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34岁李恪被逼自缢 死前怒下诅咒 当时无人在意 6年后全应验

34岁李恪被逼自缢 死前怒下诅咒 当时无人在意 6年后全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数字三农 访问量:135 更新时间:2024/2/12 4:47:10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这句话是我国伟大领袖对另一位历史伟人 唐太宗李世民 做出的一句评语,其中表现出了对李世民立太子选择的不认同,以及对皇子李恪的肯定。

李世民因听取长孙无忌的观点,而放弃立皇子李恪为太子的想法,这样的选择是十分可惜的。

称赞李恪为“英物”,而评价李治是朽物,以此也可见李恪的地位,那么在古代历史中,李恪真的是才能出众的能人才子吗?

李恪·历史罕见的特殊身份

纵观历史长卷,我们很难找到李恪在国家建设方面、社会发展推进方面做出的贡献,历史资料中对李恪唯一的肯定评价,仅是一句“善于弓马骑射”而已。

唐朝素有尚武之风,在那样的的社会大环境中,穷文富武的惯有状态甚至都已经有所变形,而作为皇族成员,李恪善于骑射的本领便也并不什么精贵事儿。

可既然没有历史资料能够证明李恪的杰出,那为何乐可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要探明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彼时代的历史实际入手。

李恪的人生只有短短的34年,但就是凭借这短暂的34年的时间,李恪便能被评为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无辜最倒霉的皇族成员之一。

李恪的身份极为特殊,他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是李世民的三儿子,而其母亲,则是前朝隋朝皇帝 隋炀帝的女儿,当朝皇帝李世民的嫔妃 杨妃

隋朝向唐朝的朝代转换,相比于其他朝代而言,其方式过程的温柔平和是后者群体皆无法相比的,也是因此,前朝隋朝的皇裔也能在唐朝保全性命,正常生活。

但毕竟头顶屋檐已是旧砖换成新瓦,有着前朝皇裔身份的官员和前皇族多少仍会有些寒蝉噤若。

故照此来看,李恪的身份更是尤为特别的,不管哪一朝哪一代,都很难找到像李恪这样身负前后相邻的两个皇族血脉的皇室成员。

夹缝中难生存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但因为李世民有着近乎偏执的“立嫡、长”的理念坚持,如果李恪凸显出个人的品性和才能,并且积极参与“太子争夺战”的话,还是有很大机会能继承皇位的。

但是李恪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终日悠闲,不问世事一般,而当我们探明历史实际后,我们或许也会理解李恪这样的做法。

回顾历史,最具实力也最为积极的两位太子位争夺者是李世民的大儿子 李承乾,和其四儿子 李泰

二人的母亲是鼎鼎大名的文德皇后,文德皇后姓氏长孙,长孙氏俱是与李世民共同经历“玄武门之变”的自家人,而文德皇后之兄 长孙无忌,更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在李家和长孙家如此之紧密的关系里,又怎么会给一个身上流着前朝皇族血液的“外人”留下辗转腾挪的空间呢?

结合上述的环境因素,我们或许也能理解李恪一直不显山不漏水的真正原因,李家与长孙家革命感情深厚,且长孙无忌还是李世民的身边近臣,后者为自家族争取利益更是理所当然。

想象一下,你在自家的花园里辛勤培育着自家的鲜花,每朵鲜花都长势喜人,可就当你暗暗感叹今年的鲜花一定卖出好价钱的时候。

突然一支与鲜花们同一土壤的其他品种的花朵猛然开放,它不光长相极其艳美,还能夺走自家鲜花的养分,更甚者它还能释放毒气威胁到我们自身。

那么身为培育者的我们会怎么做呢?还有除了将其连根拔起挫骨扬灰以外的选择吗?

欲加之罪·李恪死前的诅咒

很明显,李恪便是那朵外来的鲜花,只不过李恪深谙此道,牢牢地将自己的花萼紧闭,不漏出一丝芳香,不展示一点美艳,而李世民则是整间大宅的主人,长孙无忌便是为他负责花园业务的养花人。

想那李恪已经活得足够小心也足够聪明,但是他终究还是没有逃过长孙无忌的“魔爪”,身为资深的“花匠”,长孙无忌又怎会看不出李恪具备的威胁性?

在江山社稷面前,在公孙家变相的家天下的大业面前,人们从来都是抱着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狠辣原则。

故在653年,永徽四年时,李恪遭到了长孙无忌的诬陷,被扣上了谋反篡权的脏帽子,被逼无奈之下,李恪最终自缢于宫殿大梁之上。

李恪死前留下遗言——“长孙无忌必自讨苦果,家族尽灭”,李恪小心翼翼的生活,只为能保全性命,但是长孙无忌欲加其罪,这令一直隐忍的李恪也终于爆发了一次。

彼时人们只觉得李恪的临死诅咒是死前的狂怒,所以也根本无人在意,但是没成想李恪的这句“诅咒”,竟是在他死后的第六年真正的应验了...

