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为什么要拒绝唐代宗的提拔,只要求赏赐六个美人?

郭子仪为什么要拒绝唐代宗的提拔,只要求赏赐六个美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221 更新时间:2024/1/23 6:59:45

郭子仪乃是唐代名将,战绩彪炳,屡次带领大唐军队对敌,不管是朝廷,还是百姓,都拥有极大的声望。

郭子仪虽然身为将军,但在待人接物上,颇具大智慧,将军务打理的有条不紊,家里更是一片狼藉,或许正因如此,郭子仪才能长命百岁,八十五年,在古时候算是长寿之辈。

众所周知,在古代,地位显赫的将军往往会被皇上怀疑,最后被人吃掉。

郭子仪在大唐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从来没有隐藏过自己的贪婪之心,他的府邸之中,有着数千亩的土地,无数的奇珍异宝。

而郭子仪子孙众多,到了老年,五代同堂,共有八子七孙,各有一位王妃,而女的也都是优秀的少年。从这一点上来说,郭家在朝廷里是绝对的霸主,为什么唐朝宗会对他这么有信心?

765年,唐人遭到了吐蕃和回鹘的联手攻击,使其处于灭亡的危险之中。在危难关头,郭子仪单枪匹马前往,与回鹘联合打击吐蕃,使大唐人民免于战争。这一次,他以一己之力挽救大唐,所以唐朝皇帝陛下给他颁发了一道尚书的封号。

这个职位在秦朝时就已经存在了,起初只是作为一个小小的传递指令的官员,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利,但是在王朝的变迁之后,这个职位就慢慢地变成了一种权利,可以控制大权。

但是在唐代,并没有设置一个官员,李世民在登基之前,就已经坐上了这个位置,所以没有人愿意坐上这个位置,所以尚书令就成了一个空缺。后来唐朝皇帝之子雍王因有功,被封为宰相。

说起来,自从郭子仪大胜而归,军中战绩早就传得沸沸扬扬,满朝官员纷纷前来,以示对这位英雄的敬意。大唐皇帝能够坐上王座,心中自然是十分的感谢,他下令五百铁骑拿着长矛,在前方开道,以示对功劳的尊重,但是郭却觉得太过张扬,拒绝了。

回到朝,唐朝宗想要封郭子仪为宰相,但他被吓得不轻。郭将军实话实说,太宗就是这样做的,继位的皇子也是有功之臣,他不是皇室子弟,自然不能胜任这个位置。

他还在劝,说过去许多没有立功的人,都是在做错事,他会做出表率,来扭转这种局面。

郭子仪诚心诚意地劝说着皇上,如果他不想要权力,那就得有这个头衔。唐代宗亲笔书写诏书,对自己的爱将进行了大量的嘉许,让史家将此事全部记载,以便郭子仪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皇上想要用物质上的东西来弥补,但郭子仪想了想,还是答应了。

在许多人看来,郭子仪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权力,看似愚蠢,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人。就算皇上再怎么开心,也会害怕,因为李世民的功劳比他大。

在唐朝的时候,尚书是由皇族来做的,所以唐宗要用这个职位来奖励郭,其实就是为了考验他是否真的要当皇帝,如果他没有忍得住,接受了这个任务,那么他的日子就不会太长了。

况且七十五的郭子仪要求皇上要六个美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真正的统治者都不会怕手下的贪婪和淫荡,而是怕他们没有欲望。

就算是帝王之间的交情,也要看彼此的利益,所谓吃人不眨眼,只要你向皇上提出要求,他就会认为你是忠诚的,是可以控制的。郭子仪是个在朝堂上摸爬滚打了这么久的人,对于这种官场上的事情自然是一清二楚,三言两语就把皇上的怀疑给打碎了。

事实上,在唐朝皇帝登基之初,他就对郭子仪有所怀疑。那时候,太监程元振拥立新帝,在皇上那里颇有威信,多次向皇上进谏,说郭子仪这种老将军,极易不听号令,便劝皇上不可将军力传于他。

渐渐地,唐朝皇帝对郭起了疑心,撤掉了他的副将之位,让他担任了一个负责修建陵墓的差事,虽然他的薪水也增加了不少,但手中却没有任何军力。

郭子仪得知前因后果,并没有急于反驳,反而把皇帝陛下生前所赠的圣旨拿了出来,总共上千份,一份一份地珍藏着。

他把所有的圣旨都拿了出来,交给了代宗,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代宗见了圣旨,深感内疚,亲自劝慰郭子仪,嘱咐他以后不必再操心。

当然了,即便是如此,唐太宗也没有放弃对郭子仪的怀疑,哪怕是在对抗异族的时候,他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拒绝让他统领军队。

郭子仪在这个柔弱、多疑、多疑、多疑的皇上面前,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奖励。

皇上现在兴高采烈地奖赏你,等他心情不好,暗中谋划着如何除掉你,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在唐朝,郭子仪在朝堂上混了这么多年,对自家老爷的性格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才会百般的答应下来,以求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员,郭子仪每天都要在沙场上和对手周旋,还要和那些眼红他的大臣们争权夺利,实在是太累了。

其实在封建时期,君临天下,所有的大臣都是如此。像岳飞这样的人,在封建社会中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因此,我们对郭子仪的研究,不仅要看他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要注意他外表下的暗流。官场上的弯弯绕梁是无法回避的,郭子仪固然是一位老成持重的人物,但他的“两面夹击”和“中立”都是出于自我保护,而非个人利益。

