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谢氏家谱:浙江省-台州-临海:谢深甫,如今临海城区还有一条深甫路

谢氏家谱:浙江省-台州-临海:谢深甫,如今临海城区还有一条深甫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谢云逸 访问量:4801 更新时间:2023/12/21 19:01:45

谢氏图腾释义

【释义】谢的本义是隐退。引申为离开、拒绝、衰落等意。

【起源】黄帝少子禹阳,建有10个国家,其第一为谢国。任姓谢国在今河南唐河、南阳一带,夏、商时国力微弱。西周末期,周宣王将其舅父申伯从今山西、陕西之间移封于谢,并灭掉谢国,在其旧土上营建了谢邑,作为申国的新都。谢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公元前688年,申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即申氏,而居于都城谢邑者,有的以邑为氏,亦称谢氏。

得姓始祖:申伯

始 祖 地:河南唐河、南阳(谢邑)

郡望堂号:陈郡、会稽;陈留堂、威怀堂

当今排序/人口:第23位/约1010万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34位

现存家谱:649部

谢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排第十三。谢姓出自于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早期分布在河南南部,到春秋时期,有些谢姓迁徒到山东、湖北和湖南。战国时,谢姓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容到当地的少数民族。唐末开始进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并且发展到台湾。历史上谢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阳、永昌、汇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都、阳夏、康乐、东山、梅县、大埔等。

浙江省-台州-临海 谢深甫

谢深甫(1139-1204),字子肃,号东江。晋太傅谢安第25世孙,台州谢氏六朝时已迁入,为当时从中原迁入的大姓,多居临海、温岭、天台等地。1926年编修的《临海台临八叠谢氏宗谱》、1918年编修的《临海枧桥谢氏宗谱》和1936年编修的《天台榧树谢氏宗谱》及温岭市谢铎的有关史实,确认台州谢氏为谢深甫五世祖谢阎为始祖。谢阎五代末自会稽迁临海。

谢深甫年少时颖悟异常,并刻志为学。学习时拿井水放在脚上防困。父亲谢景之临终前对妻子说:“这个儿子乃是重器,一定会光大我们家。你要好好督其力学。”乾道二年(1166)中进士。宋孝宗召见,询问用人之道,谢深甫建议不用妄诞矫激、趋时徇利的人,而应进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孝宗喜之,谕宰臣曰:“谢深甫奏对雍容,有古人风”。

谢深甫自参加执政以至担任右丞相是在宁宗初期。当时朝廷内政见之争、学派之争、意气之争纷繁复杂,主要环绕赵汝愚和韩侂胄两大势力系统之间进行,是非交错,很难以人定线。在此情况下,谢深甫独立不偏,稳健执中,使朝政不紊,国力增强。他推行的是孝宗以来的恢复政策,故首先要求安民强国。谢深甫死后韩侂胄掌握大权,朝中无人可以制约,开禧初仓猝发动伐金之战,遭到失败,韩本人被史弥远谋杀,史则怀0固权,使南宋局面愈弄愈糟。由此反看,就知道谢深甫执政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了。可以说,谢深甫如迟死数年,南宋的历史发展就不会是后来所见的面貌。

《宋史》文载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父景之识为远器,临终语其妻曰:“是儿当大吾门,善训迪之。”母攻苦守志,督深甫力学。

中乾道二年进士第,调嵊县尉。岁饥,有死道旁者,一妪哭诉曰:“吾儿也。佣于某家,遭掠而毙。”深甫疑焉,徐廉得妪子他所,召妪出示之,妪惊伏曰:“某与某有隙,赂我使诬告耳。”

谢深甫像

谢深甫铜像

越帅方滋、钱端礼皆荐深甫有廊庙才,调昆山丞,为浙曹考官,一时士望皆在选中。司业郑伯熊曰:“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深甫曰:“文章有气骨,如泰山乔岳,可望而知,以是得之。”

知处州青田县。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荐之。孝宗召见,深甫言:“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静退简默者寡有所合,或邻于立异。故言未及酬而已龃龉,事未及成而已挫抑。于是趣时徇利之人,专务身谋,习为软熟,畏避束手,因循苟且,年除岁迁,亦至通显,一有缓急,莫堪倚仗。臣愿任使之际,必察其实,既悉其实,则涵养之以蓄其才,振作之以厉其气,栽培封殖,勿使沮伤。”上嘉纳。问当世人才,对曰:“荐士,大臣职也。小臣来自远方,不足以奉明诏。”上颔之,谕宰臣曰:“谢深甫奏对雍容,有古人风。”除籍田令,迁大理丞。

