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唐诗与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两颗明珠。
唐朝被称作诗的时代,期间涌现出许多流传至今的著名诗人。
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都是唐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文至今仍被口口传颂,令人诧异的是有如此盛名的诗人,还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还同时为一位名将作诗歌颂。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唐朝这位名将,一生功绩不菲,在安史之乱时却投靠了安禄山,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除了李白、杜甫、王维之外,还有多位诗人为其作诗,他就是唐朝时期的名将,哥舒翰。
哥舒翰是西突厥突骑施人,也是现在的新疆库车人,他复姓哥舒,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757年。
《旧唐书·卷一百四·列传第五十四》:翰家富于财,倜傥任侠,好然诺,纵蒲酒。年四十,遭父丧,三年客居京师,为长安尉不礼,慨然发愤折节,仗剑之河西。初事节度使王倕。
根据《旧唐书》记载,哥舒翰家中财产丰盈,年少时就是个富家公子哥,但他平生最重承诺,因此结交不少义士。
到了四十岁时,父亲去世,他在京师客居三年,却遭到长安尉轻视怠慢,这让他有些愤愤不平。
之后,哥舒翰立志从军,加入了河西军,在节度使王倕手下做事。
公元747年,哥舒翰因屡次击败吐蕃,被提拔为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
公元749年,哥舒翰在石堡城之战中取得大捷,这是唐朝与吐蕃的一场战役,此战,唐朝为了夺得吐蕃军事重地石堡城而开战,吐蕃举国守之。
在唐朝取得胜利之后,名将王忠嗣认为,石堡城易守难攻,吐蕃倾尽全国之力坚守,强攻必将损失惨重。
唐玄宗不听,于是派哥舒翰攻打石堡城。
两军交战,吐蕃军得利于地势,致使唐军伤亡惨重,饶是如此,唐军还是如期攻下了石堡城,但据唐书记载,此战唐军死伤了数万人马。
哥舒翰大胜,唐玄宗很高兴,对哥舒翰大肆封赏,什么豪宅庄园,天材地宝,就连哥舒翰的儿子,也被封了个五品官。
后来,哥舒翰又相继攻下了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占领了黄河九曲,他由凉国公,直接被封为西平郡王。
公元754年,哥舒翰升为太子太保,又加实封三百户,兼任御史大夫。
安禄山谋反,封常清、高仙芝战败后,唐玄宗便寄希望于哥舒翰,希望哥舒翰还能像征战吐蕃时那么勇猛,但哥舒翰却是有苦说不出。
前文史料中就曾提到,哥舒翰喜爱饮酒,纵情声色不加节制,洗澡时突然中风,身体不能行动,因此到京师养病。
然而唐玄宗却认为,军中只要有哥舒翰在,就一定能够胜利,为此,唐玄宗不但亲自到勤政楼送行,还让群臣送行至郊外,送行的旗帜足足排列了两百多里地。
哥舒翰因病不能管事,部下争当指挥,军令不能统一,军队不齐心,纪律差,没有斗志。
当时,安禄山虽然攻占了河北、洛阳,但他不得人心,哥舒翰认为,只要静待时变,等到安禄山自己内部出现问题,即可不战而胜。
唐玄宗身边的杨国忠与哥舒翰有间隙,于是胡乱劝说唐玄宗,让哥舒翰出潼关迎战安禄山。
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认为,哥舒翰一旦出了潼关,京城出现问题,天下可就不保了,他们一致请求让哥舒翰继续镇守潼关。
唐玄宗不听,坚持让哥舒翰出潼关,公元756年,哥舒翰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大哭着带军出了潼关。
哥舒翰带了二十万大军,战败后清点人数时,仅仅只剩下了数千人,就连他自己,被戴上刑具,送到了洛阳。
当时,整个长安都十分震惊,唐玄宗也急忙落荒而逃。
安禄山见到哥舒翰后,顿时感到扬眉吐气,因为这哥舒翰向来与安禄山不和,看不起他,于是安禄山问哥舒翰,有什么感慨。
哥舒翰直接跪拜请罪,称安禄山是开创天下的皇帝,只是当今天下未定,他愿意帮助安禄山招降众将。
结果可想而知,众将非但不买账,还纷纷谴责哥舒翰,不肯守节而死。
至此,哥舒翰晚节不保,安禄山得知哥舒翰没能劝降成功,于是将哥舒翰关押了起来。
公元757年1月,安禄山被嫡次子安庆绪所杀,同年,唐军收复了洛阳,安庆绪带着哥舒翰渡过黄河,直到战败后,安庆绪直接处死了哥舒翰。
结语
一生战功赫赫,结果却晚节不保,投靠了叛军安禄山,据史料记载,哥舒翰一贯和安禄山、安思顺不合,唐玄宗还经常撮合他们。
饶是如此,唐朝也有很多诗人都为哥舒翰作诗赞誉。
比如李白的“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王维的“而上将有哥舒大夫者,名盖四方,身长八尺,眼如紫石棱,须如猬毛磔。”
杜甫的“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数名诗人,都为其歌功颂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