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成为郡王后,部下前来辞行时,为何让他们伺候夫人梳洗

郭子仪成为郡王后,部下前来辞行时,为何让他们伺候夫人梳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私塾 访问量:626 更新时间:2023/12/25 9:02:28

史书记载,“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汾阳郡王郭子仪的部将前来辞行,当时夫人与女儿若正在梳妆,他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

众所周知,作为再造大唐的风云人物,郭子仪一生功勋卓著,平定安史之乱,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等等,史书评价他是“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几乎是他一人扶起来的。尤为重要的是,郭子仪深受传统忠君思想影响,一直恪守人臣本分,不愿僭越一步,因而成为历代人臣的楷模,但为何在对待部将时,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郭子仪此举的背后,又有什么深意与智慧呢?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内忧外患,郭子仪几乎破解一己之力,再造了一个唐朝。在这一过程中,郭子仪如果想要改朝换代,几乎是在覆手之间,连唐代宗都亲口承认这一点。

平定安史之乱后,国家并未实质性统一,骄兵悍将割据一方,于是变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犹如国中之国,但很多藩镇不服朝廷却服郭子仪。田承嗣割据魏州时,骄横无礼,但郭子仪使者到来之后,他却向西跪拜,并指着膝盖对使者道:“这个膝盖很久没向人下拜了,今天拜一拜郭令公。”李灵耀占据汴州,不管公私财物,只要经过汴州,一律扣押,最起码也是雁过拔毛,但郭子仪部运送的财物途径汴州时,李灵耀非但不敢扣留,还命人护送过境。可以说,郭子仪在藩镇中的威望之高,实质上已经超过了唐朝皇帝。

郭暖是郭子仪的第六子,娶了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一次夫妻两人发生口角,升平公主气势凌人,郭暖骂道:“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听到这话,升平公主大怒,就回去向唐代宗告状,结果唐代宗幽幽地说,“他说的没有错,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并让公主回家。当然,郭子仪听说之后“囚子请罪”,唐代宗宽慰他不用在意,后来郭子仪还是打了郭暖数十仗,以示惩戒。

对于郭暖的直言,郭子仪让藩镇服气的威望,唐代宗如何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权力本性的角度来说,估计唐代宗对郭子仪是爱恨兼而有之,爱是因为郭子仪可以维护江山,恨是不管郭子仪如何放权、如何忠心,但始终是李唐江山延续的一个潜在威胁,而郭子仪的作用、威望、功勋等等又让唐代宗不能轻易妄动。

对于唐代宗的心思,郭子仪知道不知道?肯定知道,郭子仪堪称古代最懂政治、情商最高的武将,怎么可能不了解唐代宗的心思。但要么郭子仪立即死掉,彻底解除皇帝的疑心,要么表现出让皇帝宽心一些的姿态。郭子仪不愿意非正常死亡,就只能以行动解除帝王戒心了,那么郭子仪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在郭子仪宦途中,遭遇过很多次来自小人的冷箭,其中来自鱼朝恩的一次暗箭极为凶险,但郭子仪情商很高,最终化解了与鱼朝恩的恩怨。

郭子仪在与吐蕃作战时,大宦官鱼朝恩指使人挖掘他父亲的坟墓,想要以此激怒郭子仪,进而借机除掉他。掘人祖坟,这是不共戴天之仇,别说重视孝道的古人了,就是现代人都忍不了,因此当时很多大臣担心郭子仪造反。然而,郭子仪返京之后,唐代宗说了这件事,他不仅没有发怒,反而泪流满目地说: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后来,鱼朝恩邀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使人告诉郭子仪,鱼朝恩将会对他不利,部下建议多带一些人手防止不测,但郭子仪却只带了10几个家童过去,鱼朝恩很惊讶郭子仪随从之少,而郭子仪坦言相告,鱼朝恩惶恐地说:“若非您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

最终,鱼朝恩这样千古罕见的小人,却被郭子仪所感化。在郭子仪看来,如果君子不幸遇到小人,不跟他一般见识就罢了,真要较真的话,可能反而难逃暗箭伤人,如今也是如此,不要轻易与小人结怨。

其次,郭子仪每次出征回来之后,都会立即毫不犹豫地交出兵权,也不参与官场倾轧,表现出一位纯臣本色。但即便这样,郭子仪功高震主,还是会遭到帝王猜疑的,对此郭子仪表现出了坦荡本色。

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郭子仪是汾阳郡王,府邸自然比不得皇宫,却也不是寻常贵族可比的。按照正常来说,郭府自然规矩众多,闲杂人等不得靠近,但郭子仪却要求大开府门,任凭人们出入而不查问,一次他属下的将官们出外调前来辞行,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若正在梳妆,他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来到女眷居住的地方,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久而久之,首先受不了的不是外人,而是郭子仪的后代,他们劝说郭子仪不要这样,但郭子仪一直不听。

直到有一天,郭子仪后代真的受不了,就流着泪说:“您功勋显赫,当世无双,可是让不论贵贱人等都能随便出入我们家的卧室,还使唤部将像奴仆一样,历史上德高望重的伊尹霍光都不会这么做。”

郭子仪一看,今天不说清楚是不行了,于是解释说:朝廷给予郭家五百匹马的粮草、一千人的伙食,郭家已经位极巅峰,不可能再高了,如今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进无可进(再进就是造反)退无可退,如果筑起高墙、紧闭门户,内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结怨就会报复郭家,编造出各种罪名,郭氏九族可能因此而死,如今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口来。

