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他长期掌握唐朝军权,手下将士都服从他的指挥,而皇帝虽然猜疑,但是没有痛下杀手,反而让得到了善终。郭子仪之所以可以成为世人崇拜的偶像,名声传扬后世,离不开他的高情商与高智商,正是在双商极高的基础上,郭子仪才能够在诡谲的朝堂之上生存。
而郭子仪的智慧从具体小事中就能体现,他的部将前来辞行,即将离开赴任他职,郭子仪非但没有温言相劝,反而像对待奴仆一样,态度很恶劣。这种做法看起来很不妥当,但是细细品味的话,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大智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缘由!郭子仪生平郭子仪早年间以武举入仕,担任九品武官,可以说起点很低。但是他没有放弃,一点点积累功劳往上爬,历经多年终于执掌一方军权,在军队之中有了地位。这个时候郭子仪的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卸任了官职。突然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被紧急召回,担任朔方军的统帅,收复失地,打击叛军。朔方军是郭子仪的旧部,他曾经在这里当过高级军官,这次回来带领熟悉的部队,上手十分容易,很快就收复了山西的部分郡县,打通了东西通道。
安史之乱第二年,郭子仪被派往河北地区平叛,他稳扎稳打,和李光弼互相配合,打得安史叛军找不到北。前线这边捷报频频,长安那里却出了乱子,潼关被攻破,天子逃亡蜀都,太子即位,郭子仪必须后撤稳定军心。获得了名分之后,郭子仪继续进攻,开始收复长安和洛阳,中间有一些挫折,郭子仪的儿子战死沙场,他也经历了败仗,受到皇帝的处分。但是大敌当前,郭子仪还是继续在军中战斗,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大部分领土,残余的叛军退缩到河北。
大唐能够镇压安史之乱,郭子仪居功甚伟,朝廷虽然对他有许多嘉奖,但是心中也有猜忌,害怕郭子仪功高盖主,引发祸乱。因此在一些小人的挑唆下,郭子仪的军权被卸下,自己也被召还京师,秘密监控。然而前线没有了郭子仪之后,剩下的将领好像不知道怎么打仗了一样,兵败如山倒,竟然让安史叛军死灰复燃,再度攻占了洛阳。屋漏偏逢连夜雨,吐蕃等游牧民族又开始入侵,刚刚安稳下来的大唐江山又一次被战乱笼罩。无奈之下,皇帝只能再一次请郭子仪出山,郭子仪不负众望,在万分危难之际救下了皇帝,并且打退前来进犯的各路军队,保全了大唐天下。这个时候郭子仪的岁数已经很大了,身体虚弱,皇帝也对这个老臣彻底放心,给他加了许多荣誉,让他陪侍身边,781年,郭子仪去世。
对待手下像对待奴仆一样郭子仪能够得到善终,那么日常的举动肯定十分小心,不给敌人留下把柄,他的各种动作都是富有深意的,需要仔细揣摩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含义。这里就有体现郭子仪智慧的小故事,验证了他的谨慎。有一次,郭子仪的下属们被皇帝调往他处,临行前去拜访老上司。郭子仪本想照常接待他们,可是郭府女眷们还没有洗漱完毕,不方便见人。这个时候郭子仪就指使着手下帮忙打水侍奉郭家女眷,长时间的积威之下,一大群沙场粗汉小心翼翼地做起了下人的活计,让人惊掉了一地眼球。
按照礼制来说,郭子仪的命令并不妥当。首先是男女大防的问题。古代成年男女之间必须要保持距离,否则女子的声誉就会受到影响,对男子的风评也不好,更何况是郭子仪的家属亲眷,礼仪规矩万万不可少。郭子仪却没有当回事,直接命令下属端水侍奉,令人费解。其次是古代男女的地位问题。即便郭子仪的女眷地位再高,他的下属们也是男性,在封建社会中天然比女性高一档次。而且这些下属都有官职在身,和普通奴仆不可相提并论,让他们做这些下人应该做的事情有些侮辱人了。最后是尊重人的问题。下属们对老上司有感情,于是在赴任之前跟上司道别,这种情谊很不一般,理应珍惜。郭子仪这样做却是和人结仇,完全不尊重人,下属们面子上不会发作,可是之后就不会再那么敬重他了。
郭子仪的做人智慧如果真把郭子仪当傻瓜的话,那么就小看这位中兴名臣了,郭子仪的人生智慧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他对待事物的看法十分独到。郭子仪想到了皇帝的猜忌,想到了自己功劳太高,皇帝内心忧虑。于是自己把事情做绝,对待下属像奴仆一样,和老部下们结仇,这样就能安皇帝的心,打消猜疑和勾心斗角,免除自己死于非命的下场。除了这些,郭子仪在生活中还有其他自污的举措,比如说奢侈无度,爱好美女等等,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有污点的人,能让皇帝抓到自己的把柄,这样皇帝就能安心,君臣两人就能平静的坐下来交谈,而不至于剑拔弩张。
郭子仪的确情商颇高,他清楚自己的地位,用自嘲自污的手段让自己置身政治漩涡之外。爱财好色不爱政,军功显赫不在乎,在乎美女和元宝。这样也让帝王放了他的心,也会给他想要的,自己也能逍遥自在,两全其美。皇帝肯定会有各种试探之举,郭子仪没有心烦厌恶,接受了君主的考验,最终顺利过关,得以善终,这种成就古往今来很少有人能够达成,一个权臣能够全身而退,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结语:如果郭子仪不愿意放权,没有私德上的缺陷的话,皇帝肯定不会这么放心,这样对皇帝的地位造成了威胁,两人之间就会爆发矛盾,最后君臣猜忌,处处争斗,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那个时候的结局可就不太美妙了。郭子仪做事的情商的确值得后人流传学习,在君王面前从不卖弄聪明,识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私下里的品德也不完美,有污点,让皇帝能够安心,这就是最好的为人处世之道。您又是如何看待郭子仪的处世之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