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皇后随身带着毒药,临终前对李世民说:我不想成为第二个吕后

长孙皇后随身带着毒药,临终前对李世民说:我不想成为第二个吕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黛眉浅浅 访问量:248 更新时间:2023/12/8 8:01:06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她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始终是李世民最信任的贤内助,无事的时候默默站在李世民的身后帮助他,有事的时候又和李世民并肩作战,给他强有力的支持。李世民能成为一代明君,离不开长孙皇后这个贤内助。

但就是这样的一代贤后,生命却极其短暂,贞观十年的夏天,长孙皇后病逝,年仅三十六岁,李世民痛失所爱,大唐痛失贤后。

长孙皇后临终前和李世民做最后的告别,《资治通鉴》记载:

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长孙皇后是什么时候将毒药藏在身上的呢?这个史籍中并没有记载,不过起因却很明显,是因为之前李世民的一场大病。

李世民不到二十岁就开始独立带兵打仗,在武德年间担起平定天下的重任,可以说,武德初期的几年,李世民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战场上,就是在去战场的路上,等到天才大定,他又与李建成展开争夺战,直到真正登基为帝,成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

但成为皇帝后的李世民也没有一刻是轻松的,大唐初定,对内,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对外,还有大唐四周的游牧民族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病了,病得很严重,很长时间都好不了,再加上李世民本来就有头疾的毛病,更加重了他的病情。

看着李世民的憔悴病容,长孙皇后心中很是着急,也很忧虑,她能做的就是衣不解带的侍奉,时时刻刻不离开李世民的身边,希望李世民尽快的好起来,大唐不能没有这个精干的帝王。

但她同时也有了最坏的想法,万一李世民的病治不好呢?所以她必须想好如果李世民去了,她要怎么做,外廷的政务她可以不用操心,但自己应当如何却是要好好计划计划的。

她派身边得力的宫女弄来一些毒药,放在一个荷包中,贴身佩戴,为的就是一旦李世民撑不下去了,这些毒药就可以派上用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若有不讳,义不独生!”这其实就是殉情。

只不过这毒药一直没有用武之地,后来李世民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而长孙皇后却并没有就此将毒药处理掉。随身带着毒药成了她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了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而李世民也是在长孙皇后临终之际才知道了她的这个习惯。

而听到长孙皇后的话后,他既感动又痛苦,感动的是长孙皇后临死还在为他着想,难过的是,这样好的长孙皇后还是要离他而去了。

长孙皇后这句话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那就是她提到了西汉时期的吕后,并且说自己不愿成为第二个吕后。

吕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同时也是西汉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后,她本身政治能力强悍,为西汉江山的建立和稳固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用郦寄的话说就是“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

她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甚至连刘邦有时候也必须依靠吕后,但是这两人之间又不是完全一条心的,刘邦对吕后很冷淡,连带着对吕后生的孩子也很冷淡,刘盈的太子之位就差点保不住。如果不是吕后足够聪明,她们母子或许早就被刘邦和戚夫人除掉了。

但吕后毕竟是吕后,她不会让别人抢走本该属于她的一切,不仅如此,她还要得到更多。刘邦去世之后,西汉政权被吕后牢牢握在手中,虽然刘盈登基为帝,但也不过是个傀儡,连皇后都是吕后选的刚满十岁的亲外甥女。

汉惠帝憋屈了一辈子,当然,他的一生很短,二十三岁就死了,而且还是没有留下子嗣就去世了,等他去世之后,吕后就更加把持朝政了,扶植了一个个年幼的小皇帝,然后自己临朝称制,大肆扶植吕氏外戚。

虽然吕后执政时期的功绩不错,但是她却将好好的刘氏江山差点变成了吕氏江山,好在她去世不久之后,诸吕之乱被平定,汉王朝重新姓了刘。

在长孙皇后看来,吕后并不是一个好的皇后,她是差点毁了丈夫的事业的人,所以她愿意成为那样的人,长孙皇后自从嫁给李世民之后,心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李世民。

他在外南征北战,她就在家照顾好王府,缓解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父子关系;他发动政变,她一直跟着站在她的身边慰劳将士;他登基为帝,成为天才的主宰,她则成为皇后,母仪天下。

她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李世民最得力的贤内助,为他排忧解难,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他和臣子吵架,她就好言劝谏;他脾气急躁,她就在身边温和的保护着臣子。

她关心外廷动向,但绝不干涉朝政。而且为了李唐王室的稳定,她又绝不允许长孙家太过势大,所以她时常劝李世民不要对长孙家太好,又劝说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不要手握那么大的权力。她害怕长孙家势大,不仅对李唐王室没有好处,同时对长孙家也不是好事。

有长孙皇后在中间做缓和剂,李唐王室和长孙家之间的关系很融洽,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这对君臣之间也很和谐,而且李世民是非常信任长孙无忌的。

但是后来,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也去世之后,长孙无忌彻底没有了顾忌,权倾朝野,借着房遗爱谋反案差点把李唐宗亲都杀了个干净,好在最后被李治和武则天收拾了。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或许长孙无忌在去世之前也想到了妹妹长孙皇后,后悔没有听她的低调下去。而长孙皇后在临终之际也怕自己死后,长孙家会势大,所以她对李世民说:

“妾之本宗,因缘葭莩,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

但李世民哪里肯?他对长孙家的感情是很深的,有长孙皇后的关系在里面,也有长孙无忌的关系在里面,长孙皇后就不必多说了,一直是李世民最爱的女人,而长孙无忌和他从小就是朋友,后来又结成了姻亲,长孙无忌从晋阳起兵开始一直是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两人之间的感情很深。

