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祭拜的礼仪,自古以来便源远流长。一草一木皆是神灵,而已故的英雄不仅作为神灵,也会成为某一个行业的象征。
正所谓“行行出状元”,无论是盗墓、黑道、太监还是青楼,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业,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他们的精神信仰是谁呢?而为什么他们要拜这些人呢?背后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盗墓拜曹操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谓是气势磅礴、胸襟开阔,尽显一代枭雄之风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与盗墓贼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曹操当时起兵,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而摸金校尉也因此成为盗墓者的门派。这些军衔就是专管盗墓取材,贴补军用。当代网络小说《鬼吹灯》中描写的主人公,都是属于该门派的人物。
而曹操既是盗墓者,也是反盗墓者。在汉末三国时期,曾经就出现了“疑冢”“虚墓”即以真假墓葬迷惑盗墓者的情形。
而曹操设置的“疑冢”最为出名,正所谓“七十二疑冢”,其实从本质上来讲,盗墓乃是对亡灵者的一种侮辱,曹操这么设置也不足为奇了。
不管怎么样,盗墓的祖师爷曹操归根到底是官盗,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仗的大干一场。后代盗墓现象的普遍,跟当时落后的经济状况也有很大关系。
所以人们对财产的追求,以及中国古代传统的厚葬风气,使盗墓者甘心做见不得人的勾当,为了祈祷成功,自然需要祭拜一下祖师爷曹操。
黑道拜关羽
黑道,是与主流社会相悖的地下组织。在中国古代,又被称为“江湖”、“绿林”和“黑帮”。而关羽在后代被称为“关公”,清朝雍正时期被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
位列“五虎上将”之首的他,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当中更是耳熟能详。这样威猛的英雄与黑道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说,关羽,关二爷乃是忠、义、智、仁、勇的代名词。
在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便忠心耿耿的跟随,为了义兄虽投入曹操门下依然不忘约法三章;一生都在践行对义兄的感恩,为其事业赴汤蹈火、毫无怨言;
孙权的大意失荆州,正是因为关二爷的机智而借醉酒逃出;他过五关斩六将,一身武艺,战功无数。虽败走麦城,却依然引世人之钦佩。
曹操对关羽也是褒扬至极,“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万人也难以抵此一人。所以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廷,关羽都化身为忠义的形象来昭示肝胆相照的信念。
正是这样的精神,也成为了黑道的信仰。我们在看香港的黑帮片时,也时常能看到打打杀杀。
所以黑道的稳定主要是靠兄弟情义和江湖义气来维持的。无论在哪,讲究的就是一个义字。而关羽所表现的精神,正是黑帮的英雄主义。
但是我们依然要知道,无论是什么精神,只有用善良的心去拯救世间,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违法乱纪,只能是锒铛入狱的先声。
太监拜岳飞
大家看过明清剧都耳熟能详,太监是宫廷中的宦官统称。而岳飞则是历史当中“精忠报国”的典范。一个是皇家的仆人,一个是爱国的英雄,那太监为什么要拜岳飞呢?这一点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
不过我们可以仔细回溯一下太监的发展,便可一清二楚。早在先秦时期,宦官制度就已经产生。伴随着制度的健全,从秦朝宦官赵高“指鹿为马”的荒谬之事之后,汉代就对宦官就行了严格的限制。
而东汉时期,由于外戚势力膨胀,皇帝开始采用宦官去牵制外戚,进一步扩大了宦官的权力,形成了宦官专政的局面。此后,在唐宋时期,宦官仍在不断的发展。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明令“宦官不得干政”,使宦官的势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压制。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将皇位传给儿子朱棣,而是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可是这并不能浇灭朱棣野心勃勃的夺权之心。于是朱棣暗中买通太监,让他们通风报信,然后抓住时机进行起兵。
于是自永乐朝后,太监日渐受到重用,甚至为其设置了东厂。此时,东厂的权力日益一手遮天。为了能够进一步获取帝王的信任,他们便以岳飞作为效仿的榜样,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心。
实际上,这不过是太监为了掩饰自己野心的手段,最终明朝也出现了宦官专政的局面,而这样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青楼拜吕洞宾
而青楼拜吕洞宾,这就更令人津津乐道了。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吕洞宾就是八仙之一,他道术高超、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
而青楼女子的身世,也大多凄惨,往往是贫苦人家卖儿鬻女的产物。吕洞宾为八仙之一,对百姓自然抱有充分的怜悯之心,处处点化她们。
而一些想要从良的女子,更是夜夜祭拜吕洞宾,祈求嫁个好人家。处在社会底层的她们,往往是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利的。与其说是将吕洞宾视为行业的守护神,不如说是自己灵魂安放的归所,是自己的一种精神寄托。
纵观盗墓、黑道、太监和青楼这四类行业,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字,穷。无论是哪种祭拜,其实都是对安身立命的渴望。
而现代人虽然早已抛弃了这些行业,但依然在以不同的方式,为家庭和个人的生计奔波。在某种程度上,古人的精神寄托似乎能给我们某种启发。保持着一颗奋斗积极的心,勇敢的面对生活当中的风风雨雨,可能就是现在能做到的唯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