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尘世中的隐者——王维

尘世中的隐者——王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闪闪明 访问量:2860 更新时间:2024/1/16 6:33:05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当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了水的尽头不必焦虑、无需担心,且就放下心事,索性坐下来看行云变幻。多么的随性,多么的豁达,充满了闲情逸致。是不是很羡慕诗人的心态,向往诗人这样的生活。不过,这样的云淡风轻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经历过了风起云涌之后才换来的短暂宁静。

公元701年,王维出生于五大望族之一的王氏,因母亲笃信佛教,所以从佛经中给他取名王维,字摩诘,寓意“净”。也许王维的母亲也不会想到“维摩诘”这三个字真的影响了王维的一生。

良好的家庭加之充盈的天赋,让王维自幼便能弹奏各式乐器,作诗,书法,音乐样样精通。不过命运并不想让一个天才的人生一帆风顺,于是,王维九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家道中落,母亲不得不变卖房产,带着王维兄妹六人回娘家生活。

孤儿寡母,生计艰难,身为长子的王维,必须要承担起兴盛家族的责任。于是公元715年,年仅十五岁的王维背井离乡,只身来到长安游历,寻求入仕之道。由于少年王维出身显赫,兼家学深厚,又精通音律、书画,用“妙年洁白,风姿都美”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所以王维在长安并没有像白居易“京城米贵,居大不易”的经历,而是受到各大名流的追捧,达官贵人的热烈欢迎,不久就成为了岐王宅里寻常见的座上宾。17岁的王维因为长安城重阳节的浓烈氛围,激发起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于是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凭借着这首诗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赏识,进而举荐他参加科考,正式准备迈入仕途。王维的才华并没有得到辜负,19岁中举,21岁状元及第。刚刚二十岁出头的王维,一时间风光无限。他的起点已经是当时众多“怀才不遇”的文人渴望又难以企及的终点。王维考中解元后,被任命为太乐丞,掌管宫廷礼乐方面的事务。

这第一份工作,却直接导致了王维的命运出现了转折点。太乐署的艺人当众舞黄狮子,而明黄色是皇家专用的颜色,黄狮子舞只有皇帝才能看。因此,王维在此事件中受到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由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初入仕途就遭遇贬谪,在离京的这段时间王维的心态开始出现变化,开始到处游山玩水,进入闲居期,开始第一段隐士生活。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归嵩山作》就是王维在此期间所作,通过描写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他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维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山水草木所带来的惬意,心中的隐世想法开始渐渐萌生、壮大。

王维还没有开始真正的隐世之旅,却又再次开始了仕途生涯。35岁的王维被宰相张九龄提携官拜右拾遗,王维整理好心情,准备在仕途上大展身手。不过命运不想王维的生活再次平静,或者是觉得像王维这样的天才,应该写一些边塞军旅诗留给后世。于是张九龄被罢相,连带着王维等被张九龄所提携的人,都被当权的李林甫一党所排挤,所以王维便被安排去了边塞。

边塞的苦寒生活没有将王维击倒,反而让王维看到了大自然雄浑壮美的一面,使得王维的心胸更加的开阔,心境更加趋近完美。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使至塞上》就是王维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王维的心境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长安被叛军攻陷,50多岁的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被俘时,王维偷偷写下一首《凝碧池》来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被俘之悲,所以等到战乱平息后,王维才得以被宽恕。这次的至暗经历终于使王维的心境臻于完美,所以他建立了属于他的辋川,辋川之于王维,是一个完美选择,一个可以随时后退一步,却又不至于要跟现实鱼死网破的角落。王维一生最美的诗,大都是写的辋川。在这里,他的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与宁静,从宁静中生发出自在与喜乐,从喜乐中悟到生命的生机与灵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表面上,辋川像一个出世的桃源,但内核其实是入世的。王维并没有痛快地归隐辋川,他曾一次次地来到辋川,带着喜悦或忧愁,他也曾一次次离开辋川,恋恋不舍地在船上不住回头。虽然每一次离开或者归去,王维都不那么痛快,但是他的魅力在于,把这种不痛快活出了诗意,让那些自以为痛快的人都自愧不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多么符合当下大多数人对生活的写照——既有自己安静的一隅,又不得不随时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例如下班回家上楼前那可以抽一支烟的车子或者是临睡前镜子前那把用来卸妆的椅子,又何尝不是属于我们的辋川呢。

我们的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完全的归隐;也做不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完全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所以,我们也只是能像王维一样,在尘世中做个隐者,自洽于内心,又得融于世俗。

