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竑之死:史弥远擅权废立,宋理宗冷漠旁观,济邸含冤遇害

赵竑之死:史弥远擅权废立,宋理宗冷漠旁观,济邸含冤遇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4773 更新时间:2024/1/16 21:00:59

嘉定十七年(1224)闰八月初三凌晨,稀里糊涂一辈子的低能皇帝宋宁宗赵扩驾崩。

已经和党羽做好万全准备的宰相史弥远,迅速指派亲信郑清之的儿子郑士昌,前往沂(yí)靖惠府、迎接他矫(jiáo)诏所立的新皇子赵昀(yún)进宫。

身为宁宗皇帝正牌嗣子的皇子济国公赵竑(hóng),此刻也正在府门前掂着脚翘首以盼,等候召见。

正当赵竑一会儿踌躇满志、一会儿疑虑不安时,从门缝隙看见一队专门在宫廷中奔走传达命令的“快行”,推着绿盖车经过自己府门前却过而不入,心中正疑惑不解时,又看到这列队伍簇拥着绿盖车从门前返回,天还没亮,看不清车里之人是谁。

赵竑越发疑惑,又等待良久才等来进宫的诏命,他急迫的赶赴大内,到宫门前,禁卫又反常的拒绝他的随从跟入禁中,心情急切的赵竑只得独自进宫,在史弥远的引领下去宁宗灵前举哀,随即就被殿帅夏震看守,目眦(zì)欲裂的看着新出炉的皇子成国公赵昀即皇帝位。

即便赵竑如困兽一般坚决不肯向新帝朝拜,最终还是被夏震强行摁下高昂着的头,本该成为大宋新君的嗣皇子赵竑,转瞬就成了判宁国府的皇兄济阳郡王。

宋理宗赵昀的突然上位,别说让赵竑肝胆俱裂,就是朝野内外的百官、士人,也对新君换人的情况“惊忧疑惑”、不知缘由,自然有人“危疑不服”。

但因为有宁宗宫廷一直以来的实权人物杨皇后和史弥远的支持,理宗赵昀到底还是坐稳了官家之位。

闰八月初七,理宗以即位大赦天下。

闰八月十一,皇兄赵竑被皇弟赵昀进封为济王。

闰八月十三,理宗以登宝位告于天地、宗庙、社稷、宫观、诸陵。

闰八月十五,理宗给新嗣母宁宗杨皇后恭上尊号曰皇太后。

闰八月十九,史弥远率领百僚恭请皇太后同听政,经过八次上表,杨太后才同意临朝听政。

闰八月二十六,皇太后、皇帝开始听政,皇兄济王赵竑被赐第湖州(浙江湖州),寻以醴(lǐ)泉观使就第。

这显然是史弥远不放心比新君更名正言顺的赵竑,所以必须把他赶出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才能安心。

九月十二,杨太后和理宗便殿垂帘,杨太后宣谕宰臣为新君精心选拔儒臣授课,皇兄赵竑的前师傅、时为宝谟阁待制知潭州的真德秀,就在应诏行列。

九月十五,赵竑的妻子卫国夫人吴氏被封许国夫人。

九月二十八,理宗大享明堂,再次赦天下。

就在理宗开始他渊默十年的傀儡人生时,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失意者赵竑,也如同丧家犬一样来到湖州。

赵竑毕竟在宁宗朝当了三年嗣皇子,享受皇储待遇,虽无太子之名却有太子之实,是朝野公认的宁宗继承人,这突然被权相擅自废黜,很是令人同情,朝廷内外也多有愤慨。

湖州含山狂士潘甫,就很为赵竑鸣不平,认为赵竑才是合法的新皇帝人选,史弥远擅自搞废立是大逆不道的。

于是,潘甫就和兄弟潘丙、潘壬商量,拥戴赵竑为帝,他们自觉力量不足,还秘密去山阳(今江苏淮安)联络军阀李全的党羽,相约起兵拥立赵竑、讨伐史弥远。

李全正忙着争地盘,对谁当皇帝没啥兴趣,只是口头应允潘氏兄弟,他会在十二月十七日出兵、二十七日起事,实际上并没有出兵帮忙的打算。

关于李全和潘氏兄弟约定的日期,《宋史》无载,《宋史全文》卷三十一,在乙酉宝庆元年正月条目下,记载他们相约“期以某月十七日,诞云二十七。及期,李全之兵不至,二潘虑事泄,率百余人突入州城”。

