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皇后,帝王之爱虽是一瞬间的回眸,但她却能做到夫妻恩爱一生

长孙皇后,帝王之爱虽是一瞬间的回眸,但她却能做到夫妻恩爱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613 更新时间:2024/1/7 1:25:58

长孙皇后:淑媛佐圣君,高风百世尊

若要评谁是千古第一后,这长孙氏应该是首选之人,这个大概是没有太多争议的吧,她在历史上皇后的评价上最高,夫君唐太宗亦可位千古明君之列,两相媲美,这地位之崇高,也是自然之事。

她不仅贤慧,助君开创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贞观之治,还以自己的智慧,让李世民得了个纳谏从流的美名,她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位“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古往今来被多少人赞美,誉为千古第一后,当是实至名归。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作为在中国历史享有顶级声誉的李世民,因一个玄武门之变而饱受到后世诟病,现在为在事变中被杀太子李建成叫屈的文章亦是多多,而亲自上阵助夫君发动政变的长孙氏,现在也有不少文章在诋毁她了。

说李世民不是的文章中有一点便是其篡改史书,按其推理,既然李世民能够美化自己,当然也可美化皇后,所以,便有了类似“长孙皇后真的是“千古第一贤后”吗?我们都被李世民骗了”这样的标题文章出现。

按照他们的逻辑,既然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那么你作为他的夫人,就应该出面阻止,而不是“后亲慰勉之”地亲自到场助阵,结论是“长孙皇后和她的儿媳武则天十分相似,只不过当时的环境,没有让她多走出几步。”

我就奇了怪了,你要说李世民就是李世民,把这长孙皇后弄出来瞎指责什么?怎么又把她与那武则天相提并论,这两位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完全地不在一个频道上,风马牛不相及地硬扯到一处,是何道理!

李世民上位不正这是铁定的事实,其血腥程度也是亘古未有,但那是皇家内斗,于小民百姓来说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以“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中,丈夫就是天,我就认为长孙氏的所为,绝对符合古代为妻之标准,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长孙皇后,名不详,小名叫观音婢,河南洛阳人,鲜卑族拓跋氏,13岁时嫁与李世民,由秦王妃而皇后,有文采,为后期间,能匡正李世民为政失误,保护忠正之臣,并全力抑制外戚势力,惜年仅36便逝世,谥号“文德顺圣皇后”,葬昭陵。

作为女性,这玄武门之变与她是没有太大关联的,她只是一名参与者,起了点鼓舞士气的作用,仅此而已,但在这之后,她病重卧床时谣言四起,大概属因夺嫡而招报应一类,而当李世民令修葺全国六百多座佛寺为她祈福时,她直接要求停止。

这一点我觉得她做得非常的智慧,一方面是说自己问心无愧,其实是玄武门事变是无比正确的,这也在变相肯定李世民上位的正统性,这才是说到她夫君心里去了,不仅李世民开心,也是当时整个政治集团所需要的。

她同李世民的感情很深,李世民对她是相当地尊重,这在封建帝王中也怕是第一人了,古代帝王夫妻的情感都是单向的,那为妻为嫔妃的众多女人们,天天倚门盼望着能见夫君一面而不得,凄凄惨惨的好不悲凉。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李世民后宫多多,本人亦是乐此不疲,游龙戏凤地寻欢娱,连我们广元的武媚娘也被收了进去,最后应该也是为了女人嗑药而亡,所以,要说长孙皇后能得到专宠是不可能的。

但是,虽然不得专宠,她却在36岁逝世前便给李世民生下七个子女,这频率也是惊人,两年多一个,怕这长孙皇后自从嫁给这李世民,除了怀孕就是哺乳了,也许这也是她中年便离世的原因。

不过,这却也从另一方面得以证明,至少李世民是经常去她寝宫相随相伴的,二人的情感交合一直被后世钦羡,视为皇家之楷模,特别是她死后,李世民便再不立皇后,因为在他的心中,无人能及他曾经的皇后,那些莺莺燕燕们连替她提鞋都不配。

按史书记载,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的影响是很大的,她懂得在何时要对夫君处理政事上的偏颇给予修正,这一方面成就了李世民善于纳谏的美名,也使她自己得到后世广泛的赞美,最明显的事例当然是李世民要杀魏征的那件事。

