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的智慧:部将前来辞行,竟待之像奴仆!事后发现果然高明

郭子仪的智慧:部将前来辞行,竟待之像奴仆!事后发现果然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他和她的事 访问量:1698 更新时间:2023/12/27 20:19:25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他长期掌握唐朝军权,手下将士都服从他的指挥,而皇帝虽然猜疑,但是没有痛下杀手,反而让得到了善终。郭子仪之所以可以成为世人崇拜的偶像,名声传扬后世,离不开他的高情商与高智商,正是在双商极高的基础上,郭子仪才能够在诡谲的朝堂之上生存。

​而郭子仪的智慧从具体小事中就能体现,他的部将前来辞行,即将离开赴任他职,郭子仪非但没有温言相劝,反而像对待奴仆一样,态度很恶劣。这种做法看起来很不妥当,但是细细品味的话,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大智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缘由!郭子仪生平郭子仪早年间以武举入仕,担任九品武官,可以说起点很低。但是他没有放弃,一点点积累功劳往上爬,历经多年终于执掌一方军权,在军队之中有了地位。这个时候郭子仪的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卸任了官职。突然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被紧急召回,担任朔方军的统帅,收复失地,打击叛军。朔方军是郭子仪的旧部,他曾经在这里当过高级军官,这次回来带领熟悉的部队,上手十分容易,很快就收复了山西的部分郡县,打通了东西通道。

安史之乱第二年,郭子仪被派往河北地区平叛,他稳扎稳打,和李光弼互相配合,打得安史叛军找不到北。前线这边捷报频频,长安那里却出了乱子,潼关被攻破,天子逃亡蜀都,太子即位,郭子仪必须后撤稳定军心。获得了名分之后,郭子仪继续进攻,开始收复长安和洛阳,中间有一些挫折,郭子仪的儿子战死沙场,他也经历了败仗,受到皇帝的处分。但是大敌当前,郭子仪还是继续在军中战斗,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大部分领土,残余的叛军退缩到河北。

大唐能够镇压安史之乱,郭子仪居功甚伟,朝廷虽然对他有许多嘉奖,但是心中也有猜忌,害怕郭子仪功高盖主,引发祸乱。因此在一些小人的挑唆下,郭子仪的军权被卸下,自己也被召还京师,秘密监控。然而前线没有了郭子仪之后,剩下的将领好像不知道怎么打仗了一样,兵败如山倒,竟然让安史叛军死灰复燃,再度攻占了洛阳。屋漏偏逢连夜雨,吐蕃等游牧民族又开始入侵,刚刚安稳下来的大唐江山又一次被战乱笼罩。无奈之下,皇帝只能再一次请郭子仪出山,郭子仪不负众望,在万分危难之际救下了皇帝,并且打退前来进犯的各路军队,保全了大唐天下。这个时候郭子仪的岁数已经很大了,身体虚弱,皇帝也对这个老臣彻底放心,给他加了许多荣誉,让他陪侍身边,781年,郭子仪去世。

对待手下像对待奴仆一样郭子仪能够得到善终,那么日常的举动肯定十分小心,不给敌人留下把柄,他的各种动作都是富有深意的,需要仔细揣摩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含义。这里就有体现郭子仪智慧的小故事,验证了他的谨慎。有一次,郭子仪的下属们被皇帝调往他处,临行前去拜访老上司。郭子仪本想照常接待他们,可是郭府女眷们还没有洗漱完毕,不方便见人。这个时候郭子仪就指使着手下帮忙打水侍奉郭家女眷,长时间的积威之下,一大群沙场粗汉小心翼翼地做起了下人的活计,让人惊掉了一地眼球。