就在同书同卷庚寅绍定三年十二月条目下,又记载说:潘氏兄弟“遂修书约李全于二月十五立济王。此时李全守淮安军,逻卒得送信卒二人,监至弥远之前,弥远遂改书为三月二十五,许之美官重赏,复令送去,取回书至,易书以元约月日报之。至期,潘壬、潘丙遂立济王”。

宝庆元年条目的记载只有日期没有月份;绍定三年条目的记载说原定于二月十五,被史弥远改为三月二十五,好像应该采用月日齐全的后者说法。

但根据霅(zhà)川之变的时间发生在正月初八、初九来分析,这个约在二月十五日肯定是不对的,潘氏兄弟是到约定日期没有等到李全的军队,担心事泄才不得不单独发起行动。

原定日期如果是在二月又被改三月,潘氏兄弟就不是在“至期”后起事,反而成了提前起事,明显与史实不符。

猴格以为,李全至期不到,潘氏兄弟在正月被迫起事,那他们相约的日期,就只能在正月之前,放在十二月,才更符合潘氏担心事泄被迫孤注一掷的实际情况,所以,就在上文书写他们相约在十二月起事。

书归正传,却说潘甫对李全的忽悠信以为真,回到湖州后,就让手下小弟暗中组织渔民、盐贩子,聚集足有千余人,紧锣密鼓地准备起事。

但到了十二月份的约定日期,却不见李全的军队影子,潘甫担心自己的行迹泄露,决定不等李全单独起事。

于是,在新年里,宝庆元年(1225)正月初八夜,潘氏兄弟带领召集来的渔民、盐贩,穿着如同北方军人的模样,冒充李全的军队,以红色的半袖为记号,在半夜潜入湖州城,进入济王府寻找赵竑,声称是李全的军队从山阳来拥戴赵竑为帝。

没搞清状况的赵竑闻变,很是害怕,换上旧衣服藏在水窖中,但还是被潘氏兄弟找到、簇拥到湖州东岳庙黄袍加身。

赵竑哭喊着不愿意,潘氏兄弟示意手下用兵器胁迫,赵竑只好与潘氏兄弟约定:不要伤害太后、官家。得到许诺后才答应接受拥戴。

潘氏兄弟打开军资库拿出钱物、纸币犒赏义军,又胁迫湖州知州谢周卿带领官吏前来恭贺新君,并以李全的名义发布榜文,列举史弥远擅自废立等罪状。

同时,潘甫还向湖州军民宣称李全正率精兵二十万水陆并进、前来支持赵竑。深夜中不明真相的湖州军民都信以为真,以为真的是红袄军李全和潘氏兄弟联手起事,一时之间士气颇为高涨。

到了正月初九凌晨天亮后,被动忙碌半宿、心中忐忑不安的赵竑检阅拥立他的军队时才发现,潘氏兄弟所谓的精兵不过是当地的渔民,还都是巡城士兵都认识的本地人,就是一群数不足千、装备不整的乌合之众。

情商虽低、但智商没问题的赵竑,热辣辣的心立刻变得哇凉哇凉的,就知道此事不会成功。随即悄悄和湖州将官商量,率领湖州兵围剿潘氏义军,又让寓居当地的王元春轻舟前往临安告变。

