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宗李治为何非要杀害亲舅舅长孙无忌?难道长孙无忌不是忠臣吗

唐高宗李治为何非要杀害亲舅舅长孙无忌?难道长孙无忌不是忠臣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4093 更新时间:2023/12/8 9:38:16

当李治痛哭“我怎么忍心给亲舅舅定罪”时,后人都被他出色的演技迷惑了,于是后人都把杀害长孙无忌的罪责推给了武则天和许敬宗李义府

唐高宗李治深谙以柔克刚之道,小的时候他在父母面前装弱,在兄弟面前装怂,在大臣面前装嫩,在老婆面前装柔。其实这是个毒辣的家伙,他总能收获美名,同时又把污水让别人带走,比如长孙无忌之死,他才是真正的凶手。

长孙无忌犯了什么罪呢?原来有个叫李奉节的洛阳人,状告长孙无忌和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勾结,图谋造反。

他们为何要造反呢?因为长孙无忌是前太子李忠的拥趸,李忠被废后,当初的盟友柳奭、褚遂良、高履行、长孙祥、韩瑗等一个个接连遭殃,长孙无忌觉得下一个目标就是他。

负责案件审查的许敬宗煞有其事地劝李治擦干眼泪:“当年汉文帝杀舅舅薄昭,谁说文帝的不是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这个理由很充分,于是李治流着泪对舅舅拔刀了。

所谓谋反,至少要有动机、行为和结果三项不可或缺的证据,可是许敬宗自始至终只以猜测性的语言说长孙无忌“欲反”,没有抓到任何把柄。面对这么大的漏洞,李治却不闻不问,这岂不是在鼓励许敬宗?

长孙无忌父子被流放后三个月,李治又让许敬宗、李勣等人复审长孙无忌案件。许敬宗令中书舍人袁公瑜追到黔州,逼长孙无忌自杀,还抄没其家产,流放其全族。

如此赤裸裸的加害行为,如果不是李治背后的导演,鬼都不信!

长孙无忌会谋反吗?当然不会,假如大唐的朝廷只有一个人谋反,那个人一定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同母哥哥,兄妹俩自幼受异母哥哥欺辱,被迫漂泊到舅舅高士廉家里生活。李渊起兵后,长孙无忌一直追随李世民,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也是玄武门之变的首功之臣。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在临终前,把李治托付给了他这个亲舅舅。

以长孙无忌的地位,他在朝中说一不二,没有理由谋反,除非他想当皇帝。

长孙无忌绝不是孟浪之徒,他不善武功,是个标准的儒生,很懂得进退之道。李世民登基后不断提拔长孙无忌,可长孙无忌深知他的身份容易招致嫉妒,所以一再退让,直到李治被确认为皇太子,他才逐渐走向核心层。

当初李承乾被废后,长孙无忌力挺李治,也这是这个原因,李世民才放心地任命长孙无忌为第一辅臣,并且遗令褚遂良:“我得天下,多赖长孙无忌之力,你作为辅政大臣,不要让谄媚之徒伤害到他,否则就是你的失责。”

长孙无忌既没有谋反的动机,也没有谋反的条件,更没有谋反的行动。

长孙无忌虽然是宰相,但他有个瘸腿——不掌兵,谁是李治的军事助手呢?李勣。这就是李世民临终前精心安排的政治格局,朝政大权在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之手,军事上用李勣当防火墙。

假如长孙无忌谋反,难道就靠他手上的笏板跟禁军搏斗?

就算长孙无忌有贼心也有贼胆,但事实上他什么也没做,李治一句话就让他成了庶民,又一句话就让他丢了性命,请问这是谋反者该有的姿态吗?

那么,甥舅俩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李治非要对长孙无忌下毒手呢?

