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百代文宗韩愈:命运给我一副烂牌,我却将它打成了王者

百代文宗韩愈:命运给我一副烂牌,我却将它打成了王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4894 更新时间:2023/12/23 11:36:45

在潮州,至今依然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据说唐朝时的潮州有一条鳄溪,里面有很多鳄鱼,严重影响当地老百姓的生命。

有一位文人贬官至此地,关心百姓疾苦的他写了篇文章祭祀鳄鱼,鳄鱼纷纷离开鳄溪。

这位文人是谁?竟能让鳄鱼闻风而逃?

苏轼崇拜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王安石仰视他: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安敢望韩公。

曾国藩赞他: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

他,就是中唐时期四举礼部、四试吏部、三起三落,倡导古文运动的一代文宗韩愈

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出身的小子,一个没有伞的孩子,能够在政坛和文坛上取得如此熠熠生辉的成就,他的人生不可谓不开挂。

而接受现实、无惧非议、坚守信念,就是韩愈开挂人生的三大标志。

开挂人生的第一标志,就是首先要学会坦然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公元768年,在河南省河阳县的一个官宦人家,小韩愈出生了。

小韩愈出生时家里既无红光漫地,爸妈也没有梦见仙人托梦,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哭声特别长久,好像极不情愿来到人世间。

果不其然,韩愈3岁时父母就相继离去,兄长韩会将其拉扯长大,没想到在他12岁时兄长又去世了。

好在韩愈有一个好嫂嫂,视之为己出,不仅照料他的生活,还鼓励他读书。

少年的韩愈没有辜负兄嫂的期望,读书异常刻苦,7岁出口成章,13岁时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了。

19岁那年,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韩愈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没想到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韩愈落榜了,而且还不止一次,是落榜三次。

原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现实却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心灰意冷,他总结缘由,发现自己落第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唐朝科举的潜规则是十分看重考生的家世背景、人脉地位,普通人必须依靠一定地位的人推荐,才有可能金榜题名。二是当时文坛盛行骈体文,酷爱古文的韩愈不屑这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倔强的他答卷时完全不遵照套路出牌。

为了前途,韩愈不得不暂时先收敛住胸中的傲气。

他先投靠主考官的助手梁肃,凭借后者举荐,加上用自己十分鄙视的骈体文风格答卷,终于在第4次科举考试中一举中第。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按照唐律,考中进士还不能做官,还得通过吏部的博学鸿词科考试。

结果韩愈连考三次还是没有考中。

无奈之下,他拿着自己的文章奔走长安各大豪门之中,四处拜谒,请求显贵推荐,结果却如泥牛入海,连个水花都没有。

韩愈转换思路,他先到宣武军节度使董晋府里做幕僚。等培养了一定感情基础之后,依靠董晋举荐,终于通过了博学鸿词科考试。

韩愈当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标志着他正式踏入官场。

在挫折面前,韩愈没有一味地活在梦想的空中楼阁里自怨自艾,而是坦然面对现实,然后调整策略,采用有效的方式突破困境。

懂得低头,才能出头。

开挂人生的第二标志,就是走自己的路,无惧非议和嘲笑。

五年之后,韩愈提倡的古文文风开始受到重视,一场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伴随着儒学复古运动开始展开。

此时韩愈已官至国子监四门博士,公元801年,34岁的韩愈写下那篇流芳千古的名篇《师说》,发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呼声,振聋发聩,令时人耳目一新。

一年之后,韩愈又从四门博士升至监察御史,在官员之中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古文创作群体。

试想,如果当年韩愈不委屈自己,暂时屈就一下现实,改用骈体文应试,他能有后来的这个机会将古文运动发扬光大吗?

不一根筋走到底,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传,韩愈以退为进,为古文运动迎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天。

尽管韩愈已官居监察御史,可为官清廉的他却生活得十分拮据。

当时社会上流行给死人写墓志铭,一方面是希望死者永垂不朽,另一方面是为了光宗耀祖,让自己的家族流芳百世。

一些苦于生计的读书人加入写墓志铭的行列,但更多的文人雅士却不屑于此,认为这样做有辱读书人的尊严。

韩愈暂时放下身段,他认真地撰写每一篇墓志铭,加上才华又高,很快成为这个行业的精英。

不少达官贵人踏破他家门槛,只求韩愈替死去的亲人写墓志铭。他写一篇墓志铭价格就达到“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

