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是奉旨当隐士的吗?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是奉旨当隐士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 访问量:2849 更新时间:2024/4/9 8:25:17

作者:赵心放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非常著名的山水诗人唐代以前大约只有谢灵运谢朓陶渊明等,到唐代才出现写了大量山水诗的孟浩然王维李白等。这些人中,孟浩然是第一个倾力而作山水诗的诗人,其影响力和成就都非常高。聊聊孟浩然的心路历程及创作经历非常有意思。

(一)“终南捷径”路难行

孟浩然出生在襄阳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慧伶俐,博览群书,勤习剑法,常以大儒孟子的后裔自居,一心希望自己能济世为民,为国效力,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当时书生报国,只有通过科举入仕。读书的学子比比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谈何容易?不少文人士子选择隐居山林的“终南捷径”方式,让朝廷选用自己。

何谓“终南捷径”?唐代的李氏皇族尊老子为祖先,从而促进了道教在唐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终南山简称南山,在秦岭山脉的中段,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那里山高林密,风景秀丽,人烟稀少,远离俗世烟火,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那里先先后后隐居过不少饱学夫子。据说朝廷直接到过此地选才招贤,或请当地的隐士为朝廷推荐人才。晓得啵?大名鼎鼎的李白都曾去过,待了段时间没碰上机会,才下山的。

作为一介书生,这些门道孟浩然是非常清楚的。也可能太年青不便远行到终南山吧?就隐居在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读书习剑,为自己出仕作准备。当然要备好“敲门砖”才行,否则谁知道此地有才子?他写了不少诗,以期声名远播,引起朝廷的注意。

他写的诗其中不乏有佳作,如那首让人过目难忘的《春晓》,诗问世伊始便在文人士子中传唱,但始终没有达官贵人出现,邀请他出山当官。过了好几年,与他一起在鹿门山隐居的好友张子容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喜获金榜题名。这事深深地刺激了年已25岁的孟浩然。

(二)参加科考为白丁

没人上山来选才,我自己上门去自荐好了。那时的话叫拜谒或干谒。他带着自己写的诗文,辞别亲友,前往长江一带,拜谒权臣官僚,转眼五年过去了,年近而立之年的孟浩然仍没谋得一官半职。在老家待了几年,孟浩然不甘心过这种躬耕垂钓的生活哦,于是在36岁时前往洛阳寻觅机会。

他去前打听到了有一位姓袁的朋友在洛阳担任拾遗。他到洛阳后前往袁拾遗的住所,其邻居告诉他袁已经被贬到江岭去了。他感到很失望,又同情朋友的遭遇,在《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中写道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看来只有去挤科考这座独木桥了。727年,年近40岁的孟浩然前往长安参加科考。史籍上没有孟浩然参加科考的详细叙述,只说他考试不顺利,榜上无名。笔者从他的性格等方面分析,他那创作山水田园诗的特长,恐怕不适合做科考那种应试作文吧?几年后他写给张九龄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还在发泄不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张丞相看了这首诗,非常欣赏他的才情,不过不知是啥原因,张丞相并没有直接向唐玄宗推荐他。

多年后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邀请孟浩然作自己的幕僚。孟浩然虽然欣然前往,但过惯了自由自在生活的他,完全不适应这种相对有规律的生活,没过多久就主动请辞了。

(三)奉旨归山成隐士

这是在长安准备科考求仕那几年发生的事,虽然只是野史上有记载,但笔者相信无风不起浪。某天经友人指点,孟浩然到太学去溜达溜达。太学是个什么地方?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方,至少和京城现在的982或211类大学同样档次,那里面嘛是精英群聚,人才倍出。到那山唱那山的歌哟,到了太学那地方,就和那里的学士们联诗作对。孟浩然毫不客气,众人请他先出诗句他就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人一听,齐夸清妙绝伦。过了好一会儿,个个都露出江郎才尽的模样儿,无人能联出下句。从此以后,孟浩然名动京城,文人墨客们纷纷前来与他结交。

就这样,孟浩然和王维成了好朋友。

有天,孟浩然到太学来找王维,说他现在感到进退两难,打算直接给唐玄宗上书,请圣上直接面试一下自己。说完掏出自己的新作《岁暮归南山》给王维看。王维读完诗,叹息不已,为自己没能帮上忙感到很遗憾。无巧不成书,有书才有故事哟。这时,仆人赶来报告,皇上驾到。

孟浩然如何躲在床下的事朋友们早已知晓,在此不赘述。

只说孟浩然从床下爬出来,唐玄宗与他见面后,便请他当场赋诗一首。看来孟浩然不算一个急才,没有李白喝醉了洒,立马就可在皇上面前写出“云想衣裳花相容.....”那样的诗句,匆忙间他把刚才给王维看的《岁暮归南山》诗背了一遍。号称梨园祖师爷的唐玄宗一听,立马就拉长了脸:孟才子,你诗中那句“不才明主弃”说的是谁?你来找过朕吗?如何说朕不要你呢?既然如此,你还是回去当你的隐士好了.....