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讲行救荒条目,所全活一百六十余万人。光宗即位,以左曹郎官借礼部尚书为贺金国生辰使。绍熙改元,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知阁门事韩侂胄破格转遥郡刺史,深甫封还内降云:“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进士俞古应诏言事,语涉诋讦,送瑞州听读。深甫谓:“以天变求言,未闻旌赏而反罪之,则是名求而实拒也。俞古不足以道,所惜者朝廷事体耳”右司谏邓驲论近习,左迁,深甫请还驲,谓:“不可以近习故变易谏官,为清朝累。”

二年,知临安府。三年,除工部侍郎。入谢,光宗面谕曰:“京尹宽则废法,猛则厉民,独卿为政得宽猛之中。”进兼吏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官。四年,兼给事中。陈源久以罪斥,忽予内祠,深甫固执不可。姜特立复诏用,深甫力争,特立竟不得入。张子仁除节度使,深甫疏十一上,命遂寝。每禁庭燕私,左右有希恩泽者,上必曰:“恐谢给事有不可耳。”

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知建康府,改御史中丞兼侍读。上言:“比年以来,纪纲不立。台谏有所论击,不与被论同罢,则反除以外任;给、舍有所缴驳,不命次官书行,则反迁以他官;监司有所按察,不两置之勿问,则被按者反得美除。以奔竞得志者,不复知有廉耻;以请属获利者,不复知有彝宪。贪墨纵横,莫敢谁何;罪恶暴露,无所忌惮。隳坏纪纲,莫此为甚。请风厉在位,革心易虑,以肃朝著。”礼官议祧僖祖,侍讲朱熹以为不可。深甫言:“宗庙重事,未宜遽革。朱熹考订有据,宜从熹议。”

庆元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迁参知政事,再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内侍王德谦建节,深甫三疏力陈不可蹈大观覆辙,德谦竟斥。进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岐国公。光宗山陵,为总护使。还,拜少保,力辞,改封鲁国公。

嘉泰元年,累疏乞避位,宁宗曰:“卿能为朕守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召坐赐茶,御笔书《说命》中篇及金币以赐之。

有余嘉者,-乞斩朱熹,绝伪学,且指蔡元定为伪党。深甫掷其书,语同列曰:“朱元晦、蔡季通不过自相与讲明其学耳,果有何罪乎?余哲虮虱臣,乃敢狂妄如此,当相与奏知行遣,以厉其余。”

金使入见不如式,宁宗起入禁中,深甫端立不动,命金使俟于殿隅,帝再御殿,乃引使者进书,迄如旧仪。

拜少保。乞骸骨,授醴泉观使。明年,拜少傅,致仕。有星陨于居第,遂薨。后孙女为理宗后,追封信王,易封卫、鲁,谥惠正。

谢深甫:学冠儒流,才优王佐

□林大岳

在余姚市泗门镇后塘河村有一座泗门谢氏始祖祠堂,该祠堂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浙东姚北地区古代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祠堂的第二进为“三太傅祠”,中间奉3太傅神主像,即晋朝太傅谢安、宋朝太傅谢深甫、明朝太傅谢迁。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挫败了桓温篡位图谋,是淝水之战东晋一方的决策者,成语“东山再起”说的就是他的故事。谢深甫(1139—1204),字子肃,号东江,临海人,南宋中期宰相。谢迁(1450-1531),字于乔,号木斋,绍兴府余姚县人,谢深甫的16世孙。明代中期著名阁臣,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当时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谢氏是世家大族、海内著姓,历代冠盖簪缨,人才辈出,为世人所仰慕。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都吟诵了谢氏家族的著名人物。

谢安、谢深甫、谢迁都是阳夏谢氏一族,开基始祖是谢缵(214—282)。谢安是谢缵的曾孙,而谢深甫是谢缵的29世孙。其族在晋永嘉之乱时迁居上虞,五代十国再迁台州。高祖父谢闿担任台州府同知,于是定居在临海的下渡村。元兵南侵前夕,太皇太后谢道清害怕临海谢氏聚居的地方有所不测,命族中子弟分赴各地避难,于是谢深甫6世孙谢长二由临海八叠迁居到余姚市泗门镇,从此“代有硕德,世有闻人”,遂成姚江望族。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泗门谢氏得贡生以上功名者50余人,有120余人授予官职。泗门遂成为东山会稽郡谢氏的再兴之地。

一、少年励志成大器

谢深甫乃谢安25代孙,虽然出生于累世簪缨之族,但临海一族至他出生时,已经家道中落,父谢景之、祖父谢侁、曾祖父谢俨都未取得功名,而是依靠谢深甫和谢道清的功绩而受赠太师等爵位。