不过我想,如果李世民真正要做什么事,这长孙氏要想阻止怕也是不能的,只能说她聪明在知道李世民当时的所思所想,她聪慧敏捷,极有见地,知道在什么时候能给他找个适合的台阶下,仅此而已,所以,对她在李世民身上施加的影响,也没必要过分地夸大。

据《旧唐书》记载:“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这段话说明长孙皇后是颇知进退之分寸,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拿捏得十分到位,但作为一个杀伐决断之人,经常同夫人讨论国事,好像也有些说不过去,只是不知这可信度能有几何。

不但正史是这样,而且《贞观政要》也曾记载李世民曾同房玄龄说,“皇后庶事相沃,极有利益尔”,一代明君对臣子的好恶态度,竟然要依靠妻子的话来左右,这太匪夷所思了。

只能说这夫妻二人的互粉做得很好,几乎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我见有很多人说她的思想比李世民更深,甚至冠以“杰出女政治家”的头衔,这个嘛,我觉得就有些过了,要说历史上能担得起这个头衔的,唯武则天一人。

出身世家大族,自幼对艺术各项门类耳闻目染的她自是有一定的功底,所说她的书法一流,同朱淑真管道升等诸位女书法家有一拼,不过,现在没有她的书法传世,我们也不好多论,权信之;但我只知道朱淑真的词写得好,却还不知道她也是位书法家呐。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春游曲》是长孙氏流传下来唯一的一首诗,我们从诗中自能品出,长孙氏并不是只有贤淑又严肃的一面,她也有娇艳妩媚的跳脱感,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大家闺秀。

春光明媚,桃花盛开,柳枝摇曳,蝶舞莺啼,林下美人,一众风流,这首诗婉转、清亮,无拘无束,充满了春意萌动时的盎然生机,她以谢氏夫人的风姿自诩,既踌躇洒脱,又有些志得意满的情趣。

史书并没有对她的长相有过描述,但作为世家大族,连婢女都要选漂亮的,所以,基因定是不差,她的容颜不说是天资国色,最起码也是一美艳之人;但也有人说长孙皇后是个胖妹,从而开启了唐朝以丰腴为上的审美观,这个就无考了,不敢臆测。

不过想来也有一定的道理,她本出生少数民族,马背民族,自然生长,以健康为最,当唐之时,胡风弥漫,加上历代描绘她的画像亦是个丰润之人,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也属自然。

但长孙皇后内外兼修,才貌双绝的,风流出众当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尽管这首《春游曲》受到宋朝一些正人君子的责难,被指为“艳诗”,无非是说其中的新桃春情一类的词,风流暧昧,有失贤后的身份云云。

这个就不去辩白了,反正我在这诗中品味出的,是她可爱可亲的真实情感,而不是一个不严自威的凛凛正神,诗中隐隐地飘着一股仙气,仙气中,一个有着林下风致的美人踏歌而来。

长孙皇后除了“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外,还崇尚节俭,史载“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当她自知不久于人世时,一再要求薄葬,她嘱咐夫君说:

“……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这等见识,古往今来的帝后,几人能有!

长孙皇后应该算是皇后中的幸福之人了,所嫁得人,丈夫为一代明君;她没有看见子女们为权势而攻杀的血腥,她没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美人尚未迟暮,娘家荣宠至极,她夫妻相敬,带着恩宠而逝去,妥妥的人生赢家,足可瞑目于九泉之下了。

更多文章

  • 太宗背后的女人撑起了半个贞观之治-长孙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长孙皇后,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魏征,李渊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在立政殿驾崩,终年36岁,谥号“文德皇后”。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到了隋朝也不例外,长孙晟以自己的奇谋韬略,通过离强合弱、以夷制夷、软硬兼施等策略,分化瓦解突厥势力,终使突厥不复往日强大。长孙皇后

  • 帝后嫁女,魏征谏言嫁妆太多,长孙皇后请求李世民重赏魏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魏征,李世民,长孙皇后,长乐公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劝世名言不仅适用于劝导平民百姓,就算将其拿来警醒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来说也并无不妥。古往今来,若想江山永固、盛世得昌,帝王就必须能够敞开胸怀,广开言路,允许臣子们直言进谏,让他们为社稷和黎民的福祉而建言献策,以实现兴利除弊、长治久安的目的。纵观历史,能够虚心纳谏

