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浩然怎么死的?因为贪吃好客?反正王昌龄难辞其咎

孟浩然怎么死的?因为贪吃好客?反正王昌龄难辞其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2015 更新时间:2023/12/9 12:33:58

孟浩然这个人在40岁以前毫无存在感,他当然在家里读书写诗,可能在家乡也小有名气,但是在唐朝这个繁华帝国并不知道这个人。在那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时代,孟浩然已经到了入土的年纪,居然还没成名,他也着急。

想要出人头地,当然要去京城。老孟到京城太学,由于写得一手好诗,被王维看中,请到家里,准备推荐给唐玄宗。谁知这天唐玄宗正好驾临老王家,孟浩然吓坏了,躲到床下,生怕惊动圣驾。结果王维把他卖了,唐玄宗把孟浩然拎出来,拷问他的水平。

唐玄宗李隆基

按说老孟写诗不成问题,谁成想,在皇帝面前,老孟的心颤抖了。心一颤抖,脑子就乱了,脱口而出就是自己的一首五言律诗《岁暮归南山》。

这是孟浩然官场失利心情不好的时候写的,里面全是归隐田园的句子,尤其是一句“不才明主弃”把皇帝惹毛了。唐玄宗当场发作:“我没说要放弃你啊,我这不是考核你的才能来了。你倒好,在诗里造谣污蔑我,滚。”

孟浩然当然滚蛋了,这一滚,滚了七年才再次回到长安。这次没碰到王维,碰到了另一个赏识他的人——襄州刺史韩朝宗。老韩让人给孟浩然传话,约他一起吃个饭聊一聊,好给他推荐给朝廷。

孟浩然画像

谁知道孟浩然诗人脾气大发作,跟朋友喝酒去,还喝得酩酊大醉,压根不理会跟韩朝宗还有个约会。老韩当然很生气,从此没理孟浩然。孟浩然呢?《新唐书》上说他一点不后悔。真实心情很难说,就看他热衷功名的样子,应该是酒后清醒了,内心后悔,但是嘴巴硬,就是不认账。

后来,孟浩然还是当官了。当时贬官荆州的张九龄召他到麾下,做了一个参谋。这个官只能算是张九龄私人的幕僚,还算不上朝廷命官。不过孟浩然总算过瘾了。

过瘾之后,老孟这辈子的故事也快到尽头了。因为张九龄在荆州呆了不到一年就走了,孟浩然回到老家襄阳,开始退休养老的生活。这一年他48岁。

接下来的三年,老孟浇花玩鸟,游山玩水,喝酒吃肉,逍遥乐无边。到了51岁,孟浩然碰到了他这辈子的催命鬼——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也是唐朝一位响当当的诗人,最有名的诗应该是这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既有怀古,也有英雄气概,读起来让人豪气顿生。

公元740年,王昌龄路过襄阳,想起孟浩然住在这里。自己多年前就听过这位大诗人的声名,一直无缘得见。于是,趁此机会前去拜访孟浩然。

王昌龄本人这几年过得很不顺,刚因为一点小事,就被皇帝赶到岭南吃荔枝。在那个蛮荒之地呆了两年,皇帝才叫他回来继续干活。王昌龄一路往北走,一路游山玩水。之前一年,他走到巴陵,专门找李白聊天。这回到襄阳,自然不想错过孟浩然。

李白

孟浩然非常高兴,他没想到,自己一个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居然还有人屁颠屁颠上门找他,当然非常热情地接待了王昌龄。不过,王昌龄来得很不是时候,老孟这会儿刚刚大病初愈,身体条件还很差。

按照《新唐书》记载,当时孟浩然背上长疮,王昌龄到他家拜访的时候,孟浩然背疮刚好,恢复了一点行动力。看见王昌龄来了,孟浩然马上叫人设宴摆酒,请小王大吃大喝。可能是老孟患病期间憋坏了,在酒宴上就开始放飞自我,有啥吃啥,丝毫不忌口。

第二天,小王走了,老孟又躺下了。这回是彻底不行了,没熬几天,孟浩然一命呜呼,一代大诗人,因为贪吃,没命了。太可怜也太无厘头了。

到底是什么要了他的命,《新唐书》说他是“病疽背卒”,说得好像是背疮发作引起的。背疮能要人性命?难以置信。学者王士源编《孟浩然诗集序》对此的记载是四个字:食鲜疾动。什么意思?吃了什么太鲜的东西,身体扛不住去世了。

按照中医理论,身上有毒疮,不能吃发物。什么是发物,我哪知道,反正海鲜河鲜之类的东西不能吃。王士源认为孟浩然就是吃了这些东西才死的。到底是不是,谁知道呢。有人还说徐达是吃鹅肉引发背疮发作而死呢,你信吗?