谢家生活寒微,靠给人舂米为生。谢深甫自幼聪明颖悟,少怀大志,刻苦钻研,力学成才,从寒士而至宰辅,留下十分励志的故事。

相传他为了读好书,有10多年都没有好好睡觉。每当夜间读书到困倦时,就将脚放在冷水中浸泡,以此避免打瞌睡。他10岁能写一手好文章,又非常刻苦学习,其父谢景之“识为远器”。可惜,谢景之年寿不永,还没等谢深甫长大成人便撒手人寰,临终前他跟妻子说:“这个儿子将会光大我家门楣,你要好好教育他。”母亲遂攻苦守志,以督劝深甫用力学习。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深甫终于精通诸子百家之说,卓然成为“乡闾名儒”,跟从他学习的人从四方云集而来。

谢深甫家学深厚,天资也高,但求取功名并非探囊取物,据洪迈《夷坚志》记载,谢深甫从21岁开始参加省试,曾在绍兴二十九年(1159)和三十二年(1162)连举不第,为此也曾产生过消极思想,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还怀疑过自己的名字是否有些不太吉利。

除了学习的艰辛,还有生活的窘迫。有一次,他穿着草鞋进京赶考,路过嵊州曹娥渡时,因为钱太少,被船夫拒载,还被揶揄了一番:“哪怕你以后当了转运使来刺配我,我也不怕。”人穷受人欺,深甫只能忍气吞声,绕远路渡河。但这更加强了他穷且益坚、立志改变命运的决心。后来官至浙漕时,他回到曹娥渡,召见了那位船夫,得意地问:“你说,现在怎么办呢?”船夫伏地请罪。深甫笑着说:“我怎么会真的要刺配你呢?”于是,厚赐他金银,并且说:“今后台州秀才往来,不要收取他们的渡钱。”

在登科之前,谢深甫好像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关于他的传说听着都很让人心酸。相传,一个林姓大富之家仰慕他的文才,就聘请他做私教。有一天富人家宴请亲朋好友,谢深甫也成为座上宾。可能因为英雄落寞,也有人是说他与富人家的小姐相爱,但富人嫌弃穷书生,不肯将女儿许配给他。因而小谢老师心中抑郁,借酒浇愁,不觉大醉不醒。半夜酒醒,饥渴难耐。只见房前一树梨熟,就爬上树摘梨吃,结果被狂吠的群犬发现,围堵在树上,“骑树难下”。梦中的富人恰好梦到自己后院的梨树上缠着一条黑龙,被狗叫声吵醒后一看,竟是谢深甫。富人以此奇之,认定梨树上的小子是黑龙无疑,必然大有前途。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了小谢老师。这位林氏妻子后来去世得早,被追封为益国夫人。

幸运的是,谢深甫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宋朝的科举制度被公认为严密、完备、成熟、有效。当时“取士不问家世”,即选拔官员不问家庭出身、门第高低和社会关系,只问考试成绩。所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现象在宋代非常普遍,孤寒子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在科举中求取梦想的功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乾道二年(1166),27岁的谢深甫终于高中进士,从此扬眉吐气。好友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仙居人,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作《送谢子肃之官》一诗以赠,中有“吾乡人物苦凋零,赖子传家有典刑”一句,将谢深甫当作振兴台州的代表人物,没想到果然如他所愿,谢深甫先后历任嵊县尉、昆山县丞、浙漕考官、青田知县(因丁母忧,未赴任)、籍田令、大理寺丞、江东常平提举、右正言、临安府尹、吏部侍郎、给事中、御史中丞、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等职,最终官至右丞相,开启了临海在南宋一朝五宰辅的辉煌。

二、十载江湖州县底

谢深甫是从基层一线屡加历练的有为青年,在州县工作了10多年。因为他的为官原则是以“爱人兴利”为先,施政时清明谨慎,孜孜不倦,因此治绩突出,备受关注,得到许多大臣的推荐,多次得以面圣述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为成为宰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谢深甫初入“体制内”,担任嵊县县尉这一九品官,分管军事、治安等事。他为官谨慎,一丝不苟,思维敏捷,才智过人。相传,当时有一青年死于道旁,老妇人哭诉说是她儿子被雇于某家做工,因遭人拷打而毙命。深甫对此深为怀疑,通过细查暗访,终于找到妇人尚在人间的真儿子。老妇人只好低头认罪说:“某与某有仇,贿赂我诬告某人。”真相大白后,谢深甫的慧眼如炬,令人称服。

据《同治嵊县志》记载,遇到饥荒之年,谢深甫率先捐献俸禄,帮助官方救济灾民,还载着干粮送给山谷里居住的民众,救活了好多百姓。他重视教育,倡议修复县学,亲自定规模,审用度,备粮食,指示工人修旧起废,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他亲自给学生讲课,循循善诱,褒扬、奖掖、赏拔后进,使诸生奋发向上,学业日进,实现了“剡之文治熠然一变”,取得了数十年没有的科举佳绩。

