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打金枝”没那么温馨,它是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暗中角力,充满杀机

“打金枝”没那么温馨,它是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暗中角力,充满杀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宝读的大春秋 访问量:4701 更新时间:2023/12/20 16:19:18

郭子仪七十大寿的时候,七子八婿携家带口都来给老郭拜寿,唯独第六子郭暧孤零零地一个人给父亲行大礼。

郭暧并不是快乐的单身汉,他之所以孤身一人,是因为老婆的谱太大,人家是皇帝的女儿,以“君不能拜臣”为由,拒绝给老公公跪拜。

在兄弟姐妹们面前,郭暧丢尽了面子。于是小伙子喝大了,回到家借着酒兴就把老婆升平公主给打了。

更严重的是,小郭不光打老婆,还说了一句掉脑袋的话:“你这么嚣张跋扈,不就是仗着你爹是皇帝吗?告诉你,我爹是不愿意做皇帝而已,要不然还能轮到你爹?”

升平公主咬牙切齿道:“合着我们家的龙椅是你爹送的呗?你等着瞧!”于是小妮儿梨花带雨地跑进宫向父皇唐代宗告状去了

不料唐代宗却对女儿说:“人家说得对啊,要是郭子仪想当皇帝,天下还能是你老李家的吗?别闹了,回家去吧。”

这边升平公主刚刚回宫,郭子仪就得到了报信,吓得一身冷汗。他赶紧将郭暧囚禁起来,然后亲自入宫向皇帝请罪。

唐代宗很大气:“老话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小孩子闺房里的斗气话怎能当真?”

唐代宗的话给这场小摩擦定了性,老郭的心总算放到肚子里了。皇帝给台阶,自己也不能不懂事,老郭回到家,将儿子胖揍一顿,也算是给了皇帝和公主一个面子。

于是,“打金枝”事件以双方握手言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今天我们讲这个故事很轻松,其实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家长里短,如果您读懂了历史背景就会发现,小两口差一点掀起了足以搅乱天下的惊天大祸。

☞“打金枝”的故事表面很温馨

唐代宗有十八个女儿,升平公主是唯一的嫡女,深得父亲和皇兄唐德宗的宠爱,“恩礼冠诸主”。

升平公主金贵,郭暧也绝不含糊,其母出身太原豪族王氏,是唐玄宗的大舅哥王守一的女儿。

郭子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是大唐帝国的擎天一柱,一生两次再造大唐,在军界如同神一般的存在,甭管多大谱的人见了他都得跪下叫爷爷。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入寇长安,唐代宗的龙椅还没焐热就吓得逃亡陕州,大唐帝国岌岌可危。郭子仪只带了二十几名随从,就踏上了恢复河山的艰难征程。

由于唐代宗得罪军方太深,各地藩镇要么反叛,要么袖手旁观,要么勾结回纥、吐蕃、党项为祸大唐,因此朝廷已经人心涣散了。

有人计划另立皇帝,更有人对郭子仪直言不讳:如今天下大事,全凭您老一句话。言下之意,只要您发话,皇位都是你的,老李家算个屁。

郭子仪就是在全国一盘散沙的情况下,以一颗赤胆忠心,愣是凭借个人威望收拾残兵,进而打退了吐蕃,再度重造大唐。

这就是唐代宗为何对女儿说,“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的原因。

为了感激郭子仪的忠诚,永泰元年(765年),唐代宗将最宠爱的女儿升平公主下嫁给了年仅13岁的郭暧。

皇家千金配帝国最牛的家族,这桩婚姻还不得甜腻死了?小两口咋就这么不懂事,一个孝道缺失,一个胆大包天呢?

☞“打金枝”背后的故事不简单

郭子仪70大寿时,郭暧才14岁,升平公主年龄相仿,一对小屁孩。虽说古人早慧,但这个年龄阅历放在那里呢,说话办事难免会不辨轻重。

唐朝的公主历来嚣张,吓得很多豪族都不敢与皇家联姻。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意思是,谁家娶了公主,等于给自家找了个管束自己的官府。

比如公主与公婆的礼仪问题,在唐朝,公主不光不拜见公婆,反过来公婆还要给儿媳行礼。

针对这种人伦颠倒的怪现象,从李世民时期就有大臣表示反对,几代皇帝也曾经试图修改规则,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好,公主与公婆谁拜谁,完全取决于公主个人。

升平公主是个被宠大的孩子,骄纵惯了,在公公面前耍大牌是完全有可能的。

拿皇帝的龙椅说事,这种祸及满门的话,14岁的少年应该知道其中的利害了,郭暧真的有这个胆子吗?

