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笔下的20首秋天诗词,诗情画意,阅尽最美的秋天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笔下的20首秋天诗词,诗情画意,阅尽最美的秋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端书馆 访问量:3938 更新时间:2024/2/8 13:25:40

1.《秋夜》

朱淑真代〕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2.《黄花》

朱淑真 〔宋代〕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3.《秋日晚望》

朱淑真 〔宋代〕

极目寒郊外,晚来微雨收。

陇头霞散绮,天际月悬钩。

一字新鸿度,千声落叶秋。

倚楼堪听处,玉笛在渔舟。

4.《对景漫成》

朱淑真〔宋代〕

半窗残照一帘风,小小池亭竹径通。

枫叶醉红秋色里,两三行雁夕阳中。

5.《秋楼晚望》

朱淑真〔宋代〕

凉吹晚飕飕,芦花两岸秋。

夕阳楼上望,独倚泪偷流。

6.《早秋偶笔》

朱淑真〔宋代〕

肃肃凉风至,凄然景骤清。

雨馀残暑退,日落晚凉生。

鹰隼双睛转,梧桐一叶惊。

试听松竹里,万籁起秋声。

7.《秋夜有感》

朱淑真〔宋代〕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

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8.《秋夜牵情》

朱淑真〔宋代〕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

笺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

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

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

9.《秋夜牵情三首 其二》

朱淑真 〔宋代〕

檐外秋清绣绮窗,菊烟月露浮香。

寒更二十五声点,相应愁情尔许长。

10.《秋夜牵情三首 其三》

朱淑真〔宋代〕

闲闷闲愁百病生,有情终不似无情。

风流意思镌磨尽,离别肝肠铸写成。

11.《秋日晚望》

朱淑真〔宋代〕

烟浓难认别州山,彷佛鸥群浴远滩。

一点客帆摇动处,排云给日弄先寒。

12.《秋日登楼》

朱淑真〔宋代〕

梧影萧疏弄晚晴,残蝉凄楚不堪听。

高望极秋山去,溢眼重重叠叠青。

13.《枫叶》

朱淑真〔宋代〕

江空木落雁声悲,霜入丹枫百草萎。

蝴蝶不知身是梦,又随春色上寒枝。

14.《早秋有感》

朱淑真〔宋代〕

西风淅淅收残暑,庭竹萧疏报早秋。

砌下黄昏微雨后,幽蛩唧唧使人愁。

15.《秋夜杂书二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雨过凉生枕簟秋,楼头新月挂银钩。

且无挥扇劳纤手,只好烧香伴酒瓯。

16.《秋夜杂书二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窗外蛩吟解说秋,迢迢清夜惜前游。

月华飞过西楼上,添起离人一段愁。

17.秋夜闻雨三首 其一

朱淑真 〔宋代〕

似箭撩风穿帐幕,如倾凉雨咽更筹。

冷怀攲枕人无寐,铁石肝肠也泪流。

18.秋夜闻雨三首 其二

朱淑真 〔宋代〕

竹窗萧索镇如秋,雨滴檐花夜不休。

独宿广寒多少恨,一时分付我心头。

19.秋夜闻雨三首 其三

朱淑真 〔宋代〕

似篾身材无事瘦,如丝肠肚怎禁愁。

鸣窗更听芭蕉雨,一叶中藏万斛愁。

20.《菩萨蛮·秋声乍起梧桐落》

朱淑真〔宋代〕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标签: 朱淑真秋夜凉生微雨

更多文章

  • 包青天是怎么死的?他给子女产生什么影响?从包绶身上就能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包绶,包拯,皇帝,一心,包青天,两个妻子

    青天大老爷包拯,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历史上老百姓最敬爱的官员,正因为当时他刚正不阿,清廉有为,当时他可谓百姓破了不少的大案,一心为百姓着想,头上一个大月牙,黑脸成为了他的象征。包拯生前从不贪污受贿,因此肯定得罪了不少的达官贵人,当时他生病卧床不起,皇帝还御赐了良药给他,但是没有起作用,最后

  • 王清惠:南宋亡国后被俘去北国的她,一首《满江红》引文天祥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王清惠,满江红,文天祥,杜甫,王昭,宋度宗

    王清惠:妾命薄如叶,流离万里行在文学史上能留下姓名之人,相对于那笔墨耕耘的芸芸众生来说,万不及一,众多的人是一生写作,但作品因各种原因不得传世,以至于湮没在文字的汪洋大海之中;而有些才情绝佳之人,因偶尔的机缘,如鸿泥雪爪般留下的印迹中,也难以识得其全貌。王清惠便是这留下了点滴印迹之人,她一生只留下四