按照礼制来说,郭子仪的命令并不妥当。首先是男女大防的问题。古代成年男女之间必须要保持距离,否则女子的声誉就会受到影响,对男子的风评也不好,更何况是郭子仪的家属亲眷,礼仪规矩万万不可少。郭子仪却没有当回事,直接命令下属端水侍奉,令人费解。其次是古代男女的地位问题。即便郭子仪的女眷地位再高,他的下属们也是男性,在封建社会中天然比女性高一档次。而且这些下属都有官职在身,和普通奴仆不可相提并论,让他们做这些下人应该做的事情有些侮辱人了。最后是尊重人的问题。下属们对老上司有感情,于是在赴任之前跟上司道别,这种情谊很不一般,理应珍惜。郭子仪这样做却是和人结仇,完全不尊重人,下属们面子上不会发作,可是之后就不会再那么敬重他了。

郭子仪的做人智慧如果真把郭子仪当傻瓜的话,那么就小看这位中兴名臣了,郭子仪的人生智慧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他对待事物的看法十分独到。郭子仪想到了皇帝的猜忌,想到了自己功劳太高,皇帝内心忧虑。于是自己把事情做绝,对待下属像奴仆一样,和老部下们结仇,这样就能安皇帝的心,打消猜疑和勾心斗角,免除自己死于非命的下场。除了这些,郭子仪在生活中还有其他自污的举措,比如说奢侈无度,爱好美女等等,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有污点的人,能让皇帝抓到自己的把柄,这样皇帝就能安心,君臣两人就能平静的坐下来交谈,而不至于剑拔弩张。

郭子仪的确情商颇高,他清楚自己的地位,用自嘲自污的手段让自己置身政治漩涡之外。爱财好色不爱政,军功显赫不在乎,在乎美女和元宝。这样也让帝放了他的心,也会给他想要的,自己也能逍遥自在,两全其美。皇帝肯定会有各种试探之举,郭子仪没有心烦厌恶,接受了君主的考验,最终顺利过关,得以善终,这种成就古往今来很少有人能够达成,一个权臣能够全身而退,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结语:如果郭子仪不愿意放权,没有私德上的缺陷的话,皇帝肯定不会这么放心,这样对皇帝的地位造成了威胁,两人之间就会爆发矛盾,最后君臣猜忌,处处争斗,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那个时候的结局可就不太美妙了。郭子仪做事的情商的确值得后人流传学习,在君王面前从不卖弄聪明,识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私下里的品德也不完美,有污点,让皇帝能够安心,这就是最好的为人处世之道。您又是如何看待郭子仪的处世之道的呢?

更多文章

  • “打金枝”没那么温馨,它是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暗中角力,充满杀机

    历史解密编辑:宝读的大春秋标签:皇帝,郭子仪,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打金枝,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郭子仪七十大寿的时候,七子八婿携家带口都来给老郭拜寿,唯独第六子郭暧孤零零地一个人给父亲行大礼。郭暧并不是快乐的单身汉,他之所以孤身一人,是因为老婆的谱太大,人家是皇帝的女儿,以“君不能拜臣”为由,拒绝给老公公跪拜。在兄弟姐妹们面前,郭暧丢尽了面子。于是小伙子喝大了,回到家借着酒兴就把老婆升平公主给

  • 大唐名将郭子仪,年近七旬笑纳皇帝赏赐的6名美人,一切只为自保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皇帝,李亨,唐朝,郭子仪,安禄山,唐玄宗,哥舒翰,李世民,五代十国

    纵观历代王朝,功高震主者鲜有善终,连“兵仙”韩信也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真正的智者往往会选择急流勇退,譬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在助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后选择离开,西汉时期的张良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后很少过问朝堂政事。地位越高越容易受到别人的陷害、忌恨,尤其是那些战功卓著的名将,在军中的影响力甚至比皇帝还要

  •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三次拒绝当尚书令,却求赏赐六位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斌哥聊史标签:太守,唐朝,郭子仪,唐肃宗,唐代宗,尚书令,节度使,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了不起的将军,郭子仪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一位,他对唐朝贡献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再造李唐王朝,据说唐代宗曾经说“如果郭子仪想当皇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事实上唐代宗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能够延续,几乎是全凭郭子仪一己之力,郭子仪生于陕西华县,祖籍是山西太原,他的祖上在隋朝

