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使天子不近儒臣者”,长孙无忌如何成为大唐心魔?

“使天子不近儒臣者”,长孙无忌如何成为大唐心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2751 更新时间:2024/1/7 20:08:47

研究唐朝历史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规律,唐朝的皇帝对朝廷的文武大臣,天然带有不信任感。

他们可以将国家的权力交给自己的老婆,比如武则天;也可以将国家的权力交给自己身边的服务人员,也就是传说中万恶的太监;甚至他们都可以将权力交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外族人,如安禄山这样的人。偏偏不信自家人。

人无好坏,由势而定

可是唐朝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样的,遥想当年贞观之治、房谋杜断、魏征直谏,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君明臣贤、如鱼得水,共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千古美谈。

这一切的转折点与唐朝初年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有关,他就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舅子长孙无忌

这个长孙无忌也是开创贞观之治的贤臣之一啊,凌烟阁24功臣的头把交椅。他怎么会断送了唐朝初年来之不易的君臣互信呢?

著名历史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皇帝临终之前与裕王有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谈话。

裕王:徐阶、高拱、张居正谁是贤臣?

嘉靖:贤或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这是说,人会因为所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所作所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半点不由人的。这句话用在长孙无忌的身上同样合适。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领导下他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贤臣,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一帝,在他的手下,长孙无忌无论有着什么样的道行也只能藏着掖着,老老实实地发光发热。

可是等到了唐高宗李治上位的时候,情形一变,失去强君压制,问题就出现了。主少国疑,君弱臣强,这是产生权臣的土壤,已经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了,而只是想与不想的问题,长孙无忌当然想了。他不想手底下的马仔也逼着他想。

孙权势,能决天子

其实这种苗头从贞观十六年开始就已经有所显现,当时大唐王朝由于权力结构的遗留问题,导致爆发了一场夺嫡,政坛动荡,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谋定而后动。

看着魏王李泰将背靠前太子李建成的东宫遗老李承乾干翻,然后又把背后坐靠江南利益集团的魏王李泰斩落马下,避免出现第二个背靠江南的隋炀帝

关陇贵族集团以及他们背后的唐高宗李治,如同一匹政治黑马横空杀出,可是当时的大唐王朝经历了太子李承乾跟魏王李泰的夺嫡之争,太子谋反,魏王残害兄弟,丑闻够多的了,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折腾了。

他们这相当于拿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去绑架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骄也无可奈何,以至于后来李世民不情不愿立唐高宗李治为太子的时候,还酸溜溜的说过一句话:

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治因拜之。

一树李花皆落尽

这种一切听舅舅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唐高宗永徽年间。

史记: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按道理来说如果这个时候长孙无忌突然间得什么病死了,那么他就是第二个周公。可是绝对的权力往往带来绝对的欲望,接下来长孙无忌干的一件事情,让后世大唐皇帝彻底患上了大臣恐惧症。

长孙无忌为铲除反对派,借助房遗爱谋反案件,诛杀山东贵族集团,以及同属于关陇的李唐宗室。房遗爱是房玄龄的儿子,他的母亲就是那位发明吃醋的卢女士。

当时天下一共有三个贵族利益集团互相博弈,江南山东关陇,关陇贵族缔造隋唐盛世,虽然同样是贵族集团,但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跟其他两个贵族集团的发家方式不一样,他们都是来自草原的胡汉混血人通过军事发家,开创了隋唐大帝国。

所以我们也会发现只要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活跃的时候,隋唐帝国的领土非常大,帝国武德充沛。山东崔卢、王郑为代表的五望七姓,则是簪缨门阀诗书传家。帝国选择崇文还是尚武,关系到两个贵族集团对国家政治经济资源分配的话语权。房遗爱的母亲就是出生于山东卢家。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么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而已,唐高宗李治还有最后一道屏障,可以阻止权臣的出现,王族。

皇族李家本来也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一份子,各种王叔驸马能人辈出。这是一条红线,越过这条线,那肯定就是乱臣贼子,偏偏长孙无忌越界了。

史记:二月,甲申,诏遗爱、万彻、令武皆斩,元景,恪、高阳、巴陵公主并赐自尽。上润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兵部尚书崔敦礼以为不可,乃杀之。万彻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爱交通,流岭表。

皇帝不是万能的

说到这里大家会问,唐高宗李治的难道不是皇帝吗,皇帝不是一言九鼎生杀予夺吗?而且长孙无忌只是一个文人他手底下并没有兵权,兵权掌握在另外一位跟他平起平坐的托孤大臣李勣手里,那件事发生后唐高宗马上就下了一道命令:开府仪同三司李勣为司空。

直接让李勣带兵把长孙无忌拉到菜市口斩首不就行了吗?这就要说到取决于政治斗争胜败的关键了。

虽然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但在正常的政治生活绝对不是说谁拿枪杆子谁就可以一言九鼎为所欲为,要不然的话西方国家何必搞什么民主选举呢,哪位将军枪杆子硬直接上台不就行了吗?

就如同一个拿着枪的黑社会大佬,他如果想要去打麻将,那他就必须要尊重麻将桌上的规则,不能够打输了就直接开枪,不然的话还玩什么玩,大家去搞街头枪战不就行了吗?

