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德昭身为宋太祖嫡子,拥有优先继承权,为何要选择自尽

赵德昭身为宋太祖嫡子,拥有优先继承权,为何要选择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斯基栀子 访问量:3763 更新时间:2023/12/10 6:03:44

公元979年,身为宋太祖嫡子的赵德昭,在一天散朝之后,突然选择了自刎。此消息震惊朝野,谁都不曾想到,这位极可能会继位的皇子,会如此突然去世,况且还是自尽。

为什么会说,赵德昭的去世,令人意想不到呢,他的身份有多特殊?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以及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昭是宋太祖的嫡次子,生母为孝惠皇后,由于大哥赵德秀早亡,所以他便成为赵匡胤最大的儿子。

因此按照身份地位来看,赵德昭身为宋太祖的嫡次子,大哥去世后,就成为最年长的皇子,他拥有优先的继承权。而父亲赵匡胤也十分看重他,从小到大都悉心培养,为何他要选择自尽呢?

其实看他自尽的时间就知道,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去世,他的叔叔赵光义,已经即位当了皇帝,所以赵德昭没有机会继承父亲的皇位了。难道说他是因为没能继位,所以才伤心到自尽吗?然而也不是。

虽然是叔叔当了皇帝,但赵德昭仍然有机会继位,因为按当时的情况来看,赵光义去世后,最有力的继承人选有两个,第一就是他的弟弟赵廷美,第二就是赵德昭。因此赵德昭还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与其自尽,还不如好好活着,说不定哪天皇位真的就轮到自己头上了。然而他却选择了自尽,而他选择自尽的原因,也是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当年宋太宗讨伐北汉后,想要乘胜追击,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群臣原本反对他这样做,可是宋太宗不仅没听,还坚持要御驾亲征,结果在高梁河之战中,辽军大败宋军。由于亲征,导致宋太宗也不小心受了伤,他只好坐着驴车仓皇逃离,此次北伐宣告失败。

宋太宗逃离后,众将一时间难以寻觅其踪迹,可是宋军刚刚吃了败仗,军中不可失去主心骨,国家也不能一日无君。这时候有人猜测,说宋太宗可能已经遭遇不测,建议群臣另立新君,这时候得天独厚的赵德昭,自然就受到大家的拥戴。

就在众人打算拥立赵德昭为帝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回来了,原本北伐失败,宋太宗的心情就不是很好,加上之前大臣反对他北伐,如今输了他又下不来台。这时候听说有人要拥立新帝,这个人还是赵德昭,宋太宗难免会多想。

于是回来之后,宋太宗一直没嘉奖有功将士(之前讨伐北汉的时候,不少人立了军功),赵德昭认为宋太宗不公平,便想着为大家出头。有一天在上朝的时候,赵德昭就将此事提出,可能言语有些过重,便激怒了宋太宗。

“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引自《宋史》

宋太宗心中本就憋着一股气,如今赵德昭还当面来指责他不公,便让他心中的怒气加深。宋太宗看到赵德昭为将士出头,认为他深受众将士的爱戴,在军中已有很高的人气和威望,于是一气之下对他说:“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对他们进行封赏也不迟!”

“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引自《宋史》

就是因为宋太宗的这一句气话,却被赵德昭真正听进去了,散朝后,赵德昭仔细一想,认为之前大家拥立他的事,肯定让叔叔介怀,今天他能说出这种话,那明天就可能清算自己。于是“德昭退而自刎”。

消息传到宋太宗那里后,他急忙跑去看,可惜只剩下侄儿的尸首。他抱着赵德昭的尸体痛哭,说道:“痴儿何至此邪!”并追赠其为中书令,追封魏王,追谥为“懿”。可见赵光义也为当时说的气话感到后悔。不过也有人认为,赵光义这只是在演戏罢了,实则他是真想处置赵德昭。

对于赵德昭的自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毕竟还没到最后一步,他没必要在此刻自尽,说不定等两天叔叔气消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而对于宋太宗的反应,人们也保持两种态度。一种认为他是真情流露,原本没想过会因为一句话,就将侄儿害死。一种认为他是惺惺作态,原本就不打算放过赵德昭,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

不管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但赵德昭自尽已成事实,最后他也的确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只能说赵德昭的结局,是不幸的,而生在皇家,则是他最大的不幸。

(参考文献《宋史》)

标签: 赵德昭宋太祖宋太宗皇位

更多文章

  • 【王禹偁】那些你没有读过的的唯美宋诗 6-8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宋诗,对雪,诗人,宋朝,白居易,王禹偁,千古名句