从浅层看,甥舅俩的矛盾源于武则天。李治突破人伦禁忌,不光娶了老爸的女人,还要将她立为皇后,长孙无忌不希望外甥做得太出格,更不同意他废了无辜的王皇后

从深层看,二人的矛盾其实是一场大唐帝国未来政治结构和利益分配的权力之战,是关陇集团与庶族集团的巅峰之战,而在这场斗争中,皇权选择了庶族集团。

李世民给李治留下的宰相班子中,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柳奭同属关陇、河东士族集团,褚遂良虽是北迁的南方士族,事实上也已经融入关陇集团。李勣则属于山东士族集团,许敬宗属于不入流的庶族集团。

如果你深扒一下这几位宰相,以及前宰相高士廉的关系,就会发现他们通过姻亲早就结成了一个同盟,这个同盟中除了长孙无忌外,还有一个一点不起眼,却能撬动政局的人物——王皇后。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也是关陇集团的重要一员,柳奭就是她的舅舅。因此,王皇后事实上代表了关陇集团的未来。

比较遗憾的是,王皇后无子,在柳奭、长孙无忌的操作下,她收李治的庶长子李忠,并顺利地将李忠推上太子之位。

很显然,以李忠和王氏家族为中心,就会形成未来的权力核心,这个核心自然也包括了长孙氏、柳氏等关陇豪门。

很遗憾,武则天出身于庶族家庭,她进不了豪门圈。因此这不是简单的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而是背后两派势力的斗争。

不过武则天也不孤单,随着豪门集团自隋唐以来的没落,庶族集团正在崛起,比如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他们要凭借背后的靠山发动反击战了。

这个靠山不是武则天,而是李治。

李治为何要与豪门为敌呢?难道亲舅舅不香吗?权力分配不能单纯论亲情,皇权与势力集团历来就是一对矛盾,正因为长孙无忌背后势力太大,李治才不得不让渡皇权。

人人都以为皇帝至高无上,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其实这是个误会,皇权的基础是势力集团的拥护,离开这个基础皇权就是沙滩上的高楼。

可势力集团太强,也必然威胁皇权。所以列朝列代都是皇权与势力集团之间的权力平衡游戏,势力集团总希望把自己做大,聪明的皇帝会给势力集团制造对手,以从中渔利。

李治玩的也是这个游戏,他希望通过培养庶族集团压制关陇集团,进而实现皇权的独裁,摆脱给舅舅当傀儡的角色。

因此,李治力挺庶族并非为了武则天,而是碰巧武则天刚好是庶族。

一场看似家长里短的女人之争,背后却是刀光剑影,也正是如此,才有一大批重臣不惜赌上家族姓名,也要奋力一搏,实在是未来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长孙无忌有退的空间吗?没有!即便他想退,背后的集团势力也会推着他前进。同样武则天也是如此,李治也是如此,亲情最多是交易中的添头而已。

这场甥舅斗争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件,长孙无忌的冤死,代表着豪门集团的进一步瓦解。随后接班的武则天秉承李治的思想,对残余的豪门势力展开围追堵截,进而让关陇集团这个名词彻底被扫进垃圾堆。

这是一场必须抛开道德和人伦视野的斗争,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发生的事件。我们对长孙无忌的冤死可以报以同情,但也没必要过度指责李治的冷酷无情,因为本质上他们都是历史的棋子。

更多文章

  • 长孙无忌看上李世民的宠妃,他用了一个绝招,让李世民亲自送上门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长孙皇后,李建成,玄武门之变,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于公元643年(贞观17年)二月二十八日,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画出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功臣,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生于洛阳,很早便与李世民相识,两人非但是布衣之交,之后长孙无忌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两家结成了姻亲。隋末天下大

  • 凌烟阁系列:长孙无忌如何从唐太宗的功臣,成为唐高宗的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世民,李治,长孙无忌,李勣,尉迟敬德

    公元64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第18个年头。眼看着整个大唐王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这位仁君不由抚今追昔,想起当年那纵横疆场、金戈铁马的时光,而眼前这些日渐衰老的文武大臣,也让他不只一次地怀念起他们年轻时英姿勃发的身影。此时的李世民,或许不仅仅是出于怀旧心理,他或许是更希望后世子孙能够记住今日基业