而且,他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人民而牺牲自己,他从来没有畏惧过死亡,这种高尚的精神和民族精神,让人佩服。

标签: 郭子仪唐代宗皇上李世民宰相皇帝

更多文章

  • 郭子仪:官二代的幸福指数来自于家教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节度使,唐德宗,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唐朝

    唐朝名将郭子仪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儿。这么一大群,难免有愣有狂还有刺儿头。在这群年轻气盛的青瓜蛋子频频捅娄子时,郭子仪却能做到职场得意,家庭和睦,先后经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个朝代而安然无恙,其老辣可见一斑。也幸而有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们个个生前显赫,死后荣光,真正是

  • 名将郭子仪后裔,饮马地中海,攻城七百座,却威名难显,原因微妙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郭子仪,成吉思汗,金国,木华黎,唐德宗,唐肃宗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小文。这郭子仪是从武科场上走出来的军事家、政治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其充当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的保护神、擎天柱,史称“再造王室,勋高一代”。最难得的是,郭子仪的一生,不但“富贵寿考”四字俱全,死后在

  • 郭子仪年过80,仍花天酒地妻妾成群,郭子仪:不如此,郭家会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唐德宗,唐肃宗,唐玄宗,武则天

    子仪帅彼劲卒,赫然先驱,取京洛如拾遗,翦凶残犹振槁,功存社稷,泽润生人。——颜真卿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和著名将领,譬如先秦时代的白起,西汉刘邦手下的韩信,东汉末年的关羽等等等等,而要谈到唐朝时候的大将,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一个名字——郭子仪。正如颜真卿所评,郭子仪之威名与能耐,

  • 占尽优势的唐军为何在相州之战中惨败,郭子仪又为何会临阵脱逃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唐军,唐朝,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安庆绪,相州之战,五代十国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二十ー日,唐军奉皇帝命令大举北上,直赴相州,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另一场决定大唐未来国运的大战即将展开。为了打好打赢这场大战,唐肃宗李亨可谓押上了血本,他集齐了朔方军、安西军以及西域各国援军与回纥的三千精锐骑兵,总之,最能打的他基本都调来了。这支二十万人的大军、号称六十万,

  • 75岁郭子仪因功受赏,他:只要6个美人,十年后才知他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郭子仪,唐代宗,仆固怀恩,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

    郭子仪是一个晚年得志的人,他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和抵御吐蕃等战役中立下了卓越功勋,但是他晚年的生活非常奢靡,可就算如此,冯梦龙还是将他的故事收入了《智囊全集》中,并且认为,郭子仪要是节俭度日,可能就会失去安享晚年的机会,这又是为何呢?郭子仪,出生于公元697年,他在很早的时候就通过武举考试入朝为官了。但

  • 郭子仪把女眷关进后院:这个蓝脸丑人会把咱家灭门!结果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皇帝,宰相,灭门,卢杞,唐朝,郭子仪,唐德宗,李光弼,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京剧里那个盗御马的窦尔敦是个蓝脸好汉,现实中他并没有盗御马,其父是闯王李自成的部下,窦尔敦本人后来被步军统领(即九门提督)隆科多抓住凌迟处死了,罪名是 “行劫年久,甚为凶恶,杀人亦多。”于是有人问:这个世界真有蓝脸人吗?答案是真有,而且这个人在新旧两唐书中均有记载,再造大唐的名将郭子仪一生谁都不怕,

  • 70岁的郭子仪立功受赏,不要官职只要美女,这才是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唐肃宗,唐玄宗,李亨,李世民,中国军事制度,唐朝,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在唐朝时有这样一位英勇将军—郭子仪,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处于水火之中的唐朝,但是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只是要了六名美女,民间更是传出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的声音,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郭子仪唐玄宗在位时,安史之乱爆发。这个时候正是缺人的时候,唐太宗便把郭子仪改封为卫尉。并命他出征讨回被敌军

  • 大唐名将郭子仪,曾单骑退回纥10万大军!历经七朝国君,谥号忠武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大军,可汗,唐军,南唐,唐朝,郭子仪,仆固怀恩,五代十国

    话说武则天当权时期,为加强边防武力,特开设武举科考制度,由此引出一员骁将,此人力敌群雄,一举拔得头筹,成当年武举状元郎,他——就是后来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郭子仪(公元697年——781年)唐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从军后积功至九原太守,后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

  • 维系国家二十余年,功高盖主却能善始善终,郭子仪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郭子仪,仆固怀恩,李世民,宦官,郭子,刘邦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引兵反叛,勾结吐蕃,回纥、党项等异族军兵,联军十万人马侵入唐境。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仆固怀恩再起反叛,这时唐帝国国力衰退,藩镇割据逐步形成,郭子仪被派往泾阳,仅以万余人抵御叛军。双方实力差距悬殊,要想获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战而屈人的士兵。郭子仪刚刚到达泾阳,敌军包围

  • 皇帝赏赐75岁郭子仪,郭老只要6个江南美女,10年后才知高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唐军,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安禄山,郭沫若,艺术家,剧作家,江南美女,中国军事制度

    “狡兔死,走狗烹。”话虽如此,像范蠡那样抽身隐退、泛舟五湖的境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得到呢?唐代有位将军,历经七朝不倒,还能安享晚年,可谓是此中高手,他就是郭子仪。公元697年,郭子仪出生于太原的一个名门士族,他的父亲是唐代中兴名将郭敬之。年少时,郭子仪参加武举选拔,成绩优异,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官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