待康玄宗气匆匆一走,王维沮丧地说道:我的孟哥哟,现场吟诵不出来新诗没啥,背背给张九龄写的那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不好吗?偏偏背给我看的那首《岁暮归南山》。哎!老孟一听这话,立马使劲捶胸顿足。

文末述评:青睐科举入仕、清高孤傲,这是大多古时文人学士的性格特点。纵观孟浩然一生,两个特点都突出。 为啥他在入仕之路上连连碰壁呢,这与他的创作风格和性格有关,特别是他缺乏李白具有的那种“急才”。

不过坏事也能变成好事,那就是一生布衣的孟浩然,终归心无旁骛,成为了唐代山水诗的大家,连诗仙李白也敬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所写的散文、小说、诗歌等散见于报刊、网络和丛书。

标签: 孟浩然王维李白隐士诗人张九龄

更多文章

  • 杜甫《春望》,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谁才是五律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杜甫,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望,五律,张丞相,唐朝,艺术家

    孟浩然也有一首五律,和杜甫一样以“望”为诗眼,借景抒情,不过表达的却是个人的“干谒”之志,这首诗就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春望》沉郁顿挫,诗风雅正。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他本人的“压卷之作”,这首诗虽然只是借写风景表达个人诉求,却也写得自然雄浑,撼人心魄。清初学者毛先舒则认为它“皆

  • 《千家诗》201《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孟浩然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高僧,僧人,王维,唐朝,孟浩然,千家诗,艺术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译文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

  • 孟浩然:盛唐落魄诗人有很多,他却因为一首诗断送锦绣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孟浩然,李白,诗人,盛唐,张九龄,玄宗,唐朝,艺术家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繁华昌盛的一个朝代。其中,盛唐时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而稳定、文化空前发达,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一如现代人,那时没有了三餐之忧的人民开始关注社会的阶级流动性问题。虽然当时的老百姓很少有失业的现象,但是有识之士决不情愿在田间一辈子下地干活。这

  • 除夜有怀·孟浩然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相思,守岁,芙蓉,迁往,诗人,唐朝,孟浩然,除夜有怀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 孟浩然与长安诸才子文斗,仅只用了两句诗,就让众人主动弃笔认输

    历史解密编辑:小王社会观标签:杜甫,李白,王维,诗人,唐朝,孟浩然,张九龄,千古名句

    孟浩然与长安诸才子文斗,仅只用了两句诗,就让众人主动弃笔认输盛唐出美人,更出才华横溢的诗人。诗坛墨斗李白出自唐朝,人称诗圣的杜甫也出自唐朝。而孟浩然也是出自唐朝,他的诗曾被杜甫称赞为“句句尽堪传”。足以见得,孟浩然水平之高,才识之深。孟浩然擅长创作田园诗歌,他笔下的田园诗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宛如这诗

  • 孟浩然的诗自然质朴,但他为何被其文字拖累一生?诗词要学长处

    历史解密编辑:冰冰小奶牛标签:孟浩然,王维,诗词,诗人,刘禹锡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此诗前四句俯仰今古,寄慨苍凉。首句写人事迭代,第二句则写古今时间,相照应而时空沧桑立体感十足。第二联也类似,江山句写前代,我辈则是现在,亦是前后照应营造一种跨度极大的时空感,由此生产历

  • 徐达、孟浩然等名人,均是“疽发背而亡”,“疽”究竟是什么病?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孟浩然,徐达,王昌龄,朱元璋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扬雄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均为“疽发背而亡”,比方说因见到王昌龄太开心而忘记医嘱,误食海鲜导致病情加重,最后辞世的孟浩然;还有传说中被朱元璋赐了一桌烧鹅宴,被迫犯了口忌,继而重病身亡的徐达……这就使得很多人好奇不已:这“疽”到底是什么病呢?“疽”所谓“疽”,在

  • 读孟浩然的诗句,岁月总是那么静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孟浩然,风月,宿建德江,烟波,清明即事

    孟浩然是盛唐时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诗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诗风清淡自然,不事雕饰,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岁月总是那么静好。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

  • 抱怨是毒药!孟浩然把自己的怀才不遇甩锅给皇帝,彻底葬送了仕途

    历史解密编辑:诸神的护佑标签:皇帝,玄宗,王维,怀才,唐朝,诗人,孟浩然,张九龄,唐才子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意境优美的《春晓》,作者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才华满腹,却终生都是一介布衣。他有一次在皇帝面前展示才华、有望平步青云,却因为慌不择言,居然发起了牢骚,把自己的怀才不遇甩锅给皇帝,彻底葬送了改变命运的黄金机会。据《唐才子传》记载:维待诏金銮,一

  • 历史风华正茂:探究唐宋诗词名家孟浩然的人生和诗歌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潮汕小桀标签:诗歌,李白,杜甫,王维,诗人,唐朝,孟浩然,唐宋诗词,千古名句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清新淡雅、含蓄婉约著称。他与王之涣、李商隐、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是唐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孟浩然生于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县),出身世家,曾经担任过官职,但他的志向并不在官场,后来辞官归隐,过着田园诗人的生活。他的诗作主题多以田园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