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杜甫、王维,安史之乱中的盛唐诗人们,命运竟如此曲折离奇

李白、杜甫、王维,安史之乱中的盛唐诗人们,命运竟如此曲折离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林家清欢 访问量:514 更新时间:2024/1/21 7:07:38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经历了好几代的太平盛世,当地驻军和百姓都反应不及。叛军所过州县要么开城投降,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很快城破被杀,河北迅速沦陷。

由于叛军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首,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乱”之名,也称作“天宝之乱”。

这场战争持续了7年多,大唐都城长安沦陷,唐玄宗被迫逃亡入川,定成都为新都,称为“南京”。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长安宫室焚烧、十不存一,整个黄河中下游都一片荒凉,百姓无家可归。

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很多诗人的命运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比如被称为“诗家天子”的王昌龄,途经亳州时遭遇了无妄之灾,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两度出塞留下不少边塞诗佳作的岑参,满怀报国热情东归勤王,却因为直言进谏遭到贬谪,甚至被罢官,客死成都;曾与李白杜甫交好的高适,奉命随军讨伐永王李璘,俘虏李白后又拒绝了他夫人的求救,受到后人很多非议。

而盛唐诗坛最璀璨的三颗明珠,他们的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也各自遭遇了非常戏剧化的命运。

一、诗仙李白:政治乱流中的无奈小舟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54岁的李白正居住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

不久后,叛军攻击商丘,李白带着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他们先到了安徽宣城,后避难剡中(今浙江省嵊州)。之后,辗转到了溧阳、越中、金陵,最后沿长江西上,入江西庐山屏风叠隐居避祸。

身居云雾之中,李白一直渴望有人能扫平妖氛,还天下太平。当时的庐山归永王李璘管辖,他曾读过李白的诗,知道李白躲在庐山,派了一个叫韦子春的人,三次上山邀请他加入幕府。

公元757年,已经57岁的李白出山,希望能辅佐永王打回黄河去,“誓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

李白在永王的军营中,政治军事方面有什么作为并不为人所知,组诗《永王东巡歌》却被传扬天下。诗中,他记录了军队东下的壮观景象,赞颂永王的功绩,抒发了向往和平、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展示了爱国爱民的热情。

李白以为自己在为国为民贡献绵薄之力,但复杂的政治环境,怎是一位天真的诗人能够看透的呢?

公元756年农历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

躲在成都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事后才知道自己已经被迫成了太上皇。而永王李璘正遵照父皇的的命令东下金陵,半途接到新皇的命令,要求他撤回成都,守卫父亲。

李璘不肯撤兵,李亨认为自己身为帝王的威严受到了挑战,以“反叛朝廷、图谋割据”的罪名派军攻打李璘。

不久后,李璘被擒杀,军队作鸟兽散。作为永王麾下声名最高的李白,莫名其妙变成了叛贼,不得不狼狈出逃。逃到江西彭泽时被捕,押解到了九江的监狱。

公元758年冬,唐肃宗下诏判李白流放夜郎。一年以后,行经至夔州一带的李白,接到了因关中大旱而大赦天下的好消息。李白欣喜莫名,迫不及待地转身搭船,东下江陵,在船头上吟出了传世经典《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诗圣杜甫:坎坷流离中成就“诗史”之名

李白锒铛入狱时,杜甫正狼狈地从叛军的关押下策划逃离。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听到唐肃宗即位后,他北上投奔,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虏,被押解到了长安。

叛军攻入长安时,“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

由于官职低微,杜甫并没有像同时被俘的王维一样,被严加看管。被关押半年后,他亲眼看到了都城的凄惨破败,触景伤怀,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公元757年四月,郭子仪的大军从北方逼近长安。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被授官职“左拾遗”。

这个官职隶属于中书门二省,属于谏诤机构。一年后,因为参与营救平叛失败的房琯,触怒肃宗,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再也没受到过重用。

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不久后,唐军与叛军在邺城爆发战争,唐军大败,杜甫在途中看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写下了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佳作,多写于安史之乱之后。虽然自己也颠沛流离,为了温饱而饱受屈辱,但他从未将视野集中在自己的苦难之中。他对苍生投注了极大的关爱与同情,他的文字给了那些最底层的人民,那些破落荒凉的村庄,被迫分离的爱人,贫困又悲惨的家庭……

杜甫用笔记录下了那些苦难与眼泪,但也从未错过生活中渺小的美丽与幸福。

在华州,看到鸟死鱼涸、满目蒿莱,杜甫深觉得自己这么一个被贬的芥末小官,对于改变这样的局面毫无作用,不该虚占其位,于是弃官远走。

之后,他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度过了五年相对平静的生活。

安史之乱前的杜甫,有着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少,有着奔波劳碌的苦辛。但安史之乱后,看遍战火与流离的杜甫,才真正成就了他“以诗写史”的风格和沉郁顿挫的特色。

三、诗佛王维:凭借一首诗自救的“幸运儿”

王维的生卒年和李白几乎是一样,但他的一生与李白截然不同。

20岁时,王维就凭着诗歌和音乐才华受到岐王和玉真公主的赞赏,得以入仕为官。

他的前半生富贵顺遂,却在奸相李林甫上位后,频频遭到打压。在陆续丧母丧妻后,王维逐渐远离朝堂,过起了半仕半隐的生活。

安史之乱时,王维本想跟着唐玄宗一起南逃,但半途中却被叛军俘虏了。

由于诗名太大,王维受到了安禄山的重视。为了避祸,王维吃了泻药假装患病,后来又假装嗓子无法发出声音,但都于事无补。安禄山把他幽禁在菩提寺,硬给了一个“给事中”的伪职。