越帅方滋、钱端礼都大力推荐谢深甫,称他是能担当大任的朝廷人才。在担任昆山县丞时,谢深甫曾一度担任浙漕考官,当时有声望的士人均被他如炬慧眼所选取。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永嘉学派学者徐元德,兵部尚书、华文阁学士曹彦约,中书舍人邵文炳,太府卿王柟,秘书丞龚颐正,监察御史乔梦符等名士都得到他的推荐。国子监司业郑伯熊说:“文士哪个时代都不缺少,但独具慧眼、识人善任如深甫者实在稀少。”谢深甫出以公心,为国选才,有自己的一套识人标准,他说:“文章有气骨,就象泰山似的高山一样,一望就能知道,因此我才取用了那些士人。”也就是说,谢深甫认为气骨是人才最重要的因素。

此后,他在江苏时,曾代理过长洲、常熟两县的事务,都因政绩卓越而出名。时人将他比作北宋初期名相向敏中和大臣钱若水,认为他为人有器识,能断大事,勤于政事,老成持重。为此,谢深甫被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等举荐于朝。宋孝宗亲自召见,并询用人之道,谢深甫建议不用妄诞矫激、趋时徇利的人,而应进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孝宗十分高兴,跟宰臣说:“谢深甫奏对举止大方,从容不迫,有古人之风。”于是,任命他任籍田令,不久又调任大理寺丞。

在短期担任大理寺丞时,谢深甫断案如神,将积压的43件讼案一一剖明决断,做到合情合法,令人信服。江东大旱,他又被擢拔为提举常平官。该官职掌管各路役钱、青苗钱、义仓、赈济、水利、茶盐等事。深甫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赈济措施,全面开仓济民,打击囤积居奇,鼓励有无相济,暂缓贫民债务,讲行救荒条目,部署详细周密,结果使160.5万灾民平安度过灾年,使百姓的113万租赋得到缓解。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坛盟主周必大时任左丞相,他在给孝宗的奏章中特意为此表扬了谢深甫。

绍熙五年(1194),担任御史中丞后,谢深甫还提出了很多对百姓很有利的举措。如他请朝廷下诏,减轻江浙一带丝绸买卖的赋税,并且由官方向百姓公开所减数额,使各州、县地方官不能从中贪污谋利。铸造钱币的神泉监荒废已久,他又奏请恢复,运来各地的铜皿来增加铸造量,使朝廷收入提高很多。他请求朝廷优恤海道上的船户,以备战时的不虞之患。他还上疏揭示催科、科折、差夫等五类弊端,光宗让他给出解决办法,他便制定了有效的措施,得到光宗嘉许,并刻板印刷,公开颁行。他所探讨的议题大多“尚大体,明好恶”,辨别细致,想法坚定,又特别强调“言必行,行必效”,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好评。

谢深甫为政理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宽猛相济,刚柔适度,处事圆满,不伤国体。绍熙二年(1191),谢深甫调任首都临安知府。他深知“为政之道,首重安民。安民之要,切勿扰民。”上任后,一边抓社会治安,一边抓发展经济。抑制豪强,轻徭薄赋。把京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安居乐业。一年后,升任工部侍郎,上朝向皇帝谢恩时,光宗当面夸奖他说:“管理京城的官不好当,有许多官员职务都比府尹大,不好管。管得严了会使人手足无措,百姓也大受其苦,太宽了又容易徇情枉法,只有你任府尹时一切措施都恰如其分。”光宗的评价是对谢深甫为政之道的中肯之论,也体现了他正直稳健、老成执重的作风。

三、一言金石冕旒前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是谢深甫的同学好友,他在《送谢子肃提举寺丞》写道:“天台山秀古多贤,晚向池塘识惠连。十载江湖州县底,一言金石冕旒前。”赞扬谢深甫在基层地方锤炼了10多年,到朝堂上后,在皇帝面前敢于一言九鼎,十分坚定。

就像时论普遍认为的那样,谢深甫为人识度凝远,有公辅器。所以,一直得到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的青睐,每次提拔时,朝廷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如《工部侍郎谢深甫落“权”字》的考语是:“性禀粹纯,行能肤敏”,即天性朴实,品德兼优。《工部侍郎谢深甫》的考语是:“雍容禁槖,屡形批敕之风;润色邦条,雅得稽经之意”,评价他兼任给事中时,代皇帝批敕,学问深厚,文风典雅。在《赐御史中丞谢深甫辞免兼侍读不允诏》中的品行考语:“器资端亮,学问淹该”,即资质端正,学识渊博,很出色地完成了兼任侍读的职责。“议论正平,实长风宪”,维持了朝堂正义,适合作御史中丞。《深甫签书枢密院制》曰:“学冠儒流,才推国器”,《赐谢深甫再辞免签书枢密院事不允仍断来章批答》曰:“外宽而内明,气和而才邵”,《深甫右丞相制》曰:“事能应,物能名,智独穷于微眇;柔不茹,刚不吐,节盖秉于直方。”即谢深甫有智慧,明辨是非;有气节,正直不阿。