我反正是不信这种鬼话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孟浩然是跟王昌龄吃完饭后死的,小王同学难辞其咎,嘿嘿。

更多文章

  • 两首孟浩然求官的诗,皆是生花妙笔,却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研究屋标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作,孟浩然,诗人,进士,诗文

    常言道学而优则仕,华夏古代的饱学之士们,经过了十年寒窗后,大多想要博取一份功名。唐朝时,取士科考的科目众多,除了那些比较特殊、用来选取专门人才的科目之外,最主要的当属明经与进士两科。相较于需对儒家经典精熟的明经科,考察经史、策论等类基础功底、对诗文水准有一定要求的进士科则更为人所熟知,成为最广泛的取

  •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是奉旨当隐士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孟浩然,王维,李白,隐士,诗人,张九龄

    作者:赵心放山水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非常著名的山水诗人唐代以前大约只有谢灵运、谢朓、陶渊明等,到唐代才出现写了大量山水诗的孟浩然、王维、李白等。这些人中,孟浩然是第一个倾力而作山水诗的诗人,其影响力和成就都非常高。聊聊孟浩然的心路历程及创作经历非常有意思。(一)“终南捷径”路

  • 杜甫《春望》,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谁才是五律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杜甫,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望,五律,张丞相,唐朝,艺术家

    孟浩然也有一首五律,和杜甫一样以“望”为诗眼,借景抒情,不过表达的却是个人的“干谒”之志,这首诗就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春望》沉郁顿挫,诗风雅正。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他本人的“压卷之作”,这首诗虽然只是借写风景表达个人诉求,却也写得自然雄浑,撼人心魄。清初学者毛先舒则认为它“皆

  • 《千家诗》201《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孟浩然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高僧,僧人,王维,唐朝,孟浩然,千家诗,艺术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译文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

  • 孟浩然:盛唐落魄诗人有很多,他却因为一首诗断送锦绣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孟浩然,李白,诗人,盛唐,张九龄,玄宗,唐朝,艺术家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繁华昌盛的一个朝代。其中,盛唐时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而稳定、文化空前发达,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一如现代人,那时没有了三餐之忧的人民开始关注社会的阶级流动性问题。虽然当时的老百姓很少有失业的现象,但是有识之士决不情愿在田间一辈子下地干活。这

  • 除夜有怀·孟浩然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相思,守岁,芙蓉,迁往,诗人,唐朝,孟浩然,除夜有怀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 孟浩然与长安诸才子文斗,仅只用了两句诗,就让众人主动弃笔认输

    历史解密编辑:小王社会观标签:杜甫,李白,王维,诗人,唐朝,孟浩然,张九龄,千古名句

    孟浩然与长安诸才子文斗,仅只用了两句诗,就让众人主动弃笔认输盛唐出美人,更出才华横溢的诗人。诗坛墨斗李白出自唐朝,人称诗圣的杜甫也出自唐朝。而孟浩然也是出自唐朝,他的诗曾被杜甫称赞为“句句尽堪传”。足以见得,孟浩然水平之高,才识之深。孟浩然擅长创作田园诗歌,他笔下的田园诗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宛如这诗

  • 孟浩然的诗自然质朴,但他为何被其文字拖累一生?诗词要学长处

    历史解密编辑:冰冰小奶牛标签:孟浩然,王维,诗词,诗人,刘禹锡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此诗前四句俯仰今古,寄慨苍凉。首句写人事迭代,第二句则写古今时间,相照应而时空沧桑立体感十足。第二联也类似,江山句写前代,我辈则是现在,亦是前后照应营造一种跨度极大的时空感,由此生产历

  • 徐达、孟浩然等名人,均是“疽发背而亡”,“疽”究竟是什么病?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孟浩然,徐达,王昌龄,朱元璋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扬雄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均为“疽发背而亡”,比方说因见到王昌龄太开心而忘记医嘱,误食海鲜导致病情加重,最后辞世的孟浩然;还有传说中被朱元璋赐了一桌烧鹅宴,被迫犯了口忌,继而重病身亡的徐达……这就使得很多人好奇不已:这“疽”到底是什么病呢?“疽”所谓“疽”,在

  • 读孟浩然的诗句,岁月总是那么静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孟浩然,风月,宿建德江,烟波,清明即事

    孟浩然是盛唐时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诗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诗风清淡自然,不事雕饰,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岁月总是那么静好。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