因此,郭子仪使唤前来拜访的辞行部将,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借这一次机会,让人看到女眷之所,一切都坦坦荡荡,皇帝自然也就更放心了,同时也让有心想要栽赃陷害他的人,都找不到借口。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哪怕面对无数阴谋诡计时,为人也极为坦荡,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善终,在古今功高震主之人中当属第一。以坦荡无私避祸,还能为国效力,作出一番巨大的功绩,与郭子仪相比,王翦张良萧何等人的避祸之道,就显得器量太小了。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智囊全集》等

更多文章

  • 皇帝要给75岁郭子仪升官,郭老:只要6个美人,十年后才知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武则天,唐肃宗,唐玄宗

    自古以来,便有着“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说法,如吴王夫差,唐玄宗李隆基等人。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郭子仪,乃唐代中兴名将、军事家,历经7朝不倒,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地位最高的武状元。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年皇帝要再次给他升职加薪,并外加500骑兵,他却选择了婉拒,表示:“陛下只要赏赐我6个美人即可。”这个

  • 皇帝要重赏75岁郭子仪,郭:只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他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安禄山,李世民

    《水浒传》有言:“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在残酷战场上活了下来,最终却死在自己人手中,其根本原因是功高震主,又不懂得急流勇退!功臣们想要获得善终,就必须夹起尾巴做人,尽可能让皇帝觉得自己对皇权无害,比如西汉功臣萧何为了让刘邦安心就不惜自污名声,低价

  • 平定安史之乱的3大功臣,为何都不得善终?就连郭子仪都战战兢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郭子仪,安史之乱,李光弼,平定,仆固怀恩,唐代宗

    很多人是不是有一种错觉,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似乎就没了?至少安史之乱前,唐朝的历史大家如数家珍,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那可都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贞观之治、永徽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那也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平盛世。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概念就变得模糊了,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安史之

  • 郭子仪此人功高震主,连皇帝也敬畏三分,为何晚年却得以善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郭子仪,诸葛亮,刘禅,蜀汉,长安

    第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当时的唐朝根本离不开郭子仪就像蜀汉时期,刘禅离不开诸葛亮,虽然诸葛亮开府议事,很多事情都绕过刘禅,但是蜀汉政权还是需要诸葛亮,因此,只要诸葛亮不反,刘禅不会去惹诸葛亮。郭子仪也是这样的,在安史之乱爆发初期,郭子仪收复河北、河东等地,757年又收复长安、洛阳进位中书令。759年因为

  • 此皇帝勤奋一生不被认可 一句话却让郭子仪臣服 成就最佳君臣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皇帝,李亨,李豫,唐朝,郭子仪,唐代宗,五代十国

    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气冲冲的回到宫里,见到父亲李豫说:“郭家有谋反的迹象,父皇早做决断”。李豫怒斥女儿胡说八道。升平公主是李豫的第四个女儿,出生在安史之乱前一年,自小生活颠沛流离。母亲崔贵妃早逝,养成了她生性泼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对于这个女儿,父亲十分喜爱,李豫为女儿挑选丈夫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 郭子仪功高盖主,为何不被皇帝猜疑?除了他的实力还有头脑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唐军,兵马,唐朝,郭子仪,史思明,安禄山,五代十国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句话很好的形容了一代名将郭子仪的生平事迹,郭子仪作为唐代的中兴名将,自安史之乱爆发后,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太尉兼中书令,后被唐德宗追封为“尚父”。郭子仪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对朝廷任劳任怨,一直保持着对朝廷的绝对听从。这种能力高强却深得朝廷信任的人才,成

  • 75岁郭子仪受皇帝封赏:我只要6个美人,事后才知他是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唐肃宗,唐玄宗,元载

    相信大家对醉打金枝的故事都很熟悉,但是按照惯例,我们还是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吧。醉打金枝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过寿,儿子媳妇纷纷前来拜寿,可是三儿子郭暧的妻子却不愿意。郭暧之妻是当朝皇帝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她认为自己金枝玉叶,身份地位都比郭子仪要高,可以不拜。但是郭暧却生气了,在寿宴上喝多了酒,回

  • 郭子仪的两个后人,一个是成吉思汗的大将,一个是毛主席的高参

    历史解密编辑:搞笑涂二标签:大将,高参,唐朝,郭子仪,毛主席,木华黎,小说家,成吉思汗,五代十国

    郭子仪有再造大唐帝国之功,是唐朝著名的大将。所谓将门有将,郭子仪的后人中也出了两大名将,那功劳丝毫不比郭子仪差。一个是郭宝玉,名字起得很有些精致的淘气,但是郭宝玉却是一名大将。郭宝玉本来是金国将领,成吉思汗派四杰之首木华黎经略中原,郭子仪在主将战败后投降木华黎。木华黎将他引荐给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问

  • 小官来访,郭子仪赶紧让小妾躲进后房,事后感慨:差点就要灭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三哥职场故事标签:郭子仪,唐肃宗,安禄山,史思明,宰相,卢杞

    在我们中华历史的处世智慧之中,有这么一句话:“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因为君子行事,一般都是有度有节,有什么仇怨的话,大多都是只针对他的仇人,不会去连累家人,报仇的手段那也讲究一个堂堂正正。 小人就不同了,小人行事没有底线,对于和他有仇怨的人,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在背后放暗箭、使阴招,这让人防不

  • 唐朝官员工作餐吃什么?皇帝请郭子仪吃饭,一顿竟干掉1亿文铜钱

    历史解密编辑:书房记标签:郭子仪,皇帝,唐朝,唐代宗,唐玄宗,宰相

    最近几年来,从原先的十碟八碗两茅台,到现在的公务员自助餐,公务员的餐饮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重心之一的唐朝,公务员的餐饮与现在有着极大的不同,不仅仅从内容上,而且从规格与等级上都为后世开创了先河,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不一样的色彩。唐朝官员的工作餐,顾名思义就是工作时吃的饭菜,这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