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按正规说法,这是大唐正式和吐蕃结成了秦晋之好。但其实,按这个词的本来意思,这绝对不是好话。因为真正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一点都不好。历史上,秦晋两国就是连续数代结亲,连续数代打仗。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方鸿渐的老爹也是这么总结的。
▲大胡子吐蕃使臣就是禄东赞
文成公主进藏本来就是两个王朝军事博弈的产物,有一丝比武招亲的味道。公元638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三年前,松赞干布率兵进攻松州(今四川松潘县),用武力威胁大唐:“你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发兵攻你城镇。”大唐松州长官不敌吐蕃大军,当地不少部落出逃。这年八月,唐军派出李靖的徒弟侯君集出战吐蕃,这次唐军获胜。唐军将领牛进达夜袭吐蕃大军,造成吐蕃全军混乱。松赞干布还想继续作战,但手下有8名大臣拼命劝阻(真自杀了),不得不撤军。较量过后,吐蕃承认了大唐的实力,老老实实的派出了大臣禄东赞去长安迎娶文成公主。公元641年,16岁的文成公主嫁给了24岁的松赞干布。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初,吐蕃赞普还很够意思的表示:“咱两家李家和悉补野家(吐蕃赞普的家族姓氏)是亲戚,应该互相帮助,大表哥你要是手下有人反对你,我出兵帮乐揍他。”到李治继位中后期,两家却弄的势同水火。这归根结底还是吐蕃体制的错。吐蕃的扩张有战略利益需要,也和它的政体、军事机器有关。吐蕃其实是诸多贵族重臣和赞普联合执政,赞普家族有笨教神话背书保证其神圣性和权威性,但并不能控制全国军队。赞普家族的直系武装是所谓的王“茹”,只能控制吐蕃六分之一左右的军队,它比其他任何一家贵族实力都强,但不能直接让其他家族都彻底臣服。赞普与诸大臣矛盾不断,松赞干布以后几位赞普又都短命,客观上为噶尔家族这样的强势贵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侯君集和李世民,没有他们两个,文成公主在西藏恐怕地位会很低
文成公主死于公元680年,在她去世前吐蕃和大唐已经在大非川等地展开了多次战争,数十万唐军将士死在论钦陵的指挥下。大唐和吐蕃自公元641年结亲,到吐蕃灭亡的842年,201年间双方进行了179场战役,几乎是每年一场,真是堪称“秦晋之好”的典范。
所以,联姻和亲并不能阻止战争,实力才阻止战争狂的野心。当然,文成公主进藏虽然没能阻止战争,但也加强了汉藏两个民族的交流,青藏高原从此也和华夏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