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共有过三个老婆,分别是原配王弗、续弦王闰之、侍妾王朝云。其中,王弗和王闰之都是大家闺秀。只有王朝云出身低微,本是王闰之在杭州买的一个丫鬟。
但是,对于苏轼而言,朝云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朝云去世之后,苏轼再也没有娶妻纳妾,而是独自鳏居。
苏轼被贬到惠州时,朝云也随着他颠沛流离,并且毫无怨言。那时,她才三十一岁,而苏轼已经五十七了。
朝云虽然长得漂亮,但是却并没有以色侍君,而是努力在精神方面追上苏轼的脚步。她本不识字,但是为了能跟苏轼有共同语言,于是努力学习认字。苏轼对于佛教颇有钻研,于是她也开始认真学佛。
王朝云真是美貌与才华并存的女子,不过今天,我们只谈论一下她的美貌。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曾经写词盛赞朝云的美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词吧!
南柯子·霭霭迷春态秦观〔宋代〕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不应容易下巫阳。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瞥然飞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秦观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还没被贬。那时的苏轼正是身处高位、春风得意之时,而朝云也正是二十多岁、风华正茂之时,处于女性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
本词开篇“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是通过描写美丽的春光,来比喻朝云的外貌神态。
“霭霭”是形容云气浓密的样子,“霭霭迷春态”说的是朝云的模样就像云蒸雾绕的春天早晨那样迷人。一般是什么样的人身边才会云雾缭绕呢,那当然是仙人啦。因此,说词人把朝云比喻为仙女也不为过。
“溶溶”指的是流动貌。“溶溶媚晓光”说的是早晨的阳光十分明媚清新,就好像在流动一样。这里形容朝云目似晨曦。
接下来“不应容易下巫阳”,更是暗喻朝云就是巫山神女,一般不会轻易下凡的。
那么为何朝云又出现在了凡间呢?这是因为“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这里的“翰林”指的是苏轼,因为苏轼曾任翰林学士一职。
而《高唐赋·序》中说,襄王曾在梦中与巫山神女相遇。因此,秦观乃至于恍惚间觉得,苏轼恐怕前世就是襄王。
苏轼能够遇到朝云,是因为他可能前世是襄王。那么,秦观又是如何得以一睹朝云芳容的呢?
答案是“暂为清歌驻”,苏轼带着朝云给他们唱歌助兴。也许是苏轼和秦观正在聚会,就带着朝云来给他们唱歌了,朝云才能够在秦观眼前停驻片刻。
不过,既然是停驻,那么很快就会离开了。“还因暮雨忙”,应该是指朝云还要陪伴苏轼,十分忙碌,所以不得不匆匆离去。
《高唐赋·序》中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暮雨”指的应该是幽会的意思。
“瞥然飞去断人肠”说的是朝云的离开令秦观肝肠寸断,侧面反映了朝云确实美貌无比,让秦观印象深刻。这是因为,长相平平无奇的女子,确实难以让人在一瞥之后,就产生肝肠寸断的感觉。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空”字用得好,表明了秦观对于朝云的念念不忘,因此而产生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无助之感。
“兰台公子”本来指的是宋玉,襄王在梦见巫山神女后,就让宋玉写下了《高唐赋》。这里,秦观明显是以宋玉自喻,宋玉为巫山神女写赋,他则为朝云写词。
秦观也算是感情经历丰富,见过的女子不在少数,却依然为朝云所倾倒,可见朝云确实美丽动人。只可惜红颜薄命,随苏轼贬到惠州的第二年,她就去世了,年纪不过三十二岁而已。(也有说是第三年,那就是三十三岁,总之就是三十出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