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之一长孙无忌,能文能武位极人臣却结局凄凉

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之一长孙无忌,能文能武位极人臣却结局凄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水的焱燚 访问量:254 更新时间:2024/2/11 18:05:05

634年,长孙皇后去世前,断断续续对唐太宗说:“不要重用长孙家族的人,只要以外戚的方式对待就可以了,我就放心了”。

二十多年后,长孙家族却销声匿迹了,这个豪门望族到底经历了什么?

长孙皇后出生在官宦世家,小名观音婢,父亲是隋朝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皇族之后,她是家中的小女儿,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知书达理。

608年,长孙氏的父亲突然去世,打破了这个家的平静,长孙晟的长子长孙安业为了独霸家产,无情的将后母以及所生儿女全部赶出家门。

为了生存,母亲只好带着兄妹俩投奔舅舅高士廉,舅舅非常心疼他们,将他们安顿在府上,长孙兄妹有机会获得教育的机会。

长孙晟在女儿年幼时为她定下了一门亲,李渊的二子李世民。长孙家族是鲜卑大族,他们非常欣赏李渊的妻子窦氏的为人处世,觉得她的儿子也不会错,于是与李家联姻。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从小认识,一直是好友。他们一起玩耍,谈古论今,李世民觉得长孙无忌是一个有谋略的人。

高士廉得知外甥女和李世民幼时订婚,在长孙氏服丧期满后,让他们成婚。

小夫妻结婚没多久,就遇到了李世民母亲去世,长孙氏的舅舅被贬岭南。面对这么大的变故,小夫妻俩人相互安慰,相互扶植,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李渊起事之后,李世民一直冲在最前线,屡立战功,长孙无忌也和李世民一起,他一直是谋士,两人关系密切。

李渊建唐之后,李世民一直在外东争西战,长孙氏在家,做了他的贤内助。她孝顺公公,处理家中的家务,处理各种关系,李渊很喜欢这个儿媳。

李世民被封秦王之后,他立功太多,让太子有了威胁感,之后太子、齐王俩人,并联合后宫李渊的妃子,污蔑秦王。

长孙氏得知情况之后,出面去解决问题,结交嫔妃,弥补皇帝与丈夫的嫌隙。

玄武门之后,李世民登基,长孙被封为皇后。李世民想用长孙无忌,但是长孙皇后站出来第一个反对。她认为外戚只能得富贵,不能掌实权。

长孙皇后对自己的哥哥长孙安业,以德报怨,希望能够和解,但是长孙无忌却要杀了自己哥哥,可见长孙无忌的心眼小,眼界也没有妹妹宽广。

长孙皇后喜爱读书,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她和丈夫经常一起读书,讨论问题,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为李世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长孙皇后格局很大,辅助丈夫成就了贞观之治。她一直反对外戚干政,以身作则,她也是看到了外戚只有远离朝廷,家族才会平安。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太子李承乾等人谋反,李世民废了他。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竭力的推举长孙皇后的小儿子,李治为新太子。

李世民心中有太子的候选人,李恪,他是杨妃的儿子,各方面都像年轻时的自己。

九皇子李治过于懦弱,体弱多病,不是理想的太子候选人。长孙无忌告诉李世民,李治是一个守成之君,仁慈,他还说服了朝廷的一大批官员支持他的观点,最终重病的李世民被长孙无忌等一批官员说服,册立了李治为新太子。

太子一旦不是长孙家的外甥,就触动了长孙无忌的利益,他的妹妹活着的时候,一直不想让长孙家参与朝政,长孙皇后一去世,李世民忘记了长孙皇后的遗言,长孙无忌没有了顾忌,他充分参与了朝政,并扶植自己外甥成为下一代太子,并成为辅政大臣。

永徽四年,房遗爱等人谋反,长孙无忌利用这个案子,将得罪过他的吴王李恪处死,还牵扯了一大批无辜之人。长孙无忌四处树敌,长孙家族后继乏人,也为今后埋下了雷。

长孙无忌在李治登基之后,作为皇帝的托孤大臣,把持了朝政,这让李治无比的痛苦,无法施展自己抱负。

长孙无忌代表关陇集团的士族势力,高宗想要执政就必须打破之前势力。

永徽六年,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被贬官流放,四年后长孙无忌在黔州被逼自杀,之后长孙家族覆灭。

长孙无忌如果按照长孙皇后的外戚不干政的原则,长孙家族不会在短短的几十年后就灰飞烟灭,不知长孙无忌,在自杀前想起妹妹的话。

更多文章

  • 打下唐朝最大疆域的皇帝,为何登基10年后,逼死舅舅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皇帝,李治,唐朝,李世民,科学家,长孙无忌,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谈及唐朝版图最大的皇帝,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唐太宗或唐玄宗,其实大家忽略了唐高宗李治!在李治在位期间的唐朝疆域最大,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建立了一个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的庞大帝国!在历史上,李治给人的印象是低调、儒弱、仁义,然而这样一个皇帝,为何在登基