自从入京为官后,谢深甫仕途顺遂,不断升迁,直至担任右相。当时外患频仍,与金、蒙古、西夏等少数民族战争不断,而朝廷内则政见之争、学派之争、意气之争纷繁复杂,赵汝愚和韩侂胄两大势力系统明争暗斗,是非交错,环境险恶。在此情况下,谢深甫独立不偏,稳健执中,主持了公道正义,维护了朝纲。如同选择士子和看文章都要以气骨为重一样,谢深甫在朝堂上也是很硬气的。

史书都说谢深甫在韩侂胄与赵汝愚党争期间,谢是韩一派的人,因为是韩侂胄提拔谢深甫为御史中丞,意在制衡赵汝愚,但他对韩侂胄似乎没那么感冒,只是正直地行使自己的职责而已。绍熙元年(1190),知閤门事韩侂胄超越五级被破格升转为遥郡刺史,谢深甫坚决不同意,封还了皇帝内降的手诏,并引法力拒,他说:“皇帝以爵禄磨砺天下人才,对爵禄的授予应谨慎而不可随意;以法令提防天下侥幸之徒,对法令尤应该坚守而不可轻易改变。现在韩侂胄蓦地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的大门一开,攀比者就会接踵而至,今后如何来拒绝他们?请皇上改变这道命令。”

庆元二年(1196)赵汝愚在衡州暴死,韩侂胄的党羽、右丞相京镗独揽朝政。韩侂胄窃权弄国,为了巩固权势,便想把自己的宿敌赵汝愚和朱熹门下崇尚道学的士大夫一网打尽,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学禁”。在这种政治氛围下,新州教授余嚞上书请求宁宗斩杀朱熹,以绝伪学,并指定蔡元定(朱熹的学生)为伪党。谢深甫看到这上书后,气愤地将其掷于地上,并对同僚们说:“朱熹、蔡元定只不过是在一块搞学术研究,何罪之有?余嚞为卑鄙无耻小臣,乃敢如此狂妄,我们应当一起上奏皇上,请求将他逐出京城,发落远方,以儆效尤。”从谢深甫对狂妄小臣的训斥和对朱熹等道学名家的辩护,可见其独立不偏、稳健执中的个性。

谢深甫是有真知灼见、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当韩侂胄势力开始下降,企图以挑起与金人的战争来巩固自己的权位时,谢深甫奉使金国回来,力陈“修德修备”之说,极力反对与金国开战。以拳拳忧国之心真诚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以去留为念。罢相后,边衅最终还是被开启,开禧北伐,南宋大败,韩侂胄被暗杀,南宋又一次以“和议”形式屈膝降金。庆元六年左丞相京镗卒,谢深甫独相三年,人称谢深甫是个“明哲大臣”,假如他还能继续执掌朝政,或许情况会有不同,南宋也不会这么快走向毁灭。

谢深甫立朝耿介,是非分明。他认为当官要凭借才能和实践经验,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升擢官职,否则会对朝廷不利,也会助长奔竞之风。当时内庭求取恩泽的人多,谢深甫认为这样的风气不能滋长,尤其是在州县空虚的情况下,于是又献上裁抑节省等相关疏章7篇。宦官陈源在高宗时就因犯罪被斥退很长时间,忽然有一天又被光宗召到朝廷做事,谢深甫坚决不同意。皇帝亲信的御医王泾收受贿赂,他又上奏将之流放偏远地区。皇帝下诏重新启用因恃宠而骄被夺职的姜特立,深甫奋起抗争,特立终未入朝。吏部推荐张子仁为节度使,谢深甫以大量事实为依据连上11道奏章,反复说明了张子仁德才不备、武艺平平,直到说服皇帝撤消对张的任命。太监王德谦狐假虎威,鱼肉百姓,却因宠信而想拜官节度使,深甫多次上疏力陈,提醒皇帝不要重蹈徽宗宠爱童贯导致北宋灭亡的覆辙,宁宗思虑再三,把王德谦逐出了朝廷,并晋升谢深甫为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

庆元二年(1196),朝廷想任命谢深甫为签书枢密院事,他一再推辞,宁宗一再劝进,在《谢深甫再辞免签书枢密院事不允仍断来章批答》一文中就有对他的高度评价:“封駮之严,屡回主意;抨弹之劲,益振台纲。劝诵以来,陈谟尤切。”其意是谢深甫非常严格地遵守原则,对朝廷诏敕不当的,经常加以驳正。更严厉地执行弹劾之责,切实维护了朝廷纲纪,也向朝廷陈献了许多切中时弊的谋略和方案。每逢重大节日,皇上在内宫设宴招待皇亲国戚。皇室和外戚们纷纷要求皇上给予特殊照顾,每当此时,光宗经常会拿谢深甫当挡箭牌,说:“恐怕谢给事(谢深甫曾任工部侍郎兼吏部侍郎、兼礼部侍郎及详定敕令官、兼给事中)不同意呀!”