  • 夜雨丨黄濂清:在佛印山,当茶叶邂逅兰花

    历史解密编辑:上游新闻标签:印山,茶树,兰草,兰花,松树,黄濂清

    在佛印山,当茶叶邂逅兰花文/黄濂清山上有佛,佛在山上。佛往佛来,有痕;佛来佛往,留印。于是,这山就叫佛印山了。虽然没有泰山那样巍峨雄壮,但也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与意蕴。常常烟雨迷蒙、云雾缭绕。站在孙家槽往山那边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绿,铺天盖地的绿。细细观之,这绿由密密匝匝、层层叠叠、高高矮矮的松树

  • 观心铭史︱苏轼请佛印和尚喝酒,并暗中让歌伎陪佛印就寝

    历史解密编辑:观心铭史标签:苏轼,宋神宗,出家,佛印,歌伎

    北宋时期,苏轼请佛印和尚喝酒,酒足饭饱后,苏轼暗中让歌伎陪佛印就寝,苏轼对歌伎许诺:若能成事,定会帮你赎身,否则就要挨一顿板子。苏轼与佛印是至交好友,可是苏东坡为何这样对他呢?佛印在出家以前,原本姓林。他自幼聪慧,3岁就能背诵论语,5岁精通四书五经,是远近出名的“神童”。林公子在成年后,顺理成章地考

  • 佛印:你像一尊佛 东坡:你像一堆牛粪

    历史解密编辑:挥不去执着plus标签:苏轼,牛粪,禅师,佛印,居士

    苏轼即苏东坡,虽然仕途不顺,但是被贬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就快乐到哪里,每每迁走,百姓们都会争相相送被贬黄州时一道东坡肉被他带火了。被贬杭州,苏轼带着20万人修苏堤,才有了今天的西湖。还建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免费看病等等,关于他的小故事也特别有趣:佛印是他的好朋友,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佛印,看到佛印禅师

  • 佛印和尚爱煮肉,东坡居士要躺平

    历史解密编辑:凡人摸史标签:苏轼,和尚,佛印,陶渊明

    看到标题,有人要奇怪了,苏东坡和尚好朋友佛印,竟然是个不守戒的主?别说,还真是的,苏轼还留有证据呢。且看《戏答佛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此诗首句用典,讲的是晋朝慧远和尚为结“莲社”,想请名流陶渊明入伙,甚至为他破了戒,单单准许他在庙里喝酒,陶潜却丝毫不给

  • 古人是如何看待欲望的?苏轼、佛印、王安石、宋神宗给出不同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苏轼,题诗,佛印,王安石,宋神宗,题西林壁,千古名句,中国音乐家,可食用植物

    引言宋代文豪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指出我们观察问题的时候应该客观且全面,如果仅仅只是主观片面的话,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01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俗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

  • 佛印和苏东坡互损,被苏小妹一眼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苏轼,金山寺,佛印,书童,和尚

    这一日,苏东坡上门拜访佛印,进门便问:“秃驴何在?”小和尚也不甘示弱,怼道:“东坡吃草。”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府期间与金山寺和尚佛印是知交好友,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可以经常说些互损的玩笑话。杭州有个著名的风景叫苏堤春晓,是苏东坡任杭州知府的时候修建的防护工程一苏堤。如今已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只供游人观赏

  • 苏东坡和佛印辩论佛道两家谁高谁低,其中内涵让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苏轼,佛道,道士,道家,佛家,和尚,佛印,唐朝,宋朝,唐宋八大家,苏东坡(2012年电视剧)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一个法号佛印的和尚关系莫逆,二人经常谈古论今,但问题是苏东坡本人并不信佛,有一次二人论及佛道两家谁的法力高深。为此苏东坡和佛印说了这样的一则故事。意思是道家高于佛家。唐朝皇帝崇道贬佛,说是在玄宗时期,一个法号大木僧人因修炼元神,因为天资愚笨。苦修多年也没有法力。后来不知道在哪找到一

  • 苏轼骂佛印像牛粪,佛印夸苏轼像如来,苏小妹却笑哥哥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苏轼,如来,高僧,黄庭坚,佛祖,佛印,苏小妹,东亚弦乐器,民族乐器,乐器

    中学课本上,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章,叫《核舟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这是写的什么呢?原来是写的宋朝大才子苏轼和“宋四家”黄庭坚以及得道高僧佛印一同泛舟的故事,记性