  • 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长孙皇后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魏征,长孙无忌,长乐公主,太宗

    当年,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唐太宗曾并肩作战,一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关系密切。在玄武门之战中,长孙无忌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丝毫没有退却。李世民很受感动,经常在大臣面前称赞无忌。唐太宗即位后,欲立长孙无忌为宰相。但是遭到长孙皇后多次阻止。唐太宗一直很重视长孙皇后的意见,但这

  • 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辅助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渊,长孙无忌,魏征,高士廉

    中国封建王朝历史长达2000多年,但是作为皇帝的妻子以“贤后”之称名垂青史的皇后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凤毛麟角,而唐太宗唯一的正妻长孙皇后就是其中一位。在中国封建王朝能建功立业者,很多是家里有一个贤妻,用现在的话说是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个优秀的女人,今天要讲的长孙皇后就是唐太宗身后的贤内助,所以今天来探究

  • 长孙皇后是千古贤后,极受唐太宗宠爱,为何身边总带着一包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毒药,皇帝,魏征,唐朝,李世民,唐太宗,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国防政策,黄易小说人物

    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文德皇后长孙氏不仅贤良淑德、宽厚仁慈,被后世赞誉为千古贤后,而且跟唐太宗之间伉俪情深,堪称帝王史上一对“模范夫妻”。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长孙皇后跟唐太宗在一起时,身边总是藏着一包毒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01 千古贤后作为唐朝第一位生前获封为皇后的女性,长孙皇后被史官们塑造成

  • 长孙皇后提前袝庙有逾制吗?并没有,远不及两个透明皇后惊世骇俗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太宗,皇帝,高祖,太庙,唐朝,长孙皇后

    我回复说:长孙后袝庙并享受帝王庙乐的事,的确存在,但是,在宗庙礼制上讲,长孙后袝庙的事并不存在什么违规逾制操作,因为她当时在太庙里并不是正神,更何况,在她之前,就已经有不止一个皇后提前袝庙并享受帝王庙乐,甚至,她们享受的规格比长孙后更高——能够以妇人为一世、在宗庙位列正神。如果说唐太宗如此操作,就是

  • 李世民霸占弟媳杨氏时,为何长孙皇后不劝阻?多年后魏征说出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李元吉,李建成,玄武门之变,魏征

    当人们谈及绵延千年的中国历史时,文化与政治享誉海内外的唐朝是那史书中最为雄伟壮阔的一页。盛唐风月无边,锦绣江山如诗如画,万国来朝的盛况让大唐举世闻名,而唐初太宗在位时期对内文治天下,国泰民安,谩说尧舜禹汤好,开创“贞观之治”。年少志高远唐太宗李世民少负盛名,跟随父亲,即唐高祖李渊在诸侯战争中取得赫赫

  • 长孙皇后对李世民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长乐公主,太宗

    文 / 子玉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又肯默默付出的女人,李世民也是。如果非要给长孙皇后打上一个标签的话,那一定是:贤明。看看她干的那些事,你就知道长孙皇后绝对担得起这两个字——李世民掌权之后任命他大舅哥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后来,太宗又想进一步任命他为尚书仆射,就是所谓的宰相。长孙皇后知道后是

  • 长孙皇后凭何被独宠23年?李世民若是听她的话,就没武则天啥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李渊,李治,唐朝,隋朝,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公元636年是令李世民心碎的一年,那位13岁便嫁给他,陪伴他度过23年风风雨雨的爱妻长孙氏在这一年7月8日于太极宫立政殿永远闭上了双眼,年仅36岁,这给李世民带来巨大的打击。长孙皇后下葬昭陵后,李世民再也无法看到妻子的容貌,心中的悲痛日益增加,后来他甚至命人在宫中建造一个高台,登上高台之后,李世民能

  •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为何红颜早逝?或源于李世民无尽的爱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宠爱,皇帝,李世民,长孙皇后,平民百姓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她见证了李世民从小男孩成长到一个独当一面的皇帝,她能够体会到李世民多年来的不容易。所以即使李世民坐上皇位,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依然把自己所有的宠爱都给了长孙皇后。然后好景不长,长孙皇后36岁时,就去世了。医学分析,长孙皇后的红颜薄命,很可能与她生了太多孩子有关,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