别人不敢,郭暧不缺这份胆气,因为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郭家人其实很彪悍,老郭又是个护犊子的主。

郭子仪此人一生谨慎,他这辈子遭受大的打击太多,之所以能化险为夷,除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外,跟他的忠心、谨慎有很大关系。

但郭子仪又有一个毛病,他对部下和子女管束不严,甚至很放纵,导致他所在的朔方军除了他没人能管得住。

郭子仪的第三子郭晞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当年他在邠州时,就纵容士兵劫掠,把老百姓祸害够呛。有个叫段秀实的官员,一怒之下捕杀了郭晞部下17人,差点引发军队与官府火并。

段秀实头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一般人只要涉及郭家的事都要退避三舍,不敢管。

有一年,唐代宗为了疏通灌溉,下旨清理白渠支流上的碾硙(水力磨坊),别人都老老实实拆掉违章建筑,唯独郭子仪的两座碾硙无人敢动。

于是唐代宗只好拿女儿开刀,说服升平公主带头拆掉她的两座碾硙,郭家这才跟着公主,也拆了自己的磨坊。

连皇帝都要对郭子仪礼让三分,小郭同志说话跑风奇怪吗?打老婆又如何?小爷我就不信你们老李家能拿我们老郭家如何!

小李和小郭都是少年麻木,哪里知道成人世界的复杂,他们不清楚唐代宗与郭子仪之间的恩怨有多深,更不知道这次“小别扭”会带来怎样不可预知的灾难。

☞“打金枝”隐藏的重重杀机

其实唐代宗从来就没有信任过郭子仪,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剥夺了郭子仪天下兵马副元帅之职,并将老郭赶去给唐肃宗修皇陵。

等到天下武将尽叛、长安沦陷后,唐代宗才迫不得已,授予了郭子仪一个“关内副元帅”的空头衔。

老郭费尽心力收复长安后,派人请唐代宗还都,唐代宗居然担心老郭设套,不敢回京,你可见二人的猜忌有多深。

仆固怀恩和周智光等先后反叛,引回纥、吐蕃骑兵入寇关中,郭子仪不顾个人安危,亲入回纥大营谈判,又多次率军击败吐蕃人。

老人家殚精竭虑地为大唐帝国卖命,唐代宗却听信鱼朝恩程元振这些宦官的谗言,不断给老郭使绊子。

唐代宗很会表演,他一边两眼泪汪汪地向郭子仪表示:“子仪用心,真社稷臣也……用卿晚,故至此……”一边小动作不断,甚至刨了郭家的祖坟。

史书将这件事怪罪到鱼朝恩头上,但明眼人都知道,没有唐代宗的纵容和默许,鱼朝恩哪来这个胆子?

升平公主与郭暧的婚姻能改变唐代宗对郭子仪的猜忌吗?怎么可能?刨祖坟的事就发生在二人婚姻之后。

挖坟掘墓,人神共愤,什么样的仇恨能让一个人干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举动?

这会儿您再回味一下唐代宗对升平公主的那句,“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是不是有一股阴冷的感觉?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太过苛责唐代宗,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哪个皇帝愿意将刀把子交到别人的手中?忠心这东西往往靠不住。

在这种形势下,郭暧却大放厥词说“我父薄天子不为”,等于在赤裸裸地警告唐代宗:我爹要是不愿意,分分钟就能将你拉下马!

如果你是皇帝会怎么想?一定是恶从胆边生嘛。好在唐代宗不是个感情用事的莽撞汉,否则郭暧的这句话一定会引发滔天大祸。

☞郭家与李唐皇室的血脉相连

就这样,郭子仪与唐代宗又周旋了十几年,直到唐代宗驾崩。此时郭子仪已经82岁了,实在干不动了,这才光荣退休。

两年后,郭子仪病逝,唐德宗为郭子仪举办了超越礼制的葬礼,并让他陪葬在唐代宗的身边。

建中四年,朱泚谋反,唐德宗逃离长安,郭暧兄弟拒绝出任伪官,并逃出长安追随于德宗身边。他们的忠诚换来了唐德宗的信任,郭氏与皇室的婚姻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

郭暧与升平公主生了三子二女,其中郭钊娶唐代宗外孙女、长林公主次女沈素,郭鏦娶唐顺宗(德宗之子)的女儿汉阳公主,郭銛娶唐顺宗之女西河公主。

两个女儿,一个嫁给许王李昭;一个嫁给唐宪宗(顺宗之子)李纯,生下一子李恒。李恒,即后来的唐穆宗

郭暧的后代中,与李唐皇室联姻的还有好几位,总之,中唐皇室血脉与郭氏水乳交融了。

郭家没了兵权,却从此与皇权和睦相处了。

更多文章

  • 大唐名将郭子仪,年近七旬笑纳皇帝赏赐的6名美人,一切只为自保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皇帝,李亨,唐朝,郭子仪,安禄山,唐玄宗,哥舒翰,李世民,五代十国

    纵观历代王朝,功高震主者鲜有善终,连“兵仙”韩信也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真正的智者往往会选择急流勇退,譬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在助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后选择离开,西汉时期的张良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后很少过问朝堂政事。地位越高越容易受到别人的陷害、忌恨,尤其是那些战功卓著的名将,在军中的影响力甚至比皇帝还要

