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所有的福气,都藏在厚道里

郭子仪:所有的福气,都藏在厚道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 访问量:1176 更新时间:2024/1/22 17:37:28

公元764年,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名将李光弼,正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因为鱼朝恩的陷害,皇帝早已不信任他。一道道的急诏催他进京,可他却迟迟拖延未去。耻辱、惭愧、忧郁消耗着他的生命,最终他在忧愤中怅然离世。

那一年,他57岁。

仅仅一年以后,那位曾在安史之乱中牺牲了46位家人的名将仆固怀恩,因受猜忌,被迫谋反,最终病死。

多年以后,雍正帝在杀年羹前,曾一语道破玄机:

“凡人臣者,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古功臣多悲剧。

然而,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例外。

他的名字,是郭子仪

史家曾用一句话评定他的一生:“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郭子仪的人生,就是对“厚道”最好的注解。

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官至太尉、中书令,之后又被封为汾阳王,可谓权倾一时;

他受历代皇帝封赏极多,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不可胜记,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财产;

他子孙满堂,多到后辈来问安,他都叫不出名字,只是含笑点点头。他的子婿中,有很多都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七子郭暧还娶了皇帝的掌上明珠升平公主

如此大富大贵,却能做到有权不遭猜忌、有名不招是非、有钱不拉仇恨,最终还以85岁的高龄寿终正寝,可谓是荣宠一生。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生活里,我们翻山越岭,却常有生不逢时的想法;我们登舟涉水,总抱怨自己没有好福气。

殊不知,人生路上没有运气,只有因果。你所有的好福气,都藏在了厚道里。

不抱怨的人生,就有无限可能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史思明势如破竹,直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

在唐王朝生死存亡之际,郭子仪横空出世,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而这一年,他已经59岁。

就在一个朝代的生死存亡之际,郭子仪临危受命,屡出奇招,以一己之力延续了唐王朝的辉煌。

然而,为人臣者,最怕的就是功高震主。当皇帝对你已经赏无可赏,再赏就只能把江山赏给你时,你的末日便到了。

对于郭子仪,几任皇帝不是没有忌惮过。

安史之乱还未完全平定,唐肃宗就听信了鱼朝恩的谗言,把相州之败归到了郭子仪的头上,夺取郭子仪的军权。郭子仪的部下群情激昂,可他却像不关己事一样,毫无怨言地当起背锅侠,乖乖回家做起了闲官。

到了肃宗末期,郭子仪一度被重新起用。可是好景不长,肃宗驾崩,代宗即位,新皇帝又对郭子仪颇多忌惮。他不仅罢免了郭子仪的职位,还叫他去给过世的先皇守墓。

对于这个有着“再造大唐”之功的大臣,两任皇帝就这样视之为厕纸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可是郭子仪还是没有抱怨,他只是默默地把先帝所赐的一千多件诏书汇编成册,交到了代宗的手中,还说这是郭家子孙的传家之宝。

代宗很感动,主动检讨自己“大德不明”,还出言安抚郭子仪。

天下无事时,郭子仪移交权柄,坦然离去;国家有难时,他毫无怨言,挺身而出。便这样,郭子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点证明自己的忠心,一点点地让皇帝放心。

后来,代宗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还真真正正地把郭子仪当成了自家人。

京剧里有一出经典的剧目叫《打金枝》,讲的就是郭子仪的故事。郭子仪八十大寿之时,公主自恃皇家身份不肯去拜寿,让郭暧丢了颜面。郭暧趁着酒劲打了公主,还出言不逊:“你不就是仗着你爹是皇帝吗?我爹还看不上这位置呢!”

这可是大逆不道的混账话!公主一听,气得回宫告状。可代宗笑笑说:“驸马没说错,要是郭令公想当皇帝,天下早就姓郭不姓李了!”

