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清平乐·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01
解读
这是一首伤春词,《唐宋诸贤绝妙好词》题名为“春晚”。此词的手法非常巧妙独特,立意也不落俗套,可谓是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词的开篇用了倒装句式,正常用语应该是“费尽莺儿语,留春不住”。黄莺又名黄鹂,鸣叫声清脆悦耳,被称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古诗中也有“夏木阴阴啭黄莺”“隔叶黄鹂空好音”“两个黄鹂鸣翠柳”“树树树梢啼晓莺”等很多描写黄莺歌喉的词句,直到今天,还存留有“莺歌燕舞”的俗语。但在词人笔下,黄莺却不是在唱,而是在“语”,以其巧妙的口舌在恳求春天,再多留一段时日。这种拟人手法是非常新颖的,然而当然,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留春不住”,季节的转换,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即便想象中黄莺可以和春天打个商量,但结果还是无法挽留春景。于是风雨骤起,落花满地,这两句也是倒装,事实上先有“昨夜南园风雨”,然后才有的“满地残红宫锦污”。
上阕写景,下阕却并不直接抒
情,而是用写人写事来抒发情怀。“小怜初上琵琶”一句,是化用李贺《冯小怜》中的“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冯小怜本是北齐后主高纬穆皇后的侍女,因为美貌多姿,善弹琵琶而被穆皇后推荐给后主,受封淑妃。高纬对冯淑妃极其宠爱,传说因此荒废了国事,导致北齐被北周所灭。这里以小怜指代善弹琵琶的歌女,说她见景生情,哀伤春之归去,所以清晨时分,她才刚端起琵琶,尚未弹奏,愁思却已经飞到遥远的天涯去了。
那么,这歌女究竟在愁些什么呢?是感叹身世,还是怀想爱人呢?一般填词至此,大抵也都离不开这般情感的抒发吧。然而词人别出心裁,却说“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这一结句有三层含义:一,杨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宁可随春而去,也不肯停留于富贵豪门之中,享受奢靡而无忧的生活;二,歌女如同杨花一般,不贪富贵,只求自由;三,词人以歌女自况,为求自身之高洁,本心之无愧,而绝不贪慕虚荣,高攀权贵。
王安国乃王安石之弟,王安石曾经官至宰辅,权倾满朝,王安国只要表示支持新法,高官厚禄,唾手可得,然而王安国却并不愿意这么做。他的政治倾向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他这种坚持原则,不肯违心附和的品德,确实是值得赞扬的。所以谭献在《谭评词辨》中称赞此词,“末二句见其品格之高”。
02
作者
王安国(1028~1074年),字平甫,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他是王安石的大弟,与弟王安礼、侄王雱(王安石之子)并称“临川三王”。虽然是王安石之弟,但王安国对于变法是持反对态度的,熙宁四年(1071年),他回京述职,神宗召见时询问他外界对变法的反应,王安国直言不讳地回答说:“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耳。”为此遭到神宗冷落,不予重用。
王安国的诗名重于文名,文名重于词名,但其词博采众长,工丽曲折,上承花间派,也颇有可观处。曾巩曾经称赞他:“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
您可 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
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