  • 唐史:马前卒褚遂良,接受李世民遗命护卫长孙无忌,成败皆不由己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李治,皇帝,唐史,唐朝,褚遂良,李世民,马前卒,唐太宗,书法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唐朝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皇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李治继位时还不到22岁,这个年龄来执掌大唐还略显稚嫩,而且距离他当上皇太子也才不过六年时间,并没有接受多长时间的储君教育,所以,李世民临终前给他安排了几位辅政大臣。其中,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位为首,李世民也有专门叮嘱继

  • 处斩前,李世民三皇子大喊:长孙无忌灭族!揭李世民死前的大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体元的文史沙龙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恪,长孙皇后,李治

    公元653年,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吴王李恪迎来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刻——死刑。在刑场上,李恪却视死如归,并撂下了一句狠话:“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很显然,李恪是在诅咒害死自己的仇人的——长孙无忌。众所周知,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兼头号亲信,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而李恪为何要如此痛恨长孙无忌,甚至诅

  • 李世民最信任的人是长孙无忌,可在贞观一朝,为什么不给他实权?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宰相,李治,隋朝,李世民,李承乾,唐太宗,科学家,书法家,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画像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以赵国公长孙无忌位居第一,由此可见其人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而是李世民在跟李建成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长孙无忌确实出力甚多。李世民还曾亲口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但纵观李世民登基后长孙无忌在权力场中的经

  • 长孙无忌:拥立2个皇帝还不满足,第3个却踢到了钢板上

    历史解密编辑:闲聊看史标签:皇帝,李治,李渊,权臣,李世民,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中国古代的权臣很多,这些权臣往往把持朝政,权倾一时,有的甚至敢废立皇帝,成了朝廷的实际控制者。但巧的是,这些权臣大多数名声都不怎么好,而且越是权势熏天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就必须变得非常霸道,这是朝廷上的生存法则。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部分权臣都会被搞掉,老皇帝搞不掉的,小皇帝搞不定,小皇帝搞不

  • 浅谈:凌烟阁榜首——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李治,魏征,李恪,唐朝,李世民,凌烟阁,科学家,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时间倒退回大唐,在凌烟阁中,陈列着二十四个画像,这些人大多是对大唐天下有卓越功勋的名侯将相。长孙无忌,则在其中位列第一。由此可见,长孙无忌对唐朝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这位唐朝的重臣。家中有妹,貌美贤德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的天下得来不易。为夺皇位,唐太宗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铲除了自己

  • 说说国舅长孙无忌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长孙无忌,李恪,李治,李世民,隋炀帝,霍光

    话说长孙无忌这个人可是具有“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此人是李世民的首席智囊,参与大唐开国之初所有军国大事的决策,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为李世民夺取帝位立下汗马功劳,被李世民封为“凌云阁24功臣”的首位。长孙无忌还主持编写很多史书,著名的《隋史》就是他主编的。他还是一位法律专家,主持了

  • 长孙无忌文不如房玄龄杜如晦武不如李靖李勣,为何是24功臣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靖,李勣,唐朝,房玄龄,杜如晦,李世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虽然从李渊父子晋阳起兵时就追随李世民,但他是文臣,所以在唐朝开国功勋里并不起眼,而他的才能和贡献,也主要在李世民进行兄弟之争后才显现出来。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无忌坚定地站在了妹夫兼发小的李世民这边,是李世民最忠实的拥护者。当时长孙无忌地位比较低,并不起眼,比房玄龄和杜如晦更容易四处奔波,他不

  • 《长歌行》梓薇宫失火太子却在享受,李长歌拼死保护杜如晦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杜如晦,李长歌,李靖,太子

    《长歌行》中晟辛带着人在梓薇宫点燃大火,李长歌和乐嫣慌忙去救,城中百姓也乱作一锅粥。李长歌发现了穿着太子衣服的稻草人,便明白这是谋划已久的阴谋,但她被熟人认出,赶紧离开。阿诗勒隼和李靖也前来救火,并抓到一名可疑人,他本想服毒自杀,被李靖阻止。杜如晦带着郜都来查明情况,发现有人故意为之,宫女还告诉他发

  • 杜如晦:唐初一代名相,到底都做了啥贡献?能让李世民记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李享呀标签:杜如晦,李世民,唐初,房玄龄,长孙无忌,李渊

    在唐朝一众开国功臣当中,杜如晦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人物。提到杜如晦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房谋杜断’这个成语。作为唐初最负盛名的一位宰相,杜如晦这个名字,很多人肯定都听说过。但要说杜如晦到底为唐朝做出了哪些具体贡献?做了哪些工作?献了哪些奇谋妙计?很多人可能就说不清楚了。更有意思的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