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重阳与林朝英分手只因练功伤了根本,段智兴戴了绿帽也是源于此

王重阳与林朝英分手只因练功伤了根本,段智兴戴了绿帽也是源于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醉扒仙 访问量:1230 更新时间:2023/12/4 20:43:08

在《射雕英雄传》中,重阳和林朝英分别为江湖武林男高手和女高手的天花板,实力都很强劲,王重阳在华山论剑中更是得到了天下第一的称号,可以说与林朝英十分般配,但是两个人的感情最终无疾而终。很多人会说两个人都太强势了,谁也不肯给谁服软,最终弄得个遗憾终身。实际上的原因并非如此,王重阳与林朝英分手只因练功伤了根本,段智兴戴了绿帽也是源于此。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呢?且听我细细说来。

在《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和北丐洪七公都实力非凡,东邪黄药师弹指神通、落英神剑掌、劈空掌所向披靡,而西毒欧阳锋的蛤蟆功练得更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南帝段智兴的一阳指更是家传武学,历经数代而不衰,实乃是千锤百炼的不世武功,而北丐洪七公别看年纪轻轻,但是武功不凡,降龙十八掌只需嚯嚯两下子,手心里面直接飞出两条大金黄色的飞龙,发出嗷嗷叫的声音,而且两条飞龙所到之处,周围到处爆炸,直冒火星子,威力十分巨大。可以说这几个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武功盖世,一个都不容小视。王重阳虽然练了全真剑法和师父留给他的先天功,但是要想打败这几位高手,还是没有任何把握的。

而黄裳回到了家中,却发现家中一百多口人全部被杀,所以黄裳发誓要杀光天下英雄,为家人报仇。但是要想报仇,必须要打败独孤求败,于是黄裳跑到荒山野岭之中,刻苦修炼,三十年后,黄裳神功大成,但是此时黄裳大限已至,自知不能亲手为家人报仇,于是将毕生所学写成了《九阴真经》,然后放到江湖武林,以此达到报仇的目的。

王重阳遵从师父独孤求败的嘱托,一旦江湖有变,一定要出手维护江湖武林和平,但是嘱咐王重阳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修炼先天功最后一层。当时江湖武林血雨腥风,王重阳认为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了,于是开始修炼先天功最后一层,最终武功大进,然后先后打败了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拿到了《九阴真经》,并且告诉天下英雄好汉,如有不服,尽可挑战,大家自知不是王重阳的对手,这才把手,武林风波就这样被王重阳平息了。

但是王重阳因练先天功伤其根本了,再也无法重振男人雄风,尽管曾经与林朝英十分深爱,差一点都迎娶进门了,但是王重阳是一个极其自尊的男人,不好意思告诉林朝英自己那方面不行,所以就直接跟林朝英提出了分手,林朝英一脸懵逼,询问王重阳到底他哪里做错了,王重阳告诉林朝英自己不爱了,林朝英深感愤怒。此时王重阳成为了天下第一,声名鹊起,林朝英以为是王重阳身价不一样了,做人飘飘然了,越想越气,于是发誓一定要努力练功,打败王重阳,所以最后林朝英努力练功,实力跟王重阳不相上下,有时间就要跟王重阳大战一场。所以这就导致世人总以为两个人是因为太争强好胜了,所以没能在一起,实际上是因为王重阳练功伤了根本,所以这才分手。

说到这里,很多人不禁会问,这个分手的理由也太奇葩了吧。实际上这个现象并不罕见,大家都知道在《鹿鼎记》中,神龙教教主洪安通因为练功让老婆苏荃难以忍受,最后跟韦小宝好上了,还有在《倚天屠龙记》中,阳顶天老婆柳芯茹实际上是喜欢阳顶天的,而且也明白与师兄成昆勾搭成奸是有违风化的,但是却还是这样做了,为什么呢?因为阳顶天修炼乾坤大挪移神功,会逐渐丧失男性功能,无法让柳芯茹享受做女人的快乐,最终柳芯茹这才与成昆好上,实际上他们两个人并非爱情,仅仅是因为柳芯茹太寂寞了。

而张无忌也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刚开始的时候,张无忌身边有赵敏、周芷若、杨不悔、小昭、殷离等很多女人,但是为什么这些女人一个一个后来都离张无忌而去了?主要是因为张无忌修炼乾坤大挪移神功,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越来越不行了,所以这些女人们就与张无忌渐行渐远了。王重阳与林朝英分手也是这样的,根本原因就是练功伤其根本了。

而段智兴大家都知道,后来也因为自己最爱的女人瑛姑跟周伯通好上了,一时无法释怀,最终出家做了和尚。实际上周伯通长得肥头大耳,相貌平平,毫无段智兴身上的帝王之气,更没有段智兴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但是为何就跟周伯通好上了?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王重阳将先天功传授给了段智兴,段智兴练成了先天功,最后无法重振男人雄风,这才让周伯通钻了空子。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为何明明是瑛姑出轨,瑛姑做错了事,最后反倒是段智兴对瑛姑深感抱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是如果你知道了是因为段智兴无法让瑛姑做一个正常的女人而深感愧疚,你就明白了段智兴的种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说段思平戴了绿帽也是与王重阳一样,练功伤其根本,无法重振男人雄风啊。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更多文章