南宋右丞相谢深甫,一代良臣落叶归根守护故乡山山水水

谢深甫,浙江台州临海人,官至临安(南宋首都)知府、大理丞、右丞相,封鲁国公,据说是台州第一位坐上相位的官员。去世后,因其孙女谢道清为宋理宗皇后,追封信王。

墓园入口牌坊:济世爱众、清风峻节

谢深甫在民间的传说很多。

其一,谢深甫系农家子弟,少时家贫,但天资聪颖,日夜发奋读书。为防止夜里看书困乏,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冷水装满瓶子里,然后把脚放在瓶子上。如果困了,脚就在冷水里浸一下,或者打瞌睡时脚落入冷水中自然也会惊醒。其父亲临终时对其母亲说,此子日后会有出息,好好培养。

其二、谢深甫长大后,其才学在附近很有名气。某财主家仰慕他的文才,就聘请他做私教,传授家里子弟文化知识。财主有一个女儿,长得十分漂亮,和谢深甫年龄相仿。长期圈养深闺的千金小姐,一见才华横溢的谢老师,爱慕加崇拜,很快就对谢深甫爱得死去活来。谢深甫一介穷水生,当然也喜欢这富裕人家的美貌妹妹,两人就偷偷地相爱了。

财主得知后极力反对,谢深甫虽然有才,但如果不能取得功名,终究是个穷书生,可不能让宝贝女儿跟着这穷小子一生吃糠咽菜。于是警告小谢老师,你好好教书可以,不要再打我女儿的主意,否则有多远滚多远。

人穷志短,为了这份工作,为了给家里赚点钱,当然也为了能继续和小姐见面,谢深甫继续留在了财主家教书。

有一天,财主宴请亲朋好友,谢深甫作为家庭教师也在座。小谢老师心里郁闷啊,美人在前,却求之不得,于是就喝起了闷酒,喝呀喝呀,就把自己喝趴下了。财主一看,这个小酒量还想我的女儿,门都没有,就让手下把他抬到屋里休息。

这地主老财自己酒也喝了不少,等宾朋散后呼呼大睡去了。人老梦多,到下半夜梦到自己后院的梨树上缠着一条黑龙。老财主吓得一激灵,被尿憋醒了。越想越奇怪,这是什么样的祥兆啊,我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就叫起下人一起去后院看看。

原来小谢老师住在后院,半夜酒醒了口渴,就打开房门爬上树想偷个梨子吃,结果却被老财主现场抓获的……小谢老师心想,这下完了,小姐无望,这工作也要丢了。

可是天算不如人算,老财不这样想啊。老财想的是,这半夜三更黑咕隆咚的,梨树上的黑龙原来印证在小子身上啊,有前途有前途。于是,偷了个梨,小谢老师把老婆也弄到手了。

墓前雕像

其三,谢深甫27岁中进士,被分配到嵊县任县尉(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兼公安局长)。那一年嵊县发生饥荒,谢县尉出门访查灾情,见路边一老妇抱住一年轻男子的死尸大哭。谢县尉就上去询问,老妇说他儿子在王财主家做工,结果被王财主打死了。谢县尉见老妇哭得不甚悲泣,死者与其也不是很像,就询问了她儿子的基本信息,说会替她做主的,让她等消息。谢县尉经过明察暗访,终于把老妇的儿子活生生地找了出来带到老妇面前,老妇和儿子惊得面如土色,跪地叩头求饶,如实交代了因家贫揭不开锅,受了与王财主有仇的李员外的钱财,并按李员外的指示诬告王员外的事实。谢深甫深知他们在饥荒年也是挣扎在死亡线边缘的人,是为贫穷所逼,就训诫了一通后饶恕了他们,然后严惩了设计陷害他人的李员外。

就这样,谢深甫从一个穷小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迈入仕途并做到右丞相,被誉为一代良臣。

宋宁宗期间(公元1204年),谢深甫去世,其墓现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水晶坦村后的山岙,现在每年的清明谢氏后人都会集结祭拜。