另外韩愈也收现金,比如“绢五百匹”,当时的绢五百匹绢比底层官员一年的俸禄还多。

韩愈赚得盆满钵满,不少非议和嘲笑也随之而来。许多人说他丢了读书人的气节,更是丢了官场的脸面,以为“不耻”。

面对流言蜚语,韩愈不以为然,他写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诗句。

意思是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尽管杨花(即柳絮)和榆荚不如其他百花美丽,但不管他人怎么看,它们依然像雪花一般盛开在整个天地。

开挂的人生,凡事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他不会因为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就违背本意,照搬照套他人那一套。

因为在这个世上,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

开挂人生的第三标志,就是宁可粉身碎骨,也坚守着信念。

不要以为韩愈为了功名利禄,只会向现实妥协,在一次次屈服和妥协的背后,他那颗修家治国的赤子之心仍在噗噗跳动。

据统计,唐宪宗期间,光长安城佛教徒就达二十多万之多。

依唐律,佛教徒不用交税,也不充兵役,久而久之,许多佛教徒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性。

佛法的过度盛行不仅败坏风俗,还严重影响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韩愈认识到这样下去会给社稷带来危害,他捍卫儒家传统的信念愈发坚定。

公元819年,好不容易除去藩镇割据这颗毒瘤的唐宪宗不禁飘飘然了起来,笃信佛法的他执意要将供奉在法门寺的佛骨迎到长安,以示欢庆之意。

在迎接佛骨的路上,人潮如海,呼声有如山呼海啸。富人出资,穷人用香在身上烫伤疤,更有狂热者砍断手脚,以示忠诚。

看到这种现象韩愈愤慨万分,为了江山社稷,他冒死呈上著名的《论佛骨表》。

在文中,韩愈痛心疾首地劝告唐宪宗,佛法只不过是一种法术而已,不仅不能庇护江山,搞不好还会带来祸患。

他还举例论证,说以前那些信佛的皇帝最终都很短命。

对于这次迎回的佛骨,韩愈说:“那不过是枯朽不堪、污秽之至的老骨头罢了。陛下怎么能把这种东西放入宫中呢?”

唐宪宗气得差点吐血,盛怒之下下令处死韩愈。

好在宰相裴度等人力谏,说韩愈在淮西平叛中功勋卓著,宪宗这才免其死罪,贬为潮州刺史。

那时的潮州可是蛮荒瘴疫之地,人烟稀少,民风粗蛮。

韩愈抱着死在那里的决心,他给侄子韩湘子写下“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诗句。

到了潮州,韩愈兴修水利、开办学堂、除女奴、兴教化,整个潮州脱胎换骨,民风为之一变。

八个月后,在丞相皇甫镈的劝谏下,早已消了气的唐宪宗把韩愈调到袁州任刺史,比潮州近了许多。

韩愈在潮州仅待了八个多月,却为当地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为了纪念他,潮州原来有一座山叫笔架山,当地人把它改名为韩山;原来那条鳄溪改名为韩江。

在写《论佛骨表》时,难道韩愈不知道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吗?

他当然知道。

但是为了心中的信念,韩愈没有妥协,而是选择了宁为玉碎也不为瓦全的勇气。

既不能在名利面前迷失自己,又能在坚守中砥砺前行,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段非凡的人生道路。

韩愈去世数年之后,被宋神宗封为昌黎伯,配享孔庙,享尽殊荣。

他的文统思想被宣扬,成为一代文宗,欧阳修、苏轼等大文豪对他高山仰止。

纵观韩愈的一生,他赢在接受现实、无惧非议、坚守信念这三点上。

他能面对挫折改变思路,让自己蟾宫折桂;

他能暂时放下身段,不理会流言蜚语,让自己脱贫致富;

更可贵的是,当现实与信念产生冲突时,他坚守初心,绝不向现实屈膝妥协。

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韩愈的故事在慰藉我们,鼓励我们,要想人生开挂,唯有接受现实,并且无惧非议,更要紧的是不忘初心、坚守信念。

标签: 韩愈唐宪宗苏轼欧阳修古文

更多文章

  • “小韩愈”方孝孺:为建文尽忠,为理想赴死,激怒朱棣十族遭殃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方孝孺,朱棣,韩愈,朱允炆

    方孝孺是明朝初期,建文帝身边的一个知名大忠臣,出生在台州府宁海,他的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一个奉公守法的循吏。小时候地方孝孺就展现出十分机警聪明的一面,两颗眼珠子总是炯炯有神,每天所读过的书籍,加起来有一寸那么厚,当时乡亲们就给其人送外号“小韩愈”。长大后便开始跟着大儒宋濂一起学习,当时宋濂门下的那

  • 有韧性的生命,不平凡的一生,韩愈这一生是幸还是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韩愈,孟郊,贾岛,为官,唐朝,唐宪宗,散文家,艺术家,唐宋八大家