李治之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长孙无忌家天下的算盘彻底被打破,故其也成为了反对武则天的主要力量。

但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与长孙无忌诬陷李恪时如出一辙,长孙无忌也同样被安上了谋逆的罪名,而检举他的人则是隋朝旧臣,唐朝重臣的许敬宗

罪名坐实之后,长孙无忌遭废除爵位,被流放发往了黔州,其最终的结局又是十分巧合的相同与当年的李恪——自缢而亡。

长孙无忌这颗大树被武则天扳倒,与其关系紧密的朋党羽毛自然也是难逃命运,不出半年时间,长孙无忌在皇宫中的一切势力人脉都被清理的一干二净,至此,李恪的诅咒也全部应验。

结语

其实李恪的无辜,不光体现在长孙无忌的突然发难,其中重点,其实是令长孙无忌找到清除李恪这一机会的背后事件——历史著名的“房遗爱谋反事件”。

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儿,高阳公主因为与和尚私通而被太宗责罪,自此高阳公主对李世民心生怨恨,于是秘密召集了同样对太宗,对皇室有所愤恨的人员。

如李元景、柴令武、房遗爱、薛万彻等人,他们便想要共同密谋以颠覆政权,但是计划尚未开始便被发现,长孙无忌审理此案,一众人等俱是未逃一死。

而可怜的李恪,对于谋反事件则是完全不知消息,既没有参与也没有嫌疑,但可惜长孙无忌作为案件的负责人,还是为其准备好了脏水和刀斧。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儿子那么多,为何世人唯独看好李恪?难道他能力很强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世民,李恪,长孙无忌,皇位,武则天,李治

    众所周知,曾经身为帝王的李世民这辈子有很多个儿子。但相较于他的其他几个儿子而言,似乎李恪在民间的口碑更好一些。虽然李恪的结局较为悲惨,但是很多人每每提及他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流露出惋惜的神情来。因为这些人非常看好李恪,甚至觉得李世民本该将皇位传给他这个儿子的。那么,李世民的儿子那么多,为何世人唯独看好

  • 李恪被逼自缢,诅咒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李恪,李世民,李治,长孙无忌,皇帝,武则天,隋炀帝,李恪(吴王),唐朝

    我们总是羡慕王侯将相家的富贵人生,并且常常幻想王侯将相的生活,认为他们拥有如此多的财富和如此强大的权力一定可以过得十分幸福。事实上,权力越大也意味着责任越大,王侯将相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意味着他们往往也要承担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责任。而且更为可悲的是,普通人所能享受的平凡的幸福,与家人和谐共处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李恪,李承乾,长孙无忌,李治,长孙皇后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句话出自李世民赐予臣下的一首诗,意思是只有在动荡时局的磨练中才能够识别出谁是可靠的人才。不过世间万事,总是说比做容易,如果李世民能够像他诗里说的那样轻易地识别出人才,也不会在挑选皇储之时犹豫不决了。人们都知道李世民最终选择的皇位继承人是九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然而

  • 34岁李恪自缢身亡,临死前发出恶毒诅咒,多年后真的成为了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李治,皇帝,唐朝,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传统史书上,要说李世民的后代,一般人只会记得李世民的三个儿子,他们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客观来说,只有这三个人才有资格争夺李世民的权力。前两者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后者直接成为了唐高宗。历史的趋势似乎是真实的。但是当我们讨论这些后代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忘记李世民的另一个儿子是很多学者眼中的最佳继承人。但

  • 历史上真实的李恪, 李世民的三儿子,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程龙讲体育标签: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承乾,隋炀帝,唐太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李恪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子,并且是李世民最爱的儿子之一。可惜造化弄人,这位皇子的身份血统实在太过敏感,加上李世民去世之前,并没有来得及打理好所有身后事。最后导致李恪的一生,无比坎坷。1.两种皇族血脉李恪的父亲李世民,雄才大略,称得上是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不过,极少有人知道的是,他母亲那边的家世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大怒诅咒,当时无人在意,最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恪,李治,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承乾,皇位

    俗话说“自古无情帝王家”,身为皇帝,在登基之前大多数都是要经历一番恶狠狠的争斗的。否则的话,没有人能够轻而易举的登上皇位。我们参考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就知道为什么了,即便是身为手足兄弟,还是要经历这一切的。就连我们熟悉的“明君”李世民,他为了登上皇位还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而他的儿子李

  • 李恪: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杨广的外孙,为何最后却会蒙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恪,李世民,隋炀帝,李承乾,长孙无忌

    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当中,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微微有些特殊。李恪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生母杨氏,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对于李恪来说,唐高祖李渊是他爷爷,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爹,而隋炀帝杨广,则是他的外祖父。这种特殊的关系,从李恪出生开始,就深刻影响了他的命运。公元619年,李恪生于长安。这一年,唐朝才刚刚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究竟有多强?为何千百年后,依旧有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李世民,李恪,长孙无忌,李治,李承乾,高阳公主

    千百年来,英雄与爱情始终是艺术作品歌颂的主题,后者让人们体会到世间的美好,而前者则被赋予了更多的壮烈色彩,即便英雄落幕,其伟大的功绩也始终让人们难以忘怀。根据“成王败寇”的逻辑,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因此许多英雄在死后其真实的经历通常也会遭到篡改,人们也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有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啥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治,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承乾,唐太宗,书法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超过千百年,这期间出现的帝王也有千百位。正因为他们人数众多,因此能让后世人们记住的,也只有那几个最出名的。其他人几乎全被埋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并未因为他们是帝王,就被人们重视。就拿唐朝一个朝代来说,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也是李世民,再不济也是他爹李渊。其实,李世民的儿子之一李恪,也是个颇

  • 徐惠君丨听黄河涛声

    历史解密编辑:020艺术观察标签:山水画,工笔画,尚辉,中国画,吴为山

    徐惠君,1973年生,江苏江阴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徐惠君师从著名美术家吴为山,从事山水画创作多年,在他的画中,黄河、海浪尤为磅礴惊鸿。为表达出水的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