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美诗词 |《山中问答》李白

最美诗词 |《山中问答》李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喵咪文学 访问量:4065 更新时间:2024/2/1 4:39:20

山中问答

[唐]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词句注释

  1. 何意:一作“何事”。

  2.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3. 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

  4. “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

  5. 窅然:幽深遥远。

  6.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诗作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李白《夜下征虏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名家点评

  1. 《诚斋诗话》:“问余何意栖碧山……”,又“相随遥遥访赤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此李太白诗体也。

  2. 《麓堂诗话》: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时远者难知。如杜子美“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不通姓字祖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衔泥点涴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李太白“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王摩诘“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3.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随心趁口,不经思维,苍词古意,自成天籁。非谪仙人何得此不食烟火语!

  4. 《古唐诗合解》:此诗信手拈来,字字入化,无段落可寻,特可会其意,而不可拘其辞也。

  5. 《而庵说唐诗》:此诗纯是化机。白作此诗,如世尊拈花;人读此诗,当如迦叶微笑。不可说,亦不必说。

  6. 《唐宋诗醇》: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许顗曰:贺知章呼太白为“谪仙人”,余观此诗信之矣。

  7. 《雨村诗话》:李诗本陶渊明,杜诗本庾子山,余尝持此论,而人多疑之。杜本庾,信矣;李与陶,似绝不相近。不知善读古人书,在观其神与气之间,不在区区形迹也,如“问余何事栖碧山……”,岂非《桃源记》拓本乎?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或公元730年(十八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

您可 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

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更多文章

  • 追杀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汉周读书标签:李白,高适,杜甫,安禄山,唐玄宗,谢安

    文/何以解忧南宋 梁楷 李白行吟图01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借口,率兵15万,以日行六十里的速度,杀奔长安。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一夜之间成了流亡政权代言人,匆忙逃向四川。由于走得极为匆忙,李隆基只带走了妃嫔、皇亲以及若干朝廷重臣。一大帮中下层官员被无

  • 结婚6年零绯闻,独宠外国“洋媳妇”李白,只因一物降一物?

    历史解密编辑:橘子大娱社标签:李白,何炅,汪峰,结婚,唐朝,诗人,撒贝宁,章子怡,洋媳妇

    2016年3月28日,微博上忽然有一个话题写了爆,直接登顶热搜第一。人们定睛一看,竟然是有人拍到撒贝宁和一位外国女性领证结婚了。那位女性的身份很快就被大家调查清楚,金发碧眼,来自加拿大,本科还是悉尼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如此优秀的女孩,竟然还是倒追的撒贝宁,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慕强。巧妙相遇李白的原名肯定

  • 《行路难·其二》李白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李白,贾谊,韩信,唐朝,诗人,燕昭王,唐玄宗,孟尝君,行路难·其二

    行路难三首·其二唐·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诗词文本从《李太白全集》译文大道虽宽广

  • 《望天门山》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李白,苏轼,唐朝,诗人,孟浩然,望天门山,草堂集序,千古名句,渡荆门送别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今天我来分享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大家其实非常熟悉,就是《望天门山》,我们还是先来一起感受一下。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的诗啊,咱们大家都非常喜欢,我甚至感觉只要是李白写

  • 李白一首《长干行》颇为感人,流传下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两个成句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李白,爱情,竹马,青梅,闺怨,诗人,唐朝,长干行

    人,谁也无法脱离现实社会而生活在真空中。同样,爱情也不可能没有红尘的纷扰。每一个爱情童话,都会有一个非常完美的开始,而接下来在现实生活的打磨中,会有着各自不同的变化和结果。任何一对夫妻都不是形影不离的,因为种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分别总是不可缺少的。也正有了分离,相爱的人会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会更加珍

  • 酒诗赏析:李白《将进酒》

    历史解密编辑:叶赫那拉菲菲标签:李白,诗歌,杜甫,酒诗,唐朝,诗人,将进酒,千古名句,金陵酒肆留别,山中与幽人对酌

    大家好!我是菲菲,热爱中国酒和中国酒文化。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歌与酒诗/李白其人/主要酒诗作品/《将进酒》赏析中国诗歌与酒诗酒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发展的酵酶。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305 篇中有40 多篇与酒文化相关,为后世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我

  • 李白的一首精彩绝伦的送别诗,值得一品,最后一句超越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李白,诗作,诗人,唐朝,王昌龄,送友人,送别诗,千古名句

    古人在面对亲朋好友的告别时,有才华的诗人都会赠诗一首,让友人铭记在心。毕竟古时候的交通不便,分别之后,写封信也是“鸿雁传书”,一年半载能收到就很不错了,见面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份别离写到诗里面就更加令人动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渭城曲》到如今依然是离别的必读诗歌;王昌龄《送

  • 李白为何流放夜郎?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李白,夜郎,江陵,浔阳,巫山,玄宗,唐朝,诗人

    众所周知,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而在唐朝的交通条件下,如果没有作为主航道之一的长江,李白可能去不了那么多地方。如果只靠着骑马步行,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有了长江,李白可以扬帆行舟,忽而江东,忽而西川,来去如风。 李白一生和长江缘分很深,但真正让李白刻骨铭心的,是在他的晚年,天宝十四载(公元755

  • 原来从小学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第一句就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道远文史标签:李白,诗人,唐朝,静夜思,思故乡,千古名句,床前明月光

    导读:还记得小学一年级时学习的古诗《静夜思》吗?对于李白的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朗朗上口;《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全诗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向来广为传颂。但现在若是告诉你,人们历来朗朗上口的《静夜思》并不是李白的原版,而是被后世人篡改过的,

  • 《望庐山瀑布》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李白,九天,题诗,唐朝,诗人,苏东坡,千古名句,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词句注释⑴“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