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嫡子,为何没被立为太子,又如何被叔叔逼死

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嫡子,为何没被立为太子,又如何被叔叔逼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945 更新时间:2023/12/31 17:37:32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自古以来“父子”与“兄弟”谁更亲都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大多数人选择父子更亲。那为何宋太祖赵匡胤迟迟不立儿子赵德昭为皇太子呢,又为何赵德昭会被叔叔赵光义逼死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皇室

赵德昭出身北宋皇室,为太祖赵匡胤与妻子贺氏的第二子,由于其兄赵德秀出生不久就早夭,所以身为嫡次子的他一直都是赵匡胤最大的儿子。显德五年(958年),贺氏病逝,7岁的赵德昭失去了母亲,也导致他后来在后宫缺乏支持,成为其错失皇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事,皇子出阁即封王。太祖以德昭冲年,欲其由渐而进,授贵州防御御。(宋史·赵德昭传)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称帝建宋,赵德昭因此成为北宋皇子。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让13岁(虚岁14)的儿子赵德昭出阁(即成年),任命他为贵州防御使,但并未封他为王。根据历代皇朝惯例,皇子成年就要封王,但赵匡胤考虑到赵德昭年幼,想要让他慢慢晋升,就没有封子为王。

开宝六年(973年),22岁的赵德昭升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然赵德昭此时已经官至宰相,但却迟迟没有被立为皇太子。应当是赵匡胤考虑到五代时期战乱不止,皇朝更替频繁,而此时天下又未统一,加之皇弟晋王赵光义的阻挠,担心少年的赵德昭未必能控制住局面,便迟迟不立他为皇储,也没封他为王。

二,获封为王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突然病逝,由于其生前并未确定继承人,所以由谁继来承皇位存在争议。但赵德昭是赵匡胤的嫡子,明显继承权优于皇弟赵光义。可势力强大的赵光义提前得知哥哥赵匡胤驾崩的消息,抢先进入皇宫即位。25岁的赵德昭就这样错失皇位,本就谨小慎微的他只得承认叔叔赵光义为皇帝。

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命太祖子及齐王廷美子并称皇子,女并称皇女。(宋史·太宗一)

赵光义即位后为了巩固皇位,立即册封侄子赵德昭为京兆尹、侍中、武功郡王,还让他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就这样,始终没被父亲封王的赵德昭终于在叔叔这里被封为王。同时赵光义以对待皇子之礼对待赵德昭而非皇侄,暗示赵德昭仍有即位可能以让其安心。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赵光义封太子太傅王溥的女儿王氏为韩国夫人,将其嫁给赵德昭为妻。虽然王溥是北宋老臣,曾经担任过四朝宰相,但此时早已退休,在朝廷上没有多大影响力,自然不可能助女婿赵德昭争夺储位。

三,随叔伐辽

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宋史·赵德昭传)

太平兴国三年(979年),赵德昭先随赵光义北上讨灭北汉,随后乘胜伐辽。但宋军在高粱河之战惨败,导致赵光义一时之间下落不明。由于皇帝失踪,军中部分将领就想拥立赵德昭为帝。随后赵光义逃回大营,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于是引而不发。

不久宋军班师,返回都城开封。赵光义因为伐辽惨败和嫉恨拥立赵德昭之事,故意拖延在灭北汉时承诺给众军的封锁。许多将士对封赏之事念念不忘,便多次向赵德昭询问此事。赵德昭于是向赵光义请求兑现承诺,立即封赏众军。

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闻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宋史·赵德昭传)

赵光义大怒,于是责骂赵德昭说:“等你当了皇帝,再封赏也不迟。”赵德昭听了之后是又惧又怕,于是自杀。事后赵光义听说此事,假惺惺地抱着赵德昭的尸体痛哭说:“傻孩子你为何要这样呢!”然后赵光义为了掩盖逼死侄子的丑事,于是追封他为中书令、魏王。

表面上看赵光义只是骂了赵德昭一句话,可这句话的分量却不轻。皇帝最忌讳的是有人谋朝篡位,导致自己皇位不稳。赵光义此句就明显是指责赵德昭有夺位的企图,而赵德昭无力与叔叔抗衡,为了保全妻儿的性命,只能选择自杀以证清白。

更多文章

  • 赵德昭身为宋太祖嫡子,拥有优先继承权,为何要选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赵德昭,宋太祖,宋太宗,皇位

