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要重赏75岁郭子仪,郭:只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他有多高明

皇帝要重赏75岁郭子仪,郭:只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他有多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学姐看生活 访问量:4956 更新时间:2024/1/23 19:18:56

《水浒传》有言:“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在残酷战场上活了下来,最终却死在自己人手中,其根本原因是功高震主,又不懂得急流勇退!

功臣们想要获得善终,就必须夹起尾巴做人,尽可能让皇帝觉得自己对皇权无害,比如西汉功臣萧何为了让刘邦安心就不惜自污名声,低价强买民宅,使得百姓怨声载道,而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也曾自污名声,70多岁还“贪图”美色,要了皇帝赏赐的6个美人。

力挽狂澜,拯救唐朝

郭子仪出身太原名门,通过参加武举入仕,凭借过人胆识,他一路升迁,到公元754年,已经是唐朝左武卫大将军,这几乎是无背景武将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不巧的是,郭子仪的母亲也在这一年去世,按照规定,他需要回家为母亲守孝三年。

此时郭子仪已经57岁了,他认为朝廷已经不可能再用他了,没想到第二年,安史之乱就爆发了。朝廷承平已久,内部士兵早已疏于打仗,而边军战力强悍,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安禄山就领兵打到长安城下。

起初,唐玄宗认为安禄山叛乱不是什么大事,没想到后来事情发展出乎意料,眼下他手中能与安禄山叛军抗衡的只有郭子仪掌管的朔方军了。于是,郭子仪被朝廷“夺情”,在年近花甲之年领兵上战场。

别看郭老将军年纪大了,但在战场上却十分凶猛,经过数年苦战之后,终于平定了叛乱,他也因功获封代国公。后来吐蕃、 回纥 又联手起兵攻打大唐,长安再次沦陷,此次又是郭子仪出手挽救了大唐,他先是孤身一人深入敌营与回纥大军谈判,成功说服其退兵,后来又领兵大胜吐蕃,解除了大唐危机。

郭子仪是大唐的“续命者”,也是大唐当之无愧的中兴之臣。此时,郭子仪功高盖世,当时的皇帝唐代宗已对他封无可封,如果再进一步可能会动摇李唐皇室根基,但不封赏也会冷了有功将士们的报国之心,唐代宗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皇帝对郭子仪的试探

郭子仪也清楚唐代宗面临的情况,于是以自身年老为由上书请求退休。唐代宗看见郭子仪那么识时务,对大唐果然没有二心,心中的石头总算放了下来,但唐代宗还是决定试探试探郭子仪是否真的决定退休,而不是以退为进的说辞。

第一个试探就是封郭子仪为尚书令。

其实这个手段并不算高明,因为大家都知道尚书令这个官职非常特殊,是李世民没有做皇帝之前的职位,之后唐朝也因为李世民的原因,很少设立这个官职,即使作为封赏也只是虚职,不能拥有兵权。

假如郭子仪接下这个职位,说明他有野心,唐代宗自然会想方设法对他打压,而如果郭子仪推辞这个职位,则表明他是真的有了退休之意,仍旧是大唐功臣。

郭子仪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么明显的试探之意,于是他直接上书一封,坚决不接受尚书令一职,表明自己忠于李唐皇室,没有任何僭越之心,如此唐代宗才稍微放心。

第二个试探则是唐代宗赏赐给已经75岁的郭子仪6位美人。

郭子仪功劳太大,在民间很得民心,这对皇帝来说是大忌,于是唐代宗想出这个方法毁坏郭子仪的名声。此时郭子仪已经是古稀之年,而这些美人正处花样年华,郭子仪甚至都可以做她们祖父了,如果收下,对郭子仪的名声而言无疑损害很大。

郭子仪也明白皇帝的意图,他欣然接受了唐代宗的赏赐。所以,为了使唐代宗放下猜忌之心,郭子仪拒绝了所有官职,而只要了这6个美人。

自污名声,以求善终

此后10年,郭子仪还做出更加荒谬的举动来“毁名声”。郭子仪的汾阳王府不仅很大,装饰也很豪华,连仆人的穿着打扮都十分奢侈,不仅如此,郭子仪还特地命令仆人将家中大门打开,允许所有人自由出入,原本应该庄严肃穆的王府俨然成了一个“公园”。

郭子仪毫不掩饰地展露自己奢靡的生活,宴请好友大臣时,经常请一群美女侍奉一旁。郭子仪家人实在看不下去他如此荒唐的做法,劝说他不要再做这些有辱名声的事情了,而郭子仪则向家人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保全家族。之后,家人再也不阻止郭子仪的这些“荒唐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郭子仪的非议也平息了下来,这时人们才知道他有多高明。而在郭子仪85岁去世时,唐代宗之子德宗为祭奠这位为国有功的老臣,下令辍朝五日,赐谥号为“忠武”。

结语

郭子仪功高震主,但他最后得以善终,依靠的不是皇帝的宽容,而是他急流勇退的果断以及高超的情商,他有效应对了皇帝的试探,证明自己毫无野心,才能够安享晚年。

唐朝由开元盛世一下子陷入乱世,让很多人意难平,哪怕有郭子仪这样的能臣良将也无法阻止李唐江山的衰落,或者说,一人之力无法撼动腐朽的朝廷。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盛唐为何一时之间分崩离析,我们应当深思,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更多文章