果不其然,潘氏兄弟组织的渔民队伍,很快就被赵竑率领的州兵镇压,潘甫、潘丙被捕杀,唯有潘壬逃走,变更姓名辗转逃逸,四月的时候跑到楚州准备渡淮水向北,被小校明亮捕获,送到临安处死。

这场恍如闹剧的民变,就是南宋中后期影响深远的湖州之变,因为湖州境内有霅(zhà)溪之故,湖州又有别名霅川,所以又称霅川之变。

史弥远在临安接到霅川之变的报告,大惊失色,急调殿前司将彭忳(zhūn,宋史记为彭任)率军前往湖州镇压,但彭忳到湖州时,民变已经被赵竑平息。

尽管霅川之变有惊无险,但史弥远心中明白,只要不安定因素赵竑存在,就永远是野心家们可以利用的招牌,类似霅川的动乱就永不会消失,除非斩草除根,才能铲除后患。

于是,心狠手辣的史弥远就对外宣称:济王赵竑因为贼人叛乱而受惊生病。然后派亲信门客秦天锡,奉旨带着太医,以及理宗赏赐给赵竑的三千缗(mín)钱,前往湖州为济王赵竑诊治。

就这样,才立下告变、平叛功劳的宁宗嗣子、理宗皇兄——济王赵竑,非但没有受到朝廷的嘉奖,反而在还没愣过来神的情况下,就在正月十五日遇害。

关于赵竑的死法,《宋史理宗本纪》记载说他是被秦天锡逼死的,具体死法无载;《宋史赵竑传》和《宋史全文》记载说他是被缢死的。

周密的《齐东野语》则记载说,赵竑明为缢死,实际是被毒死的。

据湖州有个姓徐的老兵说,他听传言说济王生病后,曾经前去探病,到之后赵竑已经死了,躺在地上被棉被盖着,口鼻都流血不止,鲜血把衣服都弄脏了。周密认为,如果老徐说的是真的,那赵竑就不是被缢死,而是被毒死的。

到了正月二十五,济王赵竑“因病早薨”的讣闻才过明路传到行在(临安),冷漠旁观的理宗皇帝还假惺惺地对此表示哀悼,专门为皇兄辍视朝,赐赙银、绢各一千、会子万贯(缗)。

同时,史弥远把湖州改名安吉州,又借机兴起大狱,穷治湖州官员,大肆株连无辜,湖州知州谢周卿、通判张宗涛以下,被扣上潘氏余党的罪名,全部抓进大理寺狱接受审讯。

只有前往行在告变的王元春,和逃到菁山秀安僖王园庙避难的秀王赵伯圭第十三子(一说九子)赵师弥,受到嘉奖。王元春因为告变功知湖州;赵师弥以看护祖父园陵功,在当年二月初五除少师,嗣封秀王。

对赵竑来说,从嘉定十七年闰八月初三、到宝庆元年正月十五,他在人生中的最后159天里,经历了犹如过山车一样的心路历程:

终于可以去继承皇位的大喜、猝不及防被废黜与皇位失之交臂的大悲、被迫向昔日臣服自己的兄弟低头的愤怒不甘、事成定局就被赶出京城的惨淡黯然、潘氏民变初起四处藏匿时的惊恐不安、被找到黄袍加身时的胆颤心惊以及轻度惊喜(?)、发现真相后的怅然若失、干脆利落率军平叛时的当机立断以及心乱如麻、等待朝廷决断时的坐卧不安、面对史弥远爪牙强灌毒药时的瞋目切齿、心胆俱裂乃至万念俱灰······

历史没有给赵竑这个倒霉皇子更多时间,让他有机会去稳定情绪、调整状态,而他本人因身份地位的巨大差距带来的心理落差,也没有机会留下只言片语,就在仓促之中含冤而死,让同情他、为他愤慨的士人们,为之奔走昭雪长达五十年,实在是令人唏嘘。

尽管年轻的赵竑,因为自己的不成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仍然有人认为:如果潘氏兄弟势大,赵竑未必对失去的皇位没有觊觎之心。

这种看法,其实就是杀人诛心、万恶淫为首论心不论事了,对于赵竑这样一个有局限性的封建皇子来说,实在是太过于苛刻了,简直是不讲道理嘛!(用方婶儿的语气来读这几句。)

如胡梦昱致书史弥远所举的例子:某人(指理宗)遇到凶徒胁迫他兄长(指济王)为贼首,抢夺某人家的财物,某人兄长又不幸死难,某人该怎么对待亡兄呢?