现为临海市文保单位

天台道中 南宋 · 谢深甫

七言律诗

溪绕青山路绕溪,山长溪曲路高低。

晴滩浅湿舟如荡,危磴棱层石作梯。

晚照荒村飞鸟入,秋风落木败蝉嘶。

碧云四合长天暮,转使乡关望眼迷(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五)。

宋朝谢姓五宰辅

谢克家(?—1134)字任伯,上蔡(今属 河南)人。绍圣进士。建炎四年(1130)官 参知政事。绍兴元年(1131),以资政殿学士提举 洞宵宫,寓居临海。绍兴四年卒。事迹见于《 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张守《祭谢参政文》(《 毘陵集》卷一二)。词存《 忆君王》一首,见《 避戎夜话》。《 全宋词》辑录。

●忆君王

谢克家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

燕子 归来依旧忙。

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谢廓然(1121—1182),汉族,字开之,临海人,以其父谢升俊余荫补官。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赐进士出身,除殿中侍御史。七年(1180年)五月由刑部尚书除签书枢密院事,八年(1181年)八月自权参知政事除同知枢密院事,九月复兼权参知政事,九年(1182年)因病致仕。

谢深甫(1139—1204年)字子肃,临海人。1200年任右丞相。

金国使臣入朝,不按礼仪,深甫以理力屈金使,终使如仪。宁宗称其:“守法度,惜名器”,为相稳健。嘉泰三年(1203年)正月,后以少傅身份退休。卒后封鲁王。墓址今在临海白水洋双港水晶坦村,墓为临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谢方叔(?-1272)  南宋末大臣。字德方,号 渎山,威州(今 四川 理县东北)人。嘉定十六年进士。嘉熙中,历官 监察御史。三年,差知 衡州( 《宋史》卷四一五《程公许传》)。召为 宗正 少卿。淳祐四年,除太常少卿兼 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五年,为左司谏,论徐元杰之死,迁殿中侍御史,除 刑部侍郎,兼给事中。八年,拜 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 参知政事。九年,拜参知政事。十一年三月,知枢密院事,十一月,拜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惠国公。宝祐三年,为御史朱应元论罢,奉祠。四年,夺职 罢祠。开庆元年,监察御史章士元论其帅蜀误国,更与 镌秩,其子修窜广南。景定二年,叙复官职。度宗即位,献一琴、一鹤、 金丹一粒,丞相贾似道再夺其职。咸淳七年,叙复致仕。八年卒。《全宋诗》卷三一一七录其诗一。其文收入 《全宋文》卷七九六○。事迹见《宋史》卷四一七本传,参《宋史·理宗本纪》、元刘将孙《论文五则》。

谢堂(1222—?),字升道,号恕斋。为谢深甫的曾孙,谢道清内侄。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由籍田令添差通判平江,恭宗德祐元年(1275年)十二

月赐进士出身,除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正月除知枢密院,衔命与元军议和,被胁迫北迁,后死于北方。[1]

谢灵运为东晋名将谢玄孙子,谢玄又是谢安的侄子,论辈分的话,谢灵运应该管谢安叫三太爷。

谢安与谢灵运都是陈郡谢家的人,他们是一个大家族,亲戚关系比较多,家中的人又多出有才之辈,常常被后世的人们敬仰。

谢安是东晋著名政治家,与王导合称东晋政坛双子星,谢安出身名门,曾经率领东晋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挫败桓温篡位之意,被赞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开创了中国山水诗一派,后来的诗人大多向他学习。此外,他也精通史书,擅长书法,还翻译过佛经。

谢朓:

除了上面几位,之后谢安的后人中,在朝为官者也不在少数,但做得特别出色的则不多。也许是志不在官场仕途更偏爱山水和文学,所以他们反而在文学方面很有建树,可谓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优秀者是谢朓。

谢朓,从辈分上算是谢灵运的外甥,所以人称“小谢”。因为谢朓的诗就是学自谢灵运,所以可以说是继承并发展了他的山水诗。他开创的“永明体”诗强调声韵与格律,所以他也被认为是后来唐诗的奠基人。

~欢迎点赞留言分享~

LOVE谢云逸

云逸书院◎有益分享

发 现 书 法 的 美 好

谢谢留言点赞!

更多文章

  • 毛宗岗把曹操比作韩侂胄,后汉三国五枭雄,谁是勾结外敌的秦桧?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秦桧,刘备,宋朝,毛宗岗,韩侂胄,曹操手下

    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开篇就是“读《三国志》法”。毛宗岗没有写错,《三国演义》是后来的简称,因为这本书的全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为《三国志》,也不能算错。毛宗岗评选出来的三国有三绝,读者诸君都知道,就是“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在毛宗岗眼里,诸葛孔

  • 南宋铁血宰相韩侂胄,追封岳飞,力主北伐,为何被后世骂为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韩侂胄,岳飞,铁血宰相,秦桧,奸臣,金人