    公元979年,身为宋太祖嫡子的赵德昭,在一天散朝之后,突然选择了自刎。此消息震惊朝野,谁都不曾想到,这位极可能会继位的皇子,会如此突然去世,况且还是自尽。为什么会说,赵德昭的去世,令人意想不到呢,他的身份有多特殊?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以及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昭

  • 【王禹偁】那些你没有读过的的唯美宋诗 6-8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宋诗,对雪,诗人,宋朝,白居易,王禹偁,千古名句

    #大有学问#今天为大家介绍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三首唯美宋诗。唯美宋诗 6中国人大多喜欢竹子,尤其是文人,梅兰竹菊,各有所爱,但是,对竹子的感情似乎更包含了一种深沉的爱,因为,竹子不是花卉,也不是普通的植物,但是它比花有风骨,比寻常植物有气节。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文人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 江南名士丨王禹偁——白居易在大宋的超级粉丝

    历史解密编辑:吴文化博物馆标签:元稹,唐朝,宋朝,白居易,王禹偁,江南名士,千古名句

    原作者:陈谷子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苏州历任的地方长官中,出过不少风流人物。南宋的范成大写《吴郡志·牧守》“吴郡地重,旧矣,守郡者非名人不敢当。”白居易年少时,旅行至苏杭二郡,仰慕于韦应物和房孺复两位州牧的才高位尊,放言“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后来出任苏州刺史时,他把这件事写进了《吴郡

  • 王禹偁一首意味深长的七律,旷达洒脱,写出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王禹,离骚,黄鹂,苏轼,隐士

    写在前面:一生几日?八年三黜。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因为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王禹偁(cheng)遭到宰相的谗谤,再一次被贬出京城。这是他接连八年里的第三次遭贬,也是其短暂人间里的最后一次,两年后,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名臣不幸病逝于蕲州任上。“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守正道,问心

  • 古茶诗解析:王禹偁《龙凤茶》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青牛君标签:苏轼,杜甫,宋朝,龙凤茶,白居易,宋太宗,小畜集,古茶诗,王禹偁,千古名句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歌与茶诗/王禹偁其人/创作背景/龙凤茶/原诗及注释中国诗歌与茶诗诗歌在中国已绵延数千年。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为后世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和高山仰止的

  • 最美诗词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惜春,春光,残红,残月,张先,诗人,宋朝,古典乐,最美诗词,千秋岁·数声鶗鴂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宋代〕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译文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

  • 张先这首七律,敷彩设色,一句一影,在捕捉影子的变相中参悟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诗人,张先,花影,周邦彦,晏几道

    提起宋代文人张先,恐怕很多人一时想不起,但是说起“张三影”,恐怕无人不知。其实,“张三影”就是张先,据《古今诗话》记载:“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

  • “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背后是张先富贵而悠闲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苏轼,欧阳修,宋祁,一树梨花压海棠,尼姑,张先

    1070年,80岁高龄的张先娶了一个18岁的女子为妾。洞房当天,他春风得意,当众赋诗一首;前来祝贺的好友苏轼听完后,也即兴和诗一首,来调侃一下他这位“老不正经”的忘年交。不料,该诗竟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诗中一句更是成了老夫少妻的代名词,流传千古。990年,张先出生在乌程(今浙江湖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

  • 80岁张先娶18岁少女,婚后生下4子,苏轼写诗调侃,竟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文学标签:苏轼,少女,女儿,张先,小妾,诗人,乐器,宋朝,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1070年,80岁张先娶了18岁少女为妾。洞房花烛夜,张先喘着粗气道:“嫁给我后悔不?”少女回道:“后悔有用吗?反正我绝不给你生孩子!”不料,几年后小妾接连生下4个孩子。张先是北宋诗人,在他80岁这年,娶了一个18岁小妾。好友苏轼为他写了一首诗,流传至今:“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

  • 张先:千年前的风情“老司机”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宋祁,王安石,张先,风情,声乐,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月来花弄影,梨花压海棠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朝大概是最美好的,而其中又数宋仁宗一朝最为幸福,在这四十余年是人才如潮涌的时代,范仲淹、王安石、沈括、三苏、欧阳修、柳永、晏殊、黄庭坚等等,太多太多,这些名动一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全都活跃在仁宗朝,或者是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看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