忠厚之人,必然是悲痛兄长无辜横死,能体谅兄长无心之下被贼人胁迫的境地,去善待亡兄的遗孀,妥善处理亡兄的丧葬事宜。世人都会称赞他的仁爱,去和他做朋友。

不忠厚的人呢,恐怕就会把事情归罪到亡兄头上,听从别人的谗言,无视寡嫂的痛哭,不管亡兄的后事,视兄弟如仇敌,弃手足如赘疣。

遇到这样的人,宗族姻亲,必将讥讽议论他的残忍刻薄,而乡间稍有见识的人,都会耻与他相处,看见他就躲得远远的。

猴格觉得,胡梦昱所言极是。

当然,胡梦昱站在朝廷立场,所言对潘氏兄弟很不公。对于富有正义感的潘氏兄弟,猴格只想到几个词:热血仗义、莽撞冲动、有勇无谋、空有一腔热血却毫无谋略,怎么可能成功呢?大概率是当炮灰的命啊······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宋史全文》、《宋史》、《齐东野语》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更新佛系,关注需谨慎。还有,欢迎批评指正,毕竟俺只是业余玩家。

相关链接:赵竑:身为过继子,内得罪皇后,外得罪权相,还想当皇帝?做梦

就······挺盼望早日开学的。

标签: 史弥远宋理宗李全宁宗理宗

更多文章

  • 宋史:为何说史弥远是宋朝第一权臣?他干的事情秦桧绝对没胆子干

    历史解密编辑:拇指故事汇标签:史弥远,秦桧,宋朝,武三思,右丞相,宋孝宗

    秦桧跟史弥远谁的权力更大?史弥远在南宋掌权25年之久,权力之大,可以说是超过了两宋之中历的宰相,包括什么秦桧、韩侂胄、贾似道,这些人的权利都没有史弥远大,史弥远这个人很狂,也非常的奸诈,他玩权力怎么玩呢?你宋朝不是为了分化相权玩群相吗?好!没关系!我完全按照宋朝的规矩来。所以史弥远担任了两个官职是右

  • 宋史漫谈:史弥远干的坏事比秦桧还多,可他死后为何能躲过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史弥远,秦桧,宋理宗,赵构,宋宁宗,朱熹

    史弥远,南宋宁宗至理宗两朝的权臣,独掌权柄二十余年,生前即被封为郡王,他的权势在整个南宋时期都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即使如秦桧、韩侂胄、贾似道这几位,也没能做到史弥远执政时的权势。史弥远执政时期,对外采取妥协投降政策,和已经衰弱的金国签订"嘉定和议",主动对金增加岁币数量,额外给予金国"犒军银"300万

  • 岳飞最出名的孙子:依附权相史弥远,横征暴敛遭弹劾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岳飞,岳云,党羽,秦桧,诗人,宋朝,史弥远,宋孝宗,古典乐

    岳飞有五个儿子,十八个孙子,在儿子之中,以岳云的名气最大,他骁勇善战,被军中将士称为“赢官人”;在孙辈之中,以岳珂的知名度最高,他著作颇丰,搜集整理了有关岳飞的史料,为后世了解、研究岳飞留下了重要的资料。不过,岳珂的仕途却不怎么光彩,无法与光明磊落的祖父岳飞相提并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继承父志

  • 史弥远祸乱南宋26年,谥号和秦桧一样,为何没进入《奸臣传》?

