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后人中箭将死,成吉思汗把他塞到牛肚子里,结果反而救了他

郭子仪后人中箭将死,成吉思汗把他塞到牛肚子里,结果反而救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4964 更新时间:2024/1/18 17:25:59

今天当我们听说某地有所谓“蒙古医生”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骗子”,这甚至在网络上变成一个“梗”。

的确多年来不少不法分子和江湖游医打着“藏医”、“蒙医”、“苗医”等五花八门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令无数上当受骗的家庭经历了人财两空的不幸。不过,历史上各民族的确都有着自己的传统医学和医药技术。

神秘莫测的蒙古医生,还真的曾经为大草原上的人们救死扶伤。据说,在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名将郭子仪的后人中箭将死,成吉思汗把他塞到牛肚子里,结果反而救了他!

名门之后郭宝玉

现在给孩子取名为“宝玉”“宝贝”的家庭似乎不多见了,总嫌弃这个名字俗气、幼稚。然而在古代,许多名门望族的子孙都会取名“宝玉”,意思是“如宝似玉”。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玉石是无价之宝,不仅色泽美丽、纹理奇特、质地坚硬,还有着丰富美好的内涵。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以玉比德”,玉石有仁、义、礼、智、信五种崇高的美德。

在《礼记》中,也将玉石当成一种神圣的礼器,具有沟通天地、表明身份、趋吉避凶等诸多功用,甚至规定“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名为“宝玉”,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贾宝玉”和“甄宝玉”,非钟鸣鼎食之家不可。

不过,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位“宝玉”,并不是《红楼梦》中流连脂粉之间的公子哥儿,而是“武德充沛”的名将之后郭宝玉。这位郭宝玉不爱诗词歌赋,偏喜舞刀弄杖,年轻时就已经建功立业,威震四海。

更令人惊喜的是,郭宝玉的骁勇善战不是凭空而来的,他出身于军旅之家,据说是初唐名将郭子仪的后人。郭宝玉出生于元代,为成吉思汗所驱使,是他的部下悍将之一。

他的传奇人生为后人提供了遐想空间,据说金庸先生笔下的大英雄“郭靖”的原型就是他。郭宝玉因其战功赫赫,赢得了成吉思汗的欣赏与尊重,他重用郭宝玉,带着他亲自挂帅西征,一路打到了今天的欧洲多瑙河沿岸。

牛腹中起死回生

战争是残酷的。即使是精兵强将,在战争中也时常挂彩。战场上受到一些皮肉伤不在话下,断胳膊断腿也是寻常,但要是身受致命重伤,那可就凶多吉少了。

纵观人体解剖结构,我们就可以发现,所谓致命重伤多半是伤及了重要的血管和脏器,比如说一剑封喉、斩于马下之类,或者是胸、腹部中箭,受这些伤的人很少能够生还。

因此士兵为了保护自己,会选择穿上厚厚的铠甲保护好这些要害部位。然而哪有天衣无缝的铠甲呢?即使是士兵们全副武装,也有受重伤而死的情况。

而郭宝玉就在这次跟随成吉思汗西征契丹的战争中,不幸受了重伤。在受伤之前,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率领大军大破敌军,力敌其大军三十余万,可谓势如破竹。

不过,在一场战役中,一支突如其来的飞箭射中了郭宝玉的胸口,箭簇深深嵌进肉里,伤口深达体腔。身受重伤的郭宝玉血流不止,被部下们抬下马来,很快陷入昏迷,奄奄一息。军中无人会医治他的创伤,大家只能听天由命。

看着将军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呼吸越来越微弱,大家着急又无奈。难道眼睁睁地看着郭将军死去吗?无奈之下,有人将此事通报了成吉思汗,因为据说蒙古贵族出身的他,懂得一些蒙古人的医术。

