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居易:诗酒一生江湖行

白居易:诗酒一生江湖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 访问量:4706 更新时间:2024/1/23 4:12:00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旗手,与元稹并称“元白”。

他们的诗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用朴素的词汇反映民生疾苦,一改盛唐诗歌的浮华藻饰。

历史上,开辟新文风的文学家不止白居易。屈原创立新诗体“楚辞”,用楚地的神话和方言,开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篇章。梁武帝创作“宫体诗”,以繁缛的文辞开启了述写宫廷生活的潮流。韩愈发起了唐宋古文运动,用平实的语言扭转了当时骈文盛行的趋势。

那么白居易为何会有这样的成就?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第一,他是追慕盛唐的热血谏官。

白居易最初任官是在长安附近的周至县,县城不远处就是马嵬坡——安史之乱时杨贵妃被缢杀的地方。白居易感慨大唐盛世一朝溃败,写下了著名的《长恨歌》。他也由此立志要在当下有所作为,帮助君王重建盛唐。

于是,白居易与好友元稹相约去应考皇帝亲设的制举考试,在三千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唐宪宗钦点的谏官。

白居易认为,盛唐溃败是因为唐玄宗放任藩镇势力做大,导致没法控制。因此,他十分赞同以武力打击藩镇的主张。

彼时,主战宰相李吉甫病死,继任的宰相武元衡也因主战遇刺身亡,主和的大臣占多数,朝野一时竟无人为武元衡案发声。白居易极言上谏,要求缉拿凶手。他的谏言未被采纳,还被宪宗认为是越职言事,遭到贬谪。

而早在之前,白居易事无大小地给宪宗提意见,就已经引起了宪宗抱怨,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唐宪宗画像

第二,他是苏轼的偶像。

白居易在远离朝堂后并未失去光芒,除去写诗,他的贬谪生活并不单调,甚至充满了意义,以至于两百多年后的苏轼,在各个方面都模仿他。

白居易调任杭州,在西湖旁建了“白堤”,于是苏轼到杭州时就修了“苏堤”。白居易研究酿酒技术,苏轼便研究各地美食。白居易与僧人交游,号为香山居士,苏轼也结识佛印禅师,留下诸多轶事。苏轼常把白居易挂在嘴边,说“我甚似乐天”,“我似乐天君记取”,“出处依稀似乐天”,连“东坡”一名都是从白居易留下的一首《东坡种花》而来。

那么白居易做的事为何让苏轼如此痴迷?

白居易在朝堂上不被赏识,于是他不再执着于上谏,主动调任到地方,亲自为百姓做点实事。白居易不仅用自己的俸禄修堤坝,任满离职时,还留下一笔钱供后人维护堤坝之用。这样的为民之心让苏轼敬佩,因而效仿。

白居易被贬江州时,虽有《琵琶行》中所述的苦闷,但更多时间是与庐山的僧人踏险郊游,以佛法开拓心境。白居易因此经常几个月不在本职,后来干脆在庐山遗爱寺旁修建了隐舍,与僧人朝夕相对,安心过着吃素念佛的居士生活。这种修身归隐的排解之法,给了困顿中的苏轼莫大启示。

▲白居易作《钱塘湖春行》

第三,他是四处打卡的社交达人。

白居易偏爱归隐又乐于与人交游,晚年时,他在洛阳城建了一座带池塘的宅院,出门可访友,闭门可自娱,成功诠释了什么叫“大隐隐于市”。这种生活方式并非是他一时兴起,而是自年轻时,在他与每一位朋友的交往中,慢慢积累起来。

白居易在周至县任官时,听闻附近的仙游山有文人隐居,便入山寻找,结识了辞官归隐的雅士尹公亮。两人在雨夜中饮酒谈心,讨论时政,也感慨自己的学识没有用武之处。这件事在白居易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后来,白居易在长安任校书郞时,每月俸禄有余,工作又颇为清闲,有大把时间与同榜的才子们在城内游玩。白居易与元稹的关系最密切,连租房子都要选在元稹附近,两家一街之隔,往来方便。后来为了考制举,二人又搬到一起读书作论。

进士及第,二人带着酒、牵着马到曲江旁的杏园赏景唱和,结识了崔玄亮、刘敦质等一票诗友、酒友,一众人便结伴到青龙寺眺望日暮中的远山松雪,入夜后再前往东市饮酒作诗,交往甚密。

白居易闲居洛阳时,常常到宰相牛僧孺家里品鉴奇石。时人认为太湖石形状古怪、丑陋无用。但二人却能达成共识,赞美太湖石不经人工雕琢,自有造化之美。

白居易还喜欢与小孩子交谈,宅院中的池塘从来不拒绝小孩子前来戏水折莲,此时年过古稀的白居易坐在一旁钓鱼,享受生活的乐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诗总是能用浅进的语言写出生活的情调和真挚的友谊

白居易以诗交友,平易近人的诗句让他备受推崇。远离朝堂是无奈之举,但积极的生活方式还引得苏轼热心模仿。这也验证了人们总能在彼此的相似之处中找到认同感的规律。

历代评价:

