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将白起踢出武庙十哲,是因为白起杀降?赵匡胤在演一出戏

赵匡胤将白起踢出武庙十哲,是因为白起杀降?赵匡胤在演一出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学姐看生活 访问量:3039 更新时间:2023/12/7 16:01:11

导语

白起为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他从底层士兵一步步走到了武安君的位置上,为大秦戎马一生未尝败绩,一代战神当之无愧。但是一提到白起,人们往往就会吐槽他的一点,就是他杀人太多。为何白起杀人这么多?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他真的是一个“屠夫”吗?或者他真的嗜杀如命,喜欢杀人?我想没有一个人喜欢杀人,白起杀人,时针认为是和他的出身以及身受的熏陶有着极大的关系。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废除了世卿世禄,推行的是二十级军功爵制,要想当官,要上受奖就要杀敌立功。那时候秦国军功的计算方式是要数人头的,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对于人头的渴望,曾有书籍记载,秦军打仗一手拎着人头,光着膀子,最后嘶吼着向前冲。好像站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敌人,而是一颗活动的人头。

白起为何杀人无数

这和白起的出身有着极大的关系,白起出身基层军官,他每一次的升爵,都是靠着人头换来的。当时秦国推行法家学说的那一套理论,军功计算都是以人头数来计算的。因此白起养成了这样一种对于人头的渴望。

在他的眼中,眼前投降的士兵就是一颗活动的人头,他和他手下的士兵需要吃饭,需要靠这个去秦王哪里换钱,所以他只能下令屠杀,不管是不是投降的士兵。

白起的封神之战就是与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那一战持续了三年,拼的是人困马乏,最终秦国举全国之力,武安君白起大破赵军,坑杀赵国士兵45万人,一举奠定了秦国的地位,自此赵国就成了弟弟,再也没有缓过劲来。

白起此战封神,但是也由于杀害45万赵国士兵,被后世之人屡屡诟病,赵匡胤就是“ 愤青 ”之一。想想那时候白起又有啥办法,秦赵打了三年,双方都是人困马乏,两个国家的粮食都吃得差不多了,经过三年的艰苦战斗,秦国也损失惨重。

当时的秦国根本没有能力来管理这45万赵军,他们又不能收编他们,因为整个基数太大了,一旦生变后果不堪设想。他们又不能将这批士兵放归赵国,权衡之下只能杀害他们,以此来奠定秦国霸主的地位。

赵匡胤“愤青”的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何意思

武庙原本是唐玄宗时期建立,本意是纪念姜太公,但是又不能让姜太孤独的在里面坐着,于是安排了十个有名的战神来陪衬,其中就包含了白起。到了宋朝赵匡胤时期,赵匡胤拜访武庙,发现了白起于是怒称“ 此等狂徒,也配进武庙 ”,于是赵匡胤将白起连通吴起一起踢出了武庙十哲。那么早在战国时期的人物,为何赵匡胤这么执拗,非要和一个死人置气?

他无非就是为了向天下表示,我老赵比较仁义,你们都来归降我吧,我不会和白起这家伙似的杀害投降的人。为了表达自己的仁义,赵匡胤还放过了后周柴氏一族,并给他们丹书铁券,保他们荣华富贵。不管是说作秀还是实力不够,能这么对待前任帝王的,赵匡胤也是头一个了。

赵匡胤当年在陈桥驿黄袍加身,整的就好像他被逼迫的,不是他想篡位的,赵匡胤整体走的就是这种怀柔路线。 一方面和赵匡胤的性格有关系,另一反面也是由于他实力不济的原因。五代十国时期,骁勇善战之辈数不胜数,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的柴家,夺了人家的江山,本就是他不讲究。如果再对散落在各地的割据势力弄得不开心,那么大宋统一的战略将难以实现,相反,怀柔政策就想得比较好使了,于是赵匡胤用他的演技开始向天下表达他的态度。

后记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赵匡胤小把戏也是耍的一愣一愣的,从陈桥驿黄袍加身,再到之后的杯酒释兵权。不管是用什么办法,到也都把事情办成了。

话说,赵匡胤是不是当年赵国的后裔,对白起灭赵耿耿于怀,趁机报复一波,这个可能很低了,只能大家开脑洞杜撰了。

标签: 宋太祖白起秦国秦王武庙

更多文章

  • 赵匡胤落魄时,王彦超拿出10贯钱打发他,赵匡胤称帝后如何对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太祖,王彦超,节度使,凤翔,陈桥兵变