  • 大将功高震主就会下场凄惨吗?看看郭子仪、韩世忠,似乎也不一定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岳飞,金人,唐朝,诗人,郭子仪,韩世忠,慕容恪,古典乐,完颜宗弼

    《周生如故》小南辰王由任嘉伦主演的电视剧《周生如故》近日热播,他所饰演的小南辰王周生辰手握重兵,年纪轻轻就已战功赫赫。可是尽管他忠心不二,心怀天下,依然被皇室猜忌,最后剔骨身死,令人唏嘘心痛。这似乎让我们觉得,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来说,功高震主就会下场凄惨,仿佛是他们的宿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我

  • 皇帝欲重赏75岁郭子仪,郭老:请赐6个美人,10年后才知手段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皇帝,平定,军衔,郭子仪,唐玄宗,李世民,唐代宗,郭沫若,科学家,民国作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讲的就是历朝历代功臣的宿命。那些领兵打仗,平定叛乱,开疆拓土的名将们大都没有好下场,毕竟功高盖主,怎能不让君王有所忌惮呢?但是历史上还是有很多聪明的将军,他们十分精明,对皇帝的心思揣摩的很到位。每当这些将军立了大功之后,就得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脑袋了。秦国的王翦每次出

  • 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85岁才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亨,代宗,唐朝,郭子仪,安禄山,李光弼,节度使,唐玄宗,大唐中兴,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古代雄将良才辈出,但他们大多数都没有落得好下场,只因皇帝担心大将功高盖主,自己皇位坐不安稳。韩信助刘邦赢得天下,却因自己兵权强大而被吕后等人猜疑,最终被设计死于长乐宫,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唐朝自太宗起就保持兼容并蓄,使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段长期的盛世局面,但到玄宗李隆基时期,安史之乱使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 唐代宗问75岁的郭子仪:你有什么想要的?郭子仪答:我要6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代宗,郭子仪,唐肃宗,皇帝,安禄山,军事制度,唐朝,中国军事制度

    公元763年,持续了整整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动荡不安的大唐江山也恢复了平静和安宁。在这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立下功劳最大的莫过于是名将郭子仪了,这个已经75岁的老人披甲出征,悍不畏死,可谓是忠勇双全。为了感谢这个郭子仪做出的奉献,唐代宗亲自接见了他,并询问他可有什么想要的。让周围人跌破眼镜的是

  •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为何不借郭子仪余威荡平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郭子仪,安史之乱,平定,唐朝,史思明,安庆绪,余威,五代十国,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标志,如非名将郭子仪的力挽狂澜,大唐极有可能就此画上终止符。郭子仪是历史上少有的名将,用兵如神且忠心不二,即使立下了再造大唐的功劳也没有做出任何僭越的行为。安史之乱虽然是平定了,但是仍有不少残余的叛军依旧割据在河朔地区,依旧保存了强大的实力,只是名义上归属大唐。之后唐朝的

  • 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活到了85岁

    历史解密编辑:球球先生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安禄山,安史之乱,平定

    唐朝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大唐盛世也被后世给予超高的评价。而在国际上,唐朝也极富盛名,我们至今还在被外国人冠以唐人的称呼,皆是因为大唐之功,唐朝曾开创了两个盛世,也诞生了唯一一位女皇帝,单单就这份功绩,都是其他朝代所难以望其项背的。李渊建立了唐朝,李世民壮大了唐朝,尤其是凭借着其文治武功,让北方诸

  • 郭子仪:所有的福气,都藏在厚道里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皇帝,代宗,郭子仪,李光弼,安禄山,史思明,仆固怀恩

    公元764年,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名将李光弼,正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因为鱼朝恩的陷害,皇帝早已不信任他。一道道的急诏催他进京,可他却迟迟拖延未去。耻辱、惭愧、忧郁消耗着他的生命,最终他在忧愤中怅然离世。那一年,他57岁。仅仅一年以后,那位曾在安史之乱中牺牲了46位家人的名将仆固怀恩,因受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