1、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李忱

2、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

——苏轼

编辑说明

文字 /锦灰堆

排版 / 翠微

封面 / 翠微

更多文章

  • 唐宣宗写下悼亡诗缅怀白居易,意外成了绝世名篇,惊艳后世千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唐宣宗,白居易,唐宪宗,唐武宗

    大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的荣光,可谓照亮了整个世界。由长安通往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地的使臣、客商、僧侣等等纷沓而至。而当他们进入大唐的领土之后,看到一片繁华的车水马龙,无不由衷感叹,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好的地方。一曲盛唐之歌,不

  • 一天一首古诗词唐诗,白居易《秋雨夜眠》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秋雨夜眠,白居易,萧瑟,一首,诗词,唐诗,古诗词,艺术家,唐朝

    《秋雨夜眠》【唐】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秋雨夜眠音频:00:0006:0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译文仿佛一整个秋天的夜晚,都带着寒凉与冰冷,安闲自在的恐怕只剩下“我”这个体弱多病的老翁吧。灯火熄灭后,才迟迟躺

  • 白居易11岁时遇到初恋,被母亲多次阻拦,单身等到37岁,最终无果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白居易,初恋,歌妓,杨氏,湘灵

    “诗王”白居易晚年,竟以圈养家妓为乐,喜新厌旧,家中莺莺燕燕居然100多人,60多岁依然乐此不疲……白居易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学习刻苦,聪慧过人,考取功名踏足仕途后,官居三品以上。其文采斐然,诸多佳诗名作被后人津津乐道。白居易11岁那年,正好赶上战争,父亲决定一家人搬到一个叫“符离”的地方暂居。邻家有

  • 白居易一首罕见的朦胧诗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元稹,天明,春梦,唐朝,诗人,白居易,花非花,悼亡诗,朦胧诗

    众所周知,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白诗不仅以语言平易通俗著称,且其意境亦多显露。但在《白氏长庆集》中有一首悼亡诗——《花非花》,却比较新奇,据该诗诗意来看,大抵是描述和反映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这首《花非花》一改白诗通俗易懂的特色,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的确属于一个特例。

  • 寻访周至仙游寺!白居易为何在此写下《长恨歌》?

    历史解密编辑:金周至标签:周至,元稹,杜甫,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仙游寺,唐玄宗,千古名句

    周至仙游寺博物馆近日恢复正常开放。说起仙游寺,就不得不提起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因为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长恨歌》就写成于此地。白居易为何会在这里写下《长恨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陕西文物探探探”邀请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文学院柯尊斌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网友们实地解读了白居易的仕宦

  • 白居易这首诗,充满了人生哲理,后两句很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丁宁讲娱乐标签: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裴度,韩愈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明月,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大隐于朝 -白居易,字乐天,名如其人。如果从唐朝找出一个最聪明的诗人,非白居易莫属,当王叔文和刘禹锡、柳宗元推动“永贞革新”时,他在吟风弄月,与武元衡、裴度进行诗词酬唱;结果刘禹锡、柳宗元双双被贬,刘禹锡更是一去23年。在元稹宦海沉浮时,白居易正稳

  • 唐诗三百首第40首:《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钱塘湖春行,唐诗,诗词,白居易

    好物推荐·粉丝专享【1-5已发】【正版秒杀】一套即使不爱读诗的孩子也抗拒不了的古诗词创意读本——《藏在历史里的古诗词》(全4册)古诗词、历史百科知识、作文素材……一套书(4本古诗词+配套音频)全搞定~还愁孩子记不住、不爱学? 用22个主题,串起了大量经典诗词,也串起了诗人的生平、历史大事件、当时的

  • 白居易的一首惜花诗,短短二十八字,便引起后人争相模仿!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苏轼,唐朝,诗人,白居易,李商隐,花下醉,惜花诗,惜牡丹花,千古名句

    纵观古代诗歌史,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歌咏不绝。如唐代诗人李商隐《花下醉》中“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代诗人苏轼《海棠》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两首惜花诗,历来为人所称道。少为人知的是,它们都模仿了白居易《惜牡丹花》中的构思。《惜牡丹花》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

  • 女子丧夫和男子丧妻有什么不同?白居易这首诗写得太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丧夫,何曾,诗人,委曲,丧妻,唐朝,白居易,鱼玄机,千古名句

    古代妇女的生活十分不易,在那个时代,女性处于社会底层,遭受了种种歧视和限制。她们受到严格的礼教束缚,无法继承家产,命运往往取决于丈夫和家族的意愿,而不是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古代妇女还要面对各种歧视,哪怕是许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也无法得到公正的评价和竞争的机会。比如说,唐代才女鱼玄机,满腹才华,却只能

  • 白居易《长恨歌》为什么如此感人?缘起自身经历,所以悲悯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唐朝,诗人,白居易,杨玉环,长恨歌,唐玄宗,安禄山,李林甫,女皇武则天

    白居易《长恨歌》为什么如此感人?缘起自身经历,所以悲悯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曾官至翰林学士,才学之高,无可置疑。而在白居易留下的名作中,《长恨歌》赫然在列,他早年的诗作中,思想大多是";兼济天下";,而后期逐渐转为";独善其身";。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杨贵妃与帝王的爱情令人动容。这首诗也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