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是长孙无忌的结局,就能看出自古以来权臣的下场

从是长孙无忌的结局,就能看出自古以来权臣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598 更新时间:2024/2/11 18:03:41

自古以来权臣只有两个下场,要么如曹丕一样篡位,要么如霍光一样被族灭,但从长孙无忌集团的下场来看,权臣完全有第三条路,可是长孙集团偏偏不走,自己非往死路上走。自己把自己弄死了。唐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最高峰不是在玄宗时期,而是高宗李治在位的时候,而李治之所以名声不显,是因为李治前有李世民,后有唯一女皇武则天。而实际上李治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前给21岁的李治留下了以亲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辅政团队,实际上就是关陇集团把持朝局。

作为外戚长孙无忌此时的职务是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位极人臣,群臣之首。实事求是地来说,长孙无忌虽然是辅政大臣之首,但他绝非权臣,更没有篡位的意思。李治始终掌控着最高权力。但最后李治和长孙无忌最后的决裂看上去好像是因为“废王立武”。但实际却是皇权与关陇集团的博弈。李治铲除关陇集团,就意味着李唐皇权此时正式压过了关陇集团。长孙无忌被杀也标志着关陇集团正式退出政治舞台。但就长孙无忌个人而言,他的被杀完全是自找的。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李治登基的第十年,此时他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青涩。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皇帝,大唐帝国也走向了他的巅峰,但李治和长孙无忌的政治合作却走到了尽头,这一年的七月,李治下诏以“谋反”之罪削夺长孙无忌的官职,发往黔州养老,而后逼迫其自尽。子孙流放,近亲皆流放岭南为奴。从百官之首、荣耀至极,到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整个过程不过十年,其母子孙皇后皇后大概不会想到这个一向乖巧的儿子如此狠毒,在长孙无忌眼里,素来“秉性忠厚”的外甥如此杀人如麻。

李治为何要杀长孙无忌,很显然就是权力的争夺,李治刚刚登基的时候,皇位还没坐稳,他年轻、生涩,阅历少、他需要太宗留下的以长孙无忌辅政命大臣。而且长孙无忌对他有拥立之功。二人最初的合作是极为愉快,当时有人告发长孙无忌谋反,李治连调查都没,直接将诬告者斩首。李治目的有二,第一对外宣布对长孙无忌的信任,第二就是告诉长孙无忌,有人时刻盯着你。

而长孙无忌立即向李治投桃报李,借高阳公主一案,对昔日的魏王李泰一党进行打压,就连吴王李恪就被杀了、但长孙无忌杀李恪那一日,就注定了他的自己死期,因为宗室不是谁都能杀了,况且还是李世民最看好的儿子(李恪在临死前,怒骂长孙无忌弄权,如果祖先宗庙有灵,他的家族离覆灭不远)。还有一点在于,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其他辅政大臣没有把李治放在眼里,可以说,没有把李治视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所以对李治多有掣肘。如果说是长孙无忌干预废后(王皇后不能生养),李治还能忍受的话,那么干预太子的册立,这是李治绝对不能接受 ,悠悠万事,以此为大。在李治看来,长孙无忌干预立储不仅仅是倚老卖老更是有不臣之心,而在长孙无忌看来,你都是我立的,我帮你立储理所应当。

由于王皇后无子,长孙无忌让李治把其中嫔妃生的一个儿子李忠过继给王皇后,而且要求立李忠为太子,迫于压力,李治也只好点头,但在李治心里却认为这是对大巨大的胁迫。是对他权力的巨大挑战。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他似乎已经忘记了李治已经快三十岁了,他应该“退休”。但问题是,他没有看到危机的爆发,他对权力的欲望迷失他的双眼。终于,随着武则天生下儿子。以及立后的问题终于爆发了。

而李治就在等待一个有利的时机,公元659年显庆四月,机会终于来临。许敬宗韦季方、李巣结党营私一案、韦季方不堪拷打,自杀未遂。许敬宗因此上奏称长孙无忌和韦季方预谋残害忠良,发动叛乱。李治“自然不信”,让许敬宗复查,这可不是登基之初,有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立即诛杀的时候了。许敬宗第二天就复奏,长孙无忌因为韩瑗、柳奭等人被贬,太子李忠被废,因此策划造反。李治心里很满意这个答案、理由充分。杀舅舅一事,涉及到名誉问题,李治有些犹豫,许敬宗他立马举出汉文帝杀薄昭的典故。如此一来长孙无忌只有自杀,可以说,如果长孙无忌能够主动放弃权力,或者顺从于李治的主张,也许会罢官,但绝对会保命。

又过了十六年,已经步入晚年的李治想起了当年舅舅对自己的爱护。也许年纪大了顾及亲情,在唐高宗四十七岁,久病不愈,逐渐步入晚年。在公元674年,李治下诏追复长孙晟、长孙无忌官爵,长孙无忌曾孙长孙冀袭爵赵国公,准其曾祖父归葬昭陵。一切不过都是皇权的博弈。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更多文章