李世民对他极度信任,在临死之前还将长孙无忌定为顾命大臣,将来辅佐李治,同时让褚遂良保护好长孙无忌,这样的信任是很难得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治登基之后,长孙无忌成了百官之首,权倾天下,最后让长孙家遭了难,这是长孙皇后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她生前可以抑制长孙家得势,保长孙家能够长长久久,但却管不了死后的事情。

说到底,人的贪念是很可怕的,一个人一旦沾染了权势,有了欲望,如果不是极度自律和克制,很容易被贪念控制,损人不利己。

更多文章

  • 李冶: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云水终南标签:李冶,陆羽,诗人,金朝,李季兰,刘长卿,唐德宗,刘禹锡,科学家,数学家,千古名句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李冶的传记,就想起了黄家驹的这句歌词。李冶李季兰,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刘长卿谓其为女中诗豪,男诗豪是刘禹锡。李冶六岁那年,曾写诗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六岁的娃娃,才情是有的,心思吓坏了她老爸:这娃娃,长大咋了呀!父恚曰:"必失行妇也。

  • 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打死的李冶是不是陆羽的红颜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李冶,陆羽,香草,金朝,唐德宗,唐代宗,刘长卿,红颜知己

    曾国藩为何咬定亲弟弟曾国华只有“死”路一条了?(李冶)【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曾从事多类工种和企业管理工作。近来年发表的各类体裁文字散见于网络和本地报刊。重庆南岸作家协会会员。【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主角:季兰(李冶)、季疵(陆羽);配角:智积禅师、李公、刘长卿、唐代宗本剧时长:50年左右(一)

  • 李冶六岁便能作诗,其父读过后表示其必失德,后因曾赞美朱泚被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冶,李季兰,唐玄宗,道士,鱼玄机,刘长卿

    “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很难让人想象得出,这首诗出自一个六岁的女孩之手,但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大唐女诗人李冶在写出这首《蔷薇诗》的时候只有六岁。大唐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而这种大唐特有的气质在诗坛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唐叫得上名字的诗人不止数十位,有名的诗篇不止数百首,而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女诗

  • 李冶:写下“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的道姑,为何被乱棍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冶,鱼玄机,薛涛,相思半,陆羽,元稹

    李冶: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大唐诗坛,星光灿烂,直耀得人眼花,但那是男性的光芒,在不多的女性中,李冶算是相对比较有名的一位了,她位唐四大女诗人之列,但就名气来说,终不如薛涛和鱼玄机来得响亮,四位女诗人中还有一位知道的人就更少了,那是据说同元稹有一腿的刘采春。与薛涛和鱼玄机不同,这二位是在世上混了一圈

  • 大唐“才女”李冶,暗恋一僧人,写下一首诗,却成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冶,陆羽,诗作,薛涛,才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作创作的巅峰时期。不仅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李商隐等等家喻户晓的男诗人,更成就了薛涛、李冶、刘采春、鱼玄机四位女诗人。自古才子多情,才女亦是如此。这四位才女无不是遍尝人间悲欢情长,并为世人留下了数不尽的传奇故事和诗词情话。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李冶。李冶出身于官宦

  • 大唐才女李冶一生情路坎坷,恋上和尚留下名作,后被唐德宗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冶,唐德宗,李季兰,王昌龄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初唐、盛唐时期经济开放、政治开明、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那个时期的诗歌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最鼎盛时期,有人评价为:''诗人以千数,诗作以万数''。不同类型的诗歌,在那个''开放''的年代大放异彩。我国著名诗人:诗仙李白、诗家天子王昌龄等等均出自于唐朝。出生于唐德宗时

  • 唐朝女诗人李冶:被父亲否定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冶,李季兰,诗人,唐朝,诗词,武则天

    作者: 阿赖耶识唐朝因为一个女皇武则天,所以对于女人总是比其他年代多了几分人情。可是多 的 几分,也没有办法扭转固有思想。唐朝诗人多,出名的更是多,可是唐朝女诗人,才是难得的瑰宝。李冶这个女人 身 ,就占据了四位女诗人的一席之位。李冶字季兰,这个名字更贴近她的温婉。(一)远近闻名的神童俗话说,出名要

  • 文人墨客 | 李冶:乘风破浪的才女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李冶,薛涛,诗人,金朝,唐德宗,刘采春,鱼玄机,数学家,科学家,乘风破浪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或许很多人不了解李冶,即便在历史书中邂逅过这个名字,也有很多人把她和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混淆。在穿越千年的岁月中,红颜如昙花一现,千古留名的如数家珍,众姐姐中李冶不算最出名的,却是这次训练营开营

  • 白雪阳春传雅曲之李冶

    历史解密编辑:青栀星座标签:李冶,无语,离殇,明月光

    我思季兰明月光爱人无语哭离殇惟愁别后云如水雅女今宵恨断肠

  • 诗中女豪,风流道姑,唐朝天后李冶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冶,唐朝,唐德宗,陆羽,唐玄宗,薛涛

    唐朝诗坛有四大才女,其中李冶、薛涛、鱼玄机为三大天后。天后故事个个有滋有味,李冶的经历更为独立潇洒,性格豪放,更像男子,对权贵的依赖相对较少,以玄门道观出世,以名士组局入世,出世入世看似游刃有余,自得其乐,可最终逃不过那位至尊皇帝,沦为政治的牺牲品。李冶,字季兰,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生,吴兴(今浙江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