    历史上的很多文人才子都是出身平凡,多年苦读才找到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或者是原本出身名门,少年成名但之后依然遭遇了很多坎坷磨难,韩愈是属于前者,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大才子,但是他曾经经历了特别多的曲折,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为官的机会,还没有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就被贬谪,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但

  • 有人读韩愈有感,想出一上联无人能对!康有为听闻后说:下联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韩愈,苏轼,下联,诗人,康有为,科学家,鲁迅先生,祭鳄鱼文,唐宋八大家

    一个老和尚读史后写出一句千古绝对:【恶溪恶鱼,退之退之】!几百年无人能对,直到清末才被康有为对上!传说有一个老和尚能诗能画,文采飞扬,一天他读书读到唐代大文豪韩愈的《祭鳄鱼文》,老和尚被韩愈一文吓退鳄鱼,拯救当地百姓的事迹所感动,一下子想到了一句绝妙的上联:【恶溪恶鱼,退之退之】恶溪指的是韩愈当时所

  • 唐朝时潮州鳄鱼为患,韩愈写文章警告鳄鱼:快搬家,不然就灭了你

    历史解密编辑:陌生的他呀标签:韩愈,文章,鳄鱼,祭鳄鱼文,唐宪宗,潮州

    说起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师说》、《马说》等著名作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等名言更是流传千古。其实,韩愈还曾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名字叫《祭鳄鱼文》。曾几何时,中国古代东南沿海也曾遍布巨大的咸水鳄,可如今只剩下战斗力成渣的扬子鳄,或许与这篇《祭鳄鱼文

  • 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为什么会写一首悲催的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江阳沽酒客标签:韩愈,苏轼,裴度,柳宗元,唐宪宗,宰相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我是泸州地方人文学者(学习及传播推广者的简称)江阳沽酒客。你有没有读过这首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

  • 韩愈的自嘲?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韩愈,庄子,唐诗,穷鬼,功名,诗人,宋朝,唐宋八大家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性情豁达,特别喜欢开玩笑。他不仅对别人开玩笑,还经常自嘲。韩愈他自己说呢,他说他身体素质差,不到40岁,他的牙就活动了。他居然专门写“落齿”诗,是说什么呢?说“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韩愈就饶有趣味的来记录他的牙是怎么一颗一颗掉的,然后他还悟出了

  • 韩愈眼中的春天与雪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韩愈,春雪,白雪,苏轼,晚春,春天,宋朝,唐朝,诗人,柳宗元,唐宋八大家

    今天是阴历二月十二,正所谓早春二月,眼下,除了迎春花和玉兰花已经开放外,其他的花还在孕育当中。似乎,北方的春天总是要晚来一些。自古以来,人们尤其是文人墨客都喜欢春天。而当白雪遇上了春风,纷纷扬扬,飘落在柳芽上,孕育着生命,孕育着希望,春风飘雪,雪落人间,因为一场雪,每一个角落都突然间变的可爱起来,自

  • 韩愈到了华山腿发软,王履登华山写成游记,浅谈古人爬华山!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韩愈,华山,王履,泰山,恒山,嵩山

    当媒体询问登山探险家乔治.约翰特.里.马洛里为何执拗地攀登圣母峰,他如此回答:面对山岳的高耸巨大,有人崇拜敬畏,有人兴致勃勃、期待探索未知。亚洲位于欧亚大陆东侧,板块聚合之处形成无数高山。而中国、日本、韩国及台湾等地,由于文化受我国阴阳五行的论述影响,习惯将境内高耸奇峭的山凑数为五。像是日本有越前五

  • 韩愈,一代文宗的勇毅与坚守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财富网标签:韩愈,裴度,节度使,杜甫,论淮西事宜状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韩愈心情复杂,因为他很“闲”。任中书舍人不到半年,便改官太子右庶子,从起草诏书转为服务太子,由繁忙变为闲适。他饮酒赋诗,无关政事,曰“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送孩子去城南读书,“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对于贬损李

  • 能吃人掀船!和刺史争雄!被韩愈喝退的岭南巨鳄到底是个啥?

    历史解密编辑:流浪自然标签:韩愈,诗人,唐朝,宋朝,祭鳄鱼文,岭南巨鳄

    唐元和14年,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表》触怒天威,被贬到岭南潮州任刺史。当时的潮州天高皇帝远,自己和皇帝的关系又已经这么僵,换做常人,可能就彻底躺平了。但韩刺史没有就此沉沦,反而脚踏实地的做了不少实事。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为民实事就是驱退当地为虐的鳄鱼,在千古雄文《祭鳄鱼文》里,韩刺史历数当地鳄鱼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