    中华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很多的历史事件真真假假。所以有很多英雄人物也未必就是他们原本的样子,很多的奸臣未必就是史书上展现出来的面目。当然,很多人都能够秉承公正、客观的态度,去正反两面的辩证看待某个历史人物或者某件事情。在今天,大家已经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和通过全面的资料去研究那些历史上的人物形象。韩侂胄

  • 韩侂胄忠奸之辩:他到底是南宋坚定的主战派,还是擅权的大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侂,宋宁宗,主战派,秦桧,奸臣,辛弃疾

    韩侂胄身为南宋时期的一代权相,他遭受到政敌的陷害,被砍下头颅送到金国,作为两国之间和平的“礼物”,凄凉的结束了自己的人生。韩侂胄南宋坚定的主战派韩侂胄韩侂胄出身名门,1194年拥立宋宁宗即位,有着从龙之功的他在皇帝即位后,身上的官职也跟着节节高升,最后一路做到了平章军国事,成为了南宋中期著名的实权在

  • 韩侂胄为何身首异处, 最后却被南宋定为奸臣, 而被金国定为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章利谈健康标签:奸臣,宰相,秦桧,韩侂胄,宋宁宗,主战派

    韩侂胄是南宋权相权倾朝野,后因北伐失败被政敌所杀,韩侂胄被杀标志了南宋主战派的彻底失势,随着主和派上台,南宋政局彻底衰败,再无中兴的可能。南宋从此人心尽丧,所有人也看到韩侂胄、苏师旦的下场,谁还肯为这样的朝廷卖命?宋朝从此可以算是名存实亡了,再也不可能凝聚人心,只剩下了一地鸡毛。在《宋史·奸臣传》的

  • 韩侂胄为何身首异处,最后却被南宋定为奸臣,而被金国定为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和他去远方标签:奸臣,宰相,秦桧,韩侂胄,宋宁宗,主战派

    韩侂胄是南宋权相权倾朝野,后因北伐失败被政敌所杀,韩侂胄被杀标志了南宋主战派的彻底失势,随着主和派上台,南宋政局彻底衰败,再无中兴的可能。南宋从此人心尽丧,所有人也看到韩侂胄、苏师旦的下场,谁还肯为这样的朝廷卖命?宋朝从此可以算是名存实亡了,再也不可能凝聚人心,只剩下了一地鸡毛。在《宋史·奸臣传》的

  • 韩侂胄和朱熹的斗争,既是一种政治斗争,也是一种利益冲突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朱熹,韩侂胄,宋宁宗,岳飞,韩琦,赵汝愚

    全文共1456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朱熹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南宋时,朱熹是众多才子们追求的对象,朱熹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出现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朱熹的人生哲学和思想,在元、明、清三代的统治者看来,都是被正式承认和推崇的,甚至是科举考试的必修课。但是,近年来,关于朱

  • 韩侂胄:南宋勇猛权臣死于后宫乱政,时至今日依旧忠奸难说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韩侂胄,权臣,蔡京,秦桧,后宫,韩琦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问,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明朝的《十不足》活脱脱完美诠释了人一生的欲望,得陇望蜀,平民百姓以食为天,知县小吏再不用田间地头讨生活,却

  • 被冤枉成奸臣的韩侂胄——重用陆游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云淡风轻8584标签:陆游,奸臣,岳飞,朱熹,金国,韩琦,诗人,韩侂胄,辛弃疾,古典乐,官宦世家

    谣言有多厉害?大家口口声传的坏人,就真的是坏人吗?有可能情况正好相反,那个被每个人都认定为坏人的人,其实是个超级老实人,是被坏人的,只是传播谣言的人如果是个权力很大,又很强势的人,只要他说一句话,那么他的小弟们都会异口同声的附和,然后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那么被陷害的人就算一身都是嘴巴,也别想说得清楚

  • 庆元党禁:权臣韩侂胄的第一把火

    历史解密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标签:朱熹,皇帝,韩侂胄,宋宁宗,宋孝宗,赵汝愚,庆元党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庆元党禁是南宋时期发生的一次重要事件,在后世学者的研究中,对于此次事件的评论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韩侂胄,是引发庆元党禁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该事件不仅仅是一场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 韩侂胄执掌南宋朝政,权倾朝野,上朝时为何却被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秦桧,上朝,岳飞,韩琦,权臣,韩侂胄,宋宁宗,赵汝愚,南宋朝政

    韩侂胄是南宋时期一位权臣,不仅出身名门,还是皇帝的亲戚,而且他的权势远远超过当年的秦桧。与秦桧截然不同,韩侂胄是个主战派,他执政期间,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的官爵,还发动了一场北伐战争。韩侂胄虽然权倾朝野,但却未能保住他的性命,最后在上朝时被人暗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庆元党禁,得罪士人韩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