    关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故事,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就是"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事件,赵匡胤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帝,没有向其他朝代改朝换代时一样有着许多流血牺牲,也没有过多的政治背景,更更何况当时正处于五代十国这样风云际会的乱世中,他上位后结束了当时中国的纷争局势,统一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诸多大将都乖乖交了,只有他直接拒绝:我不交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周世宗,陈桥兵变,郭威,范质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简简单单的12个字,却深刻地揭示出了封建王朝时期,皇帝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大肆屠杀功臣的现实。不过,凡事却也总有例外,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赵匡胤面对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时,采取的就是非常柔和的手段。甚至于有一人还不愿意交出兵权,不仅没有被赵匡胤杀害,

  • 没有他,赵匡胤拿什么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华夏史书论标签:宋太祖,后周世宗,郭威,周世宗,禁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历史上关于赵匡胤的所有事件都被打上了“传奇”的标签——他喝了场酒,睡了个觉迷迷糊糊就被披上了黄袍;他兵不血刃就完成了改朝换代,成了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组织了个酒局,那些军阀们就乖乖交出了兵权。仿佛就是,弹指间赵匡胤就干成了一系列大事。江湖上也将他的名字和秦皇汉武,唐太宗并列在了一

  • 赤须龙的前世今生——金兀术与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一滴泪的时间啊标签:岳飞,赵构,唐朝,金兀术,宋太宗,赤须龙,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继南北朝之后,又一个混乱时期,各国之间相互讨伐,连年征战,以至民不聊生,天数有宋代周一统天下,于是玉帝遣凌霄殿盘缠龙柱的赤须龙临凡,转世赵匡胤,一统天下,拯救万民。烛影斧声赵匡胤出生时,天降异象。长大后,文韬武略无所不能,一条杆棒齐身,打下四百军州,助柴荣打下一片大好河山。柴荣死后,周主年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暴毙的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宋太祖,宋太宗,赵构,皇位,暴毙

    古代中国的皇帝虽然拥有至尊之位,但中国的皇宫中却从来都是充满杀气的,咱们且不说那些疆场战败的亡国之君。就是在盛世之时,高高在上的皇帝老爷们不明不白地一夜暴毙那也是常有的事——今天,要说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

  •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漏了此人,从此埋下隐患,最终被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皇帝,宋太宗,石守信,国防政策,军事政策,杯酒释兵权,中国军事制度,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漏了此人,从此埋下隐患,最终被篡位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了这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这句话最常出现在皇帝称帝后,对功勋大臣们的赶尽杀绝,没有更狠,只有最狠。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宋太祖赵

  • 符彦卿下马,赵匡胤终于意识到弟弟已经不是那个老实乖巧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皇帝,宋朝,符彦卿,赵匡义,宋太宗,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没有重用符彦卿?早已看出弟弟不是乖孩子读这篇文章,笔者先卖个关子,符彦卿是谁?他被成为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完美的名将,他的三个女儿都成为皇后,其中大小符后是柴荣的皇后,还有一个女儿嫁给赵光义,后来又被追封为皇后,这与北周独孤伽罗父亲独孤信有的一拼,号称史上最牛老丈人之一。历史上著名

  • 赵匡胤黄袍加身前有哪些微妙的征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宋太祖,节度使,周世宗,后周世宗,石守信,高怀德

    一、柴荣托孤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五月三日,英年的后周皇帝柴荣看到手下将士仅几十天就收复了三关三州十七县,他从前线返回瓦桥关,志得意满地信马驰上一片高坡,他要临高一暏军容,当地老百姓牵牛载酒来欢迎他。柴荣随口问了一句:“此地何名?”有一个长者告知:“回陛下,故老相传,称之为病龙台!”古代以“龙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漏掉一人,此人不仅夺走他的江山,还谋害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苏柒美妆妞标签:晋王,皇帝,唐朝,宋太宗,石守信,五代十国,杯酒释兵权,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要说五代十国时期谁最懂军官专政对朝廷的危害,那恐怕便是赵匡胤了,如果历代开国皇帝比出身的话,赵匡胤恐怕仅仅优于刘邦和朱元璋,赵匡胤的祖父赵敬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涿州刺史,父亲赵弘殷也不过是一个厢指挥使。然而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却在短短十几年之类完成了底层豪门到开国皇族的转变,其中最大的功劳当然要归咎于五代

  • 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高?

    历史解密编辑:莫地方标签:宋太祖,宋太宗,皇位,李世民

    中国历史这个班级,班级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这些人当中优等生毫无疑问是名流千古君主,中等生一般是能力稍差,但可以守住基业的君主,差等生毫无疑问是那些臭名昭著一团糟的君主。那么谁是较为优质皇帝,毫无疑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赵匡胤几人,这些人因其在位期间做出的卓越贡献,以至于名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