虽然皇帝通情达理,可郭子仪听闻这事儿,还是吓得不轻,连忙带着儿子负荆请罪。没想到皇帝不以为意,还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小两口吵架气头上的话,别当一回事儿。”可见,此时的代宗早已解除了对郭子仪的猜忌,真正地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家公。

读过郭子仪的故事才知道,原来,不抱怨的人生,才是最好的成全。

半生蛰伏,默默无闻,郭子仪没有抱怨,只为等待那一鸣惊人的时刻;

功成身退,遭遇不公,郭子仪没有抱怨,于是将危机变成了转机。

人生在世,谁人没经历苦雨寒箫的哀怨,谁人没感受过月落乌啼的失落。但聪明的人,从不会一副苦瓜相,满腹愁心肠。而是闭上抱怨的嘴,迈出实干的腿,用实际行动去自渡,从而将自己摆渡到成功的彼岸。

心里有光的人,从来不惧黑暗

都说“枪打出头鸟”,郭子仪有“再造大唐”之名,自然也引起了小人们的忌惮和妒忌。

宦官鱼朝恩,是肃宗身边的“红人”,又对代宗有拥立救驾之功,在朝中很吃得开。但这个人心眼特别小,他看到郭子仪有平叛之功,内心很嫉妒,于是千方百计地与郭子仪作对。

相州作战,鱼朝恩不懂军事还胡乱指挥,导致相州大败,结果鱼朝恩把黑锅全推到了郭子仪的身上,害得郭子仪被夺兵权。

尔后,鱼朝恩听信江湖术士的话,说郭子仪堵了他的官运,结果竟差人挖了郭子仪家的祖坟。

再之后,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同游章敬寺,设下了鸿门宴,目的是想对郭子仪不轨,斩草除根。

面对鱼朝恩的步步紧逼,郭子仪是如何应对的呢?

当鱼朝恩害得他被解兵权时,他不怨不怼,高高兴兴地回家做起了闲官;

当鱼朝恩掘了他家的祖坟,朝廷万分紧张,担心他会被激怒而发生兵变,可他却把责任往自己的身上揽,说自己领兵在外,管教不严,手下官兵也掘了别人家的坟墓。如今自家坟被掘,不怨别人,这是报应。

当鱼朝恩打算设下“鸿门宴”时,他不仅欣然前往,不带随从,还坦坦荡荡地告诉鱼朝恩:“有人说你要对我不轨,我不带太多人来,你动起手来方便!”

鱼朝恩听后感叹:“郭子仪真是个内心坦荡的大丈夫!”从此再不与郭子仪为敌。

多年后,鱼朝恩被皇帝设计缢死,郭子仪荣宠一生,寿终正寝。

郭子仪的智慧之处在于,他既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又能不与之正面冲突,以德报怨、坦坦荡荡,这样厚道的为人,不仅让君子爱戴,甚至能让小人折服。

才知道,真正的厚道,是深深经历过人性的黑暗后,依然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不愿去做一个坏人。真正的善良,是把自己努力活成一束光,先熠熠生辉,后照亮他人。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如果说,郭子仪对待鱼朝恩的厚道,多少有自保的成分,那么他对部下的宽厚,便纯粹是出于内心的豁达。

人性里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尤其是当以往不如自己的人忽然超过了自己,便更感到无比痛苦。这一点,连一代名臣左宗棠都不能免俗,他对于下属总是一边用,一边压,总希望人才能一辈子被自己踩在脚下。

可郭子仪对下属是真心实意、坦坦荡荡的。对待有功、有才的将领,郭子仪从不吝惜提拔和赏赐。以至于史书上都有记载:“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

大名鼎鼎的将领仆固怀恩,就是郭子仪的爱将。他在战场上表现勇猛,但却脾气暴躁,与郭子仪意见不合时,他连郭子仪都敢指着鼻子骂。

可郭子仪不仅能容忍他的不敬,还颇为欣赏他的军事才能,甚至觉得他立了大功,要把自己的副元帅之位让给他。

可惜后来仆固怀恩作乱,为唐朝又带来一次惨痛的打击。

唐代宗重新起用郭子仪,要他率兵平乱,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叛军的士兵大多是郭子仪的部下。果不其然,郭子仪一到前线,许多以前的旧部纷纷倒戈,前来归降。