成吉思汗闻讯,立即予以高度重视。他在察看了郭宝玉的伤势之后,立即命令士兵们宰杀了一头牛,并将其开膛破肚。众将士们心生疑惑,但还是照做了。

见牛杀好了,成吉思汗就命人将命悬一线的郭宝玉放入牛腹中,静观其变。左右不解,但不久后奇迹发生了:方才还不省人事的郭宝玉,居然在牛腹中苏醒过来!成吉思汗居然用一头牛就救活了大将军,真是不可思议。

神秘的腹罨疗法

其实,成吉思汗的医术在蒙古医生那里,有一个特定的说法,叫做“腹罨疗法”。所谓“腹罨疗法”,就是将垂死的重病人和伤员放入新杀死的牛腹中,不久后便可令其缓解,甚至起死回生。

这种疗法可不是碰运气,它可以重复使用,在多个人身上使用:在西征中,大将布智尔和官员李庭也曾用这种奇特的疗法救活。

这两位“患者”,几乎都是身受重伤、失血过多、昏迷不醒的,生命垂危的。但他们一旦被塞进牛的肚子里,很快就能恢复了。难道牛肚子里有什么起死回生的秘密吗?对此后人也十分惊奇,提出了很多种假说。

其中一种假说,就是“腹罨疗法”本身并不能治疗疾病,病人只是机缘巧合在牛肚子里苏醒过来,假如将其置于平地,只要等上一段时间,一样能够救活。

可是,这种说法在多个案例的佐证下,就变得难以自圆其说了:如果仅仅是巧合,为什么好几位官员和将军都可以使用这种疗法改善呢?

基于这个疑问,有人提出了另一种假说:“腹罨疗法”的原理不过是利用了牛肚子的温热,为处于失血过多和失去体温的伤员保温。

学习过急救技能的人都知道,对于失血过多而昏厥的病人来说,由于血液流失,他们的体温会迅速下降,此时需要及时为病人披上毛毯、棉被等保温的衣物和被褥,维持其体温。

新鲜的牛尸体还没有完全冷却,不仅可以为伤员保温,还能够提供温暖舒适的内环境。这个解释相比于巧合的解释较有说服力,但为什么牛肚子可以为受到刀剑重创的病人止血呢?

这就有人提出了新的假设:牛血具有加速伤口凝血止血的功能,牛的体腔还能够为伤口提供压力加速血液凝结。一旦伤口血液凝固,形成血痂,失血停止,人就有可能慢慢苏醒过来。

被剖开肚子的牛,很多心脏还在跳动,这种震动如果利用得当,将可能起到类似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唤醒伤者的心跳。

也有些人认为,“腹罨疗法”与传统医学中的“罨敷”有着相似之处,后者是用药物或者物品,覆盖住患者的体表或者各个穴位,从而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看了如上几种关于“腹罨疗法”的解释,我们也更加了解了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的智慧。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中医药领域,建设“健康中国”,我们也有必要多多了解中医,守护自己的健康。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郭子仪最后的结局如何?只因做错了这件事,导致满门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郭子仪,节度使,李光弼,安禄山,平定,唐王朝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

  • 军事奇才郭子仪:挽救唐朝命运,一生沉浮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郭子仪,李光弼,唐朝,安禄山,唐玄宗,杨国忠

    在中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将领有好的结局很少。但有一个人用他非凡的才华和策略扭转了唐朝命运。他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代名将郭子怡。郭子怡是出生于陕西的华县。祖籍是山西太原人。他既聪明又勇敢,受到了部下的尊敬。他以身作则,临危不惧,带领部将东征西讨,历事玄肃代德四朝,勤于职守,心系江山社稷20多年,对巩固唐王

  • “福禄寿考”俱全第一人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天天rasion标签:郭子仪,唐肃宗,唐穆宗,唐德宗,唐宪宗,唐代宗

    郭子仪有代表性的后代们郭子仪有个儿子郭暧,他的妻子是唐代宗的女儿,也是唐肃宗的孙女,名号是升平公主,她的婚姻故事被编为戏剧《(醉)打金枝》。郭子仪有个孙女是懿安皇后,也就是唐宪宗的嫡妻,是唐穆宗的母亲。在唐穆宗时期,她被尊为皇太后,同时也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四个朝代的太皇太后。她在世期间

