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凌烟阁功臣中排第一的长孙无忌,如何惨死于外甥唐高宗李治之手?

凌烟阁功臣中排第一的长孙无忌,如何惨死于外甥唐高宗李治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世界是你我的 访问量:3282 更新时间:2024/2/11 18:03:14

作者:念初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长孙无忌(?—659年 ),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长孙无忌画像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李治,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辅佐高宗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 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无忌道:“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速赶回长安。六月,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当时,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唐高宗都优先采纳。 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永徽四年(653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吴王李恪名望素高,拜司空凌烟阁功臣中排第一的长孙无忌,如何惨死于外甥唐高宗李治之手?,因为储位之争与长孙无忌有旧怨。长孙无忌欲借机诛杀李恪,以绝众望,便诬称李恪也参与谋反。二月,房遗爱等人被处斩。李恪也被赐死,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因与长孙无忌不和,也被流放岭南。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他担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无忌。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无忌正色拒绝。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决定废后,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商议。李勣称病未去,于志宁噤不敢言,褚遂良则激烈反对。长孙无忌虽未明言反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 但唐高宗最终还是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因长孙无忌接受赏赐却不肯支持自己,对他怀恨在心。

被贬遇害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将他陪葬昭陵。

参考资料:《旧唐书》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更多文章

  • 长孙无忌最后一天:耳边响起李恪临终诅咒,心里想起妹妹临终告诫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恪,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治,李建成,房玄龄,李勣,李恪(吴王),唐朝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七月初八,黔中道黔州(治今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霏霏淫雨已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月,下的人们心头宛若住了二十五只猫,百爪挠心。73岁的长孙无忌蜗居在狭窄简陋潮湿阴冷的贬所内,须发皆白,苍老不堪。自从三月被罢官流放,他的思绪也宛若坎坷波折的贬途,起伏不定。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7年

  • 大唐开国元勋长孙无忌,为啥被逼自缢而死?史书评:主暗臣奸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太宗,宰相,高宗,唐朝,李世民,房玄龄,科学家,长孙无忌,大唐开国,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欲废太子李承乾,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因是废长立幼,有悖于封建伦理,怕大臣们反对而内心犹豫不决。一日散朝,他留下李治、司徒(宰相)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jì]等人后,抽佩剑要自刎。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人,又说钜鹿郡人。长孙无忌见状大惊,忙问太宗想干什么

  • 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策划玄武门之变,晚年却被贬自缢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长孙无忌,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宰相,房玄龄,武则天

    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预计阅读本文需要5分钟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欲废太子李承乾,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因是废长立幼,有悖于封建伦理,怕大臣们反对而内心犹豫不决。一日散朝,他留下李治、司徒(宰相)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jì]等人后,抽佩剑要自刎。李世民,祖籍陇西

  • 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之一长孙无忌,能文能武位极人臣却结局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李渊,李治,唐朝,李世民,高士廉,科学家,长孙无忌,长孙皇后,贞观之治,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634年,长孙皇后去世前,断断续续对唐太宗说:“不要重用长孙家族的人,只要以外戚的方式对待就可以了,我就放心了”。二十多年后,长孙家族却销声匿迹了,这个豪门望族到底经历了什么?长孙皇后出生在官宦世家,小名观音婢,父亲是隋朝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皇族之后,她是家中的小女儿,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知书达理。

  • 打下唐朝最大疆域的皇帝,为何登基10年后,逼死舅舅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皇帝,李治,唐朝,李世民,科学家,长孙无忌,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谈及唐朝版图最大的皇帝,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唐太宗或唐玄宗,其实大家忽略了唐高宗李治!在李治在位期间的唐朝疆域最大,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建立了一个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的庞大帝国!在历史上,李治给人的印象是低调、儒弱、仁义,然而这样一个皇帝,为何在登基

  • 唐史:马前卒褚遂良,接受李世民遗命护卫长孙无忌,成败皆不由己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李治,皇帝,唐史,唐朝,褚遂良,李世民,马前卒,唐太宗,书法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唐朝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皇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李治继位时还不到22岁,这个年龄来执掌大唐还略显稚嫩,而且距离他当上皇太子也才不过六年时间,并没有接受多长时间的储君教育,所以,李世民临终前给他安排了几位辅政大臣。其中,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位为首,李世民也有专门叮嘱继

  • 处斩前,李世民三皇子大喊:长孙无忌灭族!揭李世民死前的大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体元的文史沙龙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恪,长孙皇后,李治

    公元653年,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吴王李恪迎来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刻——死刑。在刑场上,李恪却视死如归,并撂下了一句狠话:“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很显然,李恪是在诅咒害死自己的仇人的——长孙无忌。众所周知,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兼头号亲信,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而李恪为何要如此痛恨长孙无忌,甚至诅

  • 李世民最信任的人是长孙无忌,可在贞观一朝,为什么不给他实权?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宰相,李治,隋朝,李世民,李承乾,唐太宗,科学家,书法家,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画像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以赵国公长孙无忌位居第一,由此可见其人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而是李世民在跟李建成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长孙无忌确实出力甚多。李世民还曾亲口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但纵观李世民登基后长孙无忌在权力场中的经

  • 长孙无忌:拥立2个皇帝还不满足,第3个却踢到了钢板上

    历史解密编辑:闲聊看史标签:皇帝,李治,李渊,权臣,李世民,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中国古代的权臣很多,这些权臣往往把持朝政,权倾一时,有的甚至敢废立皇帝,成了朝廷的实际控制者。但巧的是,这些权臣大多数名声都不怎么好,而且越是权势熏天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就必须变得非常霸道,这是朝廷上的生存法则。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部分权臣都会被搞掉,老皇帝搞不掉的,小皇帝搞不定,小皇帝搞不

  • 浅谈:凌烟阁榜首——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李治,魏征,李恪,唐朝,李世民,凌烟阁,科学家,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时间倒退回大唐,在凌烟阁中,陈列着二十四个画像,这些人大多是对大唐天下有卓越功勋的名侯将相。长孙无忌,则在其中位列第一。由此可见,长孙无忌对唐朝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这位唐朝的重臣。家中有妹,貌美贤德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的天下得来不易。为夺皇位,唐太宗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铲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