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精读古诗词
每天学一点知识,告别无聊的生活
欢迎关注槐序姑娘
01 | 起因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是中唐历史上血雨腥风的一年。
年初,刘禹锡、柳宗元贬谪十年后回朝,同样有十年贬官经历的元稹也回朝了,途经蓝桥驿时,偶遇了刘、柳,于是赠诗以相互宽慰。
没成想,刘禹锡归京后游玄都观,写了一首诗讽刺当朝权贵,于是连累柳宗元和元稹再次被贬。
同年6月3日,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暗杀武元衡和裴度,上早朝时,宰相武元衡刚出靖安坊东门,刺客便尾随而至,取其首级。随后,刺客又潜入通化坊刺伤裴度,暗遁而去。
此事就发生在天子脚下,朝野震惊,但适逢严绶兵败磁丘,李师道手握重兵,唐宪宗李纯也有所忌惮,故擢裴度为相,以全大局。
时白居易为太子左赞善大夫,早与武元衡、裴度交好,故越级议事,谏言严惩凶手而遭宦官及旧官僚集团弹劾,远贬江州。
正是在江州,白居易写下了《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一番遭遇让白居易看清了现实,此间多有“放言”,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诗,充满了人生哲理。
02 | 创作背景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出自白居易的《放言五首 · 其五》
这首诗,为白居易作于赴江州任上,官场浑浊,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而自己的好友武元衡也死于非命,包括生死交元稹也贬去了通州,一系列的变故让白居易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
白居易真正的蜕变,也正是在江州。
诗有序跋: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因元稹早有《放言五首》,此为唱和,亦是对人生所抒怀。
所以序言的意思是:早前元稹贬江陵时,曾试作“放言”诗五首,立意新奇,虽前人未有此手笔,唯李颀有诗句“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可考,现我赴任江州,途过浔阳,舟中闲闷,故于江上怅吟,以续元九诗作。
03 | 深度解析
白居易这首《放言》,诗文大意可解为:
泰山虽高,却不能以欺丘小为荣,就像颜渊不会刻意羡慕老聃和彭老祖,因为他有自己的品格;
松树即便活了一千年,最终也是要死去的,木槿花虽然只短暂绽放一天,也有属于它的荣光;
世人何必常常患得患失,因贪恋尘世中的浮华而惧怕死亡呢,更不应该嫌弃自己出身低微而厌倦生活;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虚幻,如梦一般,虚幻之人所产生的悲欢喜乐,又会有什么感情呢?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毫末:毫毛的末端,笔端,此处喻小山;
颜子:颜回,字子渊,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尊复圣;
老彭:老聃和彭祖的并称。“老聃”即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学习周礼,聃是老子的字;“彭祖”神传人物,因封于彭,故称,传说他善养生,有导引之术,活到八百高龄;
所以白居易这句诗的确是有些“狂放”,“放言”的本意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这两句诗为白居易的慨叹,遭遇贬官,正义未得伸张,心中郁郁,所以暗喻那些“小人得志”不过是一时,同时也有对人生匆忙的惆怅,这一年他已经44岁了。
这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如果它盛开,它就会凋零,如果它流动,它就会流走。
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所以诗此怀深有哲理。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世人迷惘之处,往往在于看不透这一点,得意的时候怕死,失意的时候又厌生。
其实,人这一生看透了,不过就是一个过程,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争,不是与人争,而是与命运争,与时间争;
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随遇而安。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人这一世,就如一场梦境,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而梦中的富贵荣华又岂能长久。
生来死去,唯有这“情缘”值得珍惜,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所以江州复官后,白居易自请去了杭州,在那里他的人生观、处世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诗酒年华、风花雪月,远离朝堂纷争,偏居一隅过安生日子。
故,白居易是大唐文坛里,少数有名、多金、长寿,又能善终的诗人,这源于江州一贬的蜕变。
所以你看,读诗还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