王维中间试图逃走,可惜失败了,再次被抓回来,强迫他受职。

公元757年秋天,唐肃宗反攻长安得胜,所有在安禄山手下任职过的官员都受到了严惩,王维却幸免于难。

王维的“幸运”,源于他凭借一首《凝碧池》的自救。

凝碧池是唐代洛阳禁苑(神都苑)最东的池名。公元756年,安禄山掳了数百名梨园子弟,在凝碧池大开筵席,用从唐宫中抢来的珍宝来装饰。

梨园子弟相对而坐,涕泪交加,奏不成曲。叛军用刀威胁,称流泪的都要斩首。乐工雷海青怒而将琵琶掷于地,面朝西方嚎啕痛哭。安禄山下令将他绑在戏马殿,支解后示众。

王维听说此事以后,心中悲愤,写下了这首《闻逆贼凝碧池作乐》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因为出自王维之手,这首诗便被悄悄流传出去,甚至传到了唐肃宗的耳中。

唐肃宗从诗中看到了他的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为他弟弟王缙平叛有功,愿意削降官职来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到宽宥。

王维被降为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但两年后便升任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

王维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他是被灾难俘虏的诗人,如同行走在悬崖间的绳索之上,却终能幸免于难。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动荡的时代里,所有人都是脆弱的个体,都有着不可控更不可预测的命运。作为对世界认知敏感度极高的文人,受到的冲击尤为剧烈。

这三位盛唐时期的文学巨匠,在讨伐安禄山时站错了队的李白,为打败仗的官员说话而被贬的杜甫,被安禄山囚禁并强迫授职的王维,他们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都遭遇过戏剧化的人生起伏,也都直面过生命受到威胁的局面。

但他们始终都怀抱着天真赤忱的爱国之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名作。

他们都是这场战争最好的见证者。

作者:林家清欢,谢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注】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更多文章

  • 千古绝句,最美五言,精选20首山水唐诗,王维独占3首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王维,唐诗,绝句,五言,杜甫,辛弃疾,山水,唐朝,画家,艺术家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最美的山水在唐诗宋词元曲中,诗人在山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获得精神上的救赎。每一首诗都赞美着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着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唐诗中的五言绝句,清丽淡雅的山水诗,一

  • 《酬张少府》王维 |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王维,酬张少府,张九龄,隐逸

    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译文】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 : 唐·王维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王维,诗作,苏轼,诗人,绘画,终南山,孟浩然,千古名句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太原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

  • 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是春来发几枝,还是秋来发故枝?

    历史解密编辑:白薯娱乐标签: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秋来

    赏读王维《相思》红豆,秋来最相思秋天来了,是万木果实丰收的季节。在一本古籍里,翻阅秋的诗词,忽然看到了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朝王维《相思》初看时,我觉得不对,因为从小读的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怎么到这里,变成了秋来发故枝呢?或者是由于秋天气肃,我马上

  • 孟浩然写“水”奔放雄伟,王维写“水”壮丽磅礴,谁的气势更足?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王维,孟浩然,杜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

    唐代大诗人王维爱写山水田园诗,他有一首著名的五律,名叫《汉江临泛》。描写自己泛舟汉江,观三湘之水汇通荆州,再与长江“九派”合流的全过程。近代学者吴山民点评:起笔有《水经注》笔意。元代方回认为这首诗:中间两联皆言景,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意思就是说,方回认为:王维诗里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

  • 李白最美的9首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名句,诗意画意不输王维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诗人,李白,画家,明月,王维,诗词,千古名句,孟浩然,长歌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评价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实,读王维的诗,有一种身在画中的感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独坐幽篁里,弱琴复长啸”、“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在王维之外,还有许多诗人也写下许多“诗中有画”的佳作。小七今天要推荐李白的10首诗,首首绝美,诗情画意

  • 读王维的《洛阳女儿行》,感受唐代盛极一时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二小姐标签:王维,洛阳女儿行,西施,浣纱,诗人

    有着“诗佛”之美称的诗人王维,笔下的诗句要么是空灵的,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要么是唯美的,比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要么是雄浑壮阔的,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在早年,他也曾用过华丽的文笔,写下过极具批判深度的诗词。这首诗,就是《洛阳女儿行》。那时候,王维才十六岁,正住在和他

  • 王安石的一首冷门诗,全诗平易而深婉,很有王维山水诗的境界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王维,唐人,诗人,鸟鸣,唐朝,王安石,山水诗,散文家,千古名句

    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下面这首《钟山即事》,就是变法失利后,王安石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有感而作。它描绘钟山春时的眼前景物

  • “诗佛王维”:晚年一首诗,参破红尘,人生的归处尽在此间

    历史解密编辑:回不去的往昔标签:王维,孟浩然,隐士,张九龄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明月,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写在前面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皆取自梵语。因受母亲影响,王维几岁开始就吃斋念佛,很早便有隐居归隐田园之心,也一度隐居淇上,奈何妻子早逝,对他打击颇大,后又入朝为官,仕途也颇为坎坷。正所谓: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在盛唐,王维的名气比

  • 王维最澄澈空灵的一首诗,字字禅意,抚慰世人12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诗人,王维,诗词,彻悟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别想太多,好好生活。也许日子过着过着就会有答案,努力走着走着就会有温柔的着落。”对时常深陷焦虑、迷茫旋涡的当代人来说,“别想太多,好好生活”有时就是一味最好的良药。它让我想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者表达的,其实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