郭子仪对下属的厚道,是他坐稳朝廷最大的底气。

当年在郭子仪之下的部属很多都发达了,封王封爵、叱咤风云,可他们依然对郭子仪任劳任怨,恭敬有加。

郭子仪的厚道,为自己赢得了人心,更赢来了福气。

喜欢送花的人,周围都是鲜花;偷偷种刺的人,身边都是荆棘。

读过郭子仪的故事才知道,人生在世,所谓的偶然,其实都是因果。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懂得成就别人的人,最终才能成就自己。

内心坦荡的人,自带阳光

有人说,成大事者,必定要胸有城府、内心坦荡。这说的,大概就是郭子仪这样的人。

郭子仪任汾阳郡王时,他的府邸就在京城的繁华地带。别的高门大院平时都是大门紧闭,只有郭子仪的府邸大门总是敞开,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郭府。

有一次,郭子仪手下有位将军要去出征,临行前去向郭子仪辞行。由于郭家无需家丁通报就可以长驱直入,将军便直接来到了郭子仪的房前,竟看见郭子仪正在“伺候”妻子和女儿梳妆打扮。

将军窘得不知所措,在拜别了郭子仪之后召集了众多士兵,集合大家一同劝说郭子仪不能如此不顾身份,不仅让人在家里随便走动,还给外人看到这么多“不该看的一幕”,实在有损元帅的颜面。

可是郭子仪不仅不以为意,还大笑着说:“我们家有一千多人吃着公家的粮食,要是我还围起高墙、紧闭大门,一旦有人诬陷我谋反,岂不是全家遭殃?我把家门敞开,是告诉世人,我郭子仪内心坦坦荡荡!”

古话有云:“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

心胸狭隘之人,总会在意别人的评价,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活在别人的嘴里;而内心豁达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眼里住着阳光,笑里全是坦荡。

公元781年,郭子仪闭目长逝,走完了他85年传奇的人生。

他自然是有福的,寿终正寝、福禄双全、儿孙满堂。可他的福气,不是源于运气,而是源于厚道。

其实,世界就是一面巨大的回音壁。你如何对待世界,世界就如何对待你。

有些人赢了一时,却输了一世,只因他们不知道,人生漫漫,能决定你最终胜负的,从不是一关一隘的输赢,也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

只有厚道,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底牌。你今日的善举,总有一天,会变成明日的福报。

愿你此生,也能身披铠甲,心怀善良,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添加客服微信进群领券下单更优惠▲

更多文章

  • 唐代宗为75岁郭子仪升官,送来500骑兵,郭子仪:我只要6个大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代宗,郭子仪,唐肃宗,李世民

    徐钧曾经作诗称赞郭子仪:古今多少功名在,谁得如公五福全。说他是历史上难得五福俱全的人。一福是他活到了85岁,这在古代来说可谓是高龄。二福是因为他家里良田美器,声色珍玩,名园甲馆,数不胜数。三福是说他战功赫赫,拯救大唐。四福是因为他五世同堂,子孙繁多。五福是儿子皆娶公主,女儿下嫁之人皆为出将入相的人才

  • 皇帝给75岁郭子仪送6个倾城美女,直到多年后,人们方知将军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畅敏风云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唐肃宗,仆固怀恩,唐玄宗

    大唐中晚部时期,老将军郭子仪不仅平息了安史之乱,而且两次粉碎了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吐蕃的叛乱,唐代宗想要封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却两次婉言拒绝。唐代宗就赏赐他六个绝色美人,还附带了很多金银财宝,没想到郭子仪爽快地接受了第二次的赏赐。此时郭子仪都已经是75岁的人了,唐代宗竟然还赠送六个美人,难道是让他落

  • 明知郭子仪七十高龄,唐代宗却赏他6个绝色美人,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皇帝,唐朝,郭子仪,唐代宗,唐肃宗,五代十国,官宦世家

    自古以来,君臣关系就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有些人有很大的成就,敢于直言不讳。有的人激流勇退,谨言慎行,最终得到善终。说到晚唐,人们往往会想到盛世的终结和衰落,但正是在这个时期,唐代宗才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在他众多的英明之举中,有一件细细想来不得不称赞他的才华,那就是在郭子仪年老的时候,给了他四个美人。