  • 平定安史之乱的3大功臣,为何都不得善终?就连郭子仪都战战兢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郭子仪,安史之乱,李光弼,平定,仆固怀恩,唐代宗

    很多人是不是有一种错觉,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似乎就没了?至少安史之乱前,唐朝的历史大家如数家珍,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那可都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贞观之治、永徽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那也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平盛世。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概念就变得模糊了,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安史之

  • 郭子仪此人功高震主,连皇帝也敬畏三分,为何晚年却得以善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郭子仪,诸葛亮,刘禅,蜀汉,长安

    第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当时的唐朝根本离不开郭子仪就像蜀汉时期,刘禅离不开诸葛亮,虽然诸葛亮开府议事,很多事情都绕过刘禅,但是蜀汉政权还是需要诸葛亮,因此,只要诸葛亮不反,刘禅不会去惹诸葛亮。郭子仪也是这样的,在安史之乱爆发初期,郭子仪收复河北、河东等地,757年又收复长安、洛阳进位中书令。759年因为

  • 此皇帝勤奋一生不被认可 一句话却让郭子仪臣服 成就最佳君臣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皇帝,李亨,李豫,唐朝,郭子仪,唐代宗,五代十国

    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气冲冲的回到宫里,见到父亲李豫说:“郭家有谋反的迹象,父皇早做决断”。李豫怒斥女儿胡说八道。升平公主是李豫的第四个女儿,出生在安史之乱前一年,自小生活颠沛流离。母亲崔贵妃早逝,养成了她生性泼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对于这个女儿,父亲十分喜爱,李豫为女儿挑选丈夫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 郭子仪功高盖主,为何不被皇帝猜疑?除了他的实力还有头脑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唐军,兵马,唐朝,郭子仪,史思明,安禄山,五代十国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句话很好的形容了一代名将郭子仪的生平事迹,郭子仪作为唐代的中兴名将,自安史之乱爆发后,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太尉兼中书令,后被唐德宗追封为“尚父”。郭子仪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对朝廷任劳任怨,一直保持着对朝廷的绝对听从。这种能力高强却深得朝廷信任的人才,成

  • 75岁郭子仪受皇帝封赏:我只要6个美人,事后才知他是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唐肃宗,唐玄宗,元载

    相信大家对醉打金枝的故事都很熟悉,但是按照惯例,我们还是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吧。醉打金枝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过寿,儿子媳妇纷纷前来拜寿,可是三儿子郭暧的妻子却不愿意。郭暧之妻是当朝皇帝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她认为自己金枝玉叶,身份地位都比郭子仪要高,可以不拜。但是郭暧却生气了,在寿宴上喝多了酒,回

  • 郭子仪的两个后人,一个是成吉思汗的大将,一个是毛主席的高参

    历史解密编辑:搞笑涂二标签:大将,高参,唐朝,郭子仪,毛主席,木华黎,小说家,成吉思汗,五代十国

    郭子仪有再造大唐帝国之功,是唐朝著名的大将。所谓将门有将,郭子仪的后人中也出了两大名将,那功劳丝毫不比郭子仪差。一个是郭宝玉,名字起得很有些精致的淘气,但是郭宝玉却是一名大将。郭宝玉本来是金国将领,成吉思汗派四杰之首木华黎经略中原,郭子仪在主将战败后投降木华黎。木华黎将他引荐给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问

  • 小官来访,郭子仪赶紧让小妾躲进后房,事后感慨:差点就要灭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三哥职场故事标签:郭子仪,唐肃宗,安禄山,史思明,宰相,卢杞

    在我们中华历史的处世智慧之中,有这么一句话:“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因为君子行事,一般都是有度有节,有什么仇怨的话,大多都是只针对他的仇人,不会去连累家人,报仇的手段那也讲究一个堂堂正正。 小人就不同了,小人行事没有底线,对于和他有仇怨的人,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在背后放暗箭、使阴招,这让人防不

  • 唐朝官员工作餐吃什么?皇帝请郭子仪吃饭,一顿竟干掉1亿文铜钱

    历史解密编辑:书房记标签:郭子仪,皇帝,唐朝,唐代宗,唐玄宗,宰相

    最近几年来,从原先的十碟八碗两茅台,到现在的公务员自助餐,公务员的餐饮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重心之一的唐朝,公务员的餐饮与现在有着极大的不同,不仅仅从内容上,而且从规格与等级上都为后世开创了先河,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不一样的色彩。唐朝官员的工作餐,顾名思义就是工作时吃的饭菜,这个定义

  • 同为兴唐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人生结局为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平定,宦官,唐朝,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这就是情商高与情商低的区别,郭子仪可以‘’功高盖世主不疑,位极人臣众不嫉‘’荣宠不衰。七子八婿满床笏。而同样战功赫赫,(就战功而言,李光弼高于郭子仪)。却惊惧而死。身后无名,实在是让人唏嘘。李光弼,生于708年。今天的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中唐期名将,将门出身,是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之子。契丹族。唐

  • 程咬金和郭子仪不愧是唐朝的两员福将,喊一嗓子,便能让敌人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程咬金,郭子仪,仆固怀恩,唐朝,李密

    程咬金其人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称得上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在乱世中,他集合邻边勇士,凭借百余人的民团自保,导致周边盗贼都闻风而逃。与小说中写的板斧不同,他所用的武器是当时最流行的马槊。后程咬金归附李密,得到重用。当时李密从军中想要选取八千勇士作为军队的核心力量,由四骠骑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