  • 唐高宗李治为何非要杀害亲舅舅长孙无忌?难道长孙无忌不是忠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治,长孙无忌,武则天,王皇后,李世民

    当李治痛哭“我怎么忍心给亲舅舅定罪”时,后人都被他出色的演技迷惑了,于是后人都把杀害长孙无忌的罪责推给了武则天和许敬宗、李义府。唐高宗李治深谙以柔克刚之道,小的时候他在父母面前装弱,在兄弟面前装怂,在大臣面前装嫩,在老婆面前装柔。其实这是个毒辣的家伙,他总能收获美名,同时又把污水让别人带走,比如长孙

  • 长孙无忌看上李世民的宠妃,他用了一个绝招,让李世民亲自送上门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长孙皇后,李建成,玄武门之变,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于公元643年(贞观17年)二月二十八日,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画出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功臣,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生于洛阳,很早便与李世民相识,两人非但是布衣之交,之后长孙无忌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两家结成了姻亲。隋末天下大

  • 凌烟阁系列:长孙无忌如何从唐太宗的功臣,成为唐高宗的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世民,李治,长孙无忌,李勣,尉迟敬德

    公元64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第18个年头。眼看着整个大唐王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这位仁君不由抚今追昔,想起当年那纵横疆场、金戈铁马的时光,而眼前这些日渐衰老的文武大臣,也让他不只一次地怀念起他们年轻时英姿勃发的身影。此时的李世民,或许不仅仅是出于怀旧心理,他或许是更希望后世子孙能够记住今日基业

  • 长孙无忌的悲惨结局,早在16年前扶持李治为太子时,就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东湖说文史标签:李治,太宗,魏王,唐朝,李世民,李承乾,唐高宗,科学家,长孙无忌,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公元659年,当长孙无忌颤颤巍巍的把一条白娟抛上房梁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想起自己当年的意气风发。时间拉回到十几年前,在太宗李世民说出要封晋王李治为太子后,紧接着对站在一旁的李治说:还不快谢谢你舅舅,是他许了你的太子之位。此时还一脸稚嫩的李治立即向长孙无忌跪地叩首。长孙无忌,字辅机,是李世民发妻的哥哥

  • 长孙无忌作为李泰和李治的舅舅,他为何选李治做太子,而不选李泰

    历史解密编辑:奕布趣闻标签:李治,李泰和,唐高宗,科学家,长孙无忌,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李泰(唐朝)

    长孙无忌这个让只要在唐朝说起来大家都是知道这个人的,这个人的人生十分的传奇,出生在隋朝,却是唐朝做官,一生之中经历了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四代皇帝,可以称得上是四朝老臣了,在他的人生之中曾经有过两次豪赌,只要有一次赌错就会使得他身败名裂。长孙无忌第一赌博就是将自己整个家族的命运都赌到了李世民

  • 长孙无忌:大唐开国功臣,凌烟阁榜上第一人,最后为何被流放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治,李渊,武则天,凌烟阁

    受很多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提到隋末唐初这段历史,很多人会瞬间想起一些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李靖……这个名单如果要完整列出来的话,估计不比完整版的《报菜名》短。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个曾经在隋末唐初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却被严重淡化了。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凌烟阁二

  • 凌烟阁功臣中排第一的长孙无忌,如何惨死于外甥唐高宗李治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是你我的标签:李治,李恪,唐朝,李世民,凌烟阁,唐高宗,柳无忌,科学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作者:念初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长孙无忌(?—659年 ),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长孙无忌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

  • 长孙无忌最后一天:耳边响起李恪临终诅咒,心里想起妹妹临终告诫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恪,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治,李建成,房玄龄,李勣,李恪(吴王),唐朝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七月初八,黔中道黔州(治今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霏霏淫雨已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月,下的人们心头宛若住了二十五只猫,百爪挠心。73岁的长孙无忌蜗居在狭窄简陋潮湿阴冷的贬所内,须发皆白,苍老不堪。自从三月被罢官流放,他的思绪也宛若坎坷波折的贬途,起伏不定。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7年

  • 大唐开国元勋长孙无忌,为啥被逼自缢而死?史书评:主暗臣奸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太宗,宰相,高宗,唐朝,李世民,房玄龄,科学家,长孙无忌,大唐开国,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欲废太子李承乾,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因是废长立幼,有悖于封建伦理,怕大臣们反对而内心犹豫不决。一日散朝,他留下李治、司徒(宰相)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jì]等人后,抽佩剑要自刎。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人,又说钜鹿郡人。长孙无忌见状大惊,忙问太宗想干什么

  • 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策划玄武门之变,晚年却被贬自缢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长孙无忌,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宰相,房玄龄,武则天

    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预计阅读本文需要5分钟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欲废太子李承乾,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因是废长立幼,有悖于封建伦理,怕大臣们反对而内心犹豫不决。一日散朝,他留下李治、司徒(宰相)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jì]等人后,抽佩剑要自刎。李世民,祖籍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