  • 郭子仪年过80,仍妻妾成群、花天酒地,学者:不如此,郭家必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24史杂谈标签:郭子仪,李光弼,安禄山,唐肃宗,唐代宗

    郭子仪75岁时立了大功,向唐代宗要6个美女作为奖赏,众人纷纷数落他为老不尊。郭子仪却毫不在意,甚至敞开大门欢迎大臣来他家欣赏美人。儿子郭暧责怪他为了女人,丢了一世英名。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你还是太年轻了。”然而,郭子仪这样一个沉迷酒色的人,一生却辅佐过四位皇帝,被皇帝尊为“尚父”。在皇权独尊的社

  • 大唐郭子仪与南宋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郭子仪,岳飞,赵构,韩世忠,大将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君子不之罪——大唐郭子仪用唐代宗的话说,郭子仪对大唐王朝有再造之恩,如果没有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估计大唐就提前百年玩完了。郭子仪如何做到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呢?只有一点,就是对皇帝无条件的服从,据说只要皇帝命令下达,郭子仪即便吃着饭也要立即放下饭碗出发。据说

  • 唐代宗给75岁郭子仪升官、赏赐500骑兵,郭子仪:我只要6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唐代宗,郭子仪,史思明,李光弼,节度使,安禄山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我国历史上,从韩信到岳飞再到蓝玉,功高盖主的无双猛将大多都会被皇帝猜忌而不得善终。可凡事皆有例外,有些古代名将凭借过人的智慧化解了杀身之祸,唐代名将郭子仪便是其中之一。75岁时,皇帝要给他升官送他亲兵,但郭子仪却一概不收只向皇帝讨要了6个大美人,为自己的善终埋下了伏

  • 再造大唐的郭子仪,为何被称为最完美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南唐,唐朝,郭子仪,安禄山,节度使,哥舒翰,史思明,五代十国

    历史上真实的郭子仪,有四个字的评价,应该是最为中肯的。再造大唐。如果没有郭子仪的话,唐朝可能真的一百多年就打住了。而且再之后,中国极有可能再次进入东晋十六国那种状态。外围的回纥、吐蕃,会顺势进攻中原,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郭子仪生于公元697年,当时正是武则天在位。武则天在位的时候,首创了武举考试,这

  • 郭子仪明哲保身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数码大暴龙标签:皇帝,皇上,唐朝,郭子仪,唐肃宗,唐代宗,唐玄宗,安禄山,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

    郭子仪最了不起的长处是度量大历代历史上的功臣能够做到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实在特难。这都是郭子仪一生的作人处事自然合乎“冲而用之或不盈”,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的原则。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名将,被封为汾阳王,生活无比奢华,唐代宗问他还想要什么赏

  • 郭子仪年过80,仍妻妾成群、纵情声色,学者:若不如此郭家将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郭子仪,宦官,妻妾成群,安禄山,皇帝

    在古代,赫赫有名的武将告老还乡之后,往往不会处理与皇帝的关系,曾经手握大权的大臣对皇帝来说仍然是心头之患。因此能够在征战沙场、统领全军之后还颐养天年的人,可以说是相当会处理君臣关系的。唐朝就有这么一位名将——郭子仪,他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位列功臣庙,最终在人均寿命不超过35岁的古代,安享晚年活到了8

  • 小官来访,郭子仪急忙令侍妾躲进后房,道:好险!差点就要灭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皇帝,小官,侍妾,唐朝,郭子仪,田承嗣,仆固怀恩,五代十国

    小官来访,郭子仪急忙令侍妾躲进后房,道:好险!差点就要灭族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历史的一般规律。功高震主者,有很大概率被当权者处死,不得善终。汉有韩信,南朝有檀道济,明朝有蓝玉,清朝有年羹尧。然而有一位“功盖天下”的大将,却没有遭遇“鸟尽弓藏”的厄运,他就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而他的保命、富贵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