  • 长孙无忌的悲惨结局,早在16年前扶持李治为太子时,就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东湖说文史标签:李治,太宗,魏王,唐朝,李世民,李承乾,唐高宗,科学家,长孙无忌,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公元659年,当长孙无忌颤颤巍巍的把一条白娟抛上房梁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想起自己当年的意气风发。时间拉回到十几年前,在太宗李世民说出要封晋王李治为太子后,紧接着对站在一旁的李治说:还不快谢谢你舅舅,是他许了你的太子之位。此时还一脸稚嫩的李治立即向长孙无忌跪地叩首。长孙无忌,字辅机,是李世民发妻的哥哥

  • 长孙无忌作为李泰和李治的舅舅,他为何选李治做太子,而不选李泰

    历史解密编辑:奕布趣闻标签:李治,李泰和,唐高宗,科学家,长孙无忌,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李泰(唐朝)

    长孙无忌这个让只要在唐朝说起来大家都是知道这个人的,这个人的人生十分的传奇,出生在隋朝,却是唐朝做官,一生之中经历了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四代皇帝,可以称得上是四朝老臣了,在他的人生之中曾经有过两次豪赌,只要有一次赌错就会使得他身败名裂。长孙无忌第一赌博就是将自己整个家族的命运都赌到了李世民

  • 长孙无忌:大唐开国功臣,凌烟阁榜上第一人,最后为何被流放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治,李渊,武则天,凌烟阁

    受很多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提到隋末唐初这段历史,很多人会瞬间想起一些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李靖……这个名单如果要完整列出来的话,估计不比完整版的《报菜名》短。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个曾经在隋末唐初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却被严重淡化了。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凌烟阁二

  • 凌烟阁功臣中排第一的长孙无忌,如何惨死于外甥唐高宗李治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是你我的标签:李治,李恪,唐朝,李世民,凌烟阁,唐高宗,柳无忌,科学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作者:念初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长孙无忌(?—659年 ),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长孙无忌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

  • 长孙无忌最后一天:耳边响起李恪临终诅咒,心里想起妹妹临终告诫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恪,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治,李建成,房玄龄,李勣,李恪(吴王),唐朝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七月初八,黔中道黔州(治今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霏霏淫雨已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月,下的人们心头宛若住了二十五只猫,百爪挠心。73岁的长孙无忌蜗居在狭窄简陋潮湿阴冷的贬所内,须发皆白,苍老不堪。自从三月被罢官流放,他的思绪也宛若坎坷波折的贬途,起伏不定。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7年

  • 大唐开国元勋长孙无忌,为啥被逼自缢而死?史书评:主暗臣奸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太宗,宰相,高宗,唐朝,李世民,房玄龄,科学家,长孙无忌,大唐开国,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欲废太子李承乾,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因是废长立幼,有悖于封建伦理,怕大臣们反对而内心犹豫不决。一日散朝,他留下李治、司徒(宰相)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jì]等人后,抽佩剑要自刎。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人,又说钜鹿郡人。长孙无忌见状大惊,忙问太宗想干什么

  • 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策划玄武门之变,晚年却被贬自缢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长孙无忌,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宰相,房玄龄,武则天

    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预计阅读本文需要5分钟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欲废太子李承乾,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因是废长立幼,有悖于封建伦理,怕大臣们反对而内心犹豫不决。一日散朝,他留下李治、司徒(宰相)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jì]等人后,抽佩剑要自刎。李世民,祖籍陇西

  • 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之一长孙无忌,能文能武位极人臣却结局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李渊,李治,唐朝,李世民,高士廉,科学家,长孙无忌,长孙皇后,贞观之治,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634年,长孙皇后去世前,断断续续对唐太宗说:“不要重用长孙家族的人,只要以外戚的方式对待就可以了,我就放心了”。二十多年后,长孙家族却销声匿迹了,这个豪门望族到底经历了什么?长孙皇后出生在官宦世家,小名观音婢,父亲是隋朝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皇族之后,她是家中的小女儿,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知书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