  • 汾阳王酒,因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长江酒道标签:唐朝,郭子仪,唐肃宗,节度使,安史之乱,汾阳王酒,五代十国

    近年来,汾阳王酒业动作频繁,加速全国化布局,成为清香第二阵营的领头羊。但你们知道汾阳王酒命名背后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带大家一起了解汾阳王酒名字的由来。故事发生在唐朝,天宝十四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他收复京城、再造唐室,于公元762年被唐肃宗封为“汾阳

  • 郭子仪的智慧:部将前来辞行,竟待之像奴仆!后来发现果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部将,皇帝,平定,郭子仪,唐代宗

    高情商与高智商并存之人堪担大任。一个人的情商总能够体现在平时的人际交往当中,当然与高情商的人相处也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那么在为人处世之中到底该如何做呢?怎样做到与人友好相处呢?如何成为有情商有智慧之人呢?古有官场,今有职场,小到平时聊天,大到为人处世,都要说话行事与人交往,张口的艺术也就体现于此了

  • 单骑退兵三十万,郭子仪不愧为大唐第一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吐蕃,回纥,朔方,唐朝,郭子仪,仆固怀恩,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安史之乱对唐朝打击很大,但幸有大将郭子仪在,唐朝才得以中兴。如果没有这个人,唐朝或将在安史之乱中灭亡,但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边塞少数民族经常入侵唐朝边境。大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北方的少数民族首领仆固怀恩不满朝廷的封赏,纵兵劫掠,带领朔方军对抗唐朝朝廷。但朔方兵有不少人以前曾追随郭

  • 郭子仪为何要拒绝唐代宗的提拔,只要求赏赐六个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郭子仪,唐代宗,李世民

    郭子仪是唐朝十分出名的将领,他战功赫赫,多次率领大唐士兵迎敌,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民间都有着极高的威望。郭子仪虽是武将,但在为人处事方面却有着大智慧,军队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家中也一团和气,也许正是因为事事顺心的缘故,郭子仪十分长寿,活到了八十五岁,在古代属于长寿老人。01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位高权重的武

  • 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活到了85岁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唐肃宗,唐玄宗,李光弼

    大唐时期有位著名的武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他一生征战沙场,参与过的战争不计其数,凭借自己的判断和指挥多次力挽狂澜,平息了一场又一场危及大唐江山社稷的战役。可以说当时的大唐无人不佩服他卓越的能力,他的地位逐渐不可替代。就是这样一个地位崇高之人,到了晚年却被众人嘲讽成了纵情酒色之徒,但他丝毫不介意、

  • 貌丑奸臣拜访宰相郭子仪,郭子仪屏退府中女眷,躲过一场灭门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美人标签:郭子仪,宰相,唐德宗,节度使,奸臣,颜真卿

    这是文章头部众所周知,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就大伤元气,虽然此后有过振兴,然而盛世却不再出现,除去和帝王有关之外,归根结底,唐朝中期的这几个宰相也是难辞其咎,从杨国忠再到李林甫,而今天不妨来说说中唐时期的又一位奸臣卢杞。关于卢杞的出生年月,已经不详,只知道他最初投入后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的门下,担任大理评事

  • 郭子仪功高盖主何以得善终:王府变市场,祖坟被掘,不寻仇反自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唐肃宗,唐德宗,唐玄宗,安史之乱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几乎是勋臣逃不脱的宿命。唐代大将郭子仪是个例外,他两次再造大唐,位居宰相,被封汾阳郡王;他八子七婿,家里儿孙满堂,府中主仆三千人,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唐德宗建中二年,八十四岁的郭子仪寿终正寝,赐谥号忠武,配飨庙堂,皇帝亲自送葬,连坟墓也被批准,越制增高一丈。郭子仪为何能摆脱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