  •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三次拒绝当尚书令,却求赏赐六位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斌哥聊史标签:太守,唐朝,郭子仪,唐肃宗,唐代宗,尚书令,节度使,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了不起的将军,郭子仪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一位,他对唐朝贡献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再造李唐王朝,据说唐代宗曾经说“如果郭子仪想当皇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事实上唐代宗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能够延续,几乎是全凭郭子仪一己之力,郭子仪生于陕西华县,祖籍是山西太原,他的祖上在隋朝

  • 大将功高震主就会下场凄惨吗?看看郭子仪、韩世忠,似乎也不一定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岳飞,金人,唐朝,诗人,郭子仪,韩世忠,慕容恪,古典乐,完颜宗弼

    《周生如故》小南辰王由任嘉伦主演的电视剧《周生如故》近日热播,他所饰演的小南辰王周生辰手握重兵,年纪轻轻就已战功赫赫。可是尽管他忠心不二,心怀天下,依然被皇室猜忌,最后剔骨身死,令人唏嘘心痛。这似乎让我们觉得,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来说,功高震主就会下场凄惨,仿佛是他们的宿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我

  • 皇帝欲重赏75岁郭子仪,郭老:请赐6个美人,10年后才知手段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皇帝,平定,军衔,郭子仪,唐玄宗,李世民,唐代宗,郭沫若,科学家,民国作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讲的就是历朝历代功臣的宿命。那些领兵打仗,平定叛乱,开疆拓土的名将们大都没有好下场,毕竟功高盖主,怎能不让君王有所忌惮呢?但是历史上还是有很多聪明的将军,他们十分精明,对皇帝的心思揣摩的很到位。每当这些将军立了大功之后,就得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脑袋了。秦国的王翦每次出

  • 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85岁才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亨,代宗,唐朝,郭子仪,安禄山,李光弼,节度使,唐玄宗,大唐中兴,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古代雄将良才辈出,但他们大多数都没有落得好下场,只因皇帝担心大将功高盖主,自己皇位坐不安稳。韩信助刘邦赢得天下,却因自己兵权强大而被吕后等人猜疑,最终被设计死于长乐宫,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唐朝自太宗起就保持兼容并蓄,使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段长期的盛世局面,但到玄宗李隆基时期,安史之乱使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 唐代宗问75岁的郭子仪:你有什么想要的?郭子仪答:我要6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代宗,郭子仪,唐肃宗,皇帝,安禄山,军事制度,唐朝,中国军事制度

    公元763年,持续了整整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动荡不安的大唐江山也恢复了平静和安宁。在这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立下功劳最大的莫过于是名将郭子仪了,这个已经75岁的老人披甲出征,悍不畏死,可谓是忠勇双全。为了感谢这个郭子仪做出的奉献,唐代宗亲自接见了他,并询问他可有什么想要的。让周围人跌破眼镜的是

  •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为何不借郭子仪余威荡平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郭子仪,安史之乱,平定,唐朝,史思明,安庆绪,余威,五代十国,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标志,如非名将郭子仪的力挽狂澜,大唐极有可能就此画上终止符。郭子仪是历史上少有的名将,用兵如神且忠心不二,即使立下了再造大唐的功劳也没有做出任何僭越的行为。安史之乱虽然是平定了,但是仍有不少残余的叛军依旧割据在河朔地区,依旧保存了强大的实力,只是名义上归属大唐。之后唐朝的

  • 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活到了85岁

    历史解密编辑:球球先生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安禄山,安史之乱,平定

    唐朝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大唐盛世也被后世给予超高的评价。而在国际上,唐朝也极富盛名,我们至今还在被外国人冠以唐人的称呼,皆是因为大唐之功,唐朝曾开创了两个盛世,也诞生了唯一一位女皇帝,单单就这份功绩,都是其他朝代所难以望其项背的。李渊建立了唐朝,李世民壮大了唐朝,尤其是凭借着其文治武功,让北方诸

  • 郭子仪:所有的福气,都藏在厚道里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皇帝,代宗,郭子仪,李光弼,安禄山,史思明,仆固怀恩

    公元764年,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名将李光弼,正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因为鱼朝恩的陷害,皇帝早已不信任他。一道道的急诏催他进京,可他却迟迟拖延未去。耻辱、惭愧、忧郁消耗着他的生命,最终他在忧愤中怅然离世。那一年,他57岁。仅仅一年以后,那位曾在安史之乱中牺牲了46位家人的名将仆固怀恩,因受猜

  • 唐代宗为75岁郭子仪升官,送来500骑兵,郭子仪:我只要6个大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代宗,郭子仪,唐肃宗,李世民

    徐钧曾经作诗称赞郭子仪:古今多少功名在,谁得如公五福全。说他是历史上难得五福俱全的人。一福是他活到了85岁,这在古代来说可谓是高龄。二福是因为他家里良田美器,声色珍玩,名园甲馆,数不胜数。三福是说他战功赫赫,拯救大唐。四福是因为他五世同堂,子孙繁多。五福是儿子皆娶公主,女儿下嫁之人皆为出将入相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