  • 曾和王重阳交换学得先天功,南帝段智兴为何未能成为天下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王重阳,段智兴,南帝,欧阳锋,周伯通,西毒,王重阳(金庸),段智兴(金庸),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金庸笔下

    和王重阳交换武学,学得先天功的南帝段智兴,在我看来起码在王重阳死后到第二次华山论剑之间他的实力是称得上是天下第一的。之所以他最终未能成就第一之名,只是因为一个女人一本书。第一次华山论剑,就缘于一本由武林奇人黄裳所著的武功秘籍《九阴真经》。重阳真人夺得经书后,为免天下人说他是私心过重,于是邀请了当时天

  • 段誉内力逆天,为何比他孙子段智兴弱?你看他娶了哪些女子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耳东文史标签:段誉,段智兴,虚竹,萧峰,黄蓉,欧阳锋

    在金庸武侠世界观里,内力极深的人,往往都会比较厉害,甚至这类人修炼任何武功都能手到擒来,诸如修炼了九阳神功之后有了源源不断内力的张无忌,又如得到逍遥三老传功之后拥有超越二百年内力的虚竹,他们都算是金庸笔下内力比较深厚的角色之一。不过要论金庸全书内力最深厚的人是谁,那答案只会是《天龙八部》中的另一位主

  • 难怪段智兴不敢请段誉降服欧阳锋,你看段誉当年为何出家?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金宝哥讲故事标签:段誉,出家,西毒,欧阳锋,王重阳,段智兴,小说家,金庸笔下

    在射雕时代,随着欧阳克、杨康的死去,西毒欧阳锋成了最大的反派,此时的中神通王重阳驾鹤西去多年,老毒物为了争夺天下第一的位子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加上欧阳锋的蛤蟆功、毒术异常厉害,为人又是狡诈机敏,因此能碾压欧阳锋的高手几乎不存在。可根据金庸的设定来看,段誉就是宣仁帝段和誉,他还是南帝段智兴的亲爷爷。既

  • 叶绍翁:报国无门方寄情山水的诗人,人生不止只有一枝出墙红杏来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叶绍翁,红杏,诗人,江南,陆游,悠悠,艺术家,宋朝

    叶绍翁:春色关不住,红杏出墙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标题截取的是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诗句,诗是几乎人人都会背,因为这是描写春讯最美好、最形象的诗句,人们只要一看见杏花,脑海中必然会涌出这首诗,而不管这杏花是在野外还是在院中。但是,如果仅就所用之处相比较,这红杏出墙用在赏春之时的并不多,它更多的是被文

  • 南宋诗人叶绍翁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叶绍翁,诗人,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嘉兴界,绝句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姓李,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关于他的祖父是李颖士,曾在宋政和五年时期中了进士,曾担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在建炎三年的时候,他的祖父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

  • 把梅花当成老婆,把鹤当成儿子,做林逋那样的隐士是怎样的体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林逋,隐士,梅花,李白,宋朝,诗人,陶渊明,孟浩然,书法家,古典乐,千古名句

    梅妻鹤子说的是北宋著名的隐士,诗人、词人、书画家林逋。中国文人喜欢梅花是一个古老的传统,大概是梅花不畏严寒、高洁自立的缘故。比如王安石说梅花不为了炫耀什么,而是凌寒独自开,孟浩然把梅花当成一辈子最要好的朋友,这个都可以理解。但是宋朝著名的隐士林逋,愣是把梅花当成了老婆,这个就比较厉害了。不仅是把梅花

  • 大宋朋友圈|除了斯人和是人 林逋我也错读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林逋,隐士,苏轼,赵恒,诗词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宋慧敏 五七三天地良心,是人和斯人的大讨论中,我站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网上说这种错误是集体无意识记忆错位。除了是人和斯人,以梅妻鹤子青

  • 林逋这首五律: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听芭蕉夜雨,叹时光匆匆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林逋,碧涧,红叶,芭蕉,秋思

    林逋是通晓经史百家的宋初诗人,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他擅长书法绘画,陆游赞其书法“高绝圣人”。不过林逋也是一位诗歌大家,一生作诗三百余首,内容包括咏物、送别、酬唱等许多方面。林逋十岁时,父母相继过世,与兄长相依为命,生性逸傲,唯读书为上,不慕荣利,自甘贫困,隐逸西湖孤山时,谢绝出仕为官,植梅养鹤,被人

  • 北宋林逋行书,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林逋,黄庭坚,隐逸,疏影,行书

    林逋喜欢作诗,也善写行书。在这件信札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结体昂挺,笔画线条细瘦,所以许多人形容他的字“有骨少肉”。而这件书法的字距、行距宽绰,字与字间多细笔游丝,起笔、收笔处多露尖削,转折方硬等,因此他的字往往给人“清劲”的感觉。历代评书,多有“字如其人”的联想。林逋终隐山林,因此有人认为他的字脱

  • 清雅静逸,还得看林逋《自书诗卷》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林逋,自书诗卷,苏轼,诗卷

    《自书诗》卷,宋,林逋书,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先看全卷,高清放大在后——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