,殷朝的商汤也活了一百岁。商汤的孙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史书没有说他们活了多少年。推断他们的年龄,大概也都不少于一百岁。周文王享年九十七岁、周武王享年九十三岁,周穆王在位一百年,此时佛法也没有传入中国。他们并不是由于信奉佛教才活到这样的高寿。

汉明帝的时候,中国开始有了佛教。明帝在位才仅仅十八年。明帝以后国家战乱,皇帝一个接着一个夭折,国运不久长。宋、齐、梁、陈、元魏以来,信奉佛教越来越恭谨虔诚,立国的时间和皇帝的寿命却更加短暂。只有梁武帝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他前后三次舍身佛寺做佛僧,他祭祀宗庙,不杀牲畜作祭品,他本人每天只吃一顿饭,只吃蔬菜和水果;但他后来竟被侯景所逼迫,饿死在台城,梁朝也很快灭亡。信奉佛教祈求保佑,反而遭到祸患。由此看来,佛不足以信奉,是十分明白的道理。

韩愈虽有爱民忧国之心,而且《谏迎佛骨》,切中肯綮,但所用言辞过于偏激,因而触怒当朝皇帝,宪宗所言并非毫无道理:“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短命),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多方求情之下,年老多病的韩愈没有被赐死,而是贬为潮州刺史,发配到了偏远荒蛮的广东。潮州任上,韩愈修筑了一大批农田水利设施,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兴办学校,招揽人才,使处于蛮荒之地的潮州在短短八个月中变得礼乐粲然、人民安乐,当地百姓感激不已,生了孩子都以“韩”入名,以为纪念。再后来,潮州的山山水水,不管韩愈到没到过的地方,都流传着许多关于韩愈的故事。苏东坡在《韩文公庙碑》中感叹:潮人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作家梁衡则说: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后韩愈被调回长安任京兆尹,五十七岁时死于礼部侍郎任上,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这么看来,韩愈死后应该有充足的食飨了。

这就是韩愈,一个耿直而信仰坚定的实践者。没有那些政治上的“幼稚”,又怎么能开风气之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这便是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的碑文中对韩愈的评价。

更多文章

  • 百代文宗韩愈:命运给我一副烂牌,我却将它打成了王者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韩愈,唐宪宗,苏轼,欧阳修,古文

    在潮州,至今依然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据说唐朝时的潮州有一条鳄溪,里面有很多鳄鱼,严重影响当地老百姓的生命。有一位文人贬官至此地,关心百姓疾苦的他写了篇文章祭祀鳄鱼,鳄鱼纷纷离开鳄溪。这位文人是谁?竟能让鳄鱼闻风而逃?苏轼崇拜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王安石仰视他:

  • “小韩愈”方孝孺:为建文尽忠,为理想赴死,激怒朱棣十族遭殃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方孝孺,朱棣,韩愈,朱允炆

    方孝孺是明朝初期,建文帝身边的一个知名大忠臣,出生在台州府宁海,他的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一个奉公守法的循吏。小时候地方孝孺就展现出十分机警聪明的一面,两颗眼珠子总是炯炯有神,每天所读过的书籍,加起来有一寸那么厚,当时乡亲们就给其人送外号“小韩愈”。长大后便开始跟着大儒宋濂一起学习,当时宋濂门下的那

  • 有韧性的生命,不平凡的一生,韩愈这一生是幸还是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韩愈,孟郊,贾岛,为官,唐朝,唐宪宗,散文家,艺术家,唐宋八大家

    历史上的很多文人才子都是出身平凡,多年苦读才找到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或者是原本出身名门,少年成名但之后依然遭遇了很多坎坷磨难,韩愈是属于前者,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大才子,但是他曾经经历了特别多的曲折,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为官的机会,还没有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就被贬谪,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但

  • 有人读韩愈有感,想出一上联无人能对!康有为听闻后说:下联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韩愈,苏轼,下联,诗人,康有为,科学家,鲁迅先生,祭鳄鱼文,唐宋八大家

    一个老和尚读史后写出一句千古绝对:【恶溪恶鱼,退之退之】!几百年无人能对,直到清末才被康有为对上!传说有一个老和尚能诗能画,文采飞扬,一天他读书读到唐代大文豪韩愈的《祭鳄鱼文》,老和尚被韩愈一文吓退鳄鱼,拯救当地百姓的事迹所感动,一下子想到了一句绝妙的上联:【恶溪恶鱼,退之退之】恶溪指的是韩愈当时所

  • 唐朝时潮州鳄鱼为患,韩愈写文章警告鳄鱼:快搬家,不然就灭了你

    历史解密编辑:陌生的他呀标签:韩愈,文章,鳄鱼,祭鳄鱼文,唐宪宗,潮州

    说起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师说》、《马说》等著名作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等名言更是流传千古。其实,韩愈还曾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名字叫《祭鳄鱼文》。曾几何时,中国古代东南沿海也曾遍布巨大的咸水鳄,可如今只剩下战斗力成渣的扬子鳄,或许与这篇《祭鳄鱼文

  • 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为什么会写一首悲催的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江阳沽酒客标签:韩愈,苏轼,裴度,柳宗元,唐宪宗,宰相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我是泸州地方人文学者(学习及传播推广者的简称)江阳沽酒客。你有没有读过这首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

  • 韩愈的自嘲?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韩愈,庄子,唐诗,穷鬼,功名,诗人,宋朝,唐宋八大家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性情豁达,特别喜欢开玩笑。他不仅对别人开玩笑,还经常自嘲。韩愈他自己说呢,他说他身体素质差,不到40岁,他的牙就活动了。他居然专门写“落齿”诗,是说什么呢?说“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韩愈就饶有趣味的来记录他的牙是怎么一颗一颗掉的,然后他还悟出了

  • 韩愈眼中的春天与雪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韩愈,春雪,白雪,苏轼,晚春,春天,宋朝,唐朝,诗人,柳宗元,唐宋八大家

    今天是阴历二月十二,正所谓早春二月,眼下,除了迎春花和玉兰花已经开放外,其他的花还在孕育当中。似乎,北方的春天总是要晚来一些。自古以来,人们尤其是文人墨客都喜欢春天。而当白雪遇上了春风,纷纷扬扬,飘落在柳芽上,孕育着生命,孕育着希望,春风飘雪,雪落人间,因为一场雪,每一个角落都突然间变的可爱起来,自

  • 韩愈到了华山腿发软,王履登华山写成游记,浅谈古人爬华山!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韩愈,华山,王履,泰山,恒山,嵩山

    当媒体询问登山探险家乔治.约翰特.里.马洛里为何执拗地攀登圣母峰,他如此回答:面对山岳的高耸巨大,有人崇拜敬畏,有人兴致勃勃、期待探索未知。亚洲位于欧亚大陆东侧,板块聚合之处形成无数高山。而中国、日本、韩国及台湾等地,由于文化受我国阴阳五行的论述影响,习惯将境内高耸奇峭的山凑数为五。像是日本有越前五

  • 韩愈,一代文宗的勇毅与坚守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财富网标签:韩愈,裴度,节度使,杜甫,论淮西事宜状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韩愈心情复杂,因为他很“闲”。任中书舍人不到半年,便改官太子右庶子,从起草诏书转为服务太子,由繁忙变为闲适。他饮酒赋诗,无关政事,曰“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送孩子去城南读书,“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对于贬损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