    历史解密编辑:孤风婉史标签:史弥远,秦桧,奸臣传,宋理宗,宋宁宗,宋孝宗

    从一千一百二十七年立国开始,到一千二百七十九年被元朝灭亡,南宋王朝的生命正式宣告终结。在北宋灭亡后,新建立的南宋不仅没有成功收复失地,反倒是对外一直持媾和偏安的态度,并最终在衰弱当中走向了灭亡。也因此,如果以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标准来看待南宋,那么显然它是完全不够格的。在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一种

  • 宋宁宗驾崩,史弥远跳过太子另立他人,为何杨皇后先反对后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王三爱生活标签:宋宁宗,史弥远,杨皇后,皇位,遗诏,宋理宗

    公元1224年9月17日,懦弱的宋宁宗病死于福宁殿,太子赵竑得知消息以后,翘首以待等着继位,没想到却被人截了胡,权臣史弥远暗中招来另一位皇室成员赵昀,要以他继承皇位,再派人与杨皇后商议。杨皇后刚开始并不同意,后来还是被说服,对赵昀说道,从此你就是我的儿子。当然还有史料记载,是杨皇后与史弥远共谋此事,

  • 宋韵文化系列讲座:南宋“史弥远废立”背后的大BOSS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们大杭州标签:史弥远,宋韵,宋宁宗,宋理宗,赵构

    一介平民,能突然“空降”继承皇位,逆袭成皇帝吗?如此“天大的好事”,竟曾在南宋朝真实发生……昨天上午,由杭州市社科联(院)主办的宋韵文化讲座迎来第十一讲,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铮强带来了《沂邸风云:宋理宗继位之谜》,揭开一个惊天大阴谋——“史弥远废立”,以及权臣背后的终极大BOSS。“

  • 寻宋︱宁波史弥远墓:隧道之碑未立,朕甚悯焉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宰相,皇帝,石刻,宋朝,宋理宗,神道碑,史弥远,宁波市

    宁波南宋石刻公园(一)东钱湖史氏家族墓群南宋明州(今浙江宁波)丞相世家史氏的家族墓葬群,构成了今天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史氏墓道石像生)的主体部分。东钱湖附近的史家墓葬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今天南宋石刻公园附近的横街村、大慈山一带,史浩、史弥远宰相父子的陵墓都在这里;二是东钱湖东畔、南宋石刻公园东北三

  • 南宋114:史弥远倒行逆施,激起兵变,李全拥立废太子赵竑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全,史弥远,宋理宗,宋宁宗,临安,大臣

    史弥远发动政变,篡改宋宁宗的遗诏,扶持赵昀(即赵贵诚)继承皇位,废黜太子赵竑。赵竑改封为济王,赐居湖州。赵竑带了妻子眷属,离开临安,去了湖州,也带去了他无穷无尽的怅恨。消息传出,京城舆论大哗!大街小巷,处处议论纷纷,都斥责史弥远的擅自废立,罪不容赦。临安天街棚桥陈氏书铺,公然刻印诗集,含沙影射抨击史

  • 南宋四大奸相,史弥远专权时间最久,凭啥只有他没被列入奸臣传?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史弥远,奸臣传,宰相,宋理宗,真德秀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理宗于嘉定十七年(1224)即位,到绍定六年(1233)的十年,是他四十年统治的第一个十年,也是特征鲜明的一个历史阶段。关于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黄震写道:“理宗初即位,仍委旧辅史弥远,渊默十年无为。”

  • 红色引擎赋能新发展 ——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潜涛

    历史解密编辑:头条南阳标签:教授,党建,吴潜涛,教育学,女博士,红色引擎,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携手大汉江 奔向新辉煌 南阳·2023 汉江流域创客英雄汇 |红色引擎赋能新发展——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潜涛吴潜涛“新时代基层党建探索出新路子、实现了新突破,如今的南阳发展变化真大!”5月11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吴潜涛是地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