更多文章

  • 王维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标签:王维春,纪委,市委政法委,审查

    寿光市委政法委四级调研员王维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寿光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来源:潍坊市纪委监委网站编辑:赵曼

  • 唐诗三百首第33首:《山居秋暝》王维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王维,山居秋暝,唐诗,诗词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您可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 读王维《过香积寺》有感

    历史解密编辑:洋洋果果梦标签:王维,过香积寺,云峰,香积寺,诗人,唐朝,艺术家,画家

    读 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看似一篇普通的游记,但蕴含诗人自己的深思。山寺是参禅之所,处幽静,也正是诗人自己内心对于禅理的悟道,才能够领略这禅寺宁静之幽趣。也就是说正因为已经悟道,处处可以是香积寺,知不知道真正的

  • 王维:50岁大彻大悟,写下2句诗,被誉为“诗佛”

    历史解密编辑:有画说艺术标签:王维,孟浩然,诗作,裴迪,诗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知道这句诗是出自哪位诗人之手吗?很多人对这句诗感觉很熟悉,但却想不起到底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作,估计你也一时半会想不起这句诗的出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收录于《全唐诗》的第一百二十六卷,是王维代表朝廷慰问边塞守军过程中所创

  • 1904年,恶霸县令王维勤即将被凌迟的照片,慈禧亲自下旨要求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敏敏的旅途标签:王维勤,慈禧,县令

    1904年,“恶霸县令”王维勤即将被“凌迟处死”的照片,他是慈禧太后亲自下懿旨要求凌迟处死的。星爷有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叫《九品芝麻官》,电影讲述的是恶霸常威谋害戚家全家十三口,而最后被狗头铡处死的故事,而王维勤身为读书人,又是后备县令,身为一方父母官不为老百姓谋福祉,却因为和同村李际昌闹矛盾,而借机杀

  • 诗意人生:探寻王维一生的诗歌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大鱼爱历史标签:王维,李白,杜甫,画家,诗人,唐朝,宋之问,白居易,张九龄,诗意人生,诗歌之旅,千古名句

    唐代诗歌被视为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和王维则被誉为唐诗“四大家”。李白的豪放侠客形象,深受年轻人追捧,尤其是他的《侠客行》。而我最近比较欣赏王维的诗,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或许是因为王维的诗给了我一些启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诗佛-王维。说起王维,他在唐代时期并不出名,就像一个隐士

  • 王维雨夜无法入睡,写了一首充满智慧的诗,字字是生命的真谛

    历史解密编辑:玉露之声标签:王维,一首,李白,刘禹锡,道家,诗人

    王维的诗向来以充满禅意而为世人所知,我们读他的诗,总能在他的诗中读出空灵通透的意韵,总能在他的诗中读出深刻睿智的人生感悟,总能在他的诗中读出与众不同禅中深意。正因如此,所以自唐朝以来,王维的诗就感染着无数人,而他在人们的心中也是神一样的存在,在文坛上的地位就更毋庸置疑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千百年来王

  • 王维:佛于尘世盛开的一朵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王维,盛开,杜甫,诗人,画家,唐朝,孟浩然,张九龄,唐玄宗,玉真公主,千古名句

    ①唐玄宗开元九年(721)春,京师长安,惠风和畅,百卉含英。“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大唐帝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帝都长安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更加巍峨肃穆。此刻,朝廷正在长安东南的曲江举行盛大宴会,奖掖新科进士,这就是极负盛名的曲江宴,也是长安人民每年倾城而出的日子,他们都想一睹新科

  • 唐诗三百5.王维小传

    历史解密编辑:淀乡十八公标签:王维,李林甫,唐诗,张九龄

    唐诗三百5.王维小传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父亲王处廉,官汾州司马,搬家到蒲(今山西永济县),遂为蒲州人。母亲博陵崔氏,师事佛教禅宗北宗神秀的弟子大照禅师三十多年,这对王维以后的虔佛避世颇有影响。王维早慧,少年作品即很出色,如15岁《过秦王墓》、17岁《九月九日忆山

  • “诗佛”王维,晚年顿悟,一首诗放下所有,写出了人生的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宁茹观娱标签:王维,李白,李林甫,杜甫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他是天之骄子,15岁便名满京师,17岁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且他的一生也因为这首诗而埋下了伏笔。但真正让他出名的,反而不是他的诗篇,而是他过人的绘画和音乐天赋。他的山水画有“南宗鼻祖”之称,曾根据梵语在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