    #大有学问#今天为大家介绍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三首唯美宋诗。唯美宋诗 6中国人大多喜欢竹子,尤其是文人,梅兰竹菊,各有所爱,但是,对竹子的感情似乎更包含了一种深沉的爱,因为,竹子不是花卉,也不是普通的植物,但是它比花有风骨,比寻常植物有气节。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文人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 江南名士丨王禹偁——白居易在大宋的超级粉丝

    历史解密编辑:吴文化博物馆标签:元稹,唐朝,宋朝,白居易,王禹偁,江南名士,千古名句

    原作者:陈谷子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苏州历任的地方长官中,出过不少风流人物。南宋的范成大写《吴郡志·牧守》“吴郡地重,旧矣,守郡者非名人不敢当。”白居易年少时,旅行至苏杭二郡,仰慕于韦应物和房孺复两位州牧的才高位尊,放言“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后来出任苏州刺史时,他把这件事写进了《吴郡

  • 王禹偁一首意味深长的七律,旷达洒脱,写出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王禹,离骚,黄鹂,苏轼,隐士

    写在前面:一生几日?八年三黜。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因为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王禹偁(cheng)遭到宰相的谗谤,再一次被贬出京城。这是他接连八年里的第三次遭贬,也是其短暂人间里的最后一次,两年后,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名臣不幸病逝于蕲州任上。“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守正道,问心

  • 古茶诗解析:王禹偁《龙凤茶》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青牛君标签:苏轼,杜甫,宋朝,龙凤茶,白居易,宋太宗,小畜集,古茶诗,王禹偁,千古名句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歌与茶诗/王禹偁其人/创作背景/龙凤茶/原诗及注释中国诗歌与茶诗诗歌在中国已绵延数千年。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为后世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和高山仰止的

  • 最美诗词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惜春,春光,残红,残月,张先,诗人,宋朝,古典乐,最美诗词,千秋岁·数声鶗鴂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宋代〕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译文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

  • 张先这首七律,敷彩设色,一句一影,在捕捉影子的变相中参悟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诗人,张先,花影,周邦彦,晏几道

    提起宋代文人张先,恐怕很多人一时想不起,但是说起“张三影”,恐怕无人不知。其实,“张三影”就是张先,据《古今诗话》记载:“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

  • “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背后是张先富贵而悠闲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苏轼,欧阳修,宋祁,一树梨花压海棠,尼姑,张先

    1070年,80岁高龄的张先娶了一个18岁的女子为妾。洞房当天,他春风得意,当众赋诗一首;前来祝贺的好友苏轼听完后,也即兴和诗一首,来调侃一下他这位“老不正经”的忘年交。不料,该诗竟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诗中一句更是成了老夫少妻的代名词,流传千古。990年,张先出生在乌程(今浙江湖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

  • 80岁张先娶18岁少女,婚后生下4子,苏轼写诗调侃,竟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文学标签:苏轼,少女,女儿,张先,小妾,诗人,乐器,宋朝,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1070年,80岁张先娶了18岁少女为妾。洞房花烛夜,张先喘着粗气道:“嫁给我后悔不?”少女回道:“后悔有用吗?反正我绝不给你生孩子!”不料,几年后小妾接连生下4个孩子。张先是北宋诗人,在他80岁这年,娶了一个18岁小妾。好友苏轼为他写了一首诗,流传至今:“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

  • 张先:千年前的风情“老司机”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宋祁,王安石,张先,风情,声乐,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月来花弄影,梨花压海棠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朝大概是最美好的,而其中又数宋仁宗一朝最为幸福,在这四十余年是人才如潮涌的时代,范仲淹、王安石、沈括、三苏、欧阳修、柳永、晏殊、黄庭坚等等,太多太多,这些名动一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全都活跃在仁宗朝,或者是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看了这

  • 广东两姐妹同时爱上张先全,分别20年再重逢,一声大哭道尽思念

    历史解密编辑:晓梅谈资讯标签:张先全,逃婚,阿珍,阿娴,干妹妹

    1961年,正在广州服兵役的年轻战士张先全,在一次偶然外出中遇到了一对姐妹花。这对姐妹花的年纪仅有十四五岁,正是青春无限的时候。两个人一个叫阿珍,一个叫阿娴。虽然俩人年纪不大,可是身上有一股十分吸引人的南国情调。本身,这是一段很平常的邂逅,可是令人没有想到,就是这段邂逅,竟然让三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