唐高宗要是真的敢这么玩,那么以后大唐就要变成军政府了,谁的枪杆子硬谁就有话语权,可是马上能够打天下,马上不能治天下。稳定的政治制度能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胡乱折腾不符合天下人的利益,违规者迟早要被赶下台的。

既然如此他就要遵守麻将桌上的规则,规则主要有以下两点:人多势众,理直气壮。

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多势众,下面的人联合起来就可以把皇帝给架空。所以自古皇帝不怕农民,不怕胡骑,最怕结党。

如果在人多势众方面取得绝对优势,那么就不用管是否理直气壮,黑的也能够说成是白的,如果在人数方面大家势均力敌,那么是否理直气壮,就直接决定政治斗争的失败,因为它能够决定双方的士气以及中立者的态度。

长孙无忌是舅舅、功臣、托孤大臣,满朝关陇贵族都是他马仔,要人有人,要理有理。对上李治那不就是完杀吗?

如此长孙,谁能制之?

更多文章

  • 从是长孙无忌的结局,就能看出自古以来权臣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长孙无忌,权臣,李治,王皇后,武则天,李恪

    自古以来权臣只有两个下场,要么如曹丕一样篡位,要么如霍光一样被族灭,但从长孙无忌集团的下场来看,权臣完全有第三条路,可是长孙集团偏偏不走,自己非往死路上走。自己把自己弄死了。唐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最高峰不是在玄宗时期,而是高宗李治在位的时候,而李治之所以名声不显,是因为李治前有李世民,后有唯一女皇

  • 唐高宗李治为何非要杀害亲舅舅长孙无忌?难道长孙无忌不是忠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治,长孙无忌,武则天,王皇后,李世民

    当李治痛哭“我怎么忍心给亲舅舅定罪”时,后人都被他出色的演技迷惑了,于是后人都把杀害长孙无忌的罪责推给了武则天和许敬宗、李义府。唐高宗李治深谙以柔克刚之道,小的时候他在父母面前装弱,在兄弟面前装怂,在大臣面前装嫩,在老婆面前装柔。其实这是个毒辣的家伙,他总能收获美名,同时又把污水让别人带走,比如长孙

  • 长孙无忌看上李世民的宠妃,他用了一个绝招,让李世民亲自送上门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长孙皇后,李建成,玄武门之变,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于公元643年(贞观17年)二月二十八日,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画出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功臣,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生于洛阳,很早便与李世民相识,两人非但是布衣之交,之后长孙无忌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两家结成了姻亲。隋末天下大

  • 凌烟阁系列:长孙无忌如何从唐太宗的功臣,成为唐高宗的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世民,李治,长孙无忌,李勣,尉迟敬德

    公元64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第18个年头。眼看着整个大唐王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这位仁君不由抚今追昔,想起当年那纵横疆场、金戈铁马的时光,而眼前这些日渐衰老的文武大臣,也让他不只一次地怀念起他们年轻时英姿勃发的身影。此时的李世民,或许不仅仅是出于怀旧心理,他或许是更希望后世子孙能够记住今日基业

  • 长孙无忌的悲惨结局,早在16年前扶持李治为太子时,就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东湖说文史标签:李治,太宗,魏王,唐朝,李世民,李承乾,唐高宗,科学家,长孙无忌,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公元659年,当长孙无忌颤颤巍巍的把一条白娟抛上房梁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想起自己当年的意气风发。时间拉回到十几年前,在太宗李世民说出要封晋王李治为太子后,紧接着对站在一旁的李治说:还不快谢谢你舅舅,是他许了你的太子之位。此时还一脸稚嫩的李治立即向长孙无忌跪地叩首。长孙无忌,字辅机,是李世民发妻的哥哥

  • 长孙无忌作为李泰和李治的舅舅,他为何选李治做太子,而不选李泰

    历史解密编辑:奕布趣闻标签:李治,李泰和,唐高宗,科学家,长孙无忌,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李泰(唐朝)

    长孙无忌这个让只要在唐朝说起来大家都是知道这个人的,这个人的人生十分的传奇,出生在隋朝,却是唐朝做官,一生之中经历了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四代皇帝,可以称得上是四朝老臣了,在他的人生之中曾经有过两次豪赌,只要有一次赌错就会使得他身败名裂。长孙无忌第一赌博就是将自己整个家族的命运都赌到了李世民

  • 长孙无忌:大唐开国功臣,凌烟阁榜上第一人,最后为何被流放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治,李渊,武则天,凌烟阁

    受很多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提到隋末唐初这段历史,很多人会瞬间想起一些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李靖……这个名单如果要完整列出来的话,估计不比完整版的《报菜名》短。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个曾经在隋末唐初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却被严重淡化了。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凌烟阁二

  • 凌烟阁功臣中排第一的长孙无忌,如何惨死于外甥唐高宗李治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是你我的标签:李治,李恪,唐朝,李世民,凌烟阁,唐高宗,柳无忌,科学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作者:念初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长孙无忌(?—659年 ),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长孙无忌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

  • 长孙无忌最后一天:耳边响起李恪临终诅咒,心里想起妹妹临终告诫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恪,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治,李建成,房玄龄,李勣,李恪(吴王),唐朝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七月初八,黔中道黔州(治今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霏霏淫雨已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月,下的人们心头宛若住了二十五只猫,百爪挠心。73岁的长孙无忌蜗居在狭窄简陋潮湿阴冷的贬所内,须发皆白,苍老不堪。自从三月被罢官流放,他的思绪也宛若坎坷波折的贬途,起伏不定。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7年

  • 大唐开国元勋长孙无忌,为啥被逼自缢而死?史书评:主暗臣奸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太宗,宰相,高宗,唐朝,李世民,房玄龄,科学家,长孙无忌,大唐开国,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欲废太子李承乾,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因是废长立幼,有悖于封建伦理,怕大臣们反对而内心犹豫不决。一日散朝,他留下李治、司徒(宰相)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jì]等人后,抽佩剑要自刎。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人,又说钜鹿郡人。长孙无忌见状大惊,忙问太宗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